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古籍> 菩薩蠻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集錦15篇)

菩薩蠻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

菩薩蠻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集錦15篇)

菩薩蠻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1

  原文:

  菩薩蠻·嬌鬟堆枕釵橫鳳

  五代:馮延巳

  嬌鬟堆枕釵橫鳳,溶溶春水楊花夢。紅燭淚闌干,翠屏煙浪寒。

  錦壺催畫箭,玉佩天涯遠。和淚試嚴妝,落梅飛曉霜。

  譯文:

  嬌鬟堆枕釵橫鳳,溶溶春水楊花夢。紅燭淚闌干,翠屏煙浪寒。

  美麗的環狀髮髻慵懶地披散在枕頭上,鳳釵斜斜地別在髮髻上。沉沉地墜入春水盪漾,楊花飛舞的迷幻夢境中。紅燭流著血色的紅淚,翠屏上的畫煙波浩渺泛著絲絲寒意。

  錦壺催畫箭,玉佩天涯遠。和淚試嚴妝,落梅飛曉霜。

  時光漸漸流逝,心上人遠在天涯。清晨,我獨自噙著淚水梳洗著新式妝容,只見窗外梅花一片片飄落在染滿寒霜的大地上。

  註釋:

  嬌鬟(huán)堆枕釵(chāi)橫鳳,溶溶春水楊花夢。紅燭淚闌干,翠屏煙浪寒。

  嬌鬟:柔美的髮髻,這裡指頭髮。釵橫鳳:即鳳釵橫。楊花夢:春夢、美夢。

  錦壺催畫箭,玉佩天涯遠。和淚試嚴妝,落梅飛曉霜。

  錦壺催畫箭:喻指時光流逝。玉佩天涯遠:意思是佩玉之人(即思念之人、心上人)遠在天涯。嚴妝:濃麗整齊的裝束。

  賞析:

  這是一首寫怨婦思遠之作的閨怨詞。

  女主人公因相思墜入了恍惚迷離的夢境,在最後,她仍然“和淚試嚴妝”,噙著淚水梳洗著新式妝容,只因為心中還有一份念想:她希望她的心上人能早日歸來,讓他看見她美麗的模樣。只可惜她等來的卻是音信杳無的絕望。

  “嬌鬟堆枕釵橫鳳,溶溶春水楊花夢。”兩句是寫女主人公酣睡情態及甜蜜夢境——春水溶溶,魂夢悠揚。“紅燭淚闌干,翠屏煙浪寒。”兩句則是寫午夜夢迴所見的實景,與前句虛實對映、悲歡相襯。

  過片點明緣由,之所以夢醒再難入眠,苦捱更漏,原是分離已久,人在天涯啊;最後兩句則是寫天亮時情景,人在極度孤寂中和著淚水梳妝打扮,只有霜霧裡飛落的片片梅花知我悲苦。該詞用語洗煉,意蘊綿長,很能代表馮延巳詞的特點。

菩薩蠻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2

  原文:

  菩薩蠻·秋風掃盡閒花草

  宋代:佚名

  秋風掃盡閒花草,黃花不逐秋光老。試與插釵頭,釵頭占斷秋。

  簪花人有意,共祝年年醉。不用泛瑤觴,花先著酒香。

  譯文:

  秋風掃盡閒花草,黃花不逐秋光老。試與插釵頭,釵頭占斷秋。

  簪花人有意,共祝年年醉。不用泛瑤觴,花先著酒香。

  註釋:

  秋風掃盡閒花草,黃花不逐(zhú)秋光老。試與插釵頭,釵頭占斷秋。

  不逐:猶言不隨。

  簪(zān)花人有意,共祝年年醉。不用泛瑤觴(shāng),花先著酒香。

  瑤觴:泛指美酒。

  賞析:

  秋日黃花,分外馨香。採菊為婦簪頭,恩情纏綿如見。菊花相傳為益壽之卉,古人嘗謂菊酒可以延年,閨中弄花情深,不飲亦醉,不著香豔語而盡得風流。上片“占斷秋”三字極為新巧。

菩薩蠻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3

  原文:

  菩薩蠻·新寒中酒敲窗雨

  清代:納蘭性德

  新寒中酒敲窗雨,殘香細嫋秋情緒。才道莫傷神,青衫溼一痕。

  無聊成獨臥,彈指韶光過。記得別伊時,桃花柳萬絲。

  譯文:

  新寒中酒敲窗雨,殘香細嫋秋情緒。才道莫傷神,青衫溼一痕。

  乍暖還寒的天氣下著小雨,酒醉後殘存的餘香似乎也在模仿著秋天的傷感情緒。果然是在懷念遠方的人啊,連眼淚都把青衫溼潤了。

  無聊成獨臥,彈指韶光過。記得別伊時,桃花柳萬絲。

  相思之情不勝愁苦,我一個人孤枕而眠,更覺煩悶無聊。彈指間,美好的時光一去不復返,還記得當初和你分別時,桃花千樹、楊柳依依的畫面,這一切多麼令人懷念又惆悵啊。

  註釋:

  新寒中酒敲窗雨,殘香細嫋(niǎo)秋情緒。才道莫傷神,青衫(shān)溼一痕。

  中酒:猶酒酣,非醉非醒之狀態。青衫:古代學子或官位卑微者所穿的衣服。

  無聊成獨臥,彈指韶(sháo)光過。記得別伊時,桃花柳萬絲。

  彈指:極短的時間。本為佛家語。韶光:美好的時光,此處指春光。

  賞析:

