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百年孤獨讀後感範文12篇

百年孤獨讀後感

百年孤獨讀後感範文12篇

  《百年孤獨》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哥倫比亞人,這本書是唯一一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南美著作。下面給大家分享了百年孤獨讀後感大全,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篇一:百年孤獨讀後感範文】

  在拉美文學百餘年的發展過程中,出現過許多不同的流派:智利詩人聶魯達對人性的思考,委內瑞拉文學家卡斯帕斯對自然和諧美德讚歎,都曾深深地感染過人們。而哥倫比亞著名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則以其對現實世界魔幻般的思索和訴說,開創了魔幻現實主義這一文學流派,而作者也因之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在剛剛開始閱讀《百年孤獨》時,我們會發現作品中有兩處奇怪的地方,其一是書中訴說的故事大都荒誕不經;其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覆出現和相同怪事的重複發生。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持續了四年多的雨,一個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會因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間……但這一切都發生在了這個家族的身邊。更令人奇怪的是,書中這個綿亙了百餘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卡迪奧就是叫做奧雷良諾,而家族中各種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創始人阿卡迪奧直到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的身上反覆的發生著。聯絡到作者的創作年代和生活環境,我們不難發現這象徵了什麼。

  拉丁美洲,這片廣袤的土地,蘊含著無窮的神秘,創造過輝煌的古代文明,但拉美的近代史卻充滿了恥辱與壓迫,血腥和悲劇。自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多世紀,這片神秘的土地經歷了百年的風雲變幻。在作者進行創作的七十年代,幾乎整個拉美都處在軍人獨裁政權的統治下。作者憑藉其深刻的政治見解和敏銳的洞察力,發現拉丁美洲百餘年的歷史,並不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而只是一個不斷重複的怪圈。這也就是為什麼書中的那些人那些事情總是在不斷重複的原因。

  作者在《百年孤獨》中用夢幻般的語言敘述了創業的艱辛,文明的出現,繁衍與生存,愛情與背叛,光榮與夢想,資本主義的產生,內戰的爆發,壟斷資本主義的進入,民主與共和之爭等足以影響拉美的大事,卻讓他們集中發生在一個小小的名叫馬貢多的鄉村中。把布恩迪亞家的每個成員都深深的牽扯了進去。在故事的結尾時。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閱讀了記載這個百年世家的命運的羊皮卷後說:“這裡面所有的一切,我都曾經看到過,也早已知道!”作者正是借這個總結性的人物之口,表達了自己對拉丁美洲百年曆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餘年的歷史是重複的,拉美的發展和歷史程序都停滯不前。

  老布恩迪亞,即家族的創始人,和他的妻子烏蘇拉,帶領他們的親眷和朋友歷盡艱辛來到了一片廣闊的新天地,那個時候這片未開墾的處女地尚未命名,而這片新天地的主人,也從未想過要確立統治者來管理這裡,他們過的是一種類似於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們經歷了創業的艱辛也體驗到了收穫的歡樂,他們為這片土地帶來了文明併為他取了名字:馬貢多。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老布恩迪亞漸漸的喪失了對未知的好奇和探索的勇氣。不只是由於自己預感到了什麼還是隻是單純的無意義行為,老布恩迪亞開始在自己的實驗室裡做起了金屬金魚,但是他每做到二十條就熔掉他們重做。這象徵著他所開創的馬貢多,乃至整個拉美的近代史,從一開始就陷入了迴圈的怪圈中。

  阿卡迪奧和奧雷良諾是家族的第二代,可是這兩個人卻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阿卡迪奧幼年時即與馬戲團出海,十餘年不歸;而奧雷良諾則走上了軍人的道路,並掀起了幾乎影響全國的內戰。而內戰的起因則是由於政府將強行管理馬貢多這個“世外桃源”。這象徵著在文明的初創後,即開始了對壓迫的反抗。奧雷良諾,即書中的布恩迪亞上校,是一位有著傳奇經歷的人,他帶領部下經過無數次戰鬥,終於使政府坐在了談判桌的對面。可是他所爭取的和平很快即葬送在下一代手中。當他發現這一切時已經錘垂老矣。他打算再次戰鬥來捍衛人們的自由卻發現自己已經力不從心。終於他也陷入了迴圈燒製金魚的怪圈中。

  家族一代代的承傳著。美一代的成員都經歷了歷史長河中波濤洶湧的時刻,又漸漸的老去,第三代的阿卡迪奧曾見證了壟斷資本的興起和剝削的兇殘。而之後的奧雷良諾則見證了自給自足的農業在這片處女地上最後而短暫的繁榮。原始的繁榮很快就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壟斷資本主義的侵入和自給自足的消亡。當家族的男子死去時,這個百年世家很快陷入了衰敗,直到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在羊皮書卷中發現這一切只不過是家族不可避免的宿命,是永遠也走不出的迴圈,才恍然大悟。而這個百年世家也終於在這個世界中完全消失並再也不會出現。

  家族中的另一個貫穿始終的人即是烏蘇拉,她從未看過羊皮書卷,卻遠比所有人都先知先覺。早在羊皮書破譯之前,她就曾經在內心中對自己說“這些事情在他們發生之前我就曾經見過,也早就知道”。這個智慧的人象徵了什麼?是普通的人有著永恆的智慧,抑或是歷史迴圈的真諦?只有作者知道。

  《百年孤獨》是一部有趣的作品,她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故事的發展更是令人費解。擔當你讀完他,掩卷長思,你卻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歷史的重複。對拉美的孤獨百年的思考。並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我想,這也是這部作品如此引人入勝的原因吧!

  【篇二:百年孤獨讀後感範文】

  在拉美文學百餘年的發展過程中,出現過許多不同的流派:智利詩人聶魯達對人性的思考,委內瑞拉文學家卡斯帕斯對自然和諧美德讚歎,都曾深深地感染過人們。而哥倫比亞著名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則以其對現實世界魔幻般的思索和訴說,開創了魔幻現實主義這一文學流派,而作者也因之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在剛剛開始閱讀《百年孤獨》時,我們會發現作品中有兩處奇怪的地方,其一是書中訴說的故事大都荒誕不經;其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覆出現和相同怪事的重複發生。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持續了四年多的雨,一個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會因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間……但這一切都發生在了這個家族的身邊。更令人奇怪的是,書中這個綿亙了百餘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卡迪奧就是叫做奧雷良諾,而家族中各種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創始人阿卡迪奧直到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的身上反覆的發生著。聯絡到作者的創作年代和生活環境,我們不難發現這象徵了什麼。

