韓愈《宿龍宮灘》閱讀答案
韓愈的《宿龍宮灘》情景相融,渾然一體,主題明朗,語序流暢,是歷代中華詩詞中一枝獨秀的奇花。
宿龍宮灘
韓愈
浩浩復湯湯,灘聲抑更揚。
奔流疑激電,驚浪似浮霜。
夢覺燈生暈,宵殘雨送涼。
如何連曉語,一半是思鄉。
註釋
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韓愈任監察御史時,因長安附近飢旱,上書請寬免災民租稅而被貶為陽山縣令。韓愈曾由陽山沿江赴連州府述職,夜宿龍王宮。
⑴龍宮灘:在廣東省陽山縣陽溪上。
⑵湯湯(shāng):大水急流的樣子。
⑶抑:低。更:又。 揚:高。
⑷激電:電閃雷鳴。
⑸驚浪:大浪。浮霜:浪頭的泡沫白如浮霜。
⑹夢覺:夢醒。暈:燈照水氣而生的暈圈。
⑺宵殘:天亮之前。
⑻連曉語:夜間說話到天亮。
⑼“只是說家鄉?”:出自《韓愈集》,而在《韓昌黎詩文研釋》裡寫的是“一半是思鄉”。
1、詩的前兩聯寫出了龍宮灘水什麼特點,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3分)
2、最後一句作者說“一半是思鄉”,那另一半是什麼?試做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①寫出了龍宮灘水流湍急。(1分)②首聯道出湟川三峽水流湍急,浩浩蕩蕩。“抑更揚”三字形容怒吼的河水衝擊灘頭的節奏聲。(1分)③頷聯描寫奔騰的'河水好像激電一樣迅猛,白色的浪花好像浮霜一樣,令人神往。(1分)
2、①另一半是憂民或感懷遭遇。(1分)②詩人在“午夜夢迴”中,聯想自己為民請命,因諫被貶,從此忠言難進,人民遭殃,憤懣之情,含蓄不露。(3分)(其他答案,只有言之成理,自圓其說即可酌情給分。
韓愈《宿龍宮灘》賞析
《宿龍宮灘》是唐代詩人韓愈於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正月,德宗死,唐順宗李誦即位,大赦天下。韓愈遇赦北上,離開陽山途經龍宮灘時見其景險奇,觸景生情。於是便作了此詩。詩人筆下描寫出龍宮灘一瀉千里,水猛濤揚的壯闊畫面;真真切切地表現出了詩人當時那遇赦北上,喜途待命的歡樂之感和急於返鄉的迫切心情。
該詩前四句是寫龍宮灘之險奇,接下面兩句則是詩人觸景生情,景心互動,產生了共鳴。特別是那“宵殘雨送涼”之句,天將破亮,可還是浙浙瀝瀝地下著小雨,小雨送涼,這個“涼”字在此既是寫實又是寫感。陽山是個山區,氣候宜人,加之龍宮灘這個特殊之地,又是“宵殘”之時,確實是個地道的“涼”。再個是詩人含冤遭貶陽山一年之多,滿腹的委屈和壓抑,平時猶如一把無名之火,燃燒在心頭,終焦躁不安。今幸遏大赦,當然自覺自待,“涼”在心頭了。這一個“涼”字寫活了詩人獨享的快意。
該詩最後兩句寫到:“如何連曉語,一半是思鄉。”此景此地,此時此情,一旦夢醒,自然會心情激動,睡意全無,開啟開心的話匣,套套不覺一直說到天亮,說的是故鄉河陽老家都是他最最思念的地方。該詩另一半想必是他回朝後,要大展宏圖,實現他不懈追求的宏願。
拓展閱讀:韓愈生平
唐貞元二年(786年)韓愈十九歲,懷著經世之志進京參加進士考試,一連三次均失敗, 直至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進士考試才考取。按照唐律,考取進士以後還必須參加吏部博學宏辭科考試,韓愈又三次參加吏選,但都失敗;三次給宰相上書,沒有得到一次回覆;三次登權者之門,均被拒之門外。
貞元十二年(796年)七月,韓愈二十九歲,受董晉推薦,出任宣武軍節度使觀察推官。這是韓愈從政開始。韓愈在任觀察推官三年中,邊指導李翱、張籍等青年學文,邊利用一切機會,極力宣傳自己對散文革新的主張。