  這首詞寫思念之苦。

  詞先由悽苦情緒寫起。上片第一句,“新寒中酒敲窗雨”,“中酒”意思是喝醉酒,新寒是指寒冷冬季來臨前時期,即深秋時節。“殘香細嫋秋情緒”,意思是說:悲秋的情緒,像一縷殘香,細嫋如絲,縈繞心頭,窗外的秋雨,不斷地敲打著窗門,也敲打著他的心扉,這兩句表達了詞人當時悽苦的心境。他在周圍一片靜寂中,望著香爐裡的殘煙,嫋嫋升起,滿腹愁思,只能以酒澆愁。秋風秋雨,蕭颯淒涼,攪得人愁懷似醉。“才道莫傷神,青衫溼一痕”。道出了詞人心情悽苦惆悵的緣由,正是因為思念心上人。詩人以“酒”、“雨”、“煙”幾樣景物,構成一幅悽殘景象,把抒情主人公愁腸百結、淚灑衣衫的思念之苦,巧妙而又充分地表現了出來。

  下片“無聊成獨臥,彈指韶光過”。指的是儘管孤枕而眠,彈指間,美好的時光一去不復返,可是思念之心卻清清醒醒,他依然還清楚地回憶著春天分手時的情景。詞人在這裡卻將筆鋒一轉:“記得別伊時,桃花柳萬絲。”主人公的眼睛一亮突然眼前出現一派春意融融、情意纏綿的幸福畫面。這桃紅柳綠的嫵媚景色,這如此美好的幸福回憶,與前面的“新寒”、“窗雨”、“淚痕”的慘淡孤寂的情景,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出人意外,令人回味。層層深入地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又以反常的出人意外的感受表現感情的起伏變化,是詞人最為熟悉,並且運用最多也最為成功的藝術手法。

  全詞情思翻轉跳宕,屈曲有致,相思之苦表現得哀婉曲折。非有切身的體會,不會寫得如此神采飄搖,真實細膩,令人感到一絲悵然。

菩薩蠻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4

  原文:

  菩薩蠻·七夕

  宋代:陳師道

  東飛烏鵲西飛燕,盈盈一水經年見。急雨洗香車,天回河漢斜。

  離愁千載上,相遠長相望。終不似人間,回頭萬里山。

  譯文:

  東飛烏鵲西飛燕,盈盈一水經年見。急雨洗香車,天回河漢斜。

  七夕佳節烏鵲、飛燕紛紛前來架橋,被銀河阻隔的牛郎織女一年才能再相見。急雨沖刷著織女所乘之車,天旋銀河斜。

  離愁千載上,相遠長相望。終不似人間,回頭萬里山。

  千載悠悠,離愁綿綿,雖然相隔遙遠仍能遙遙相望。不似人世間,回頭望去只有巍巍群山。

  註釋:

  東飛烏鵲西飛燕,盈(yíng)盈一水經年見。急雨洗香車,天回河漢斜。

  烏鵲:喜鵲。盈盈:形容清澈。天回:天旋,天轉。

  離愁千載上,相遠長相望。終不似人間,回頭萬里山。

  香車:泛指古代貴族婦女的專車。這裡指織女所乘之車。

  賞析:

  牛郎織女的傳說是中國一個古老的神話,《詩經·大東》就有了織女與牽牛兩星分居銀河兩旁的敘述。到《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中,形成了故事的大致輪廓。以後在《歲華紀麗》、《爾雅翼》及六朝梁殷芸《小說》(《月令廣義》引)等書中,關於這個神話的記載漸趨完整。到近代,流傳於民間的,更是豐富充實,積極健康,成為膾炙人口的一則古代神話。由於這個神話在諸書中一般是以牛郎織女被銀河阻隔,只能在一年一度的七夕靠鵲橋相會,終究被蒙上了一層悲劇的色彩。因此歷代文人經常借這個神話故事來抒發離愁,陳師道的這首《菩薩蠻·七夕》也並不例外。

  詞的上片寫七夕牛郎織女相會的情景,下片以“離愁千載上”換頭,抒發天上“不似人間”的感喟。

  詞的上片寫七夕牛郎織女相會的情景。起句:“東飛烏鵲西飛燕,盈盈一水經年見。”是說平日牛郎織女在天河兩側,不得相見,“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古詩十九首》),只有到了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由烏鵲架橋,在天河相會。“東飛烏鵲西飛燕”,狀烏鵲和燕紛紛前來架橋的忙碌場景,這也是讓牛郎織女克服“盈盈一水”的阻隔而相會聚首的唯一條件。經年不見,只能隔河對泣;此時相逢,相見自然恨晚。

  “急雨洗香車,天回河漢斜”,襯托了兩人盼望見面的急切心情,也隱含了歷經劫難的艱苦歷程。香車,泛指古代貴族婦女的專車,梁孝元帝《車名詩》:“佳人坐椒屋,按膝對蘭薰,繞砌縈流水,邊梁圖畫雲,錦色懸殊眾,衣香遙出群。”這裡指織女所乘之車。河漢,即天河,《廣志》:“天河曰銀漢,又曰銀河,亦曰天漢、天津、絳河、明河。”

  下片以“離愁千載上”換頭,抒發天上“不似人間”的感喟。牛郎織女的悲劇,其核心是有情人不能成眷屬,千載悠悠,離愁綿綿。遠隔天一方,“相遠長相望”,這是何等的憾事。但是,“相遠”猶能“長相望”,“人間”卻“回頭萬里山”,連“長相望”亦不得,這種“終不似”就顯得越加沉痛了。得到這個結論以後,“回頭萬里山”,對坎坷不平的人間,一種夾雜著欽羨和惆悵的複雜心情不免油然而生。據《宋史》載,陳師道“高介有節,安貧樂道”,平時常“終日不炊”,死後由友人“買棺斂之”。這首詞作,作者恐怕也有借天上的牛郎織女的悲劇來襯寫人間無數悲劇的意思。

菩薩蠻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5

  原文

  菩薩蠻·牡丹花謝鶯聲歇

  唐代:溫庭筠

  牡丹花謝鶯聲歇,綠楊滿院中庭月。相憶夢難成,背窗燈半明。

  翠鈿金壓臉,寂寞香閨掩。人遠淚闌干,燕飛春又殘。

  譯文

  牡丹花謝鶯聲歇,綠楊滿院中庭月。相憶夢難成,背窗燈半明。

  牡丹花謝,夜鶯也停止了歌聲,月光在滿種滿綠楊的庭院。我思念著你難以入夢,背窗陪伴著長夜孤燈,看著它昏昏欲。

  翠鈿金壓臉,寂寞香閨掩。人遠淚闌干,燕飛春又殘。

  玉翠金鈿低垂在我的臉上,在緊閉著門窗的閨閣裡,我只覺心中滿是孤寂。想到遠在邊關的親人,想一想燕子銜走的春光,傷心的淚,不停地淌!

