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教師作文合集10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作文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師作文 篇1
如今的小學教師太難當,這是大多數小學教師的共同心聲。教師在學生面前變得縮手縮腳,對一些調皮的學生也必須和風細雨式的批評教育,使得這些學生久而久之就更加頑皮,最後形成惡習。
日本的小學生可以在寒冷的冬天穿著單薄的衣服在雪地上奔跑。這件事在我國是沒有一所小學敢冒這“天下之大不韙”的。因為我們的家長太挑剔,我們的家長也太“疼愛”他們的“弱不禁風”的孩子了,而我們的教師就根本沒有這個膽量,即使他們知道這樣做對孩子的成長有利。
教育的本身是不應該有固定的模式的,教育的物件不同,教育的方法就不同,廢除了死刑的國家殺人案件多這是不變的現實。教師打學生是堅決不允許的,但是使用一點適當的懲罰也應該是教育的一個不可少的手段。我們都知道溺愛不是教育,那麼為什麼對教師的束縛還要那麼多呢?教師一但與家長在這方面發生摩擦受批評甚至受處罰的往往是教師。教師教育不好學生是失職,教師教育“過當”受處罰,那麼請問我們這些教師究竟應該怎麼做呢?
教師作文 篇2
這篇作文的題目立得好,內容也真實、具體,尤其是對人物的描寫成功。無論是感覺描寫,心理描寫,還是動作描寫,都符合人物的年齡特點和當時的特定情境。另外,開頭的幾句環境描寫並非閒筆,而是為情節發展做鋪墊。結尾點出主題,對小讀者有警示作用。
本文寫出了真情實感。很充分、很具體,另外,採用邊敘述邊抒情的寫法,很能引起讀者的感情共鳴,有催人淚下的效果。細節抓得好。選取生活中的一個片段.語言口語化,在平直、樸實的敘述中飽含著對母親的深情,讀來令人感動。本文選材真實、典型,有代表性。幾個摹擬聲音的詞語用得十分準確。
這篇寫人的記敘文,只寫了一件事,但讀了並不覺得內容單薄,因為這件事十分典型,能夠充分表現文章的主題。可見,小作者會選材。
作者主要透過設定懸念和側面描寫,較為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當代優秀軍人的形象。這種寫法值得借鑑。結構嚴謹。於樸實中見真情,這是本文語言的顯著特色。
標題好。“空盒子”給人一種神秘感,具有很強的懸念效果。同時,從題目即可看出,此文取材也很新穎。構思也巧。運用倒敘手法,由眼前的盒子引出對往事的回憶,字裡行間流露著懊悔之意,同時也體現了媽媽在教育“我”的問題上用心良苦。
詳略得當。本文開頭直接入題;中間部分抓住了鴨梨的特點,對它的花和果分別進行描述,並略寫花,詳寫果;結尾簡潔,緊扣文題。語言生動,描寫細膩。作者對鴨梨的形狀、顏色、味道進行了具體描寫,其中“矮墩墩”、“黃澄澄”、“甜絲絲”等詞語用得恰當。
本文構思巧妙,內涵深刻。表面看來,小作者是寫用自己的雙手捏泥巴,細細品味則是用赤誠的童心“塑造”全新的校園,表達了少年兒童對學校發展遠景的企盼,主題積極。語言生動、活潑,有童真童趣。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寫作前,也應該花些功夫。文中的人物語言真實,尤其是媽媽的一段話,原汁原味兒。
本文寫了一件很普通的讓座的事,雖然選材有點落俗套,但對比的寫法用得很恰當:人物描寫簡潔、形象。對中年婦女肖像的描寫,只有十幾個字,卻抓住了特點。對胖先生的兩處描寫也很成功,充分地表現了作者對其厭惡、鄙夷的感情。
以設問結尾,給讀者留下了思考的餘地。 結尾緊扣文題,抒發了作者複雜感情。真實。以寫“哭”開篇,以寫“笑”結尾,首尾圓合,且有力地表達了主題。
教師作文 篇3
我經常見到的是老師的手,每位老師的手都不一樣。 音樂老師的手是會跳舞的精靈,纖細修長的十指在黑白相間的琴鍵上自如地左右跳躍,時快時慢,把一個個沉默的音符變成一首首悅耳動聽的曲子。有一次,老師教我們唱《我和提琴》,她的手指歡快地彷彿一個個身材勻稱的精靈在琴鍵上優美的跳華爾茲。美妙的旋律如清泉一般流出,注入我們的耳朵,那聲音是那麼活潑,那麼悠揚。我不禁讚歎: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美術老師的手是會變戲法的魔法棒。她只需要拿起畫筆勾畫幾下,花鳥魚蟲和人物景觀便躍然紙上,是那樣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我們也忍不住學她畫,可是無論我們怎麼畫,總是不如老師畫的好。看來,只有美術老師的手才能變這樣的戲法。
數學老師的手是精確的計算器。她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用字母、數字和運算子號寫滿計算題,教我們計算。這好比是帶領我們一次又一次做著有趣的數學遊戲,把我們一步一步領進奇妙的數學世界。
語文老師的手是質量超棒的打字機。他能寫下一排排整齊的拼音,一個個方方正正的漢字,讓我們學會了識字寫字,明白做人要像漢字一樣站得端行得正。語文老師的手有一股無形的力量,把我們帶到了知識的海洋,並漸漸學會了獨自暢遊。
……
老師的手是多麼神奇呀!我喜歡老師的手。
教師作文 篇4
最近讀了《小學語文教師》中王曉春的《“精緻語文”的思考與探索》讓我受益匪淺。何為精緻語文?怎樣做到“精當”,“精粹”?“最佳化作業”是精緻語文中一個重要環節。“怎樣最佳化作業設計,真正做到減負增效”這是我們教師所期盼的境界,但在實踐中又往往難以把握分寸,我覺得可以從如下幾大方面努力:
首先,是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人的各種活動,都是由一定的活動動機引起的,學生的學習活動也不例外。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首先就是透過學習目的教育,啟發學生的求知需要。如果學生明確了學習目的,知道現在學習的知識是今後人生道路上的基石,是祖國建設和發展的需要,他們就會盡心盡力地去學習,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其次,要讓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學生的學習態度能夠促進與自己的“選擇傾向”或“評價觀點”相一致的材料的學習,也能抑制與自己的“選擇傾向”或“評價觀點”不一致的材料的學習。當學生態度結構中情感成分對學習材料持贊同觀點時,會激起他們要學習的高度動機;否則,就會抑制他們的需要。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學生缺乏學習動力,沒有明確學習目的情況下,可以將他們(特別是“後進生”)對其他活動的興趣遷移到學習上,從使他們產生學習的需要。