  拉丁美洲,這片廣袤的土地,蘊含著無窮的神秘,創造過輝煌的古代文明,但拉美的近代史卻充滿了恥辱與壓迫,血腥和悲劇。自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多世紀,這片神秘的土地經歷了百年的風雲變幻。在作者進行創作的七十年代,幾乎整個拉美都處在軍人獨裁政權的統治下。作者憑藉其深刻的政治見解和敏銳的洞察力,發現拉丁美洲百餘年的歷史,並不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而只是一個不斷重複的怪圈。這也就是為什麼書中的那些人那些事情總是在不斷重複的原因。

  作者在《百年孤獨》中用夢幻般的語言敘述了創業的艱辛,文明的出現,繁衍與生存,愛情與背叛,光榮與夢想,資本主義的產生,內戰的爆發,壟斷資本主義的進入,民主與共和之爭等足以影響拉美的大事,卻讓他們集中發生在一個小小的名叫馬貢多的鄉村中。把布恩迪亞家的每個成員都深深的牽扯了進去。在故事的結尾時。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閱讀了記載這個百年世家的命運的羊皮卷後說:“這裡面所有的一切,我都曾經看到過,也早已知道!”作者正是借這個總結性的人物之口,表達了自己對拉丁美洲百年曆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餘年的歷史是重複的,拉美的發展和歷史程序都停滯不前。

  【篇三:百年孤獨讀後感範文】

  這個城市的夏天漫長而悶熱。隨手翻開同學送的一本書——《心是孤獨的獵手》。

  無數次的開啟,又無數次的放下,幾乎沒有辦法連貫地讀下去,只因為其中那些兇猛的孤獨比悶熱的天氣更加令人無法呼吸。

  這是一本像洞一樣的小說,既清晰可見,又深不見底。五六個人物,若干種生活,若干個深深的隱藏著的自我,卻都有著相同的孤獨。同樣做為一個寫小說的人,想到她23歲就寫出這樣的小說,自己難免有些絕望,但是有些東西是文字意氣以外的東西。我合上書,久久的凝視著封面上麥卡勒斯那雙清洌而孤獨的眼睛,一個身患殘疾的又瘦又高的有著一張娃娃臉的女人,一個雙性戀者,一個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團糟的女人,她所有的故事,描寫的都是四個字:永遠孤獨。

  誰能畫出孤獨的樣子?這是閱讀麥卡勒斯之後,久久在我心裡徘徊的一個問題。孤獨原來總是有著不同種的顏色:梵高的孤獨是流光四溢的燦爛星空,馬爾克斯的孤獨擔負著的是一個民族,海明威的孤獨總帶著硬硬的殼。而麥卡勒斯的孤獨卻是木質的,彷彿我心中的孤獨,它早已隨著我的年華老去長成了一棵參天大樹,它筆直的衝向天空,向著那虛無生長,什麼也無法將它阻擋,直到有一天,我們和死亡相逢,它使你強大,但它和任何人無關。它深深的紮根在你的生命中,永遠不會退場。

  辛格飛快揮舞著的雙手,閃閃發亮的眼睛,最終的沉默。而在他的閣樓裡,醉鬼和醫生卻無止境的訴說著。那些話語和情緒那麼的悲傷、沉重、熱烈,卻在說出的瞬間就完全消失,沒有得到任何理解,也不具有任何意義。

  是的,傾訴,整本書裡的人都在發瘋般的渴望著傾訴。

  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變的這樣的孤獨。我們的靈魂像一團火,生髮出無數的想法和念頭,卻只能在黑暗中說給自己聽,而在那種自我傾訴之後,卻只有更深的孤獨。從何時開始,我們變的如此的暴烈,我們的心像飢渴的獵手,四處捕獵著一雙傾聽的耳朵,我想也是從那時起,我們變的無比脆弱。可能只因為一點點的理解,一點點的傾聽,就可以投靠一個完全不愛的人,甚至,愛上他。

  辛格之所以被大家所愛著,正是由於他從來不向他們傾訴,永遠扮演著傾聽者的角色。唯一不愛他的人,就是他的傾聽者安東尼,這幾乎是一個悲傷的諷刺。更悲傷的諷刺在於辛格是個聾啞人。據我所知,能夠讀唇語的聾啞人所能讀懂的只限於極慢的語速和誇張的口型。因此他們那些飛快熱切的傾訴,其實辛格是完全不可能聽懂的。但他們卻認為,他在聽,並且懂了。其實他們的傾聽者,從來只有他們自己。

  每個人作為一個個體,和喧囂的外部環境之間都存在疏離。

  我們無法真正體會到別人的痛,即使是一位很優秀的傾聽者。畢竟,傷口在別人身上。所謂感同身受,我是不大相信的。只是身世相同者抱在一起互相哭泣訴說,究竟是還是隻有自己在揭開自己的傷疤給自己看。

  網路時代給了我們傾訴的契機,於是我們更加滔滔不絕的,翻來覆去的申明自己的主張,描述著自己的靈魂。有時,我們甚至挖空心思的去想個絕妙的標題,千迴百轉的用一些華麗的詞句,來捕獵著讀者的目光,渴望著人們的傾聽。整個世界像一張喋喋不休的大嘴,無止境的傾訴著。而那些文字和話語,字裡行間那些真摯的孤獨和熱情也許始終沒有人能理解,甚至沒有人願意傾聽。每個人,關注的,只是自己的孤獨。

  曾經讀到過一個故事:一隻受傷的小猴,傷心地把自己的傷疤給朋友們看,朋友們也都很關心它,關切的問它傷口是怎麼來的,並告訴它怎樣處理傷口,可是後來還是死掉了,死於傷口發炎感染潰爛全身。它不停地展示傷口不顧一切地訴說痛苦,贏得朋友們的關心,而不去撫平它。潰爛是遲早的,害死他的是他自己。

  即使得到了別人的傾聽,得到了別人的關注,那又能怎樣呢?傷口終究在自己身上。怎樣才能不孤獨,怎樣才能不受傷?或許,我們的孤獨是和我們的存在一樣與生俱來,這是宿命。這種感覺無論在誰身上總是能找到的。或許,我還是抱有幻想,最親最愛的人,我們是在一起的。我們的心可以貼得很近,我們可以很快樂,可是孤獨不會因為你愛或被愛,傾訴或者傾聽減少,只是那些東西能讓你有孤獨減少的幻覺。

