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關於說課稿模板彙編七篇

說課稿

關於說課稿模板彙編七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課文簡說。

  《畫家鄉》這篇課文中五個孩子以畫畫的形式介紹了自己的家鄉,向我們展示了祖國蔚藍無垠的大海,山清水秀的鄉村,平坦遼闊的平原,一碧千里的草原以及現代化的繁華城市。課文圖文並茂,情景交融,可以說是一幅極具人文色彩,適合欣賞,領悟的風景畫。學生在欣賞美的同時受到了美的薰陶,積累了美的語言,獲得了美的享受,培養了美的情操。一幅幅優美的畫面不僅讓孩子們感受到了祖國的美麗與家鄉的可愛,更激發了對祖國和家鄉的熱愛,使孩子們不由自主地想拿起筆去畫自己的家鄉。

  2、教學目標:

  針對這篇課文的特點,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本課8個字,會寫"貝,蝦"兩個生字。

  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感受祖國的美,熱愛自己的家鄉。

  3、教學重點,難點:

  在學習了新課程標準,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1、認字。

  2、感受美麗景色,欣賞優美的語言。

  3、畫中感悟,品讀文字。

  二、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將課文配以形象,生動的,向孩子們展示了祖國各地的秀麗風光,把學習課文變為和小畫家交朋友到他們的家鄉去遊覽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孩子們去祖國各地遊覽,觀賞。這時,讀課文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是一次有趣的旅遊。學生在愉快的讀書活動中走進了文字,感知了課文內容。這樣既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又激發了學生對學習課文的興趣。

  2、說學法: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透過找找,記記,讀讀等多種方式,並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透過自由讀、範讀、齊讀等多種讀書形式,使課文的意境和語言都走進了學生的心裡。

  三、說教學程式

  圍繞教學目標,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時教學過程分為四大環節,分別是:

  (一)談話激趣,揭題引入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三)細細品讀,畫中感悟

  (四)認讀生字,自主識字

  (五)指導寫字,書寫美觀

  下面我將從這五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談話激趣,揭題引入

  通過出示祖國各地風光秀麗的圖片,引出家鄉,引出課題。

  〔在這裡我創設具體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在美的享受中初步感知祖國的美,為學習課文內容做鋪墊。同時抓住兒童好奇的心理特點,讓孩子們在迫不急待,躍躍欲試的心態下進入閱讀。〕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我讓學生選擇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把生字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畫下來。

  〔興趣是最好的的老師,讓學生選擇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課文,把學習的主動權給了學生,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過程,讓學生在讀書中自悟自得,實現了教與學的整體最佳化,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細細品讀,畫中感悟

  我們小朋友的家鄉分佈在祖國各地,有的在海邊,有的在山裡,有的在平原,有的在草原,還有的在城市。你最喜歡誰的家鄉呢?一起去看看吧!(選出以濤濤的家鄉作為範講內容)

  〔尊重學生的喜好,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來讀課文,既優化了學習時間,又尊重學生的個性。透過多種方式的朗讀訓練,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瞭解,使學生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感受家鄉的美,感受語言的美。〕

  (四)認讀生字,自主識字

  圖文並茂,透過"我會認,我會記,我會讀"這幾個環節來幫助學生鞏固生字的學習。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課標》指出:小學低年級要讓學生"喜歡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所以我把生字詞放到情境中,讓學生去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識字能力,學生學得輕鬆,愉快。〕

  (五)指導寫字,書寫美觀

  認讀生字"貝,蝦",組詞。再讓仔細觀察生字,說說寫字時要注意什麼?教師範生字,學生書空,並在練習本上練寫,教師提醒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最後師生共同展、評議。

  〔《課標》指出:"寫字教學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小學生寫字姿勢不正確,會影響寫字質量,養成不良的習慣。所以在寫字時,我先給學生仔細觀察生字,說說寫字時要注意什麼。範寫生字後,學生再寫生字,寫完後師生評議。這樣不但培養了良好的寫字習慣,還發展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評價能力。〕

說課稿 篇2

  各位領導、老師們: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學寫左右結構的字》。

  說教材

  本課是二年級關於左右結構中左窄右寬這一型別的寫字課。透過將觀察3個左右結構字有什麼共同點,使學生掌握左窄右寬字的寫法及其書寫特點。

  依據新課程標準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這樣確立本課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左窄右寬字的寫法,注意筆畫讓位的特點。

