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報告> 醫生實習報告集錦五篇

醫生實習報告

醫生實習報告集錦五篇

  在現實生活中,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著不同的型別。那麼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醫生實習報告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醫生實習報告 篇1

  (一)、學科特點

  就其研究範圍來說,神經外科主要研究物件是中樞神經系統,由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解剖複雜,加上人類大腦的機能的認識並不是十分清楚,而且病人的臨床症狀、體徵千差萬別,同種、同部位的疾病可有不同的臨床表現,不同的臨床表現也可能是同一種或同一部位的疾病,這給神經外科疾病、特別是顱內神經外科疾病的診斷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例如:對於昏迷的病人,可能是顱內疾病所致(如腫瘤、出血),也可能是顱外疾病所致(如水電解質紊亂、心血管疾病),其研究範圍可能屬於外科範圍,也可能是屬於內科疾病,因此,對於神經外科醫生來說,面對有神經系統症狀的病人,首要的問題是確定,是否屬於本學科的研究範圍。然後才考慮治療方案。

  就其治療方法上看,神經外科的手術治療涉及大腦及其病灶,面對著人類目前還不十分清楚的、複雜結構的、而且又是生命中樞所在的大腦,神經外科醫生在手術前必須決定,在什麼部位、以何種方式進行手術,既達到治療目的,又對大腦正常組織損傷最小的理想術式;在手術時,必須十分熟悉大腦的區域性解剖,以嫻熟的操作技巧,進行手術操作,才能做到既損傷小,又能達到手術治療的目的,在手術後,採取何種有效的方法,促進病人的恢復,這一切,都對神經外科醫生的理論水平及操作技巧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對於顱腦損傷的病人來說,時間就是生命,這就要求神經外科醫生臨危不亂,對病人的病情進行快速、準確的分析判斷,並及時採取有效的搶救及治療措施。因此,隨時準備處理突發事件,也是神經外科的特點之一,而具備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也是神經外科醫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二)、實習方法

  由於神經外科屬於專科性強的科室,實習同學進入科室後,面對各種神經外科的疾病,常常感到疾病複雜,手術操作難度大,從而產生畏難情緒,實習的收穫卻與所用的時間不能成正比。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呢?怎樣才能搞好神經外科的實習呢?這就需要同學們在實習前及實習中掌握有關神經外科的實習方法。

  首先,熟悉掌握有關的理論基礎知識是本學科實習成功的關鍵。因此,在進入神經外科實習前,就應該複習中樞神經系統的解剖,入科後還應根據具體疾病的臨床表現對照複習,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實現對疾病的正確認識。

  其次,要選擇好自己實習的立足點,明確實習的重點。由於神經外科的專業性相對較強,要想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專科的水平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員和專科醫生熱衷於研究的疾病並不一定是同學需要掌握的重點疾病,同學應該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明確自己需要掌握重點內容,然後制訂適合於自己的實習計劃,而不應好高鶩遠,片面追求專業性太強的有關知識和內容。

  第三,臨床實習的目的是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於臨床,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因此,應把學習的重點放在對神經外科疾病,特別是神經外科急症疾病(如頭皮外傷、各型顱腦損傷、腦疝等)的診斷、治療方法以及臨床工作程式等方面,這樣才能及時正確地對病人的病情作出判斷,從而採取有效的治療措施。

  第四,不要只注重手術操作。在外科實習的同學,往往過分注重手術操作,片面強調手術的“大”、“難”、“新”,而忽視了對外科手術基本功的學習和訓練,這種認識是不對的,對於實習同學來說,做手術的目的不僅是要求學會某個術式的操作方法,而是透過手術鍛鍊,掌握有關的基本技術和技能,如果沒有熟練和紮實的外科手術基本功,是不可能做好外科手術的,這一點在神經外科顯得尤為突出。

  總之,要想搞好神經外科的實習,需要掌握和運用好有關的理論知識,明確自己實習的內容和重點,需要練好有關外科手術的基本技能。

醫生實習報告 篇2

  醫學生臨床實習是臨床醫學教學的重點環節,是鞏固課堂知識並用之於實踐的必要手段。實習生是臨床醫學教育的主體,他們在實習中的感受、看法和建議,可為教師和附屬醫院教學管理者提高實習教學質量提供參考。為提高臨床實習質量,我們對臨床醫學專業66名學生臨床實習現狀進行了問卷調查,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一、物件與方法