  【篇四:百年孤獨讀後感範文】

  我喜歡《百年孤獨》這本書,因為讀它讓我覺得孤獨不是可悲的可恥的,而是上帝的恩澤,讓我們如此安靜。

  讀前兩章的時候心情有些浮躁,因為那會兒剛從武漢回家,家裡沒武漢那麼熱,但空氣乾燥,沒有我習慣的夏天的生活模式……於是又開始看書,我從書架拿起這本書的時候,姑父剛好看見,他說別看那書容易憂鬱。回家前媽媽就和我提起姑父得了憂鬱症,我還不是很相信,後來見了他,才相信了。他比我大十二歲,是個很聰明很好學的人,我印象中他總是在看書,總是在嘗試著學到更多新的東西。他小時候成績很好,但是每次考試都考的不好,那時候也沒有過復讀或是上個職業學校之類的概念,就那麼耽誤了。他做過很多工作,但做的最長的就是建築。他個子小,身體也不是很好,總之建築根本不適合他。後來自學畫工程圖,終於不用在做那些體力活兒了。這半年相當長一段時間他沒上班,因為春夏時節他的鼻炎忽然嚴重了,會汩汩的出血,他勸姑姑別害怕,其實他自己也有些心驚,去過很多家醫院看過,但鼻炎和肝炎什麼的一些病一樣,只能控制根本無法治癒。具體情況要根據每個人的情況而定了。生病失業是他憂鬱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姑姑和姑父結婚很多年了,但是他們一直沒有孩子,醫生說兩個人都有病,於是東奔西走的四處求醫,終究還是沒有效果。就在姑父在家養病的那段時間他們領養了個孩子,是個女娃娃,很可愛,看起來也很聰明。抱回家一個多星期了,漸漸覺得這孩子有點兒不對勁。為什麼她總是抬不起來頭來呢?他們帶著孩子去醫院做了全身檢查,結果讓大家都驚呆了:是腦癱。萬般無奈之下,姑姑又把那孩子送了回去。姑父從那時開始就一直鬱鬱寡歡了。他說:“我一個大男人就不能照顧個小孩嗎?如果我們不養又有誰會養這孩子呢?”他說的句句是理,可是誰平白的要給自己的家庭多加一個這麼大的負擔呢?他自己心理也明白,後來他就越來越少說話了……

  男人過了30很多事就不得不想了。人生總是這樣充滿了苦累,但是也充滿了希望和成就。我們都是這天地間飛舞的塵埃。還是要儘量開心的過日子!我說的太多了,顯然是事業,家庭,身體的病痛共同造就了姑父的憂鬱,不是《百年孤獨》可是我的孤獨是從哪裡來的呢?

  我用了兩天半的時間把那本書看完了,那兩天晚上和書裡的結局一樣忽然下起很大的雨。外面一直有隻貓在叫,聲嘶力竭的,聲音很恐怖,很猙獰。但我沒害怕或是討厭,只是覺得它很可憐。有時候我們是如此的想去照顧一個人或者一種生物,可是誰是我應該去關心的呢?

  北方的天氣就是這樣,即使是夏天下起雨來還是會很冰涼。忽然覺得自己成了故事中的人,被這孤獨吞沒了。第二天我就開始生病,去醫院打了幾天的點滴。雖然雨早停了,天早晴了,可是隔了很久我才察覺到。我想孤獨就是順著點滴瓶裡的液體流進我的身體裡,出不來了……

  

  【篇五:百年孤獨讀後感範文】

  在拉美文學百餘年的發展過程中,出現過許多不同的流派:智利詩人聶魯達對人性的思考,委內瑞拉文學家卡斯帕斯對自然和諧美德讚歎,都曾深深地感染過人們。而哥倫比亞著名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則以其對現實世界魔幻般的思索和訴說,開創了魔幻現實主義這一文學流派,而作者也因之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在剛剛開始閱讀《百年孤獨》時,我們會發現作品中有兩處奇怪的地方,其一是書中訴說的故事大都荒誕不經;其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覆出現和相同怪事的重複發生。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持續了四年多的雨,一個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會因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間……但這一切都發生在了這個家族的身邊。更令人奇怪的是,書中這個綿亙了百餘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卡迪奧就是叫做奧雷良諾,而家族中各種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創始人阿卡迪奧直到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的身上反覆的發生著。聯絡到作者的創作年代和生活環境,我們不難發現這象徵了什麼。

  作者在《百年孤獨》中用夢幻般的語言敘述了創業的艱辛,文明的出現,繁衍與生存,愛情與背叛,光榮與夢想,資本主義的產生,內戰的爆發,壟斷資本主義的進入,民主與共和之爭等足以影響拉美的大事,卻讓他們集中發生在一個小小的名叫馬貢多的鄉村中。把布恩迪亞家的每個成員都深深的牽扯了進去。在故事的結尾時。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閱讀了記載這個百年世家的命運的羊皮卷後說:“這裡面所有的一切,我都曾經看到過,也早已知道!”作者正是借這個總結性的人物之口,表達了自己對拉丁美洲百年曆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餘年的歷史是重複的,拉美的發展和歷史程序都停滯不前。

  老布恩迪亞,即家族的創始人,和他的妻子烏蘇拉,帶領他們的親眷和朋友歷盡艱辛來到了一片廣闊的新天地,那個時候這片未開墾的處女地尚未命名,而這片新天地的主人,也從未想過要確立統治者來管理這裡,他們過的是一種類似於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們經歷了創業的艱辛也體驗到了收穫的歡樂,他們為這片土地帶來了文明併為他取了名字:馬貢多。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老布恩迪亞漸漸的喪失了對未知的好奇和探索的勇氣。不只是由於自己預感到了什麼還是隻是單純的無意義行為,老布恩迪亞開始在自己的實驗室裡做起了金屬金魚,但是他每做到二十條就熔掉他們重做。這象徵著他所開創的馬貢多,乃至整個拉美的近代史,從一開始就陷入了迴圈的怪圈中。

  阿卡迪奧和奧雷良諾是家族的第二代,可是這兩個人卻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阿卡迪奧幼年時即與馬戲團出海,十餘年不歸;而奧雷良諾則走上了軍人的道路,並掀起了幾乎影響全國的內戰。而內戰的起因則是由於F將強行管理馬貢多這個“世外桃源”。這象徵著在文明的初創後,即開始了對壓迫的反抗。奧雷良諾,即書中的布恩迪亞上校,是一位有著傳奇經歷的人,他帶領部下經過無數次戰鬥,終於使F坐在了談判桌的對面。可是他所爭取的和平很快即葬送在下一代手中。當他發現這一切時已經垂垂老矣。他打算再次戰鬥來捍衛人們的自由卻發現自己已經力不從心。終於他也陷入了迴圈燒製金魚的怪圈中。

  家族一代代的承傳著。每一代的成員都經歷了歷史長河中波濤洶湧的時刻,又漸漸的老去,第三代的阿卡迪奧曾見證了壟斷資本的興起和剝削的兇殘。而之後的奧雷良諾則見證了自給自足的農業在這片處女地上最後而短暫的繁榮。原始的繁榮很快就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壟斷資本主義的侵入和自給自足的消亡。當家族的男子死去時,這個百年世家很快陷入了衰敗,直到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在羊皮書卷中發現這一切只不過是家族不可避免的宿命,是永遠也走不出的迴圈,才恍然大悟。而這個百年世家也終於在這個世界中完全消失並再也不會出現。

  家族中的另一個貫穿始終的人即是烏蘇拉,她從未看過羊皮書卷,卻遠比所有人都先知先覺。早在羊皮書破譯之前,她就曾經在內心中對自己說“這些事情在他們發生之前我就曾經見過,也早就知道”。這個智慧的人象徵了什麼?是普通的人有著永恆的智慧,抑或是歷史迴圈的真諦?只有作者知道。

  《百年孤獨》是一部有趣的作品,她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故事的發展更是令人費解。擔當你讀完他,掩卷長思,你卻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歷史的重複。對拉美的孤獨百年的思考。並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我想,這也是這部作品如此引人入勝的原因吧!