  2、培養學生細緻觀察、認真寫字的良好習慣,鞏固正確的寫字姿勢和執筆方法。

  3、初步培養學生的書寫鑑賞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生透過觀察三個左窄右寬的字,領悟筆畫讓位的書寫要領。

  難點:透過讓學生學寫左窄右寬的字,掌握“六訣”寫字法。

  說學情

  二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易長時間集中,加上寫字課本身很枯燥,課堂效率低,針對這一學情,採用遊戲、兒歌、放鬆操、偏旁部首動態演示等多媒體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

  另外二年級學生在學習上,對字形觀察無方法、漢字規律掌握不牢固,利用多媒體的動態演示,將枯燥的寫字教學形象化、直觀化、規範化。

  說特色

  基於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力求在教學中體現以下特色:

  1、藉助多媒體教學,突破傳統寫字指導教學耗時、低效的弊端,能以點帶面,給學生規範全面的寫字方法指導。

  2、教學中“六訣”寫字法貫穿於始終,從課內延伸至課外。

  3、利用多媒體形象感人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審美薰陶,提高分析能力、書寫能力。 下面我具體說說本課的說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我先在課前做做熱身操和執筆歌,為接下來的寫字做好準備,透過演示,認讀三個合體字。這裡多媒體課件一開始,就緊緊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帶動了他們的思維,為後面筆畫讓位原則的學習作呼應。

  第二環節:觀察比較,發現規律

  (大螢幕出示變形後的範字)學生在觀察比較後,發現規律,說到哪個筆畫,多媒體就演示其變形過程。師及時歸納:左右筆畫撞在一起不好,該像小朋友一樣互相謙讓,左邊的字騰出地方,讓它的右一半可以很舒服地展開來,當獨體字作偏旁時,化捺為點。這樣的變化叫 “筆畫讓位”。這裡我又一次藉助多媒體,強化學生的形象記憶,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筆畫讓位的感性認識,並適時教育學生要團結友愛,互相謙讓,非常符合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

  第三環節:指導書寫,體驗“六訣”寫字法

  在寫字的指導上,我力爭體現看、想、描、寫、評、改的“六訣”寫字指導模式,分層推進突破教學難點。

  1、看與想相聯絡

  (出示三個合體字)當學生觀察後發現,這些合體字都是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偏旁最後一筆都化捺為點時。我出示利用這一結構特點編寫的兒歌,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左右結構書寫規律,使學生在快樂地模仿律動中產生想寫好字的慾望。學生寫不好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把握好字的結構和筆畫的位置,這一環節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字”習慣。

  2、描與寫相滲透

  在描之前,複習《寫字歌》鞏固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透過兩遍的描紅(大螢幕演示“煩”的Flash)學生眼、耳、手、腦並用,思維始終處於高度興奮狀態,學習效果好,對於後面的臨寫起到鋪路搭橋的過渡作用。

  指導書寫三個字,我採用“教扶放”的方式 循序漸進地突破重點。

  “教”:教師在幻燈上邊範寫邊講解,“煩”左窄右寬,起筆寫在左上格,第四筆化捺為點,是短點,右邊最後一筆點大一些。接著學生練寫,播放古典音樂,教師提醒“雙姿”。

  請學生自己說“趴”的寫法。師跟隨學生的回答在幻燈上範寫,並提醒“趴”字的足字旁要化捺為提。藉助螢幕上的影像學生把“提”運筆動作看得很清楚,解除教師在黑板上書寫,看不清提頓動作的難題,學生寫“提”就不會茫然了。

  “放”:在合作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放手,讓學生獨立自主學習“料”字。(這時請一名執筆姿勢非常正確的學生示範。用鏡頭對準這位同學,讓學生透過觀察,明白“料”字寫法要領,鞏固寫字姿勢。這種形式新穎,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悄悄地進行自我改正,很快就養成了良好的寫字姿勢。

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辛德勒的'名單是電影裡面的主題音樂,它講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猶太人的慘痛遭遇,旋律中每一小節都能把當時的情形描繪的淋漓盡致,旋律淒涼哀傷,令人很難釋懷。透過本節課的學習提高他們對音樂以及影視音樂的認知能力和了解主題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

  說學情

  2、學情分析:現在這學生們很難認識到受過苦難的人當時是怎樣生存的,尤其是戰亂年代的那些歷史,他們現在這個年齡,也正好處在叛逆階段,不容易讓他們集中注意力,所以,需要用貼切他們生活的方式來讓學生們學進去。抓住他們的興趣,提高他們對本節音樂課學習的積極性,比如說用他們喜愛的電影中的音樂或者是影片片段作為課前匯入,例:泰坦尼克號瘋狂動物城捉妖記等等