再次,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心理成份,它是推動學生探求知識並帶有情緒體驗色彩的意向。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究教學藝術。倘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平易近人,風趣幽默,又聯絡實際,深人淺出,將知識講活講透,使學習者感到知識易學且堅信自己一定能學好,學生就會減輕心理壓力,就會願學、樂學進而達到會學、學會的良性迴圈,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倘若只有老師在傳授,只有從根本上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確保學生的心理健康,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減輕負擔,才能真正地使學生變“厭學”為“想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苦”學為“樂學”。這樣學生的潛能才能得到充分發揮,提高教學質量也才能成為現實。
課堂是減負提效的主陣地,作業的設計與佈置是減負提效的主要戰術。在這裡,我就作業的設計與佈置談談如何做到減負提效。
一、提高課堂效率,減少課外機械性的作業。
前些年《小學語文教師》刊登了一篇文章《一遍也不用抄》。講的是幾年前靳家彥在教生字時說“這個字現在就能記住,回家一遍都不用抄”。一篇課文教完,抄寫生詞、詞語似乎成了我們語文老師的慣性。與我們教材配套的《生詞抄寫本》就安排抄寫生詞7遍、詞語2 遍。除了完成《生詞抄寫本》以外,我們為了鞏固字詞,往往還要劃一些課文中的重點詞語,再讓學生抄上兩三遍,似乎才放心。靳老師一反常規,提出如果現在記住了,回家就不用抄了,學生多高興啊。大家都說小學生課業負擔重,要減負。可究竟該怎麼減?減了作業會不會影響成績?“要馬兒不吃草,又 要馬兒快點跑”,做得到嗎?靳老師給我們做了一個的示範。原來只要課堂裡掌握好了,學得牢固了,就不需要課外多花時間。這些機械性抄寫的東西,很多孩子們在課堂上都已經掌握了,我們再讓他們抄寫了,就是增加負擔。或許對部分學差生來說,有必要來透過抄寫加深記憶。但是,我們在佈置抄寫作業時,往往是“一刀切”,全班學生抄寫同樣的遍數,這對好學生來說是一種無效勞動,是一種負擔。所以,我想我們能否在學習生詞詞語後當堂就聽寫,再根據錯誤的情況決定每人抄寫的內容和數量。然後根據心理學的“遺忘曲線”,隔一定時間透過聽寫或者其他小測試的方式溫故知新。
二、精選習題,避免重複作業。
每個學生的手頭都有一至二本與教材配套的作業本,例如《同步練習》《課堂作業本》。這些補充習題基本體現了課堂的主要內容,突出了訓練的重點,也往往是目標中規定要學生掌握的內容。這些習題給學生創造語言實踐和訓練的機會,同時為老師省去了設計練習的麻煩,可謂是一舉兩得。但是開啟這兩本練習本,我們不難發現,中間有很多重複的內容。以人教課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為例,《走遍天下書為旅》這篇課文的《同步練習》中的第四題和《課堂作業本》中的第三題是重複的;《梅花魂》的《同步練習》中的第五題與《課堂作業本》的第二題是重複;《圓明園的毀滅》的《同步練習》中的第一題和《課堂作業本》上的第一題也是重複。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課堂作業本》上已經做過,已經掌握了的內容,又要在另一本練習本上重做一遍,這無疑浪費了學生的時間,增加了學生的負擔。所以,我覺得我們在使用輔助教材時,要學會大膽的刪減作業,在佈置作業前,我們老師要先看一看,做好能先做一做,把重複的作業刪掉,從而減輕學生的負擔。
三、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分層次設計作業。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一樣的樹葉,正是如此,世界才精彩紛呈。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特殊的個體,在他們身上既有共性又有極大的差異性。語文作業設計要充分考慮到這種差異性,設計適合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的作業。例如,教《桂林山水》之後,有位老師這樣設計作業,由學生選擇:1.抄寫或者背誦課文中優美詞句;2.模仿課文第二或第三自然段的寫法,描寫某一處的景物;3.模仿全文的寫法,描寫某一處的景物。這樣階梯式的作業,給學生選擇的空間,既讓一部分基礎不紮實的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又讓學有餘力的學生嚐到“跳起來摘到果子”的快樂。
四、老師適當點撥,提高經典誦讀的趣味性。
時下語文老師比較重視傳統文化的教學,注重語言的積累。許多老師要求學生背一些好詞好句、俗語、歇後語、《三字經》、《弟子規》、唐詩、宋詞,甚至是文言文。這是好事,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這些積累,可以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陶冶情操,傳承傳統文化精髓,但是由於這些經典的東西大多數是古文,晦澀難懂,拗口難記。如果老師只是佈置任務讓學生自己背,學生容易讀錯字、讀破句,並且很難記住,這對他們來講無疑是負擔和壓力,背誦的效果也大打折扣。所以我認為佈置這些背誦任務之前,老師應該適當點撥,有重點的講解。這樣學生在有所理解的基礎上再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老師可以介紹下這個經典古籍創作的背景,詩詞描繪的意 境,重點講解下千古名句,以及所謂的“詞眼”等等。