  1.1調查物件。20xx年8月至20xx年6月在我院完成內科實習的66名醫學本科生。

  1.2調查內容。結合我校臨床醫學專業的實習特點,根據影響實習效果的可能因素制定相關調查問卷,共66項內容。

  1.3調查方法。以班會形式召集學生,統一講解填表方法和注意事項,以不記名方式現場填表、收集問卷。

  1.4統計分析。每份調查表均錄人Excel20xx,採用百分率進行統計。

  二、結果與分析

  回收問卷66份,其中漏填專案在5個以上或所有選擇都相同者被視為無效問卷。按實習生的學習態度、醫學人文素質、實習質量及影響因素、對臨床教學管理的看法、對出科考核的看法、對臨床技能訓練的看法6部分進行彙總。

  2.1學習態度。66.7%的學生認為實習的好壞對自己將來的工作有很大影響;77.3%注重個人能力的培養,能主動學習;92.4%進人臨床科室實習前會預習該科的常見病、多發病;93.9%在實習結束後會複習;68.2%實習中能虛心求教。總體說,實習生的學習態度積極端正。學習態度是導致實習生學習成績和實踐工作能力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積極進步的學習態度能提供學習動力。

  2.2醫學人文素質。90.9%的學生認為應加強對醫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說明我院醫學生已意識到僅學好專業課不能適應醫學發展和社會的需要;他們希望接受的人文素質教育內容包括醫患溝通技巧、醫學心理學、醫學法律等。68.2%的學生認為與患者溝通有困難且影響到工作。引起與患者溝通困難的原因有缺乏醫患溝通技巧(69.7%),醫患雙方不信任(60.6%),文化、方言等差異無法理解患者的描述(53.O%)等。84.8%的學生能辨識醫德醫風行為的對錯且自覺遵守;78.8%對病人有責任感。這種責任感在醫德培養中若得到恰當引導、培養,最終將使治病救人的職業道德觀念形成道德習慣。

  2.3實習質量及影響因素。78.8%的學生認為已輪轉科室相關專業的知識和能力的掌握程度基本達到實習大綱要求;經過輪轉實習,對於該科常見病、多發病,10.6%能獨立處理且處理較好,51.5%認為處理能力一般,37.9%尚需教師指導;影響實習質量的因素依次是教師水平(83.3%)、考研準備(57.6%)、學校和醫院的管理制度(31.8%)及醫患關係(28.8%),還有少數學生認為是個人自律性等。53.0%的學生認為在內科實習接觸的常見病病種和大綱要求掌握的不大一致,部分疾病臨床上接觸不到。引起不一致的原因依次是科室特色醫療的影響(56.1%)、醫院對收治住院病人的限制(36.4%)及疾病譜的變化(36.4%)。影響實習質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透過深人調查、客觀總結這些影響實習的負面因素,才能對症下藥地制定政策、疏導矛盾。

  2.4對臨床教學管理的看法。64.5%的學生認為內科臨床輪轉實習的管理很好,14.3%和21.2%的認為一般和不夠嚴格;59.1%的學生對醫院對I臨床實習帶教教師的考核管理滿意,但37.9%的.認為不夠嚴格,應加強管理。提示在強化學生管理和考核的同時更應加強針對教師的考評管理。學生對教師的建議是多與學生溝通交流、尊重關心實習生、主動講授知識介紹經驗。

  2.5對出科考核的看法。63.6%的學生重視臨床實習中的階段性小出科考核;66.7%認為小出科考核的形式合理;68.2%認為小出科考核有利於促進學生臨床實踐能力的提高,幫助最大的依次是體格檢查技能(75.8%)、臨床思維能力(68.2%)、總結分析歸納病史(66.7%)、醫學理論知識(60.6%)。84.8%的學生希望實踐技能考核中引入標準化病人(SP)。

  2.6對臨床技能訓練的看法。學生對在實習中病歷採集書寫能力、基本操作技能、體格檢查、醫患溝通能力、臨床思維及解決問題能力訓練的滿意度分別為54.5%、48.5%、45.5%、43.9%及42.4%;認為最需要加強的比率分別是22.7%、42.4%、53.0%、60.6%及63.6%。滿意度和加強訓練的調查結果基本一致,學生對臨床思維、醫患溝通能力、體格檢查和動手操作能力訓練的滿意度低,有待進一步加強。59.1%的學生對實習中臨床病例討論的次數及質量滿意,15.2%的不滿意,不滿意的原因是認為次數少。