  【篇六:百年孤獨讀後感範文】

  《百年孤獨》這本書是我看得最困難也是最久的一本書,每一代人都用同樣的名字命名,這常常讓我頭痛不已,但我不得不承認,這是我所看過的最吸引人的一本書,這本書是一本人類心靈孤獨的苦難史。

  小說離奇的情節令人歎為觀止。在小鎮馬貢多,布恩地亞家族上演著百年的興衰史。這個家族由衰轉盛,又由盛轉衰,一百年的歷程,轉來轉去,又回到原來的樣子,一切都逃不出一個詛咒。霍·阿·布恩地亞與表妹烏蘇拉近—親結婚,阿蘇拉擔心會像姨媽和姨父近—親結婚那樣生出長豬尾巴的孩子而拒絕與霍·阿·布恩地亞同房。布恩地亞於鄰居發生口角的時候,布恩地亞因為鄰居嘲笑他被烏蘇拉拒絕同房而殺了鄰居。結果死者的鬼魂攪得布恩地亞一家日夜不寧,布恩地亞家族被—迫遷移到小鎮馬貢多。起初布恩地亞家族人丁興旺,但是隨著內戰的爆發和外敵的入侵,布恩地亞氏的命運急轉直下,一代不如一代,甚至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領導的32次土著居民起義都以失敗而告終。到了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地亞的時候,因為與姑媽烏蘇拉通婚,結果生下一個帶尾巴的女嬰,正好應驗了一百年前吉普賽人用梵語在羊皮紙上寫下的密碼,而這個密碼的破譯者就是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自己。這個無疑充滿了諷刺的意味。而這個帶尾的女嬰,被螞蟻咬爛以後拖入了蟻穴。隨後,小鎮馬貢多消失在一陣颶風中。

  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的結尾寫道:“就在奧雷良諾·布恩地亞譯完羊皮紙手稿的最後瞬間,馬貢多這個鏡子似的(或者蜃景似的)城鎮,將被颶風從地面一掃而光。將從人們的記憶中徹底抹掉,羊皮紙手稿所記載的一切將永遠不會重現,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註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了。”作者對於落後和愚昧的態度是徹底否定的,於是安排了一場颶風隊舊事物來了一次徹底的清理。

  《百年孤獨》的敘事結構不同一般馬爾克斯採用了連環、環環相套、迴圈往復的敘事結構來展現小鎮馬孔多的歷史。彷彿一個迴圈向上的氣流。這種環環相套的結構恰如其分地表現了小說的一個主題:人的孤獨、封閉以及由孤獨封閉而造成的落後、消亡。作者對“孤獨”這一具有民族特性的問題作了深刻的揭示。

  馬爾克斯在談及作品中人物孤獨性時,他說過:“孤獨的反義詞是團結。”這是以這個家族的命運來反映整個拉丁美洲的命運,他希望於整個民族的團結。“布恩地亞家族都不懂愛情,不通人道,就是他們孤獨和受挫的秘密”他們的孤獨並不是擁有真理的靈魂而具有的高潔峭拔,因不能與人分享智慧的快樂而孤獨寂寞,而是由於與愚昧並存的感情的匱乏所造成的日常生活中的心與心的離異與隔膜,這樣的孤獨竟可以將一個昔日曾經繁華的小鎮最終消失。在此,馬爾克斯是告訴人們,孤獨的實質是一種毫無意義的生存哲學,它意味著一冷漠、消極的態度去對待生活,事實上,你以怎樣的態度去對待生活,生活同樣會以怎樣的態度來回報你,一個陷入孤獨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只能與貧窮、愚昧和落後為伍。

  這是一部描寫家族的小說和中國的《紅樓夢》有些相似。但這是形似而神不似。《紅樓夢》的矛盾來自於家族內部是封建的等級制度毀了大觀園;而《百年孤獨》的矛盾來自外部科技、政治、戰爭、商業一次又一次地衝擊著馬貢多小鎮。開篇的吉普塞人帶來了科技令霍·阿·布恩蒂亞發現了“地球是圓的像橙子。”然後隨著政治的介入。本來馬貢多是個幸福的村莊“至今還沒死過人”是他們驕傲的宣言。然後隨著政治的介入鎮長的出現兩黨派的鬥爭都讓這個和平的小鎮漸漸變質:士兵為非作歹學生嚮往戰場。而壟斷資本主義的進入又讓小鎮得到了虛偽的繁華並且迅速地在這泡沫經濟中衰敗。

  所謂魔幻現實主義,以荒誕的形式反映現實,不管馬貢多發生的一切有多離奇古怪和撲朔迷離,都是取材於馬爾克斯對拉美現實的觀察和感悟。

  夢想與光榮的嚮往,對獨立與自由的憧憬,在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中,現實中的追求和希望超越於形式的虛幻,找到了最終完美無缺的結合點。

  或許會有人說它太過荒誕,或許會有人說他的內容太過偏激,但這偏偏是它的價值所在,它的荒誕造就了它濃厚的現實意義,它豐富的想象力使它成為文壇上不朽的經典。

  【篇七:百年孤獨讀後感範文】

  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的《百年孤獨》,是加西亞·馬爾克斯[1]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作品的代表作。

  全書近30萬字,內容龐雜,人物眾多,情節曲折離奇,再加上神話故事、宗教典故、民間傳說以及作家獨創的從未來的角度來回憶過去的新穎倒敘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繚亂。但閱畢全書,讀者可以領悟,作家是要透過布恩地亞家族7代人充滿神秘色彩的坎坷經歷來反映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要求讀者思考造成馬貢多百年孤獨的原因,從而去尋找擺脫命運括弄的正確途徑。他把讀者引入到這個不可思議的奇蹟和最純粹的現實交錯的生活之中,不僅讓你感受許多血淋淋的現實和荒誕不經的傳說,也讓你體會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驚的情感。書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是深刻得讓你覺得害怕。