這樣子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既可以提高記憶速度,又可以提高他們對經典名著的興趣,把背誦轉換成一種樂趣,而不再是一種負擔。以上幾點是我教學中的一點體會和思索。過於繁重的課業佔用了學生大部分的時間,成了壓在學生身上的一座大山。因此從作業角度出發探索減負提效的方法有著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減少機械性、重複性的作業,增加層次化、趣味性的作業,既從量上減少了學生的負擔,又從質上提高了教學的效果。減負提效是一個既矛盾而又統一的問題,也是當前素質教育的熱點話題,需要我們深入研究不斷實踐轉變教學觀念,切實做到“減負增效”轉變觀念,首先要解決的是思想上的問題,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做到“三重三輕”:1.重思維培養,輕題海戰術。2.重能力考查,輕頻繁考試。3.重書本基礎,輕課外雜書。想方設法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其能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教育。精簡作業是“減負提效”的保證。
1、作業要考慮針對性。
佈置作業,決不能是一成不變的老一套,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來決定。
2、作業要考慮多樣性。
既要有口頭的、又要有書面的;既要有隻需學生觀察、思考、討論的,又要有需要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既要有知識的識記、運用,又要有能力的訓練、培養,要多種形式合理組合、適當搭配。
3、作業要考慮全面性。
要根據全體學生的實際,分清層次,因人設題。既要有全體學生都必須做到的基本題、綜合題,又要有“選做”的開放題;既可以起到鞏固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作用,又不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當堂作業,及時反饋課堂上應該留有足夠的時間給學生進行獨立作業,作業要限時完成,這樣才能克服學生懶散拖拉的不良習慣,提高對作業的緊迫感和責任心。同時課內作業的獨立、限時完成,避免了學生之間互相抄襲的現象,也為教師及時瞭解教學效果創造了條件。教師透過巡視和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反饋,當堂講評,使學生在大腦皮層中的錯誤痕跡及時得到消除,清晰地掌握正確的規範的知識。對於教師下一節課的教學也大有益處。這樣,資訊反饋—教學評價—矯正補償—教學調控,這四個教學環節相輔相成,形成教學的良性迴圈。減負提效,重在三精,核心觀點:“減負提質”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把教師的積極性,引導到教學上來,以“在課堂上學會、學好”作為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尺度,把不留和少留課外作業作為評價教師業績的重要標準。取消一切“家長作業”,引導家長共同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精於課堂,精於備課,精於有效作業,讓減負提效真正落到實處。
教師作文 篇5
理想是人生導航的燈塔,是開智慧之門的金鑰匙。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理想,那理想是各種各樣的,比如演員、導遊等等,而我卻想當一位不辭辛苦的老師。
是誰每天拿起紅筆,在桌子前一本又一本地批著作業?是老師;是誰每天耐心地教那些不會做題目的同學?是老師;是誰每天早上早早地到校,檢查一些不好的同學的作業?是老師;是誰每天晚上與家長們溝通,熬夜備課,經常很晚睡覺?是老師。老師,是一位多麼令人尊敬的崗位,老師,我崇拜的偶像,多麼希望有一天我也站在講臺上,成為一名光榮的教師。
假如我有一天當上了老師,我知道將是十分辛苦的,但我會努力做到好。到了那天,我會把我所知道的知識都交給學生們,當他們遇到困難時,我會一一幫助他們;當他們碰到吵架,相互不理解的時候,我會慢慢地跟他們溝通,講道理,直到這中間的結慢慢解開為止;當他們受傷的時候,我會小心的擦拭等等。我也想像現在的老師們一樣,擁有無限的知識,那麼的盡心盡責。
遙遠的理想,說遠其實並不遠,說近也不怎麼近。只要我努力拼搏,認真學習,那麼遙遠的理想就會離我很近很近,甚至可以變成現實。
教師作文 篇6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到我來到了20xx年。20xx年的科技真是發達呀,這不,連鋼筆都是超先進的。這種鋼筆可以聽音樂、看電影、糾正錯字……它的功能真是數也數不清,說也說不完。讓我給你慢慢介紹它的“光榮事蹟”吧。
先別說其它的功能,單是它的寫字功能就能令你大開眼界了。這種鋼筆有用不完的墨水,無論受到何種撞擊,它都完好無損。在寫字的過程中,它可以幫你提高寫字的速度,最高的記錄可達一分鐘寫900字!如果你寫錯字了,別怕,按下筆裡的紅色小按鈕,然後把筆尖對準寫錯了的字,錯字的墨水就又被吸到鋼筆裡面,錯字就消失了。你看,又省墨水又方便,真是一舉兩得。這種鋼筆可以觀看錄影。當你感受到無聊時,當你感到煩悶時,你可以拿出神奇的鋼筆,按下綠色的小按鈕,鋼筆裡就會彈出一個巴掌大小的螢幕,你就可以隨意觀看你喜歡的節目啦。如此方便,你可以在旅遊時帶上它,在途中觀看;也可以在學校的課間休息時間,邀上幾個好朋友,一同觀看。
興奮吧?下面這個音樂功能更會讓你大吃一驚。聽音樂是一件快樂的事,這種鋼筆可以滿足你的需求。當你按下筆裡藍色的小按鈕時,從鋼筆裡就會飄出娓娓動聽的音樂。你一聽到這美妙的音樂,就會心曠神怡,渾身舒暢,活力十足!因為這可不是一般的音樂,“此曲只應天上有”。這種鋼筆最有價值的功能要數它的自衛系統了。當你遇到壞人時,不要驚慌,不要害怕,拿出神奇的鋼筆,按下黑色的按鈕。這時鋼筆筆尖的小蓋子就會自動開啟,一顆麻醉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射出,壞人根本就來不及躲開。麻醉彈擊中壞人後,壞人就會昏倒在地。十幾分鍾後等他醒過來,警察早就給他戴上手銬了。厲害吧?