  註釋

  牡丹花謝鶯聲歇,綠楊滿院中庭月。相憶夢難成,背窗燈半明。

  牡丹花謝:形容春天已過。夢難成:指難以入眠。背窗:謂人面背窗。

  翠鈿(diàn)金壓臉,寂寞香閨掩。人遠淚闌(lán)幹,燕飛春又殘。

  翠鈿:綠色的花鈿,用翡翠(青綠色)珠玉製成的首飾。花鈿,又名花子、媚子、施眉心,古代婦女面額上的一種妝飾。唐代婦女多用金箔、彩紙等剪成花樣貼在額上以為妝飾。金壓臉,指以黃粉敷面。香閨:女子居室。闌干:縱橫。

  賞析

  這是一首閨怨詞,主要描寫閨中思婦憶念遠人的悠悠情思。上片先寫外界環境,再轉入室內寫人,點明主人公傷情懷遠的具體情狀;下片抒寫女主人公在此情此景中的感受,充滿相憶之苦與人生感慨。全詞意脈連貫統一,情景交織互滲,結構首尾呼應,創造出迴環往復的抒情效果。

  上片首二句寫外界環境。“牡丹花謝”“鶯聲歇”“綠楊滿院”可見時當春暮,“中庭月”則點明“夜”。這兩句,除表現時間外,又兼有佈置環境的作用,楊樹滿院,濃綠暗淡,月到中庭,灑下清冷的光輝,同時點出了女主人公情緒的外感因素。

  “相憶”兩句,轉入室內寫人,直接點明在這暮春良宵之時,主人公傷情懷遠的具體情狀:因離別而相憶,繼而輾轉反側,徹夜不眠,相伴的只有“半明”的孤燈,想要做個遠夢,與遠人相偎相倚,可夢也難成。

  下片深入一層,寫女主人公在此情此景中的感受。先刻畫女子的情態:“翠鈿金壓臉”,以首飾之繽紛富麗反面襯托美人之孤寂;再寫香閨的孤獨:“寂寞香閨掩”,以香閨之掩閉正面狀美人內心之悽苦,深動人心。末二句既嘆春去匆匆,也嘆年華易逝,一筆兼寫兩意,相憶之苦與人生感慨融為一體。

  “人遠淚闌干”,正面揭示出孤獨與寂寞都是因為“人遠”所致;而“燕飛春又殘”,再從側面暗寓主人公的青春正隨時光的流逝而流逝。香閨空掩,盛裝之下,卻難掩寂寞;無語淚流,春已暮,人未還,真不知這種等待還要持續多久。以景結情,感情的表露悽惻感人,更加渲染出無限感傷的意緒。

  這首詞時而正面描寫,時而側面描寫,迴環往復,層層深入。全詞意脈連貫統一,情景交織互滲,結構首尾呼應,創造出了迴環往復的抒情效果,意味深長。

菩薩蠻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6

  原文:

  菩薩蠻·青巖碧洞經朝雨

  五代:孫光憲

  青巖碧洞經朝雨,隔花相喚南溪去。一隻木蘭船,波平遠浸天。

  扣舷驚翡翠,嫩玉抬香臂。紅日欲沉西,煙中遙解觽。

  譯文:

  青巖碧洞經朝雨,隔花相喚南溪去。一隻木蘭船,波平遠浸天。

  扣舷驚翡翠,嫩玉抬香臂。紅日欲沉西,煙中遙解觽。

  註釋:

  青巖碧洞經朝雨,隔花相喚南溪去。一隻木蘭船,波平遠浸(jìn)天。

  浸天:與天相接,即水天一片。

  扣舷(xián)驚翡翠,嫩玉抬香臂。紅日欲沉西,煙中遙解觽(xī)。

  扣舷:扣,敲打。漁人唱歌時或打魚時常扣船舷。翡翠:又名翠雀。羽有藍、綠、赤、棕等色,可為飾品,雄赤曰翡,雌青曰翠。解觽(xī西):解下佩角以贈。觽:古時用骨頭制的解繩結的錐子。

  賞析:

  這首詞是寫風土人情的。上片寫溪上船家姑娘與其所愛者相招喚的情景。“一隻木蘭船,波平遠浸天”,乃是一幅境界開闊的江天圖。下片寫船家姑娘的活潑形象:她也能扣舷唱漁歌,搖船時露出嫩玉般的玉臂。當紅日西下時,她與他相愛的人一起,解佩相贈,以表深情。

菩薩蠻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7

  原文:

  菩薩蠻·滿宮明月梨花白

  唐代:溫庭筠

  滿宮明月梨花白,故人萬里關山隔。金雁一雙飛,淚痕沾繡衣。

  小園芳草綠,家住越溪曲。楊柳色依依,燕歸君不歸。

  譯文:

  滿宮明月梨花白,故人萬里關山隔。金雁一雙飛,淚痕沾繡衣。

  灑滿庭中的月光啊,像院裡的梨花一樣白,你可照見我那思念的人兒麼,相隔萬里多少關塞。繡衣上一雙金雁展翅欲飛,淚溼羅衫時更愁歡情難再。

  小園芳草綠,家住越溪曲。楊柳色依依,燕歸君不歸。

  看小園綠草悽悽,想起故鄉彎彎的越溪。楊柳輕舞著依依春情,春燕歸來帶著無邊的春意。燕歸人卻不歸來,不知何時才能與他相聚。

  註釋:

  滿宮明月梨花白,故人萬里關山隔。金雁(yàn)一雙飛,淚痕沾繡衣。

  滿宮:猶“滿室”。故人:友人。這裡實指遠人。金雁:指繡衣上的圖案,此指遠方親人來函。古人有鴻雁傳書的說法。

  小園芳草綠,家住越溪曲。楊柳色依依,燕歸君不歸。

  越溪:水名,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省境內,相傳西施曾在此溪中浣紗。曲:彎曲幽深的地方。依依:輕柔的樣子。君:指遠離家鄉之男子。一說,指宮女。燕:雪本作“雁”。

  賞析:

  此詞寫思鄉懷人之情。上片以眼前之景,引出春光流逝,故人萬里,音信疏隔,悲思深重。下片先設想家鄉情景,復以故人盼歸抒己懷鄉之情。這首詞情致悽惻,音促而語婉。語言貼合溫詞造語精工、密麗濃豔的風格。

  此詞上片寫宮廷光景,明月相照,梨花盛開,正是初春季節。開首一句,既點明時當春夜,又有“花好月圓”之意。然而詞人筆鋒一轉,下句說遠人被“萬里關山”所“隔”和金雁雙飛,則月圓而人不圓,自然興起下兩句彈箏寄意而淚沾繡衣,其情與景的對比格外鮮明強烈。一往情深的思念,鎔鑄在這兩句中。

  下片女子以越女西施自況,西施雖然色美,又當芳草又綠,楊柳依依,其奈“燕歸人不歸”。讓人想起《詩經·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的名句。寂寞和惆悵,又在言外。

  這是一首宮詞,章法頗為別緻。全篇於清綺流麗中瀰漫著深長的傷感意味,雖不作激烈情緒迸發語,但自能以真切濃摯的怨思動人。

菩薩蠻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8

  原文:

  菩薩蠻·問君何事輕離別

  清代:納蘭性德

  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楊柳乍如絲,故園春盡時。

  春歸歸不得,兩槳松花隔。舊事逐寒潮,啼鵑恨未消。

  譯文:

  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楊柳乍如絲,故園春盡時。

  試問我為何輕易地離別?一年能有幾次圓月。北國的楊柳剛剛如長絲,家園已是三春過盡時。

  春歸歸不得,兩槳松花隔。舊事逐寒潮,啼鵑恨未消。

  春天歸去我卻不能歸,行船松花江被江阻隔。往事悠悠像寒冷的江潮,裹啼的杜鵑怨恨未消。

  註釋:

  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楊柳乍(zhà)如絲,故園春盡時。

  問君:詞人自問。一年能幾團圓月:指自己與家人一年能團聚多久。乍如絲:指剛剛吐出新綠時。故園:指詞人家所在的北京。

  春歸歸不得,兩槳松花隔。舊事逐寒潮,啼(tí)鵑(juān)恨未消。

  春歸:乘春而歸家。松花:松花江。啼鵑:鵑,杜鵑,傳說杜鵑啼叫聲為“不如歸去”。

  賞析:

  上闋由問句起:“問君何事輕離別”,這句是詞人故意模擬妻子口吻質問自己:你為何輕視離別?表面上是妻子惱我,骨子裡是我諒妻子,筆致深情而委婉。接以“一年能幾團圓月”句,其悵嘆離多會少之情已見。詞人並不是“輕離別”,只是身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衛,他隨扈出行,不得不離,不得不別。“楊柳乍如絲,故園春盡時”二句出之以景語,以美好的春色反襯有家難歸的悲悽。“乍如絲”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北地的季節在仲春,那麼此時“故園”也就春意闌珊了。

  下闋明確點出“歸不得”的緣由,即扈駕從巡,身不由己。“春歸歸不得”一句上承“楊柳乍如絲,故園春盡時”,言春盡而不能歸的悵惘心情。“兩槳松花隔”,南朝民歌《莫愁樂》:“莫愁在何處?莫愁石城西。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詞人反其意而用之,說是因為被松花江阻隔,不能回去。表面是怨江,實際上是怨侍衛之差事阻其歸家與妻子相聚。結篇二句是此時心態的描寫,即追思往事,令人心寒,猶如眼前松花江水的寒潮起伏,不能平靜。

  全詞話語直致,但內容曲折,首句的擬言和結句的用典都為本詞增加深沉宛轉之情,深婉感人。

菩薩蠻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9

  原文:

  菩薩蠻·半煙半雨溪橋畔

  宋代:黃庭堅

  半煙半雨溪橋畔,漁翁醉著無人喚。疏懶意何長,春風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潛解。問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譯文:

  半煙半雨溪橋畔,漁翁醉著無人喚。疏懶意何長,春風花草香。

  一半的煙霧一半的雨滴呈現在那溪水橋旁,捕魚老人喝醉酒睡著了也沒有人前去叫喚一聲更沒有人去把他晃一晃。他那懶散而不受約束的意味兒是何等的深長啊,春風吹拂著花草還散發著幽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潛解。問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山山水水如果有什麼等待的話,這其中的意味兒也只有陶淵明理解得最明朗。你若問我離開要到什麼地方去,你跟著我走自然也就知道我所向往的地方。

  註釋:

  半煙半雨溪橋畔(pàn),漁翁醉著無人喚。疏懶(lǎn)意何長,春風花草香。

  疏懶:懶散、悠閒,不習慣於受拘束。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潛(qián)解。問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有待:有所期待。陶潛:即陶淵明,名潛,東晉詩人。

  賞析:

  這首詞詞人移花接木,詩人諳熟前人的詩句風韻,考慮到句式長短、對偶聲韻,使這首詞詞情達意、情思連續,使之如出己口,置身於寬闊寂寥的環境,突出隱逸的主題,同時表達了詞人對於榮利的摒棄以及對先哲的崇敬之情。