  說教學目標

  3、情感態度價值觀:提高學生們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過程與方法:透過影視音樂課的學習,提高學生們對影片中主題音樂的理解和審美能力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能夠獨立的認識到音樂的內涵及作用。

  說教學重難點

  4、教學重點:讓學生們能夠獨立分析這首曲子共分成了幾部分,分別表現了什麼內容,有什麼樣的特點和情感情緒

  教學難點:分析整首曲子的結構和表現內容以及情感情緒。

  問答法

  怎樣讓學生去分析,去感受呢,首先課前匯入的工作一定要做好,以他們的興趣愛好為紐帶,好把他們帶入到這節課中來,然後,播放本節課學習的音樂,與此同時,要做好銜接準備,切不可讓他們一直沉浸在匯入時播放的音樂或者是影片中,接下來,用鋼琴彈奏,讓學生感受旋律的起伏狀態,提出問題,曲子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他所表現的情感情緒是怎樣的,然後,播放影片影片,只播放影片,沒有音樂,問學生們看完後有什麼想法,再把音樂和影片一起放,讓學生們感受音樂的情緒情感以及所描繪的內容,接下來,讓學生們認真聆聽音樂,並說明這首曲子,分成了幾部分,分別有什麼不同,和表現了什麼樣的心情,情緒特點又是怎樣的?反覆聆聽,學生回答老師補充

  5、我感覺這樣的方式能夠充實學生。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學到更多的知識。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主要教學扇形統計圖的認識,使學生能聯絡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對扇形統計圖提供的資訊進行簡單的分析,提出或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初步體會扇形統計圖描述資料的特點。

  2、教材的重點及難點

  重點:是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學會從扇形統計圖中獲取資訊。

  難點:能根據統計圖中提供的資訊作出合理判斷,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清楚地表達看法。

  3、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a、體會資料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b、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

  c、能從扇形統計圖中獲取有價值的資訊,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a、體會研究有關問題的方法;

  b、能從各種途徑獲取有用資訊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樂於接觸社會環境中的資訊、感受生活中的資料,培養數學學習的興趣。

  二、說教法

  從學生己有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規律出發,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難點,在實施教學過程中,主要體現以下特點:

  1、問題情境引入性

  充分利用多媒體引入情境,讓學生感受統計的廣泛性,引導學生體會到解決這類問題的思路是:收集資料、整理資料、作出決策,從而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既培養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使學生感到學習扇形統計圖的必要性。

  2、問題的開放性

  教師在設計時,對教材上的例題和有關練習作適當的調整,從書本指向性非常明確的問題改成了比較開放的問題,有效培養了學生的識圖能力,增強了學生思維的開放性。

  三、說學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儘可能地少講,多給學生思考、發言的機會,並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

  1、學會透過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對一次事項作出正確的決策;

  2、透過例項、歸納出扇形統計圖的特點

  3、培養對扇形統計圖的敏感性

  4、掌握獲取資訊的途徑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入

  出示一組事先收集的在報刊、雜誌、網路等出現的扇形統計圖,說明這些也是一種統計圖,引導學生回憶我們以前都學過哪些統計圖。這些統計圖都有哪些特點?(折線和條形統計圖,條形統計圖可以直觀的看清楚數量的多少,折線統計圖既可以看清楚數量的多少,還可以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二)、出示圖形,隱射教學重點

  透過《我國陸地地形分佈情況統計圖》扇形統計圖,讓學生領悟怎麼獲取資訊,並歸納出扇形統計圖的特點,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

  1、出示扇形統計圖。提問:

  (1)圖中的這個圓被分成了幾部分?每一部分的圖形是什麼形狀?

  (2)這個圓表示什麼面積?我國的國土面積按地形分,被分成了幾類?

  (3)從這個圖中還能獲得哪些資訊?