……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科技不斷地向發展,我的夢想一定會實現的!
【教師評語】小作者看似信筆而書,實則處處珠璣。小作者採用自然流暢的語言,分神奇的書寫功能、糾錯功能、音樂功能、自衛功能幾部分,向讀者展示了未來鋼筆的奇妙,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教師作文 篇7
摘要:作文教學,是與語文教師的職業生涯始終相隨的生態修行。它要求教師參透寫作之於人生的意義,懷有作文育人的高度敬畏,保持站在高處的修己自覺,苦練“道技合一”的指點功夫,追求“拆骨當柴”的精神境界,進而,體驗精神的快慰,感受生命成長的愉悅以及由此產生的職業的幸福與尊嚴。
關鍵詞:作文教學 人生意義 修己自覺 精神境界
學生作文“有戲”還是“沒戲”,取決於教師指導得“力”與“不力”。作文指導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需要教師不斷磨礪自己的眼光和才學,努力提高教學境界,並以此引領學生的作文境界。由是觀之,作文教學,便是與語文教師的職業生涯始終相隨的生態修行。
一、參透寫作之於人生的意義
蘇格拉底說:“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寫作便具有這種審視作用。當你用文字表情達意的時候,你必得對你的生活環境、人生座標、生活質量等作一番考量和分辨——想看清自己的生命是粗鄙還是精緻,庸俗還是優雅;試圖確定自己的精神是沉靜還是浮躁,是翱翔於天還是匍匐在地。隨著筆端文字的流淌,你對自己的生存狀態漸漸清晰起來,內心便豐富充盈起來。寫作還有助於宣洩情緒、安頓心靈。人生況味多樣,喜怒哀樂愁懼早晚都要品嚐,寫作可以成為你排遣情感的通道。魯迅靠一支筆“從泥土中挖一個小孔”而不至於窒息,史鐵生靠苦難淬火的剛性文字讓自己再次站立起來。海德格爾說:“語言是人類存在的家園。”那麼,寫作便是尋家、歸家。司馬遷、李白、辛棄疾各自在自己嘔心瀝血寫就的信史豪歌壯詞中尋得了心靈歸所。我們也總是從他人的文字中獲益。文字是一種聲音,一種來自心底最柔軟和靈魂最深處的別樣聲音。依靠文字,你我相互讀懂;文字是你的生命符號,文字代表著你,憑藉文字你介入社會,參與社會的改造。寫作之於人生意義重大,美國學者查爾斯·布考斯基滿懷激情地論述道:“通常它是唯一的東西,在你和不可能之間。沒有酒,沒有財富能夠與之相比。什麼也不能拯救你,除了寫作。它支撐著每一堵牆不使其倒下。它炸開黑暗。它是最終的精神病醫生,是所有上帝中最慈善的上帝。它是最後的期望,最後的解釋。這就是寫作。”
學生作文儘管因有不少限制和要求與作家的創作有些區別,但其本質是相同的。它永遠是一種精神體驗,一種生命活動。寫作課程,是一項偉大的育人工程。然而,當前的一些作文教學卻陷入了功利主義的泥淖之中。在前不久的一次高三作文教學研討會上,一位名師竟拿出預先準備好的十個段落,面對七八個不同的作文題,給高三學生示範如何“以不變應萬變”地進行“魔方配段”,從而“瀟灑應對高考”;另一位據稱是高考作文研究專家的教師在引經據典後,竟發表這樣的宏論:“既然大文豪蘇東坡能編造論據忽悠歐陽修,我們在缺乏論據時為什麼不可以自編名言謀取高分啊!”在他們的眼中,作文教學的價值已經完全被扭曲,所謂的指導也完全退化變味。教學生投機取巧、胡編亂造,是對寫作這一偉大而神聖的精神創造的褻瀆,是對“培養真正的人”這一教育真諦的背棄。
二、懷有作文育人的高度敬畏
醫生和教師做的都是與人打交道的工作,但醫生關注患者肉體生命的健康,教師關注學生精神生命的成長。唯其面對的是“人”——心性複雜的人、獨一無二的人、時刻成長的人,故應保持警覺;唯其承擔的是為“人”這一“宇宙之精華,萬物之靈長”(莎士比亞語)塑造靈魂的偉大工作,故應心存敬畏。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作文又是學生最能夠坦露內心、舒展性靈的敏感地帶,因此,作文教學要懷有育人的警覺與敬畏。一張皺巴巴的紙,可能傳達著成長的煩惱、求助的渴望;歪歪斜斜的幾句話,可能是思想和理想在萌芽。《聖經》中拿芥菜種子比喻信心——芥菜種子微小,但當芥菜長成時,卻有人身之高,甚至天上的飛鳥可以宿在它長出的枝條上。學生最初的稚弱文字,就是那一粒粒芥菜種子。一位教育家說,學生的心靈就像一塊極為柔軟的透明皂,即使是善意的撫摸也可能留下淺淺的劃痕。面對這些稚嫩粗糲的文字,教師要精心呵護,用心血和汗水去滋養它成長,而不能漠然視之或粗野剪裁。