  從1830年至上世紀末的70年間,哥倫比亞爆發過幾十次內戰,使數十萬人喪生。本書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這方面的史實,並且透過書中主人公帶有傳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現出來。政客們的虛偽,統治者們的殘忍,民眾的盲從和愚昧等等都寫得淋漓盡致。作家以生動的筆觸,刻畫了性格鮮明的眾多人物,描繪了這個家族的孤獨精神。在這個家族中,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儘管很多人為打破孤獨進行過種種艱苦的探索,但由於無法找到一種有效的辦法把分散的力量統一起來,最後均以失敗告終。這種孤獨不僅瀰漫在布恩地亞家族和馬貢多鎮,而且滲入了狹隘思想,成為阻礙民族向上、國家進步的一大包袱。作家寫出這一點,是希望拉美民眾團結起來,共同努力擺脫孤獨。所以,《百年孤獨》中浸淫著的孤獨感,其主要內涵應該是對整個苦難的拉丁美洲被排斥現代文明世界的程序之外的憤懣和抗議,是作家在對拉丁美洲近百年的歷史、以及這塊大陸上人民獨特的生命力、生存狀態、想象力進行獨特的研究之後形成的倔強的自信首先宣告,本人絕對無意毀謗任何人,但如果把一篇讀後感寫得太有條理,倒反不象讀過此書的人了,尤其是百年孤獨這本世上最獨特的書。

  百年孤獨是我讀過的第一本世界名著,當時我讀初一,正是喜歡孤獨寂寞用詞的小女生,為了這個名字,我從圖書館借了來,可是第一句: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的槍口中,奧爾良上校想起了多年前他第一次看到冰的情景(大意如此),一下讓我蒙了,我把它放到一邊,不願再看,直到一個月後,圖書館催我還書了,硬著頭皮拿起了書,看了兩頁。

  從看到第三頁後,我的手再也離不開這本書,我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奉獻給這本書,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反覆看了三遍,從來沒有一本書給我這樣的經歷:我把生命交給一本書了!那一個月,我無法跟人交流,無法大聲說笑,滿腦子都是奧爾良家族每一個人的身影,每一個都那麼鮮活,每一個都那麼特立獨行,但所有的人都那麼孤獨於世!每一次合上書,我都懷疑自己是否有勇氣再翻開它,因為那種孤獨從每一個字裡透出來,壓得我喘不過氣,但每一次開啟它,我又不願意合上它,彷彿只有這本書才是我的世界,才是我活下去的理由。

  可能我講了這麼多,還算不上談讀後感,差不多快一年了,當年看完此書的感受到今天還清晰如昨,每一個人問我看它的感受,我只有兩個字:我怕。是的,我怕,我怕那種孤獨,我怕自己愛上它而無法自拔,馬爾克斯是魔幻現實主義作家,它的文字是被上了魔咒的,記得當時,我一邊看書,一邊胸中湧上巨大的悲哀,而眼睛乾澀,一滴淚也出不來,但那悲哀比流淚更甚!

  書裡的每一個人都在用不同的方法來表達來宣洩自己的孤獨,表面上他們是漠不關心的,實際上內心深處,他們渴望被人愛,被人認可,被人同化,可惜這是一個永遠無法實現的夢!今天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我們不也在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讓自己逃避孤獨,但實則上卻陷進了更深的孤獨嗎?我們的愛,我們最溫柔的部分,都被各種物質上東西遮得嚴嚴實實,再也出不來了!

  看完書後,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才將自己調整過來,然後,我馬上去書店買了一本精裝本放在家珍藏,作為自己對平生最難以言表的一本書的紀念,但從買的那一天起,直到今日,我沒有再動過它一下,只是將它好好地放在書櫃的最高層,那是我無法觸控,沒有勇氣再看的禁區啊。

  【篇八:百年孤獨讀後感範文】

  每樣事物都有兩面性,有陽光的一面,同樣也有陰暗脆弱的一面,一個人如果沒有孤獨、寂寞這些東西,那麼就相當於植物沒有土壤,缺少了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初次看這本書,立刻就被書裡面各種複雜的人物關係以及人物名弄得思緒混亂,唯一清晰的是整個布恩蒂亞家族的性格,就如這本書的題目一樣,“孤獨”好像成為了整本書與所有人物的一種基調。整個布恩蒂亞家族,都是不會表達情感的人,他們有的沉默寡言,可以整日不與人說話,有的只執著於一個目標瘋狂地表達,並不考慮到彼此的感受。他們漸漸地使得整個家族與世隔絕,瘋狂致死。家族的第一人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後一人被螞蟻吃掉。雖然他們孤僻,但他們卻有著堅毅的眼光,不經意言敗的態度,可以用他們獨特的魅力來吸引體態美麗、性格豐滿的女性。

  為了對抗這種孤獨的畫面,家族的第一個女性——烏蘇娜作了許多努力,但孩子們卻不可避免地走向孤獨的深淵,最後她仍無法戰勝這種孤獨,遺憾終死。可以說,這一種孤獨應該是一種共性,可以從表面折射出這個社會的深層次;這一種孤獨深入了這片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們。

  本書可以說是一部拉美歷史的興衰史,拉美土地上發生的種種事情的變遷:科技的發展,城市文化的推進,殖民者的入侵,原住民的反抗鬥爭以至於最後安於命運的安排,從頭到尾,從每一個細節,既有著孤獨的基調,又不失言語間的寫實性,讓人好像置身於作者所創造的情境裡面,讀來津津有味。在書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對抗孤獨的方法,或是參加革命,或是遠航,或是暴飲暴食揮霍無度,或是終其一生沉溺於情慾,有些甚至聽起來就很瘋狂。這些看似枯燥的條列式的方法,作者卻把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融入故事裡,極端卻真實地表現了人性,表現了整個家族的特性。

  家族中的許多女性,最後也跟隨著成為了瘋狂的人。除了之前提到的第一個女性烏蘇娜以及最後出現的阿瑪蘭塔烏蘇娜,她們一直保持著樂觀堅強的信念,而不是被捲入混亂的生活中。前前後後出現了不少牽扯到這個家族的女性,她們的改變究其根本還是兩種不斷迴圈的男性性格:奧雷連諾和霍阿華蒂奧。他們的迴圈推動著整個故事,並且使得整個家族的命運充滿了魔化色彩。從創立小鎮,經歷許多迴圈與波折後,又從同一個地方終結。就像繞了一個圈,最後還是歸到原點。整個家族的這種迴圈,同樣也是整本書裡最吸引人的地方。

