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會議講話> 會議講話技巧

會議講話技巧

會議講話技巧

  會議講話有哪些技巧?那麼,下面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會議講話技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領導幹部會議講話主要有念稿式和脫稿式兩種形式。與念稿式講話相比,脫稿式講話更受人歡迎。在非高層、重大的會議上,如何進行脫稿式講話,這是領導幹部普遍關心的問題。

  一、參加會議時,根據會議性質和個人身份判斷自己是否有可能被邀請講話。如果估計自己有可能被邀請講話,就要留意會議主題和別人的講話,並設法把自己的思想進行合理歸類簡縮,等到被邀請講話時,儘量把腦子裡的東西敘述出來即可。

  二、把握好提取話題來源,做好開頭講話。當突然被點名講話時,可先向主持人致謝,隨便說上兩句,使自己有個喘息的機會,然後從聽眾、場景或者前一個講話者中提取話題做好開頭講話,等到緊張消除,再從容切入講話主題進行講話。談論聽眾,可以談談他們是誰,他們從事什麼工作,有什麼作為、影響和貢獻;談論場景,可以談談對現場的感受和會議的緣由、情況;談論前一個講話者,可以談談對他的印象或者對他談論的某一件事進行補充。

  三、確立 意核 ,說句成群,談論講話主題。一般來說,一篇講話都有意核、語段和句子。若干句子構成一個語段,一個語段含有一個 意核 ,若干個語段構成一篇講話。語段是前後銜接連貫的一組句子,它是篇章的基礎; 意核 是一個語段的中心思想,它可以用一個關鍵詞(一般為複合詞)來概括。在談論講話主題時,一般先根據會議性質確定若干個 意核 ,再根據 意核 的內在排列次序逐個把 意核 發揮成語段、語句。使用 意核 展開講話主題,便於記憶儲存,也便於處理好整體有序與區域性無序的矛盾,使講話既有條理性,又有靈活性。在一個 意核 輻射的範圍內,句子的先後順序不必過於講究,可以隨著臨場的情景和心境的變化而隨時處理。

  四、掌握 意核 過渡技巧,使講話順暢通達。一篇講話是由若干 意核 構成的。在 意核 與 意核 之間,一般都有一些縫隙,使文氣不能順暢通達。合理運用 意核 過渡技巧,在 意核 之間鋪路搭橋,才能使文氣暢達。講話過渡的方式有過渡段、過渡句和關聯詞三種。如果講話內容前後差異較大,一般要安排過渡段承上啟下。過渡段的功能不是表達意義,而是完成內容的轉換。過渡句一般出現在下段開頭(承上)和上段末尾(啟下)。關聯詞一般用在下段起首。

  五、突出新意,避免老調重彈。舊場景要有新氣氛、新韻味,舊主題要有新思維、新角度,舊觀點要有新材料、新論證,舊材料要有新概括、新見解。說得有新意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它需要領導幹部全身心投入。當然,說得有新意並不是憑空臆造、標新立異,搞文字數字遊戲,而是要抓到他人所沒有抓到的 閃光點 ,運用他人所沒有用過的表現形式。

  相關知識

  會議,往往是一種比較正式的場合。因此,在會議場地上發言可能使自己向周圍的同志傳達以下幾種資訊:其一,個人觀點;其二,個人講話與表達的綜合能力;其三,個人人文素質修養水平。因此,有責任心、有雄心(通俗地講是有野心、志存高遠)的人,都應注意做好會議發言的準備。這既是尊重會議組織機構、會議組織者,更是顯示個人能力與素質的機會。而這一方面,對於涉世未深的年輕人來說,顯得尤為重要。雖然大多數會議都很平淡與平常,但發言者所傳達出來的資訊量卻很豐富,上級領導考察新幹部、普通群眾擁戴新領導,往往從這些資訊中提煉。其實會議發言還是有很多技巧的,以下總結三點。

  一是發言時機。要掌握重要的發言時機。重要發言時機在大多數會議上,一般有三個。

  第一個時機:根據參加會議的人數與被要求發言的`人數估計,爭取在前1/3的時間段(或發言人數段)發言為妥,此時發言為最佳機會。因為,在最前面發言時,往往是即興發言,考慮欠周到,對會議組織者要求的發言提綱領會可能還不深刻,需要有一個短暫的思考過程。匆忙發言,有時難以達到既能正確表達個人思想,又能引起與會者重視的目的。而如果拖到後面發言,則往往是重複別人在前面講過的觀點居多,發表自己新觀點少,不能引起與會者自己觀點的重視。因此,在前面的發言人已經有2-5位,後面需要發言的人還有更多,而自己已經做好充分準備時,就應當爭取積極發言。否則,就會失去這個最佳時機。

  第二個時機,當會議發言在開始冷場超過5分鐘以上時,應積極發表初步意見,然後再爭取繼續在適當時機第二次發言。一般說來,發言的思想準備有5分鐘時間應當可以完成。如果大家都冷埸,說明發言有難度。此時發言,體現了敢為人先的精神,容易受到大家的注意。此時發言,準備充分可以多講,準備不充分,可以作出稍後繼續發言的申明。

  第三個時機,當會議處於爭執狀態時,最好不發言,如果有機會,則須待爭執停止後,於後面發言。由於前面有爭執,大家的思想處於激動狀態,不能冷靜思考,待冷靜後,即時發言,大家也都能接受,可以取得共識與尊重。

  二是發言內容。會議發言的內容要點,一是要注意得體,所謂得體,就是與會議組織者所要求的發言提綱吻合。如果言不對題,就是不得體。二是觀點正確,包括依據充分,有事實、有道理。如果觀點正確,又是新觀點,則更加引人注目。三是發言精練,要根據會議時間長短、發言人數多少,掌握髮言的時間量。但在大多數情況下,發言時間宜短不宜長,不要過多地講別人已經講過的觀點,不要過多地重複強調自己的某個觀點。否則容易變成王大媽的裹腳布——又臭又長。

  三是發言的風度。發言的風度主要包括音量、語速、措詞。在大多數會議發言中,一般宜溫和的態度,音量、語速中等,措詞得體。發言的音量,一忌音量太小,除周圍1-2個座位的同志聽到外,其他人很難聽清。有一些當不大不小的領導人(以廳、處級幹部為多)在總結性講話的前幾句話,往往喜歡採用這種音量,似乎很有涵養的樣子與領導的氣派,殊不知別人根本聽不到、聽不清,等於沒有講。但音量過大,也不必要,且給其他人以不沉著、不冷靜、不穩定感,尤其是有上級領導在場時,更應注意要音量適中,不可偏高。發言中所使用的措詞,要點是注意與時事政治的適應性,以體現個人與時代資訊的溝通的情況;二是注意文學修養(知識面)方面的選擇性,體現個人的文學修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