  教師揭示扇形統計圖的含義,並強調扇形統計圖中的圓表示的是總數量,圓中的各個扇形表示的是各部分與總量的關係。

  說明:我國國土總面積有960萬平方千米,可以算出各類地形的面積分別是多少。

  學生用計算器算出各類地形的面積後,可啟發學生把算出的各類地形面積相加,看結果是否等於960萬平方千米,以達到檢驗的目的。

  2、小結

  扇形統計圖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數量同總數量之間的關係。

  3、做“練一練”第1題。

  提問:統計圖裡的圓表示什麼?這個扇形統計圖表示什麼意思?讓學生計算書上的前2個問題。指名口答結果。最後提問回答。

  4、做“練一練”第2題。

  提問:觀察統計圖,你能瞭解到哪些資訊?在班級裡交流。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十五第1題

  引導學生對兩個統計圖中的專案進行具體的比較,再交流。

  2、練習十五第2題

  組織學生交流。

  3、練習十五第3題

  先出示中國地圖先讓學生說說我國這幾個海域的大體位置,再讓學生對照統計圖說說體會。算出各海域的面積後,也可讓學生透過求和以達到檢驗的目的。

  五、課後反思

  1、在學生已有經驗基礎上進行教學。讓他們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釋與應用的過程,讓學生與已學過的統計圖進行對比,在對比中理解和掌握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這樣不僅有助於學生對扇形統計圖的理解和掌握,而且透過對比學生還會進一步理解每種統計圖都有它獨特的作用。

  2、給學生提供生活化的學習材料。從生活中選擇數學元素,會讓學生深刻的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服務於生活。

  3、給學生提供討論交流的平臺。圍繞某一問題展形討論,學生會相互補充,產生各種靈感和火花,在討論中不斷完整自己的知識。無論涉及哪些版本,基本都可以通用,大家都可以參考借鑑,無論是人教版、北師大版 蘇教版等,可以互用!更多請訪問本站的說課稿頻道,謝謝!

說課稿 篇5

  《畫家和牧童》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講述的是唐代一個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出現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批評的事。課文以生動的敘述深深的吸引學生去朗讀、去品味,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畫家的虛心好學和牧童實事求是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優秀品質。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要真是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發揮學生在閱讀重的自主性、積極性。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不斷進行“理解、積累、轉化、運用”語言的實踐過程,教師應該為學生的語言實踐與發展提供儘可能多的空間和機會,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生活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感悟和思考。因此教學中,我決定不給學生講空泛的道理,而是採用以讀代講的方法引導學生將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任務去學習課文、朗讀語句,從而收到思想上的教育。

  下面,我就粗略地說一說我的設計思路。

  在上課前,我把課題板在黑板上,“畫家”寫的稍大,“牧童”寫的較小,接著情學生說一說我為什麼要這樣寫課題,同學們可以各抒己見,答案不唯一,這樣做的目的是想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同時也為學生理解畫家和牧童身上的優秀品質埋下伏筆。

  接下來,在學生通讀課文,瞭解大意之後,我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戴嵩是個什麼樣的人?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著名”“謙虛”。

  然後讓學生再讀課文,找一找哪些語句說明戴嵩是個著名的人,哪些語句說明戴嵩是個謙虛的人?這一塊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在教學中,我滲透了兩個句式的訓練,“一……就……”,“一會兒……一會兒……”的句式練習說話。與此同時,我抓住課文中不同人物的語言,作為訓練重點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現不同人物的表情、動作及語言,是學生能夠深刻的理解課文,感悟人物品質。

  最後,我又出示了一些與人物品質有關的名人名言,與學生共同分享。同時,也讓學生在課餘時間蒐集一下與此有關的名言或警句,把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說課稿 篇6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100以內數的認識中最後一課時的實踐活動,擺一擺,想一想。

  說教材:

  數概念是整座數學大廈的基礎,是重要的數學概念。這個階段的數概念不僅是學習100以內數計算的基礎,也是認識更大的自然數的基礎,它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必須使學生切實學好。這單元100以內數的認識,它包括:數數、數的組成、數位的含義、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在擺一擺,想一想這部分教材中,設計了一個生動有趣的活動,讓學生透過實際的操作,進一步鞏固數位及位值的概念,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索100以內數的特點及排列規律。

  教科書出示了活動的兩個範例,首先由小精靈提出問題:“能用2個●表示不同的數嗎?”(由於到目前為止,學生學過的數只限於100以內,所以這裡的數只指一位數和兩位數。)下面展示了四名學生小組活動的情景,其中三名學生在數位表上擺圓片,根據十位和個位上圓片的數量說出擺出的數,另外一名學生透過列表的方式把這三種答案綜合起來,表的左邊是所用的圓片數,右邊是擺出的三個數。在這裡,要求學生理解不同數位的位值概念(十位上的2表示2個十,個位上的2表示2個一),同時熟練掌握2的組成(和是2的加法):2=0+2,2=1+1,2=2+0,就能不重複、不遺漏地擺出、說出所有答案。接下來,用同樣的方法,用3個●擺出不同的數。三名負責擺的同學已經擺出3、12、21這三個數,負責列表的同學已經把他們的答案都寫在紙上,但認為還有沒擺出來的數,提示學生思考除了上面這三個數,用3個●還能擺出什麼數。(還有嗎?)接下來,小精靈提出問題“用4個●、5個●……分別能表示哪些不同的數?”提示學生用同樣的方法實際擺一擺,把列表中的其他情形補充完整。最後,教材讓學生不用擺,說出用9個●能表示哪些數。這就要求學生在擺的過程中找出規律,利用歸納的方法來得出答案。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鞏固對100以內數的認識。