  上片描繪了一幅閒適悠雅的溪橋野漁圖。在一片氤氳迷濛的山嵐水霧中,是煙是雨,叫人難以分辨,真是空翠溼人衣。在溪邊橋畔,有漁翁正在醉酒酣睡,四周闃無聲息,沒有人來驚破他的好夢。“疏懶意何長,春風花草香”,這就是杜甫的兩句詩“無人覺來往,疏懶意何長”(《西郊》)、“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絕句二首》)的十分熨帖的表現,而且從原作的意境看,也與上片情相合,更重要的是透過這詩句的媒介,使讀者感受到杜甫的詩境,這些詩境又反過來豐富了這首詞本身的意蘊。從“春風花草香”會使人聯想到“遲日江山麗”以至整首杜甫絕句。由聯想再回到詞意,在“春風花草香”後面,不單是春風花草的幽香,而且是“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美麗的景緻讓詞人沉浸其中,如痴如醉,一幅風光明媚生機勃勃的春天畫面。

  下片寫江山形勝,四時的美景吸引自古至今著無數的隱人逸士。“江山如有待”是杜甫《後遊》中的詩句,作者嚮往大自然的美好,卻推開自己不說,而從對面著筆,將自己熱烈的感情移植到無生命的江山自然上,透過擬人化的描寫,表現“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那種人與自然交流相親、物我不分的情感意緒,黃庭堅巧妙地移植了這一詩意,將前面“疏懶意何長,春風花草香”詞意發展為對自然生活的嚮往與追求。這時候,作者自然地想到了開隱逸風氣的陶靖節先生,又隨手拈來了杜甫的另一句詩“此意陶潛解”(《可惜》),使讀者想到陶潛返樸歸真退居田園的隱逸事蹟,將自己對山川自然的企慕之意,又落實到對這位拋棄榮利的田園先哲的景仰上,從而挑出了全詞隱逸的主題。“此意陶潛解,吾生後汝期”(杜甫《可惜》),杜甫感嘆生不逢時,恨不能與陶淵明同歸田園。這首詞的最後二句“問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是接住杜甫詩意,表明自己的態度,他不學杜甫的感慨而是步先哲的後塵。詞人決心歸隱,但到底去何方,是山野,是林莽,是田園,卻無可奉告,不過如隨之而去,一定會明白他的蹤跡。這二句詩句在這首詞裡,貫串下面的情志意趣,結束得非常工穩,飄逸而含蓄。

  整首詞雖連綴前人詩句而成,但是主題集中,聯絡緊密。上下相承有序、言近而旨遠,憑著自己的詩才學力,透過精心的構思安排,卻創造出比原句更高的美學價值。這篇詞是集句詞的代表詞作。

菩薩蠻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10

  原文: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譯文

  人人都說江南好,遊人應該在江南待到老去。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綠比天空還青,遊人可以在有彩繪的船上聽著雨聲入眠。

  江南酒家賣酒的女子長得很美,賣酒撩袖時露出的雙臂潔白如雪。年華未衰之時不要回鄉,回到家鄉後必定悲痛到極點。

  註釋

  遊人只合江南老:這裡指飄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謂。只合:只應。江南好:白居易《憶江南》詞首句為“江南好”。碧於天:一片碧綠,勝過天色。

  壚邊:指酒家。壚,舊時酒店用土砌成酒甕賣酒的地方。《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記載,司馬相如妻卓文君長得很美,曾當壚賣酒:“買一酒舍沽就,而令文君當壚。”

  皓腕凝霜雪:形容雙臂潔白如雪。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樣潔白。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樂。如還鄉離開江南,當使人悲痛不已。須:必定,肯定。

  賞析:

  這首詩是《菩薩蠻五首》中的第二首,對第一首的回應。難道主人公不願意回到家中嗎?可是自己求取功名不得,又怎能輕言回去呢?“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寫得多美!但這種美,不是靠意象的美而烘托,卻是靠濃摯的情感,而且是經過理性的浸潤後的濃摯的情感動人。江南之美,甲於天下,但寓居在此,逃避戰亂的人,又怎麼會有歸屬感?故這兩句是沉鬱的。“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說的是碧綠的春水,比天空還要明淨,躺在遊船畫舫之中,和著雨聲入睡,又是何等之美,何等之空靈。前二句的沉鬱,與後二句的空靈,就形成了難以言喻的藝術張力。

  過片暗用卓文君之典。漢時蜀人司馬相如,與鉅富卓王孫之女卓文君私奔,因卓王孫宣佈與文君斷絕關係,司馬相如就令文君當壚,自己穿著短褲,在大街上洗滌酒器。所以“爐邊人似月。皓腕凝雙雪”,爐就是酒壚,爐邊人指的就是自己的妻子,也就是上一首中“綠窗人”。主人公何嘗不思念這位面如皎月、膚色賽霜雪的妻子?但是“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古人云富貴而不還鄉,就像衣錦而夜行,而一事無成的人,回到家鄉,心情卻只有更加抑鬱哀涼。這兩句沒有任何藝術技巧可言,純粹靠人生閱歷和情感動人,成為千古名句。清末大詞人王鵬運提出,寫詞要符合“重、大、拙”三字訣,這兩句就是“拙”的審美境界。

  創作背景

  根據中國古典文學專家葉嘉瑩教授的研究,韋莊的《菩薩蠻五首》詞中的“江南”,都是確指的江南之地,並非指蜀地。這組詞創作於韋莊晚年寓居蜀地時期,是作者為回憶江南舊遊而作。

  韋莊生在唐帝國由衰弱到滅亡、五代十國分裂混亂的時代,一生飽經亂離漂泊之苦。黃巢攻破長安,他逃往南方,到處流浪。直到59歲,才結束了這漂泊流離的生活。這組詞內容與他的流浪生活密切相關。

菩薩蠻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11

  原文:

  菩薩蠻·牡丹含露真珠顆

  唐代:佚名

  牡丹含露真珠顆,美人折向庭前過。含笑問檀郎,花強妾貌強?

  檀郎故相惱,須道花枝好。一向發嬌嗔,碎挼花打人。

  譯文:

  牡丹含露真珠顆,美人折向簾前過。含笑問檀郎:花強妾貌強?

  牡丹花上朝露像珍珠般閃爍,嬌美的人兒從簾前走過。滿面含笑問郎君:“我的容貌勝過花,還是花兒勝過我?”