  三、建議與思考

  3.1總結經驗,完善出科考核工作

  考試是反應教學質量的客觀指標,多年來教育一貫注重理論考試,高分低能,與醫學強調實踐性不吻合。醫學生實習期間需在不同科室輪轉,出科考試方式對學生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有著積極的指導作用。為了評價學生以臨床能力為核心的綜合能力,並對臨床教學進行反饋、改進,特對出科考試進行了改革。每結束一個科室的輪轉都進行嚴格的階段性出科考核,內容除包括理論筆試外,還涵蓋床邊問診和查體、病例答辯、病歷書寫等:教師挑選一典型病人,讓實習生模擬接診這位病人從問診到提出初步診療方案的全過程,教師根據病例提問學生;整個過程教師現場打分並點評。各科輪轉完後再增加胸穿、腹穿等臨床操作及綜合病例分析。這樣,既達到了臨床綜合素質考核的目的,學生又得到了教師的指導。

  3.2解決問題,提高臨床實習教學水平

  3.2.1提高帶教積極性,平衡師生關係。調查顯示,對教師的管理有超過1/3的學生認為不夠嚴格。學生普遍認為教師水平對實習質量影響最大。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提高教師的素質和積極眭意味著教學質量的提高。隨著近年來高等院校招生規模的擴大,各教學醫院教師的業務能力難以有效保障,他們身兼醫療、教學多種職能,實習教學活動難以嚴格落實的情況時有發生。教師應在教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強化理論水平,規範臨床操作,同時擴充套件知識面,瞭解相關領域新技術、新進展。這樣不但使學生受益,也有助於自我提高。有些科室儘管在組織業務學習方面得到了學生認可,但“科室氣氛緊張”、“等級觀念強”、“師生交流少”。師生關係失衡自然會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帶教過程中應尊重學生,多與學生溝通,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建議醫院建立與學生良好的溝通渠道;由學生給每位帶教教師評分,作為其年終評優及發放教學津貼的參考指標,來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

  3.2.2加強臨床基本技能培訓。醫學理論學習後進人臨床實習,將書本知識感性化並儘可能多地接觸病例,是我國當前醫學生培養的基本模式。調查顯示學生對臨床技能培訓的滿意率不高,體格檢查技能、醫患溝通能力及對臨床思維能力培訓的滿意率均不到50%。這與近年來醫療環境的變革有關。由於患者對醫療效果的要求增高,保護疾病隱私的要求增高,醫療糾紛明顯增多,所以體格檢查和醫療操作方面的訓練,學生多以觀摩或在模擬人身上操作為主。實習接觸的病種也很有限。sP的引入可以克服這些問題,透過對臨床環境的逼真模擬和教學指導途徑,能起到病人、教師和評估者的作用。臨床思維能力是臨床能力的核心,臨床教學應以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為中心。建議各臨床科室保證每週1一2次教學查房,增加疑難病例討論的次數,向學生傳授臨床診治中科學的思維方法,啟發引導學生,讓他們廣開思路,交流討論,透過現有資料綜合分析,得出合理準確的結論。文獻顯示,PBL教學法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醫學思維方法,提高綜合能力和醫學素質。今年已在臨床教學中引入這種教學方法,其效果尚待評估。

  3.2.3加強醫學人文素質培養。加強醫學生人文素質培養是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醫學生不僅應具有專業知識技能,還應有厚重的人文素養,從生物、心理、社會因素多角度對待患者和處理疾病。必須考慮醫學中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整合,追求醫學科學精神與醫學人文精神的融合,需要採取措施以培養和提高實習生的醫學人文素質,真正提高醫患溝通能力,構築良好、和諧的醫患關係。調查顯示學生對“醫學人文素質”內涵的理解僅限於醫患溝通、醫德等方面,缺乏醫患溝通技巧也給臨床工作帶來困難,說明課程內容及教育方法有待改革;需要加強人文課的建設,尤其是心理、法律、經濟、美學類課程的教學。臨床實習是醫學生正式接觸病人的開始,是醫德習慣形成階段閻。這時,學生可能會受到來自不同渠道和負面功利色彩的影響,這是醫學人文教育面臨最大挑戰的階段。教師除了傳授專業知識和臨床技術外,更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醫學實踐活動中逐步培養學生尊重患者情感體驗、尊重患者意願的醫學人文精神,把這種意識轉化為實踐行為,並經過日積月累成為一種職業習慣。如在臨床示教前,對參加示教的患者講解實習的意義和內容,根據知情同意的原則,得到患者同意。建議組織醫學專家、傑出校友和實習生座談,強化榜樣的激勵和感染作用。