  2.培養學生初步的歸納能力。

  3.在操作實踐中發展形象思維能力。

  4.透過找規律發展學生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

  義務教育階段數學教育的總體目標之一,就是使學生“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為實現這個目標,教師在教學中,除應關注學生數位及位值的概念的鞏固應用外,還應同時關注學生在獲得這些知識與技能的同時,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慾、參與活動的情緒、獨立思考態度等方面是否得到健康的發展。

  說學法: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針對本節課的教材特點和教學目的,學生應採取自主探究,實際操作的學習方法。為了讓一年級的學生進一步鞏固數位及位值的概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學生經歷將具體問題“數學化”的過程。這個過程的重要學習方式就是讓學生參與觀察、操作、歸納等活動。

  說教法: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一個組織和引導者,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時必須注意資訊的收集和整理;注意幫助學生弄清題意,並指導學生加強知識的積累;還需注意學生間的交流和反饋,加強教師的引導和指導。

  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指明新知的研究方向

  (二)小組活動,探究新知

  (三)發現規律,應用規律

  (四)課堂提升

  具體每個步驟的安排如下:

  (一)複習舊知,指明新知的研究方向

  1.教師利用數位表和計數器對相關知識進行復習。十位上的數字和各位上的數字各自代表多少?

  2.師和學生活動,用2個圓片擺出不同的數。提問:可以怎麼擺?隨後出示數位表,把不同的擺法顯示在數位表上,最後把全部的擺的結果寫在彙總表上進行記錄。

  (二)小組自由活動,探究新知

  1.師提問:

  (1)為什麼兩個圓片擺在個位上得到的數是2,而擺在十位上得到的數是20?

  (2)記錄擺出的數時需要注意什麼?

  (3)怎樣才能知道擺出的數不遺漏?

  2.剛才我們用兩個圓片擺數是怎麼做的?透過這樣的提問,引發學生的思考,進行方法小結。

  3.學生各自進行小組活動。依次分別用3,4,5個圓片來擺數。師巡迴指導。

  (三)發現規律,應用規律

  1.“你發現什麼規律了嗎?”如果學生能夠發現規律,就鼓勵學生不擺圓片,直接寫出用6個、7個等圓片可以擺出哪些數。如果學生還沒有發現規律,可以讓學生再接著擺下去,試著找出規律。

  2.總結出規律。

  3.透過前面的規律,想一想說出用9個圓片可以表示哪些數。(先在個位上擺9個圓片,是9,再從個位上挪一個圓片到十位,就是18,……,一直到把9個圓片都挪到十位,就是90。也可以利用個位數與十位數之和得9的原理來寫出這些數。)這裡可能會出現方法的多樣化,教師要尊重和保護這種多樣性,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要鼓勵學生開動腦筋,想出儘可能多的方法,並形成交流。

  (四)課堂提升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寫出來的數列表,讓學生觀察表中哪些數是用1個圓片表示出來的數,哪些是用2個圓片表示出來的數……使學生進一步探索各組數間存在的規律,更深刻地瞭解100以內數的特點。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地位和作用

  《 努力維護公平 》是本課的第三框。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個人社會都需要公平》《什麼是公平》兩框的知識 ,這為過渡到本框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

  前兩框的學習是解決了為什麼和是什麼的問題。而這一課是承接上文,解決怎麼樣的問題。是使學生從思想認識上向行為意識上遷移,使學生達到知,情,意,行的統一。同時,也對公平的相關知識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結構。所以,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

  2.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九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知道維護公平要反對對自己的不公平,要公平的對待他人,要需要制度維護公平。