同事小張是一個工作不到5年的教師。讀他的作文評語,我很受感動和鼓舞。一位學生在一篇題為“陽光”的作文中寫了不少社會陰暗面並表現出有些偏激的憤世嫉俗的情緒,張老師引用高爾基在《新生活報》上寫的一段話,引導他辯證地看待社會上的一些陰暗面:“在陽光最晴朗的日子裡,腐敗的東西總是格外顯眼。我們過於把注意力集中在與美好希望背道而馳的事實上,就看不到陽光,就感覺不到它那滋生萬物的力量了。”一位學生在週記中寫道:“自從看到你的眼神的那天起,我便在你的眼神中顛沛流離……你的眼神是湖,我的唯一選擇便是在湖中沉溺。”這是一首情詩,從寫作技巧來說,不失為一首好詩;但其內容關乎情愛,這對於正處於長知識、長身體的黃金時節的青年學生來說,需要加以引導。張老師在作文後面寫道:“自從我看到你的眼神的那天起,便感受到你濃濃的愛意……我最大的心意便是為你贏得滿眼笑意。”一位學生因為期中考試考砸了,觸景生情寫了一篇《校園秋景》,調子很低沉,甚至用上了李清照《聲聲慢》中的詞句。張老師給的評語是:“黃花雖瘦並非哀怨憔悴,是堅忍著迎西風斗寒霜勁挺的身姿;楓葉正紅,卻非離人淚染,那是拼搏者勇鬥逆境贏得的光榮。‘雁過也’,謝它殷勤提醒我晨起加衣,珍惜光陰;‘西風緊’,天公作美,相助我強身健體,百病不襲……”這些評語,不僅是教師文才的流溢,更是思想感情的顯露。
羅曼·羅蘭說,要散佈陽光到別人心裡去,先得自己心裡有陽光。這就要求教師自身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養、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還要有對事業的“一往情深”、對學生的滿腔熱愛,透過自己的“言教”塑造學生的靈魂,“使每一滴露水在太陽的照射下都閃爍著無窮無盡的色彩”(馬克思語)。
作文指導,包含著命題、批閱、講評等諸多環節,教師不僅僅是指導動作到位的教練,更是引領學生精神成長、靈魂飛揚的導師——用思想孕育思想,用文字感召文字,用靈魂呼喚靈魂。
三、保持站在高處的修己自覺
要想使指導得心應手,教師必須不斷提升自己、豐富自己,盡力讓自己站在一定的高度俯視學生的寫作,不能等高平視甚至仰望學生。一方面,教師樂寫、善寫,有著真切的寫作經驗和甘苦,指導學生寫作自然切實可行,這也是葉聖陶等教育大家大力提倡教師寫“下水文”的原因。另一方面,教師熱愛寫作,並且以此為樂,對於學生也是一種感召和濡染。“勞於讀書,逸於作文”。教師還應是個熱愛讀書的人,讓閱讀成為思考和寫作的源頭活水。不但要讀萬卷書,還要加強“文外功夫”,觀察社會,思考人生,洞明世事,練達人情,開闊視野,斑斕思想,這樣自然“思風發於胸臆,言泉溢於唇齒”。我們知道,寫作是一個人文采、思想、文化修養、人格魅力的綜合展現,其形象的高大與卑微在說話與寫作中展露無遺。作文指導時,隔靴搔癢、紙上談兵只會令學生生厭,那麼,教師唯一要做的,便是切實地修煉、提升自我,使自己的指導能夠入木三分、點鐵成金。
站在高處,即要站在寫作的高處,站在思想認識的高處,站在品格修養的高處。否則,難免陷入尷尬的境地。不妨來看一篇學生作文——
我們現在的生活缺少什麼?
週五下午是一節英語課。上課鈴響了,語文老師走進教室開始上課。班裡沒有一個人提出異議,直到英語老師出現在門口,才有人敢說這是一節英語課。隨後,語文老師退出,英語老師入主課堂。班上對剛才發生的事一片噓聲。英語老師問:“本來是英語課,語文老師來上課,你們為什麼沒有提醒他?”“我還以為是調課。”只有語文課代表一個人小聲嘀咕算是回答。
為什麼語文老師在時沒有人敢提這節不是語文課?為什麼在英語老師入主教室後,同學們才對這事發出噓聲?為什麼前後反差如此之大?為什麼?!
我以為,“為積威之所劫哉”!