  檀郎故相惱,剛道花枝好。一向發嬌嗔,碎挼花打人。

  郎君故意說:“牡丹花兒比你強多了!”美人一面嬌嗔,一面將花揉得碎碎的扔到了檀郎臉上。

  註釋:

  牡丹含露真珠顆,美人折向簾前過。含笑問檀(tán)郎:花強妾(qiè)貌強?

  檀郎:晉代潘岳小名檀奴,姿儀美好,舊因以“檀郎”或“檀奴”作為對美男子或所愛慕的男子之稱。

  檀郎故相惱,剛道花枝好。一向發嬌嗔(chēn),碎挼花打人。

  挼:揉搓。“挪”的異體字。《詞品》“美人”作“佳人”,“須道”作“只道”,“一向”作“一面”。

  賞析:

  這首《菩薩蠻》,生動地描繪了折花美女天真嬌痴的神態,謳歌男女間的愛情。寫得流麗自然,而又細膩入微。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民歌風味。

  楊升庵曰:此詞無名氏,唐玄宗嘗稱之。蓋又在《花間》之先也。

菩薩蠻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12

  原文:

  菩薩蠻·玉京人去秋蕭索

  五代:耿玉真

  玉京人去秋蕭索,畫簷鵲起梧桐落。欹枕悄無言,月和殘夢圓。

  背燈唯暗泣,甚處砧聲急。眉黛遠山攢,芭蕉生暮寒。

  譯文:

  玉京人去秋蕭索,畫簷鵲起梧桐落。欹枕悄無言,月和殘夢圓。

  在這蕭索的秋天,心上的人兒遠去京城,庭院畫簷下喜鵲飛起,院中梧桐紛紛飄落。倚靠著枕兒默然遠想,月兒和夢境都是那麼的圓美。

  背燈唯暗泣,甚處砧聲急。眉黛遠山攢,芭蕉生暮寒。

  不知什麼地方響起陣陣搗衣聲讓人從夢中驚醒,看著眼前的冷寂,柔腸寸斷,揹著燭燈哀泣不止。眉頭如遠山緊蹙,室外月色下的芭蕉也覺瑟瑟寒意。

  註釋:

  玉京人去秋蕭索,畫簷(yán)鵲起梧桐落。欹(qī)枕悄無言,月和殘夢圓。

  玉京:指帝都。欹枕:斜倚枕頭。欹,歪斜;傾斜。

  背燈唯暗泣,甚處砧(zhēn)聲急。眉黛(dài)遠山攢(cuán),芭蕉生暮寒。

  暗泣:暗中哭泣。眉黛:指古代女子用黛畫眉,所以稱眉為眉黛。攢:聚攏。

  賞析:

  據阮閱《詩話總龜》等書記載:“南唐盧絳病痁,夢白衣美女歌曰:‘玉京人去秋蕭索’云云。”從此這首小詞蒙上一層迷離恍惚的神秘色彩,被看作“鬼詞”。其實,這只是一首傾訴閨情的篇章,它以筆致工巧,深婉動人,贏得了人們的喜愛,曾在北宋初年廣為流傳。從詞中可知,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溫柔多情、敏感嫻靜的女子。

  “玉京人去秋蕭索,畫簷鵲起梧桐落。”在這蕭索的秋天,心上的人兒遠去京城,庭院畫簷下喜鵲飛起,梧桐紛紛飄落。

  玉京,本道教所謂天上宮闕,用作京城的代稱。在一個秋日的黃昏,她憑欄凝視,沉浸在對遠方親人的懷念之中。起首兩句描繪出一幅颯颯秋景,景中有情。前一句點出秋氣而“人去”之意,是情與景雙雙寫入之法。“蕭索”二字是一篇眼目,後一句就此點染。喜鵲歷來是吉祥之鳥,鵲起而不顧,暗示丈夫一去杳無音信,閨中的主人公悵然失望也已隱然可見,細微如梧桐落葉之聲清晰可聞,庭院之闃寂,女子懷想之深也可以想見了。“人去”,令人記起往昔未去之時;“蕭索”,烘襯出抒情者的悲涼意緒,連帶說出便覺情景相生,這正是雙入法的妙處,由此開篇,全詞都籠罩著瑟瑟寒意了。基調也由此確定。

  “攲枕悄無言,月和清夢圓。”這兩句是說,倚靠著枕兒默然遠想,月兒和夢境都是那麼的圓美。

  接下來時間由黃昏而入夜。如果說前面兩句側重渲染氣氛的話,那麼這兩句著重刻畫人物的動作。中心落在思念二字上。夜不安寐,倚枕無言,用動作表現心理,形象而又委曲。“無言”是靜默之狀,又含“脈脈此情誰訴”之意。唯其默然遠想,才引出下一句的清夢來。不知過了多久,這位輾轉反側的女子漸漸進入夢鄉。夢中見到了她久別的親人。詞人把這夢中團聚和中天月圓巧妙的交織在一句之中,“圓”字雙關。夢境沐浴著月的清輝,而一輪圓月又在夢的幻影之中,境界惝恍迷離,清幽怡人。夢境與現實,月色與人事兩相對照反襯,使主人公的情懷錶現得愈婉愈深了。

  “背燈唯暗泣,甚處砧聲急。”這兩句是倒裝句,說,不知什麼地方響起陣陣搗衣聲,把她從睡夢中驚醒,眼前的冷寂,益發加深了感傷和悵惘,她怎能不柔腸寸斷,哀泣不止呢?