  說到孤獨,其實不僅僅是這本書,孤獨在生活中應該是無所不在的,不管外表多麼開朗的人都會有孤獨的時候,只是每個人處理孤獨的方式不同。孤獨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有的人想抵抗,但卻不能讓它完全消失。生活在現代都市裡,在每天的燈紅酒綠、喧囂繁華之後,人們總會在某一時刻感受到一種難以抗拒的孤獨。無論怎樣藉由其它的活動來抗拒逃避,無論是《百年孤獨》裡面那些極端或瘋狂的方式,或是轉換成現實生活中,遊戲也好,電視也好,錢也好,樓盤也好:各種各樣的方式,雖然充實了我們的生活,但我們漸漸也從這每天重複的形式中找不到那種感覺,或者說是找不到真實的自己。

  有時即使不是一個人,我們也會感到很孤獨,看著別人能拿到好成績在自己面前笑得開懷時,當別人訴說著和父母在假期的種種趣事時,即使近在耳邊,在眼前,卻好像離自己很遠,不能像他們一樣,所以很孤獨。而既然這種孤獨不能避免,為何不嘗試著去享受它呢?《百年孤獨》裡家族的人們不停地想抵抗孤獨,最後仍體力不支,被孤獨埋葬。這樣的結局誰也不想要。流淌了百年的歷史,最後仍被孤獨侵蝕。孤獨無法遺忘,不會隨時間流逝而消失,不會因有人陪伴而隱去。若是換一種方式,嘗試著獨自完成一些事,以一種驕傲的姿態俯視它,反正到最後總要有一個人的時候,不如獨自適應社會中的一切,獨自承擔責任,找到那種適應孤獨的感覺,不就不用害怕了嗎?

  孤獨並不一定是負面的,它有時更是一種動力,讓我們用於體驗人生,勇於面對一個人時挫敗的感覺。如果說有一樣東西,能讓我們認清自己,孤獨時就像是我們與自己的對話,能夠聽清自己的心,能夠在繁華之中有那麼一刻的清靜,好像全世界只剩下自己心跳的聲音,這樣我們便能更好地瞭解自己的心境。孤獨使得一個人完善,更加有深度與厚度。享受孤獨,享受與自己對話的每一秒鐘,為自己留一方空間。

  孤獨不可避免,不如把它看成一個朋友,一個能夠讓我們時刻認清自己的朋友,足夠用一生去珍惜,珍惜能與它共處的每一寸時光。

  

  【篇九:百年孤獨讀後感範文】

  在剛剛開始閱讀《百年孤獨》時,我們會發現作品中有兩處奇怪的地方,其一是書中訴說的故事大都荒誕不經;其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覆出現和相同怪事的重複發生。

  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持續了四年多的雨,一個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會因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間……但這一切都發生在了這個家族的身邊。更令人奇怪的是,書中這個綿亙了百餘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卡迪奧就是叫做奧雷良諾,而家族中各種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創始人阿卡迪奧直到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的身上反覆的發生著。聯絡到作者的創作年代和生活環境,我們不難發現這象徵了什麼。

  拉丁美洲,這片廣袤的土地,蘊含著無窮的神秘,創造過輝煌的古代文明,但拉美的近代史卻充滿了恥辱與壓迫,血腥和悲劇。自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多世紀,這片神秘的土地經歷了百年的風雲變幻。在作者進行創作的七十年代,幾乎整個拉美都處在軍人獨裁政權的統治下。作者憑藉其深刻的政治見解和敏銳的洞察力,發現拉丁美洲百餘年的歷史,並不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而只是一個不斷重複的怪圈。這也就是為什麼書中的那些人那些事情總是在不斷重複的原因。

  作者在《百年孤獨》中用夢幻般的語言敘述了創業的'艱辛,文明的出現,繁衍與生存,愛情與背叛,光榮與夢想,資本主義的產生,內戰的爆發,壟斷資本主義的進入,民主與共和之爭等足以影響拉美的大事,卻讓他們集中發生在一個小小的名叫馬貢多的鄉村中。把布恩迪亞家的每個成員都深深的牽扯了進去。在故事的結尾時。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閱讀了記載這個百年世家的命運的羊皮卷後說:“這裡面所有的一切,我都曾經看到過,也早已知道!”作者正是借這個總結性的人物之口,表達了自己對拉丁美洲百年曆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餘年的歷史是重複的,拉美的發展和歷史程序都停滯不前。

  老布恩迪亞,即家族的創始人,和他的妻子烏蘇拉,帶領他們的親眷和朋友歷盡艱辛來到了一片廣闊的新天地,那個時候這片未開墾的處女地尚未命名,而這片新天地的主人,也從未想過要確立統治者來管理這裡,他們過的是一種類似於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們經歷了創業的艱辛也體驗到了收穫的歡樂,他們為這片土地帶來了文明併為他取了名字:馬貢多。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老布恩迪亞漸漸的喪失了對未知的好奇和探索的勇氣。不只是由於自己預感到了什麼還是隻是單純的無意義行為,老布恩迪亞開始在自己的實驗室裡做起了金屬金魚,但是他每做到二十條就熔掉他們重做。這象徵著他所開創的馬貢多,乃至整個拉美的近代史,從一開始就陷入了迴圈的怪圈中。

  阿卡迪奧和奧雷良諾是家族的第二代,可是這兩個人卻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阿卡迪奧幼年時即與馬戲團出海,十餘年不歸;而奧雷良諾則走上了軍人的道路,並掀起了幾乎影響全國的內戰。而內戰的起因則是由於政府將強行管理馬貢多這個“世外桃源”。這象徵著在文明的初創後,即開始了對壓迫的反抗。奧雷良諾,即書中的布恩迪亞上校,是一位有著傳奇經歷的人,他帶領部下經過無數次戰鬥,終於使政府坐在了談判桌的對面。可是他所爭取的和平很快即葬送在下一代手中。當他發現這一切時已經錘垂老矣。他打算再次戰鬥來捍衛人們的自由卻發現自己已經力不從心。終於他也陷入了迴圈燒製金魚的怪圈中。

  家族一代代的承傳著。美一代的成員都經歷了歷史長河中波濤洶湧的時刻,又漸漸的老去,第三代的阿卡迪奧曾見證了壟斷資本的興起和剝削的兇殘。而之後的奧雷良諾則見證了自給自足的農業在這片處女地上最後而短暫的繁榮。原始的繁榮很快就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壟斷資本主義的侵入和自給自足的消亡。當家族的男子死去時,這個百年世家很快陷入了衰敗,直到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在羊皮書卷中發現這一切只不過是家族不可避免的宿命,是永遠也走不出的迴圈,才恍然大悟。而這個百年世家也終於在這個世界中完全消失並再也不會出現。家族中的另一個貫穿始終的人即是烏蘇拉,她從未看過羊皮書卷,卻遠比所有人都先知先覺。早在羊皮書破譯之前,她就曾經在內心中對自己說“這些事情在他們發生之前我就曾經見過,也早就知道”。這個智慧的人象徵了什麼?是普通的人有著永恆的智慧,抑或是歷史迴圈的真諦?只有作者知道。