獨立意識和自由精神的缺失,使得我們習慣於隨大流、服從權威,而這種現象非常普遍。長此以往,會把我們引向預設權威的極端,思維的自主性下降,對於善惡、美醜、真假的認識判斷能力退化,一個個聽話的好孩子逐漸成為學校或社會這部機器上一個個固定位置的小零件,不知道怎樣改進,不知道為什麼而做,只知道有人叫他這麼做。
在這種不敢質疑師長、尊者或權威的背景下,學生或小字輩缺乏獨立的思想與之交流碰撞,這會使他們的錯誤得不到及時糾正,對於雙方皆有害無益。這種人將來投入到社會,必然會使現階段已然較為集中的權威更加集中,創新能力日益下降,階級固化日趨嚴重,社會這架機器不斷老化,漸漸失去活力,最後壞掉。
由是觀之,我們現在的生活迫切需要培植獨立意識和自由精神。
具有了獨立意識和自由精神,師生關係將真正變得平等,不會再有不正常的沉默和虛假的回應,有的是和諧融洽的真正交流,彼此碰撞,教學相長,這對雙方都大有裨益。而具有獨立意識和領袖精神的人才一旦走向社會,必然像新鮮血液一樣讓社會煥發活力,獲得強大的動力。
但,獨立意識和自由精神距離我們還有多遠?我們的文化背景和現實情況等諸多因素,決定了我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這是劉同學的一篇隨筆。作為當事人的我,看完後心裡有些不快,給出了這樣的評語:“老師記錯了上課班級,這是緊張忙碌的高三生活中的小插曲、小浪花,其他同學哈哈一笑,你卻如此小題大做,竟然扯到‘為積威之所劫哉’上去了。看來你們不光缺乏獨立意識和自由精神,也缺乏幽默素質和寬容胸懷啊!”不料等隨筆再收上來時,我看到了劉同學在我寫的“幽默素質和寬容胸懷”下畫了一道波浪線,下面寫了幾個字:“你有嗎?”這讓我很生氣,決定把他叫到辦公室狠狠教訓一通。但隨即,“你有嗎”,如同一聲聲追問又使我冷靜下來。捫心自問:學生的分析有道理啊!平時不是讓學生要敢於說出自己的想法嗎?學生大膽吐露真言了,我又反過來諷刺學生,豈非自相矛盾?於是,為自己缺乏高度而愧疚起來。考慮到其中蘊含著很豐富的教育意義,徵得劉同學的同意後,我把這篇文章連同評語還有自己的一些真實想法一起“拿”到班級講評。想不到的是,在我做出誠懇反思之後,劉同學也站了起來,對自己文章誇大的傾向和尖刻的語言表示真誠的歉意。不要裝腔作勢,要坦誠交心,這是我的收穫。
四、苦練“道技合一”的指點功夫
《莊子·養生主》中,庖丁對文惠王說:“臣所好者道也,進乎技也。”庖丁的高妙處就在於融“道”入“技”,處處是“技”,又處處是“道”。不斷參悟教育真諦,自覺將道與技融為一體,使人們看到的是“技”,背後隱藏的卻是無處不在而又無跡可求的“道”——對作文教學實質和規律的深刻領悟和精準把握,是對於作文教學的精妙獨特的設計思路。
一次同題異構活動,由兩位教師分別上一節“新詩創作指導”課。第一位教師課始花了不少時間,介紹了新詩的形式特點、創作手法(比如如何捕捉意象、如何安排結構、如何打磨語言)等,然後欣賞了徐志摩、戴望舒、馮至等現代著名詩人的幾篇代表作品,最後讓學生從“春雨”、“我願意”兩個題目中任選其一,寫一首不少於10行的新詩。結果令人失望,少數學生寫出了諸如“春雨潤物無聲”、“我願意做一隻雄鷹,翱翔在廣闊的天空”之類的立意老套、語言平俗的作品,多數學生則是嘻嘻哈哈互開玩笑,把詩歌創作這種“極莊嚴偉大的創造性活動”變成了一出輕佻浮淺的滑稽戲。第二位是一位女教師,她的教學設計截然不同。她並不專門花時間講有關理論,而是在課前準備的音樂和畫片的背景下,介紹自己遊歷青藏高原、西雙版納等地的見聞感受,聲情並茂地朗誦著自己創作的一首首詩歌,中間結合這些詩歌穿插介紹詩歌意象、意境、結構、語言等知識和技巧。教師講述得如夢如幻,學生聽得如痴如醉,有一位喜歡音樂的男生竟將部分詩歌即興譜曲演唱。這一切使整個課堂被濃濃的`情浸潤著,讓你欣賞著、感動著、回味著。這時,教師拿出一沓照片——仍然是她平日裡拍攝的照片,有風景,有人物;有叫人愉悅震撼的,有叫人擔憂悲傷的——讓每位學生任選一張在照片的背面寫一首“題畫詩”。於是,我們看到了,班裡每一位學生都積極投入到詩歌創作中——他們先在練習紙上打草稿,然後打磨,唯恐自己的詩句配不上這麼美麗的照片。課後,我們在欣賞著一首首從心靈深處流湧出的天籟文字,驚歎學生創造能力的同時,紛紛驚詫於那位女教師寫作指導技藝之高超。詩歌是情感藝術,無動於衷怎能有詩句流出?詩歌寫作需要觸動情感的氣場,情感稀薄怎能使學生動情忘情?詩歌寫作指導需要教師以情喚情,過度理性、情感冷漠的“冰棒”怎能擦出創造的火花?後一節課看似隨意散漫,實則精心設計、匠心別具——不教死板板、孤零零的無用處的“屠龍術”,而教由道孕育、受道掌控的充滿靈氣的“招招鮮”。