  “甚處”,說明砧聲是從很遠的地方傳來,是一種並不太響,而且時斷時續的聲音,也符合乍醒來時恍惚莫辨的情態。這種聲響竟把人驚醒,可知夜之靜謐了。這樣看來,句中極醒目的“急”字恐怕側重於表現人的內心感受,未必是實寫砧聲。“背燈暗泣”乃夢斷神傷之狀。“暗”字兼言情、景,思婦心境之黯然具體可感。從上文的“攲枕悄無言”到此刻的“背燈暗泣”,層層疊進,愈轉愈悲了。

  “眉黛遠山攢,芭蕉生暮寒。”結末兩句是說,室內女子黛色如遠山的眉頭緊攢,室外圓月清輝之下芭蕉也覺瑟瑟寒意。

  給那攢蹙的秀眉一個特寫鏡頭,把滿懷的思念和哀怨全部凝聚在黛色如遠山的眉間了。末句輕輕宕開,以景收束:“芭蕉生暮寒”。淒冷之意有真切,又朦朧,那寒氣直沁入人的心裡,卻又不曾說破。詞婉而情切,令人哀感無端,正是所謂已經結情的妙筆。

  這首詞在結構上,一句景,一句情,間或情景雙寫。在情與景的相映、相生、相融之中,女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婉曲而深切的袒露出來了。

菩薩蠻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13

  原文:

  菩薩蠻·大柏地

  近現代:毛澤東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雨後復斜陽,關山陣陣蒼。

  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

  譯文: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雨後復斜陽,關山陣陣蒼。

  天上掛著七色的彩虹,而又是誰手持著彩虹在空中翩翩起舞?黃昏雨之後又見夕陽,蒼翠的群山仿如層層軍陣。

  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

  當年這裡曾經進行了一次激烈的苦戰,子彈穿透了前面村子的牆壁。那前村牆壁上留下的累累彈痕,把這裡裝扮得更加美麗。

  註釋: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雨後復斜陽,關山陣陣蒼。

  菩薩蠻:詞牌名,本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也用作曲牌。大柏地:鄉名,位於江西省瑞金市北部,距市區30公里,素有“瑞金北大門”之稱,319國道橫貫南北,與寧都縣、石城縣相鄰,是毛澤東等革命家曾經生活和戰鬥過的地方。赤橙黃綠青藍紫:彩虹的七色。彩練:彩色絹帶,喻虹。當空:在正前方的天空中央。關山:泛指附近群山。陣陣:每一列戰鬥隊形。是說大雁列隊而飛;本詞則謂群山如層層軍陣。蒼:青黑色。

  當年鏖(áo)戰急,彈洞前村壁。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

  鏖戰:苦戰。急:激烈。彈洞:槍眼。洞,若視為動詞、作“洞穿”解,亦通。前村:前面的村莊,指戰場附近的一個小村棗杏坑。裝點:裝飾點綴。今朝:如今。看:此處讀平聲。

  賞析:

  此詞描繪大柏地雨後美麗誘人的景色,撫今追昔,揭示革命戰爭的重大意義,熱情謳歌人民革命戰爭,流露出一種勝利後的寬慰和樂觀情緒。

  上闋寫景。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起二句寫天上的`彩虹,措辭、構思都極為精彩,破空而來,突兀奇妙。上句寫彩虹的七色,一氣連下七個顏色字,自有詩詞以來,從未見人這樣寫過,的確是創新出“色”的神化之筆!下句愈出愈奇。將彩虹比作“彩練”,一般詩人詞人或也構想得出來,尚不足誇,妙的是作者烹煉了一個獨具匠心的“舞”字,遂使本為靜態的彩虹活了起來,何等的靈動!這樣的語言,正是詩詞的語言,非其他任何一種藝術樣式所能達到。試想,七彩繽紛,長虹如拱,這一幅景象,油畫、版畫、水彩畫,哪一個畫種不能摹繪?更不用說攝影、電影、電視之可以真實地將它記錄下來了。唯虹霓化“彩練”而“當空舞”,這樣的意境,只能存在於詩人或詞人的形象思維之中。詩詞是用文字元號砌成的藝術建築,而文字元號無論如何也比不上視覺形象來得直觀動人,因此,欲追求詩詞寫景之逼真如畫,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自取其敗。聰明的作家,往往注意揚詩詞之長而避其短,於“畫”之所不能表現處,別出趣味。依照這一法則創作出來的詩詞,方有詩詞獨特的藝術魅力,庶使其他任何一種藝術品類都無法替代。毛澤東這兩句詞的妙處,正須向這方面去體認。又者,“誰持”云云,是詰問的語氣,卻並不要人回答。由於下文都是陳述句,這裡用問句開篇,就顯得非常吃重——有此一問,通篇句法便有起伏、變化,不至流於呆板、凝滯。假若這句採用諸如“天仙彩練當空舞”之類的敘述語氣,豈不遜色多多,何能像現在這樣峭拔?

  “雨後復斜陽,關山陣陣蒼。”作者已署明詞的寫作日期是“一九三三年夏”,注重交代季節的特殊性——“夏”,這裡更補出詞篇切入的具體時間和氣候狀況。由於這是夏天的某個傍晚,一場雷暴雨後,夕陽迴光返照,於是才會有彩虹滿天的綺麗景觀。又由於大雨洗盡了空氣中懸浮的塵埃,斜暉的射線投注無礙,於是遠處的群山才顯得格外的蒼翠。可見那“雨後復斜陽”五字,雖只平平說來,並沒有什麼驚人之處,但卻束上管下,使前面的“赤橙”二句、後面的“關山”一句,都顯出了合理和有序,委實是少它不得的。晚唐著名詞人、“花間派”的鼻祖溫庭筠,有《菩薩蠻》詞曰:

  南園滿地堆輕絮,愁聞一霎清明雨。雨後卻斜陽,杏花零落香。 無言勻睡臉,枕上屏山掩。時節慾黃昏,無聊獨倚門。

  毛澤東“雨後復斜陽”句,即用溫詞中成句,僅改動了一個字。然而,溫詞是寫閨情,風格綺怨而纖柔;毛詞則是寫戰地,雖借用溫詞之句,但一經與下文“關山陣陣蒼”云云搭配,便見得境界闊大、氣象蒼茫,風格與溫詞迥然不同。毛澤東博覽群書,熟讀了大量的古詩詞,故時將前人成句信手拈來,或稍加繩削,用入自己的創作。值得稱道的是,其所取用,大都與己作渾然化為一體,不見痕跡,決非食古不化者可比。這裡又是一個典型的例證。