醫生實習報告 篇3

  我們xx屆的學生開始到醫院實習,有的同學經過應聘到本省或外省醫院實習了。而我沒有聯絡上別的醫院,就由學校安排到了xxx市中心醫院xxx分院實習了。在這個醫院實習的臨床和護理專業的實習生有二十五個,而我就是學校任命的組長,就成了首要的人了,所以我做什麼都得認真,比如遵守醫院的各制度,認真實習,團結同學,為了解決有些同學沒有找到住宿的問題,我也主動給他們找好了,大家都放心去實習了。

  xxxx年7月6日(星期一)我們一起到醫院報到,剛離開生活了二年多的學校,來到一個陌生的單位實習面對的是一張張不熟人的面孔,自己難免不自在,心裡總有某些想法。我和同班的一個男生安排到了兒科實習。帶我的老師剛工作將近2年, 年齡和我相差不多,在心靈上有共同的興趣和愛好,所以我就很快和老師建立了很好的關係。說到師生關係是十分重要的,它關係到我實習的效果和成果,就是因為自己不懂才來實的,師生關係很僵硬,我們實習生就沒心思去實習了。另外作為實習生就應該做好充分準備,不僅要複習和鞏固好基礎知識而且積極請教別人的經驗,做到不恥下問,也不要等老師叫我們做什麼,我們就做什麼。如果真的不知道做什麼,怎麼去做,或沒事情做的時候,要主動請纓。還有不僅和老師搞好關係還得和護士搞好關係,要積極和病人溝通,我們只有認識到這點才能做到在實習的時候少碰釘子,效果好收穫大啊。

  我剛到兒科,老師正在交班呢,接著老師就帶我去查了,查房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我們中國有個傳統,老師走在前,我在後。當老師和病人溝通的時候,我就認真的地在旁邊聽講,有不懂的地方等老師有空的時候就問他。與此同時,老師針對病人的某個某問題提問了我們,不要不好意思回答哦,假如我們什麼都懂了還來醫院實習幹什麼呢。記得老師就問過我這個問題了:小兒生理黃疸怎麼診斷,結果我就回答了三點了,雖然內容不全面,但是老師在心裡就知道了我還是有一定的瞭解了,就給我詳細分析了。第一天實習接觸不認識老師和表情冷暖不定的病人,及病人的親屬,先是緊張,我慢慢地在心裡給自己打氣,終於堅強過來了,以後就沒什麼顧濾了,查完房,就跟老師回辦公室,老師先叫我看看病例,先了解病人的情況,進行了什麼治療。接下來的實習時間裡,老師讓我寫病例,雖然很簡單,單純是抄首次病情記錄,但是自己動手寫了才能好好記下病人的病情,這也是醫生的入門環節。再接下來老師讓我開各種化驗單,比如血尿常規,肝腎功能,血脂血糖,電解質,ecg,x片和b超 等等。我在兒科接觸到了很多小兒的常見疾病,比如肺炎,黃疸(生理和病理性黃疸),急慢性支氣管炎,貧血 等等。其中我在兒科接觸最多的是小兒肺炎了,老師也跟我說了,要想做好一個兒科醫生,一定要會診斷肺炎,兒科醫生就是肺炎醫生了(呵呵 老師挺默契哦)我在兒科就由什麼都不懂到大概瞭解,一晃時間就過了兩月。

醫生實習報告 篇4

  作為醫生就要對這個職業有深刻的瞭解,使用者必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職責所在與任務需要!首先,作為醫生的第一原則:救死扶傷。其次,輔助隊友增加防禦攻擊。最後才是輔助攻擊!只有明白這些,你才可以做一個合格的醫生!