貞元十六年冬,韓愈第四次參吏部考試,第二年(801年)透過銓選。這時期寫的《答李翊書》,闡述自己把古文運動和儒學復古運動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主張,這是韓愈發起開展古文運動的代表作。這年秋末,韓愈時年三十四歲,被任命為國子監四門博士,這是韓愈步入京師政府機構任職開端。任職四門博士期間,積極推薦文學青年,敢為人師,廣授門徒,人稱“韓門第子”。
貞元十八年(802年)寫了名作《師說》,系統提出師道的理論。冬,韓愈晉升為監察御史,在任不過兩個月,為了體恤民情,忠於職守,上書《論天旱人飢狀》,因遭權臣讒害,貶官連州陽山令。韓愈三年任職陽山令,深入民間,參加山民耕作和魚獵活動,愛民惠政德禮文治,《新唐書·韓愈傳》因此特書“有愛於民,民生子以其姓字之。” 在陽山令任上,一大批青年慕名投奔韓愈門下,與青年學子吟詩論道,詩文著作頗豐,今見之《昌黎文集》有古詩二十餘首,文數篇。此時構思並開始著述的《原道》等篇章,構成韓學重要論著“五原”學說,這是唐宋時期,新儒學的先聲,其理論建樹影響巨大。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年夏秋之間,韓愈離開陽山,八月任江陵法曹參軍。
元和元年(806年)六月,韓愈奉召回長安,官授權知國子博士。
元和三年(808年),韓愈改真博士。
元和四年(809年),改授都官員外郎分司東都兼判祠部。是年冬被降職調為河南令,以後相繼任職方員外郎、國子博士。
元和八年(813年),晉升為比部郎中史館修撰,完成《順宗實錄》著名史書編寫。
元和九年(814年),韓愈任考功郎中知制誥。
元和十年(815年),晉升為中書舍人。
元和十二年(817年),協助宰相裴度,以行軍司馬身份,平定淮西亂,因軍功晉授刑部侍郎。
元和十四年(819年),憲宗皇帝派遣使者去鳳翔迎佛骨,京城一時間掀起信佛狂潮,韓愈不顧個人安危,毅然上《論佛骨表》,痛斥佛之不可信,要求將佛骨 “投諸水火,永絕根本,斷天下之疑,絕後代之惑。”憲宗得表,龍顏震怒,要處以極刑。幸宰相裴度及朝中大臣極力說情,免得一死,貶為潮州刺史。韓愈任潮州刺史八個月,概括說來:驅鱷魚、為民除害;請教師,辦鄉校;計庸抵債,釋放奴隸;率領百姓,興修水利,排澇灌溉。千餘年來,使潮州文化成為具有個性特色的地域文化,潮州地區成為禮儀之邦和文化名城!
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韓愈調任袁州刺史,雖然僅在袁州九個月,卻辦了一件“禁隸”的大好事,據新舊《唐書》記載:“袁人以男女為隸,過期不贖則沒入之。愈至,悉計庸得贖所沒入之父母,七百餘人。因與約曰:禁其為隸。”當地人為了感激韓愈的這一行為,建了昌黎書院(今存)表示紀念。
元和十五年(820年)九月,韓愈詔內調為國子祭酒。
長慶元年(821年)七月,韓愈轉任兵部侍郎。
長慶二年(822年)單身匹馬,冒著風險赴鎮州宣慰亂軍,史稱“勇奪三軍帥”,不費一兵一卒,化干戈為玉帛,平息鎮州之亂。九月轉任吏部侍郎。
長慶三年(823年)六月,韓愈晉升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京兆之地稱複雜難理,在韓愈整治下,社會安定,盜賊止,米價不敢上。後相繼調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
長慶四年,韓愈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因病卒於長安,終年五十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