五、追求“拆骨當柴”的精神境界
指導學生作文就是為學生的精神打底子,不可怠慢褻瀆,但知之易而行之難。從外部環境看,排得滿滿的“硬課程”擠兌了學生的讀書時間和精力,鋪天蓋地的數理化作業抹殺了學生讀書的心情和趣味,還有懸在頭頂的中高考之劍……來自方方面面的不利因素,使不少同行將自己熱愛的作文教學視為畏途。從教學本身看,作文字身的複雜性和指導的高難度常使教師心存迷惘、捉襟見肘,“養其根而俟其實”的“慢功”,也使得部分熱衷於搞分數的教師漸失耐性和興趣……於是,作文教學的百花園變得荒蕪了,作文這本來最能彰顯教師教學個性,最能激發教師創造激情的勞動,變為最沒個性、最沒感情的技術訓練。於是,作文成了學生的“怕”,教師的“痛”。
對此,我們要擁有強大的專業自信,要擁有基於對作文教學本質規律深刻認識、精準把握的科學規劃。我們不僅要做富有經驗和一把絕活的實踐型教師,更要做充滿理想和激情的人道主義者。唯有如此,方可像王棟生老師那樣秉持著“沒有創造的思想就不會有創造精神”的原則,鼓勵學生大膽“唱反調”,想“大問題”;像曹勇軍老師那樣“營造學生的寫作生活”,用讀書和作文的綠色生態去壓縮灰色的習題領域;像蔡明老師那樣鼓勵學生多投稿,“只要有作文競賽就不會放過”……讀書的基座大於高考的基座,寫作的要求高於高考的要求,人才的標準優於高考的標準,高考就會成為“小菜一碟”。
語文教師的教學負擔,很大一部分來自作文批改。有教師戲稱批改作文為“挖山”、“推石”。不管是東方愚公移山的故事,還是西方希緒弗斯推石的神話,都意味著沉重苦澀,透露的都是勞作時力的消耗、心的倦怠、創造激情的消退和欣賞目光的遲鈍。此時,滋蘭樹蕙的人文理想、扛肩為梯的成就意識和拆骨當柴的殉道精神顯得尤為重要。進入這樣的境界,“作文大山”便成了嫵媚的風景,挖山推石變成了尋春探勝,一路上翠微染心,清溪悅目,千巖萬壑,風光無限。此時,你仍會感到身體的疲勞,但更感到精神的快慰,看到生命成長的愉悅以及由此產生的職業的幸福與尊嚴。你會覺得,思想的褶皺被一縷縷年輕的思緒撫平,心靈的塵垢被一篇篇純真的文字洗濯,失落的夢想由一個個活潑的生命延續!
教師作文 篇8
窗外又飄起了細細的雨,煙雨濛濛的時刻,總會在心裡瀰漫起淡淡的哀怨。此刻,站在窗內,望著雨從天空中一滴滴落下,濺起一朵朵水花,淡淡的惆悵,濃濃的相思,便在心裡聚集,耳邊又響起《煙雨濛濛》的旋律,心頭又浮出那些煙雨濛濛的記憶。
天水的夜並沒有華燈與霓虹的絢爛,小城在濛濛的煙雨中顯得昏暗而靜寂。一輛黑色的“奧迪”在昏暗的街道上漫無目的地行駛,車燈射出的光透過蒙蒙的煙雨,形成一片水樣的光影,為車裡的人營造出溫馨浪漫的氣息。
柔和的光影裡,目光交織的剎那,車停了……在黑暗與光明的糾纏之中,他讓她看到了上帝,彷彿那裡就是天堂,心溺在柔情裡,一點點地融化。時間融化了,空間融化了,只有濛濛的煙雨在記憶裡無邊無際地飄灑……
如果不是那一聲驚雷,不是那撕裂夜幕的電光,她會隨他去天堂嗎?她不止一次地在心裡問自己這樣的問題,但回答總是搖頭。
他們並沒有做錯事,如果要錯,26年前就錯了,不會等到現在。但她還是會經常想起那個夜晚,懷念那場煙雨,所以,在她終於輕鬆下來的時候,她最想去的地方是天水。
“明天我去天水”
“哦,我在井岡山”
“那很遺憾,又錯過了一次相逢。”
誰都清楚,心裡想說的遠遠不是這樣輕鬆,但誰也不肯說出心中真正想說的話。明明是想的,卻要故作矜持,裝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怕做錯,更怕被猜透,無論心裡怎樣期待,也要平靜地等一個與自然合拍的節奏。
她不會問他什麼時候回來,但她一定會去天水,去赴這場一個人的約會,哪怕只是為了那一夜的煙雨。
在天水的日子,她住在一家臨湖的旅店,因為給學生講過“雨的形成”,所以,她堅信,湖是煙雨升起的地方,在這裡她一定能看到記憶裡的景象。
傍晚在湖邊散步,是一件愜意的事情。當夕陽把五彩祥雲投到湖心,綠柳舞風,野花點頭,孩童們在爸爸媽媽的帶領下,成群結隊地來到湖邊嬉戲;清風拂水,泛起片片漣漪,與岸邊垂柳相映成趣,象萬花筒裡的經緯,又不時盪漾出百宅千窗和遊人的影像;遠處的車流聲和兒童的歡笑聲此起彼落,連綿不斷,如詩如歌。
她每天走進這樣的畫面,卻在心裡默默祈盼著別樣的圖景。也許是她的虔誠感動了上天,亦或是她的憂鬱煩擾了神仙,天水的上空攏起了陰雲,當夜幕再次降臨的時候,雨隨之落下。
雨水打在湖面,濺起水花,隨即化作水氣,如霧如煙地瀰漫開來,湖上茫茫然一片,好一幅煙雨濛濛的畫卷!