  作為醫生,你必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戰場上的作用,因此醫生只有保證自己生存的前提下才能成為是合格的醫生,很多時候,大家都可以在個別的戰場上看見因為醫生的不謹慎導致全隊出現危機,最後被集體滅團,原因很簡單,這個醫生沒有最基本的職業道德,做醫生,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在安全區域為隊友加血加輔助狀態,即使迫不得已進入危險地帶也要在完成救助工作後立刻退出該區域,因為遊戲中很多怪物都是主動攻擊的。

  醫生的加點:每次升級玩家都可以自由分配3個屬性點,對玩家來說,這是非常寶貴的,因此,很多玩家都在分析,如何分配這些屬性點,我這裡負責地告訴大家,無論怎麼加點都可以說出自己的依據,但是筆者推薦以下幾種分配方式:

  全智型:理由目前全部地圖沒有開放,很多怪物都沒出來,到後期醫生的MP消耗巨大,加強智力可以提高全隊怪的持續時間並且可以提高技能的功效。

  智耐型:理由醫生只有在生存能力得到保證的前提下才能為隊友提供服務,戰鬥中,醫生同樣也是最危險的工作,醫生不能單靠裝備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所以,每次升級+2智+1耐也是絕對合理的,這樣的醫生更適合未來開放團隊PK後,醫生在戰場上的生存能力。

  智血型:理由與智耐型近似,依靠優秀的裝備和厚實的HP來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

  智敏型:理由依靠投機性的躲閃機率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遊戲中非常罕見!

  總結:遊戲中所有專家的經驗,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職業醫生不會是全力、全敏型的,只有個別喜歡耍鬧的玩家才這樣分配屬性點,醫生,必須是主加智力,其他的作為輔助加強。

  因為軒轅2的獨特職業搭配魅力決定了醫生可以配合其他職業的技能,這裡給那些有精力的玩家推薦幾種職業的搭配:

  學傭兵的裝備盾-----加防禦

  學傭兵的裝備重甲-----加防禦

  提高生存能力比什麼都重要,雖然法袍可以增加MP上限,但是進入越危險的地帶越需要強大的防護,而法袍無法提供這些,因此犧牲一些MP上限還是值得的!

  我作為一個全智醫師練級蠻辛苦的,從初級的菜鳥的成長到今天,都是透過組“打手”來實現晉級與任務的。因此建議大家明白,醫生是個很難賺到錢的工作,跟本人配合的搭檔殺怪效率很高,當我到了20級的時候連10級的法袍都沒湊全,更別說用錢買了,因為醫生屬於遠端輔助,暴出的寶物和錢永遠都搶不到,因此,作為職業醫生必須要有個平常心,只有這樣你才能擁有真正的朋友,現在本人51級,身上全套裝備都是朋友送的,經管我的存款從未達到過2萬以上,而我身上的裝備卻已在遊戲中價值連城了,透過這個事實證明,好人必有好報,選擇醫生這個職業就是選擇了奉賢,而付出總會得到回報的,這是與夥伴們共同出生入死得到的真理。

  任何職業在初期獲得啟動資金都是很難的,因此,我們要學會如何與人交流,溝通,學會用自己擁有的東西換別人需要的,例如筆者經常是透過修煉獲得例如特優紫粉、銅條、鐵條等採集物品,學會用這些東西跟組隊內的人交換你需要的東西,特別是前線戰士暴出了你需要的裝備而他們又用不上,這時候用以物換物的方式通常是最節省資金的,用他們需要的材料換你需要的裝備是聰明的醫生要做的。

  告訴大家最後一個經驗,醫生註定是一個奉獻的職業,沒錢是醫生的宿命,更多時候,連基本的裝備都買不起,我25級前醫生幾乎是不用穿任何裝備,永遠站在安全範圍內分享隊友的經驗,在保證隊友生命的前提下保證大家的戰鬥效率與激情。組隊最好是3人的戰鬥小組,2個打手1個醫生的經驗與效率永遠是最佳的。誰都不是神,因此我們要學會彼此配合,相互協作,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最實際的好處,我們不會連續24小時守在電腦前衝級,因此,我們睡覺的時候去掛採集,來獲得任何都需要的採集物資。透過這些交換你最需要的。

醫生實習報告 篇5

  風溼科

  實習第7周,風溼科。一個據說一群醫生打魔獸的科室.......這周是比較悽慘的一週,清明節值班就算了,週六、周天還連續值班,實在是累。

  本來以為風溼科應該都是一些病情比較輕的病人,但是一看卻發現,一堆重病號,比其他科還多。而且風溼科的疾病無非就係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乾燥綜合徵、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炎、MCTD、白塞病,硬皮病。這些的風溼性疾病很多都是全身性疾病,導致全身性損害,病人就病情比較嚴重。甚至很多疾病都是第一次見,如MCTD、白塞病,硬皮病......