  【篇十:百年孤獨讀後感範文】

  “若干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加西亞·馬爾克斯在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作《百年孤獨》的開篇這樣寫道。布恩地亞上校的記憶猶如一滴墨水墜落在宣紙上,無法停止地渲染開來。

  恰如《百年孤獨》這個題目給人的感覺一樣,開篇這段話,馬爾克斯將時間和空間拉長延展,給讀者以脫離現實時間的魔幻般的感受。

  9年馬爾克斯開始創作《百年孤獨》,97年月29日小說發表。982年諾被爾文學獎授予馬爾克斯。馬爾克斯曾言:“活著為了講述生活,生活並非一個人的經歷,而是他的記憶。”《百年孤獨》裡描述的那樣一個幾乎神話般的世界,那裡有馬爾克斯童年眼中拉美國家真實歷史的影射,有近代拉美社會百年變遷的縮影和拉美人民的精神意識,同時也融入了人類百年生存的鬥爭歷史和凝聚的經驗和精神,同時還提出了對現代人和社會命運發展前途的思索和探討。所有這一切的內涵意義使《百年孤獨》成為一部具有史詩意義的作品。

  小說的情節離奇令人迷惘。在小鎮馬貢多,布恩地亞家族上演著百年的興衰史。這個家族由衰轉盛,又由盛轉衰,一百年的歷程,轉來轉去,又回到原來的樣子,一切都逃不出一個詛咒。霍·阿·布恩地亞與表妹烏蘇拉近—親結婚,阿蘇拉擔心會像姨媽和姨父近—親結婚那樣生出長豬尾巴的孩子而拒絕與霍·阿·布恩地亞同房。布恩地亞於鄰居發生口角的時候,布恩地亞因為鄰居嘲笑他被烏蘇拉拒絕同房而殺了鄰居。結果死者的鬼魂攪得布恩地亞一家日夜不寧,布恩地亞家族被—迫遷移到小鎮馬貢多。起初布恩地亞家族人丁興旺,但是隨著內戰的爆發和外敵的入侵,布恩地亞氏的命運急轉直下,一代不如一代,甚至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領導的32次土著居民起義都以失敗而告終。到了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地亞的時候,因為與姑媽烏蘇拉通婚,結果生下一個帶尾巴的女嬰,正好應驗了一百年前吉普賽人用梵語在羊皮紙上寫下的密碼,而這個密碼的破譯者就是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自己。這個無疑充滿了諷刺的意味。而這個帶尾的女嬰,被螞蟻咬爛以後拖入了蟻穴。隨後,小鎮馬貢多消失在一陣颶風中。

  作為實主義文學的代表,《百年孤獨》以複雜的背景和離奇的情節鶴立於拉美文學史之林,作品充滿了理想的光輝。遙遠的馬貢多小鎮上發生著離奇的事情:奧雷良諾領導了32次起義結果都失敗;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地亞在晚年不斷地織裹屍布;奧雷良諾第二則是不斷地修理門窗;俏姑娘雷梅苔絲每天要洗好幾次澡;小鎮馬貢多一場驟然而至的雨持續下了四年十一個月又兩天,此後十年,馬貢多滴雨未下;布恩地亞家族的人對美爾加德斯的磁鐵痴迷不已並且反覆上當;第七代奧雷良諾是一個出生就有尾巴女嬰,卻被螞蟻咬爛後拖進蟻穴;隨後一場颶風吹走了馬貢多小鎮,吹走了一切,比那場持續四年十一個月有兩天的暴雨帶走的更多……讀起來總是給人很虛幻很縹緲如此不真切的感覺。馬貢多百年的變遷和布恩地亞家族的興衰榮辱,是整個拉美社會變遷的一面鏡子。布恩地亞家族由於內戰和外敵,原本安定的生活轉瞬消失,家族命運急轉直下。與此相對應,在拉丁美洲,內戰連連,又有歐美殖民者的入侵。同時,家族的愚昧也拉美自身落後的寫照:家族成員的亂來與拉美文明程度的低下是相通的。面對落後和愚昧,布恩地亞家族不是追求變革,而只是面對過去,等待著“豬尾巴”的重現。這樣不思進取,最終只能導致馬貢多的落後,布恩地亞家族的衰敗,最後不可避免的被一陣颶風吹光。同樣,似乎也在暗示著拉美人民如果不思變革,最後只能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小說的結局布恩地亞家族連同小鎮馬貢多消失在一陣颶風中。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的結尾寫道:“就在奧雷良諾·布恩地亞譯完羊皮紙手稿的最後瞬間,馬貢多這個鏡子似的(或者蜃景似的)城鎮,將被颶風從地面一掃而光。將從人們的記憶中徹底抹掉,羊皮紙手稿所記載的一切將永遠不會重現,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註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了。”作者對於落後和愚昧的態度是徹底否定的,於是安排了一場颶風隊舊事物來了一次徹底的清理。“百年孤獨”,既是說拉美落後的時間之長,又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作者的心態:對進步和先進的漫長等待。百年孤獨,百年的等待。至於這以後,落後和貧窮還會不會出現,沒有明確答案,但是馬爾克斯的願望是美好的:“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註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了。”

  對夢想與光榮的嚮往,對獨立與自由的憧憬,在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中,現實中的追求和希望超越於形式的虛幻,找到了最終完美無缺的結合點。

  【篇十一:百年孤獨讀後感範文】

  《百年孤獨》被稱為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這部小說內容複雜人物眾多情節離奇手法新穎。作者馬爾克斯在書中溶匯了南美洲特有的五彩繽紛的文化。他透過描寫小鎮馬孔多的產生、興盛到衰落、消亡表現了拉丁美洲令人驚異的瘋狂歷史。小說以“彙集了不可思議的奇蹟和最純粹的現實生活”榮獲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

  《百年孤獨》的敘事結構不同一般馬爾克斯採用了連環、環環相套、迴圈往復的敘事結構來展現小鎮馬孔多的歷史。彷彿一個迴圈向上的氣流。這種環環相套的結構恰如其分地表現了小說的一個主題:人的孤獨、封閉以及由孤獨封閉而造成的落後、消亡。作者對“孤獨”這一具有民族特性的問題作了深刻的揭示。

