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經典美文> 建構主義中的英美文學

建構主義中的英美文學

建構主義中的英美文學

  英美文學教學多從知識、技能分解中,來幫助學生構建自我認知與理解,其遵循“刺激-反應”條件反射理論,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影響。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知識的導向者,也是知識的權威者,學生的認知是建立在控制刺激與預測行為效果基礎上,具有較大的弊端性。梳理英美文學課程內容,文學教學以外部研究為主要方式,對於英美文學作品、文藝理論等板塊,教師時常陷入主流式的作品研析與探討,尤其是在理論講授上,空談傾向突出,缺乏對作品、作家及其創作背景、社會現實等有機部分的獨立探討。從文學研究實踐來看,對於英美文學教學中斷章取義現象,更多的是從社會批判層面來進行定格,忽視作品本身所追尋的道德教義,更難以從作品的文學性、時代性、藝術性、審美性上,幫助學生建樹獨特的認知體驗,以致於同一歷史時期的不同作品往往被貼上相同的標籤。

  一、建構主義所倡導的教學觀及意義

  建構主義作為一種教學觀念,其理論是建立在對知識的客觀表徵基礎上,現實世界是客觀存在的,同時又是處於變化之中的。知識在個體建構過程中,並非一味地消化吸收,而是與知識互動的過程。同時,一個經驗世界不是單一地發現客觀現實,更要強調學生在認知過程中的自主性。知識建構的意義是教學的重要內容,知識的意義是在發揮學生自主性的條件下形成的。教師作為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實施者,要從知識本身呈現上,引導學生去感受、去體驗,而非依賴於教師的說教。當學生自己在閱讀、聆聽、鑑賞中獲得自己的解釋時,知識便形成了。如在英美文學鑑賞教學上,將死板的條框扣在不同的文學作品中,妨礙了學生自我對文學作品的自主思維,也消磨了學生對英美文學的好奇與嚮往,陷入枯燥、機械的教學模式中而不能自拔。再者,從英美文學教學方式來看,教師的個人表演肩負著時代評介、作家評介、文學常識評介、作品內涵挖掘與作品意象評介的重任,教師的角色無情的剝奪了學生的自主交流權利。以文學史為例,從文學文字到讀者的研究,一部作品並非是由一個讀者來閱讀,而是不同時代下不同讀者的共同審視,因此在文字評判中,讀者與文字的`交流是多元化的,尤其是在學生的感受上,不能聽命於文學學術權威的導向,要從鼓勵學生的獨立思維上來增強學生的意識覺醒。

  二、建構主義下的英美文學教學

  從高等院校英語教學綱要來看,英語教育的最終目標在於誘導學生的創造力,並非是對已有知識的傳授。建構主義教學觀,更能從英美文學教學實踐中,實現兩個方面的轉變。

  (1)多角度的探究英美文學史料及文藝理論

  英美文學教學在傳統模式上是以具體文學史料、文藝理論及文學作品的解讀為主,對於學生來說,其主要任務是理解和記憶,導致課時較長,但學生對文學作品的解析能力卻無法獲得提升。這一模式注重對社會文化共性的理解,而忽視對文學作品及作家所處背景的分析,從而陷入知識機械記憶的定論中。阿諾德·豪澤爾在《藝術社會學》中提出“所有的藝術都是受社會制約的,但並非所有的藝術問題都可以從社會學中加以界定”。對於英美文學,同樣學生不僅要學習文字的歷史意義、審美趣味,還要從作品的評價與反思中,養成正確的解讀文學作品的方法。建構主義教學觀,將學生作為學習主體,以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習和交往方式來建樹知識形成理解和看法。可見,對於建構主義教學觀,知識和經驗固然重要,但與學生的學習能力相比則有所欠缺。對於英美文學課程教學,不能單純的從文學史料、文藝理論上來灌輸知識,更要從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研析與探討中,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學生從多角度來探究文學作品的內在涵義。

  同時,建構主義教學觀倡導隨機通達教學方式,將學生作為學習主體,以學生自主方式來獲得知識,形成對某一事物、某一問題多方面的理解與認知。在建構主義教學觀中,學生不用單純的探討文藝理論,而是可以從文學作品的自我解讀中,多視角來探索文學作品的不同表達,鞏固學生的知識與技能。以《大白鯨》為例,從社會學視角來審視主人公亞哈統帥的“裴廓德號”,似乎是美國社會的縮影,但從原型批判視角,小說的敘事反映了美國社會的急劇發展程序。另外,《聖經》中對於伊沙梅爾原本為流浪者,將捕鯨作為了結生命的一種方式,亞哈因不服上帝的安排,使其成為剛愎自用、報復心強的人,與大白鯨的對抗卻被解釋為人與自然的抗爭。可見,對於英美文學教學中文學作品的歷史性與社會性,應該從具體的作品所處的時代情境中來把握文學脈絡,幫助學生從獨立分析文字中獲得審美情趣。

  (2)強調以學來代替傳統的以教

  建構主義教學觀強調對學生主體的認知性,而對於傳統英美文學教學,教師是課堂架構的組織者,其重心是教,而非學生的學。因此,利用建構主義,來鼓勵學生從自我親身體驗和閱讀中,來感受文學世界的真實性,並鼓勵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來培養其獨立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創新力的養成。為此,建構主義教學觀,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正確設定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和地位,將時間和主動性留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從中來建構知識空間。如在課堂教學上,對於學生能夠看懂的、讀懂的時代背景、故事情節、作者生平等,不再贅述,而是由學生自己從閱讀中來理解。對於文學作品的研讀方法,特別是引導學生靈活運用學習策略,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增強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閱讀與鑑賞,逐步樹立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為後期的自主學習創造條件。當然,對於建構主義教學觀的應用,要從知識點的分解上,善於從概念框架的解讀中,幫助學生逐步理解和運用學習方法,尤其是在英美文學教學上,不能消極的被動地發展學生的智力,要善於從教師的引導、介入來呈現知識架構,促進學生從中提升自我學習力。學生的“學”要取代教師的“教”,教師的角色要進行轉換,學生的地位要給予尊重,要明確教學組織中微觀細節知識的呈現方式,教師要從基本概念、學習策略匯入中,有意識的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增強學生從英美文學教學中掌握自主探究的方法。當然,對於文學傳統及文學術語等概念的理解,教師也應該從講解方式上,透過對比與圖表方式,結合文學作品的滲透來加深學生對之理解。

  三、結語

  建構主義教學觀作為對傳統教學方式的革新,將課堂教學作為學生自主學習、交流的重要環節,教師不再是純粹的知識講授者,更多的是從知識的啟發,學生認知理念的轉變上,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創新精神。教師要明確建構主義的理論價值,要積極從自我教學實踐中,來設定那些是重要的、那些是必要的,那些是可以由學生自主獲得的。對於課堂構建,不能單純從學生視角來粗暴的扼殺學生的想法,而應該透過對課堂的開放,從師生平等對話與教學互動中來促進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的自主意識。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