  風溼科又是一個討厭的科室,和內分泌一樣,要測血糖,但還好,不會像內分泌那麼頻繁。測血糖的很多不是因為原發的糖尿病,而是因為風溼性疾病治療過程中需使用大量激素,需要檢測血糖,還有很多的類固醇性糖尿病。

  週一,來了一個MCTD的病人,主任讓我去問下病史,糟糕,書本沒講這個病呀,也不清楚這個病大概是什麼情況,沒辦法硬著頭皮過去問下,患者主訴:醫生,我手怎麼又變白、又變紫、又變紅。OK,明白了,雷諾現象,後來查閱資料才知道原來雷諾現象常見於MCTD、硬皮病、類風關等疾病。

  週二,主任查房,一個乾燥綜合徵病人,雙飛佈滿溼羅音,翻下病歷,一個抗感染藥都沒用,問下主任為什麼沒用?糟糕,又被批,這不是平常的溼羅音,這叫帛裂音,是乾燥綜合徵引起的肺間質病變,抗感染是無效,要用激素衝擊。自從被批以後,牢牢記住“帛裂音”這新名詞。

  週四晚上,過去科室寫病程,剛到,護士喊到“10床在搶救,過去幫忙下”。從抽屜拿個口罩帽子和手套飛奔過去,只見病人已經沒有自主呼吸,只靠氣管插管維持,煩躁不安,第一次感覺到搶救病人那緊張氣氛,遠比上次心內科給室顫病人除顫要來得緊張。戴好手套,拿起氣囊開始按壓,護士一會吸痰,一會上亞寧定泵。就這樣,壓了半小時,平車來了,開始轉ICU,一路上壓過去,手都酸了,在ICU,看那群醫生手腳還真是麻利,10幾個醫生處理一個病人,一會兒呼吸機、心電、泵全上了,確實需要這樣的速度,才能搶救病人,降低死亡率。

  周天,跟一個很過分的研究生一起值班,這就是所謂的會打魔獸的那群人之一,今天中午來了兩個病人,那可惡的研究生竟然躲在角落打魔獸,讓我自己去寫兩份病歷和首程,寫到最後都快睡著了,我也需要午睡呀!

  心內科

  實習第五週,心內科。心內科有三個組,分佈三個區,冠心組、高血壓組、外周血管組。心想見習時跟過冠心組,於是我來到25區高血壓組。雖然名為高血壓組,但是收的病人各種各樣,心肌病,心包積液,心律失常,也不乏冠心。帶教是張祖傑老師,還有陳慧老師。張祖傑,一個特平易近人的主治,就算對實習生也會勾肩搭背,一點架子都沒有,也可以說是我至今為止遇到最沒脾氣的男醫生。在心內科也是相對比較閒,因為跟班的多,但幸好我們組只一個跟班,相對會好點。但是很煩的東西又來了,測晨起血壓,這代表又要犧牲睡眠時間了。週一,剛來報到,接到的命令是等下來個心包積液,去收一下。其實,我發現只有親自收的病人,我才會我完完全全地瞭解心包積液是怎麼一回事,否則只通過看病例,根本不知道心音低鈍是什麼東西。問好病史,當給病人體檢時,我摸不到心臟搏動點,頓時我蒙了。聽診一下,心率100多次的低鈍的心音,唰唰的心包摩擦音,這時才鬆了口氣,我想我這輩子永遠也忘不了那一刻的尷尬,忘不了心包積液。週三,陳慧主任查房,事先已經打聽,陳慧主任又是第二個陳剛,所以我已經準備好狂轟爛炸。可天算不如人算,不問問題,讓我彙報病史。我敗給你了,現病史沒問題,關鍵是那些輔修檢查,自己收的我還會去關注,其他人的我哪記得住?從那時起,我便養成習慣,每晚自習都瀏覽一下化驗單。週四,第一次參加死亡病例討論,看到每位參加搶救醫師不是推脫責任,而是從這病例中看到自己處理還有哪些不足,要一個大主任低下頭承認錯誤,需要多大勇氣。週五至周天,張祖傑老師出差,但不代表可以煥散了,任務更大了,因為沒頭了,有些事不敢處理,也只能請教隔壁組吳主任。每天都盼望頭早點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