雨趕走了納涼的人們,湖邊一下子變得安靜了。她撐起傘,選了一個石凳,準備坐下來觀雨,卻發現湖的對面也有一個人在雨裡頑強地站著。她正在心裡笑,這個世界上怎麼還有和她相同的人,不想,那個身影竟然朝著這邊款款走來。
真的是他嗎?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沒有打傘,風雨中的身影顯得更加單薄,走近了,才真切地看到那透明的雨滴正沿著一張熟悉的臉輕緩滴垂,同時落下的還有她眼角的淚珠……
他們一起去了湖邊的一家歌廳,“煙雨濛濛”是那家歌廳的名字。她喜歡唱歌,因為可以在歌聲中宣洩一種情緒;他喜歡聽她唱歌,是為了在歌聲裡感受那份默契。
這家歌廳的唱歌系統有評分的功能,不知道電腦“評委”是根據什麼標準在評判打分,感覺也不是特別公正,不完全是唱得好分數就高,但不管怎樣,他們合唱的一首《明明白白我的心》得到了滿分。她覺得,這是冥冥之中上天給她的感動,是她這次來天水的一個開心的記憶。
從歌廳出來,他送她回旅店。兩個人擠在同一把傘下,胳膊很自然地貼在一起,這樣在濛濛的煙雨裡走,沒有特別想再靠近,只是不想分開。歌廳到旅店只有一個轉彎的距離,在這個距離裡,她做了一個長長的夢。夢裡沒有驚雷,沒有閃電,只有光影的詳和與煙雨的曼妙……
“曾經的夢都是美好的,即使不能實現,畢竟它是一個夢。”看過《廊橋遺夢》的人,都會被那段經典的愛情打動,從而原諒主人公所犯下的錯,那是因為作者巧妙地用感性的魅力去繳械道德,為人們打造了一個不必實現的夢:古老的廊橋,孤獨的遠遊客。兩顆中年人的心漸漸貼近,撞出火花,尋覓已久的靈魂找到了永恆的歸宿。這段不了的情緣,因為責任和義務而無奈分離。年復一年的纏綿思念,漂泊感傷的流浪情懷,刻骨銘心,悽婉絕倫……
雖然她不曾有男女主人公所擁有的“4天”,但因為有了相似的夢,她已經徹悟了男主人公最後轉身留下的話——“這樣的愛一生只有一次!”為了這句話,她不會對相逢說失望。
她是那種倔強而認真的人,26年來一點都沒有改變。就像26年前,她沒有接受解釋,甘願一個人默默忍受傷害,成全他與別人的姻緣,26年後,她拒絕了相送,寧可一個人空著肚子在車站守侯三個多小時的孤獨,就準備了在下一個輪迴更長的時間裡無怨無悔地陪伴寂寞,因為她懂得,煙雨的美麗是因了它的朦朧。所謂朦朧是美,這美,也應該包涵美德。
教師作文 篇9
自從我在簡易的課桌前認識了你,自從我第一次發現你的衣角被紛揚的雪花染成山茶花的顏色,我的綠草坪一樣的夢境,就被你的微笑,你的朗朗的聲音,以及你所描繪的斑斕的山外世界而充實。
河流東岸。被田壟和丘陵簇擁的古廟裡,兩株清香四溢的桂樹下,你讓煤油燈光剪輯的身影,孤零零地貼在木屏風上你曾說:“只要和這些充滿稚氣的蝌蚪般遊動的字跡在一起,我就不會孤獨,我的心田就會無數的喜悅和寬慰!”
因此,我每到一個你從未走過的地方,就會想起那剝蝕的廟子,那飄香的桂樹,以及你那雙能穿透黑暗的愚昧眼睛。
在我朦朧的記憶裡,你曾留給我一個最清晰的印象。儘管溯風免不了要吹進山村,但秋陽還是溫和地撫摸著大地。當我懂得了白眼的真正含義,我更感激你擁有父親一樣堅實的手臂。
直到如今,我雖然以經走出你曾跋涉過的小路,但還沒有真正走進你的夙願。我將沿著你的目光,遵找你的教誨,去丈量大海,去丈量我的人生之路!
教師作文 篇10
作為一名剛踏入教學文壇的我,還需要不斷地學習,努力啊,有種“唯恐跟不上時代”的危機感。有幸觀看了書面版的大賽,感受素養大賽的全過程,那可謂“精彩”啊。我受益匪淺。 下面我將談談以下幾點我的體會: 首先,教師們紮實的基本功讓我折服。這不僅只是像我們剛上師範學校那會所謂的基本功三筆字這麼簡單的要求,要當好一名優秀的教師還需要的是全面的綜合素質。這次大賽分幾個部分進行:朗讀、粉筆字、才藝展示和課堂展示。帶給我體會最深的是朗讀和課堂展示。教師就應具備“三寸不爛之舌”,教師輕鬆駕馭語言的能力,是我突破自身素質的著眼點。 其次,教師的精彩課堂展示讓人歎為觀止。沒有“內涵”的教師是無論如何也彩排“不出來的。大賽要求的都是教師面對陌生的學生,要在短短的時間內,達成的一種師生融洽的氛圍,除了教師準確把握教材外,讓新課程標準理論指導教學,也是十分重要的,觀後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師自然的過渡語,巧妙的課堂提問藝術,個個展示她們的教學特色,這些都是我鑽研探究,不斷努力的方向。
再次,落實到平常的生活教學中,我將不斷努力要求自己,做到,每教完一篇課文,都要真正反思,尋找課堂中的亮點與不足,不斷地從實踐中提取經驗,這不僅讓自己的教學得以改善,還將有利於自己的知識上升到一定理論。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別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並且還要做到做好。這是我的座右銘。感謝這次大賽帶給我的深思。有個小問題,為什麼本次大賽不設在中央電視臺現場直播呢?讓我們這些未能親臨現場也能一睹風采,感受現場氣氛,讓更多的教師受益,那不是更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