  能力目標:初步懂得用實際行動維護自己的公平;做到儘量維護他人的公平;學習制定相對公平的制度,分析制度產生公平的效果。

  情感價目標:有維護公平的意識;有維護他人公平的責任感;有維護公平制度的正義感。

  3.教學的重、難點

  本著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維護公平包括哪些方面。掌握如何維護公平。

  重點的依據:根據教材的知識分佈和知識的銜接分析。

  教學難點:在實際生活中,學會怎樣維護公平

  難點的依據:較抽象;學生沒有這方面的社會實踐的經驗。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框題設定的教學目標。

  二.說學情

  學生透過前面的學習,已經建立了知識基礎和情感基礎。即:知道了什麼是公平,為什麼要維護公平。水到渠成的就有了學習本課的慾望。感性上和理性上都有了學習的動機。透過一定的自學,可以把握教材中的大部分的知識和獲得情感體驗。只是在形成能力上,可能會產生一定的障礙。

  三.說教法

  思想品德是一門培養人的實踐能力很強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尤其是要轉化為學生的行為和情感價值取向。我們在以學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

  考慮到我校九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行動結合起來,充分引導學生全面的看待發生在身邊的現象,發展思辯能力,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況。

  當然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透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

  基於本框題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透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由於本框題內容與社會現實生活的關係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並思考,有些地方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後進行歸納總結,得出相對較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框題知識和能力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四、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法的指導和過程的體驗。讓學生從“客體”向“主體”,從“學會”向“會學”轉變,真正達到過程目標和教學目標。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能力,形成價值取向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匯入新課題:(2—3分鐘)

  由上節課學過的知識和教材開頭的情景設定匯入新課。

  導語設計的依據:一是概括了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溫故而知新,使學生能夠知道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聯絡。二是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內容,以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望。這是思想品德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2.啟發學生自學:(10分鐘)

  在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慾望後,順水推舟,我板書以下問題(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也啟發和引導學生思維。同時為課程的展開指明瞭一個明確的方向。

  3.交流學習新課:(25分鐘)

  在交流學習新課的過程中:第一個知識系統:個人維護公平

  1.第一環節:反對不公平待遇

  我設計一個處事不公平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談談遇到這種事情時的感受,交流如何對待不公平的待遇。再請學生閱讀教材中的材料《給老師的一封信》,討論怎樣處理才是恰當的智慧的方式。

  這樣一來,使學生意識到:當自己或他人受到不公平的對待時,要(略)。。。。。。

  2.第二環節:公平對待他人

  我在學生把握書上的知識點:(略)。。。後,給學生設定兩個欄目,“細細品味”和“想一想”。重點分析學生當時的想法,挖掘學生想法正確的一面,引導學生改變具體做法,而不一味的批評和指責。

  3.第三環節:維護公平體現了個人道德,也是社會公平的重要條件。

  我提供的是有關維護公平的故事《該說不時就說不》(教參137頁)

  第二個知識系統:制度保障公平

  第一環節:閱讀角和專家視點

  我先向學生提出關於“分粥”的故事,然後提出問題。。(略)然後指導學生學習專家視點。最後說明:制度保障公平。

  第二環節:實踐營地

  這裡難度較大,我先學生各抒己見,然後參閱教參和其教學資源《中國社會公平現狀》和《七策促公平》給予一定的解釋。

  同時提醒學生:好的制度維護的也不是絕對的公平。

  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瞭地分析教材的難點。還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

  的特長,以及教學裝置的情況,我準備選擇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還重視教材中的疑問,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4、課堂小結,強化認識。(2—3分鐘)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思想品德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5、佈置作業。

  針對九成年級學生素質的差異,我進行了分層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課堂作業:(略)

  六。說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還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板書:(略)

  七.說教學反思

  1、對教材內容的處理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知識的跨度、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對教材內容有增有減。我覺得是比較合理的,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2、教學策略的選用

  運用了各種活動,強化學生的生活體驗,學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體驗,但是缺乏對這種體驗的深入思考。因此在進一步強化這種體驗的過程中進行了思考和認知,使知識從學生的生活體驗中來,從學生的思考探究中來,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興趣,有助於充分調動學生現有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也有助於實現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交融。

  組織學生探究知識並形成新的知識。我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運用案例等形式創設情境呈現問題,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問題的分析與解決中主動構建知識。

  在引導學生思考、體驗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逐步學會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做既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創新思維能力,又有利於學生表達、動手、協作等實踐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力求實現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並重,知識與能力並重的目標。

  也正是由於這些認識來自於學生自身的體驗,因此學生不僅“懂”了,而且“信”了。從內心上認同這些觀點,進而能夠主動地內化為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並融入到實踐活動中去,有助於實現知、行、信的統一。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