  小說描寫的布恩蒂亞家族一代一代“他們儘管相貌各異膚色不同脾性、個子各有差異但從他們的眼神中一眼便可辨認出那種這一家族特有的、絕對不會弄錯的孤獨眼神。”每個人都無法逃脫被孤獨所折磨的命運。烏蘇娜在冗長的雨季中漫漫腐爛。阿瑪蘭塔一刻不停地縫自己和自己仇視了一生的女人——雷貝卡的裹屍布。雷貝卡足不出戶瘋瘋癲癲地過了後半生。青年時激進熱血的奧雷良諾上校晚年開始在自己的實驗室裡做起了金屬金魚但是他每做到二十條就熔掉他們重做。這象徵著他父親所開創的馬貢多乃至整個拉美的近代史從一開始就陷入了迴圈的怪圈中。

  讓我印象很深的還有霍·布恩蒂亞第二和奧雷良諾第二這對孿生兄弟。繼承了父輩的名字卻表現出了完全相反的性格——霍·布恩蒂亞第二像奧雷良諾上校那樣深沉而奧雷良諾第二則像霍·布恩蒂亞那樣不羈——以至於烏蘇娜常常懷疑他們是否是在幼年時交換了名字。難道名字一定要和性格一樣嗎?這是一個深深的諷刺。而最後兩兄弟死去時又搞錯了墓穴彷彿這樣才是正確的歸屬。這個家族的迴圈的命運再一次顯露了出來。

  然而依然有人逃脫了這個命運那就是俏姑娘蕾麥戴絲。她長得漂亮但這漂亮並沒有讓她淪為男人的玩物;她接受了所有的命運因此命運沒有愚弄她。她會滿不在乎的穿著寬大的袍子在家裡走來走去即使有男人在屋頂偷看她洗澡她的態度也不卑不亢。最後作者給她安排了一個近乎神話的結局——她牽著白色的床單飄向天空。白色的床單也許象徵著高尚的靈魂。她擺脫了布恩蒂亞家族的孤獨而莫名其妙的“昇天”恐怕是寓意如此美麗而又純潔的聖女在現實世界的塵世間是不存在的。

  這是一部描寫家族的小說和中國的《紅樓夢》有些相似。但這是形似而神不似。《紅樓夢》的矛盾來自於家族內部是封建的等級制度毀了大觀園;而《百年孤獨》的矛盾來自外部科技、政治、戰爭、商業一次又一次地衝擊著馬貢多小鎮。開篇的吉普塞人帶來了科技令霍·阿·布恩蒂亞發現了“地球是圓的像橙子。”然後隨著政治的介入。本來馬貢多是個幸福的村莊“至今還沒死過人”是他們驕傲的宣言。然後隨著政治的介入鎮長的出現兩黨派的鬥爭都讓這個和平的小鎮漸漸變質:士兵為非作歹學生嚮往戰常而壟斷資本主義的進入又讓小鎮得到了虛偽的繁華並且迅速地在這泡沫經濟中衰敗。

  【篇十二:百年孤獨讀後感範文】

  “若干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加西亞·馬爾克斯在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作《百年孤獨》的開篇這樣寫道。布恩地亞上校的記憶猶如一滴墨水墜落在宣紙上,無法停止地渲染開來。

  恰如《百年孤獨》這個題目給人的感覺一樣,開篇這段話,馬爾克斯將時間和空間拉長延展,給讀者以脫離現實時間的魔幻般的感受。

  小說的情節離奇令人迷惘。在小鎮馬貢多,布恩地亞家族上演著百年的興衰史。這個家族由衰轉盛,又由盛轉衰,一百年的歷程,轉來轉去,又回到原來的樣子,一切都逃不出一個詛咒。霍·阿·布恩地亞與表妹烏蘇拉近—親結婚,阿蘇拉擔心會像姨媽和姨父近—親結婚那樣生出長豬尾巴的孩子而拒絕與霍·阿·布恩地亞同房。布恩地亞於鄰居發生口角的時候,布恩地亞因為鄰居嘲笑他被烏蘇拉拒絕同房而殺了鄰居。結果死者的鬼魂攪得布恩地亞一家日夜不寧,布恩地亞家族被—迫遷移到小鎮馬貢多。起初布恩地亞家族人丁興旺,但是隨著內戰的爆發和外敵的入侵,布恩地亞氏的命運急轉直下,一代不如一代,甚至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領導的32次土著居民起義都以失敗而告終。到了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地亞的時候,因為與姑媽烏蘇拉通婚,結果生下一個帶尾巴的女嬰,正好應驗了一百年前吉普賽人用梵語在羊皮紙上寫下的密碼,而這個密碼的破譯者就是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自己。這個無疑充滿了諷刺的意味。而這個帶尾的女嬰,被螞蟻咬爛以後拖入了蟻穴。隨後,小鎮馬貢多消失在一陣颶風中。

  作為拉美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百年孤獨》以複雜的背景和離奇的情節鶴立於拉美文學史之林,作品充滿了理想的光輝。遙遠的馬貢多小鎮上發生著離奇的事情:奧雷良諾領導了32次起義結果都失敗;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地亞在晚年不斷地織裹屍布;奧雷良諾第二則是不斷地修理門窗;俏姑娘雷梅苔絲每天要洗好幾次澡;小鎮馬貢多一場驟然而至的雨持續下了四年十一個月又兩天,此後十年,馬貢多滴雨未下;布恩地亞家族的人對美爾加德斯的磁鐵痴迷不已並且反覆上當;第七代奧雷良諾是一個出生就有尾巴女嬰,卻被螞蟻咬爛後拖進蟻穴;隨後一場颶風吹走了馬貢多小鎮,吹走了一切,比那場持續四年十一個月有兩天的暴雨帶走的更多……讀起來總是給人很虛幻很縹緲如此不真切的感覺。

  小說的結局布恩地亞家族連同小鎮馬貢多消失在一陣颶風中。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的結尾寫道:“就在奧雷良諾·布恩地亞譯完羊皮紙手稿的最後瞬間,馬貢多這個鏡子似的(或者蜃景似的)城鎮,將被颶風從地面一掃而光。將從人們的記憶中徹底抹掉,羊皮紙手稿所記載的一切將永遠不會重現,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註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了。”作者對於落後和愚昧的態度是徹底否定的,於是安排了一場颶風隊舊事物來了一次徹底的清理。“百年孤獨”,既是說拉美落後的時間之長,又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作者的心態:對進步和先進的漫長等待。百年孤獨,百年的等待。至於這以後,落後和貧窮還會不會出現,沒有明確答案,但是馬爾克斯的願望是美好的:“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註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了。”

  所謂魔幻現實主義,以荒誕的形式反映現實,不管馬貢多發生的一切有多離奇古怪和撲朔迷離,都是取材於馬爾克斯對拉美現實的觀察和感悟。

  對夢想與光榮的嚮往,對獨立與自由的憧憬,在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中,現實中的追求和希望超越於形式的虛幻,找到了最終完美無缺的結合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