  下闋寫撫今追昔的感慨。“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兩句追憶1929年2月在這裡發生的激戰,那次戰鬥形勢是多麼緊張,打得是多麼激烈,僅用兩天時間就消滅了尾隨的敵人。村前牆壁上無數的彈洞,就是當年戰鬥留下的痕跡。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是說今天看來,那些彈洞,裝飾和點綴著陣陣蒼翠的關山,卻別有一番風采,使得關山更加美麗了。這既是作者對槍桿子打下的江山的讚美,也是對美的發現,在作的眼裡,一切都是物隨心意,作者的樂觀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菩薩蠻·大柏地》整首詞亦畫亦詩,情景交融。詞描繪的畫面是:絢麗的彩虹、雨後的斜陽、蒼翠欲滴的關山、前村牆壁上的彈洞等,高下、大小、遠近、偏正、方位等構圖適宜,層次感極強。色彩是:彩虹的赤橙黃綠青藍紫,斜陽的紅,村莊牆壁的白,但以天宇的湛藍和群山的蒼翠為主色。“舞”字使人覺得彩虹在藍天的映襯下有一種飄動感“陣陣蒼”讓人感到群山的蒼翠之色有著深淺明暗的變化。真正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總之,整個畫面豐富和諧,生機盎然。作者在詞中所抒發的是重遊自己戰鬥過的地方,回憶往日輝煌勝利時的愉悅之情,和對人民革命戰爭以及經過戰爭洗禮的革命根據地的讚美之情。這些喜悅讚美的情思又是在不露痕跡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描寫中流露出來的。作者把主觀的情志美與客觀的自然美、社會美高度統一,熔鍊成藝術美,情景交融,富有韻味。

  動態地描寫景物與巧妙地運用聯想也是《菩薩蠻·大柏地》的突出特點。上闋從彩虹聯想到彩色綢帶“當空舞”,從關山聯想到雨後斜陽時“陣陣蒼”;下闋從彈洞聯想到“裝點此關山”,以至“今朝更好看”,這些動態描寫充分體現了在“鬱悶”心境下的作者樂觀的情懷,堅信革命一定會取得成功的信念。

菩薩蠻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14

  原文:

  菩薩蠻·春雲吹散湘簾雨

  清代:納蘭性德

  春雲吹散湘簾雨,絮黏蝴蝶飛還住。人在玉樓中,樓高四面風。

  柳菸絲一把,暝色籠鴛瓦。休近小闌干,夕陽無限山。

  譯文:

  春天的傍晚,簾外雨收雲散,濛濛的飛絮粘在蝴蝶的翅膀上,使它欲飛還住。獨居在高樓之上,無人相伴,只能感受到從四面八方吹來的料峭春風。

  樓外柳絲已經凝成輕煙,暮色降臨,籠罩在樓頂的鴛鴦瓦上。不要再憑欄遠望,夕陽下綿延不盡的遠山,只能引起內心的無盡傷悲。

  註釋:

  春雲吹散湘簾雨,絮(xù)黏蝴蝶飛還住。人在玉樓中,樓高四面風。

  玉樓:指華麗的樓閣。

  柳菸絲一把,暝(míng)色籠鴛(yuān)瓦。休近小闌(lán)幹,夕陽無限山。

  柳煙:柳樹枝葉茂密似籠煙霧,故稱。暝色:暮色,夜色。休近:《昭代詞選》作“休問”。闌干:欄杆。

  賞析:

  上闋,詞人以漸進的手法寫主人公獨立小樓所見之景。首二句寫主人公眼看樓外雲散雨住,飛絮牽住蝴蝶飛行的腳步,一派春意闌珊之景,這樣美好的景緻不禁令人想入非非。接下來,詞人馬上反跌一筆,“人在玉樓中,樓高四面風”,兩句與樓外之景形成鮮明對比,主人公在小樓上,只能望著遠處美好的春景,而回看四周,只有冰冷的四壁,感受到的也只有吹來的涼風,流露出主人公心中隱隱的傷感。

  下闋首二句續寫春色,景情交融:樓外是楊柳青青,暮色冥冥,煙籠翠瓦,樓中人則心有慼慼,籠在心頭的是那如煙霧般的愁緒,進而逼出“休近小闌干,夕陽無限山”兩句,暗自警告自己,切莫憑欄望遠啊,在這濛濛之色中,只能眼見夕陽漸漸低沉,落入遠山,而思念的人更在遠山之外,望也望不到,只是徒增傷感罷了。結尾兩句,與“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首詞以白描手法寫主人公在小樓中所見之景,全為景語,但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毫無矯揉造作之氣,令人回味無窮。詞中之景都是從閨閣中所看到的,傷情之人眼中的景象都是悽迷傷感的,因此“不洗鉛華,而自然淡雅。”此詞寫得十分含蓄,只描寫景物而不明確表達其作詞之意,很類似於《花間集》的風格。

菩薩蠻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15

  原文:

  赤泥亭子沙頭小,青青絲柳輕陰罩。亭下響流澌,衣波雙鷺鷀。

  田田初出水,菡萏念嬌蕊。添個浣衣人。紅潮較淺深。

  註釋:

  赤泥亭子沙頭小,青青絲柳輕陰罩。亭下響流澌(sī),衣波雙鷺(lù)鷀(cí)。

  澌:解凍時流動的水。澌,通嘶。流澌:流水聲。鷺鷀:水鳥。

  田田初出水,菡(hàn)萏(dàn)念嬌蕊。添個浣衣人。紅潮較淺深。

  菡萏:荷花。

  賞析:

  這首題畫詞寫得生動逼真。上片寫畫中美景。青青柳絲,赤泥小亭,亭下流水,鷺鷀對浴。下片寫荷花與人交相輝映。

  把物與人融為一體,為全畫增添無限情韻。全詞意境幽美,工麗新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