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第二單元]漫遊語文世界> 漫遊語文世界作文2篇

漫遊語文世界作文

漫遊語文世界作文2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漫遊語文世界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漫遊語文世界作文1

  語文,如同一隻神來之筆,畫出世間萬物,包羅永珍。它帶我領略山河美景,品悟人生之真諦,引領我走上屬於我自己的軌道。陶醉於語文的魅力中,沒有喧譁吵鬧,沒有煩心惱事,一切似乎都置身於外。有我,有心,有語文。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作者杜牧用一句話,對頹靡的世風進行了辛辣的嘲諷,表現了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眼前彷彿呈現出一幅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早春圖畫;“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體現了曹操的雄心壯志;“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表達了詩人的相似愁緒。

  語文,讓我領略山水之趣。一葉扁舟,小雨淅瀝,春和景明,一碧萬頃。“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西湖麗景,美不勝收。碧水藍天相互映襯,清風徐徐,楊柳微垂。漣漪微蕩的西湖或在麗日下閃爍著金光,或在陰雨下蓋上一層朦朧的面紗,那若隱若現的姿態總能牽動你的心脾,讓你流連忘返。“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旭日東昇,霞光萬頃,江邊鮮花盛開,比火還要紅豔;春水方生,波光盪漾,綠得像藍草一樣。江南好啊!家家溪水繞戶轉,戶戶垂楊是江南。亭臺樓閣,詩情畫意,笙簫聲環繞,不絕於耳。江南的日之紅、水之綠形成一幅極絢麗的畫面,耀人眼目。

  語文,帶我領悟人之真情。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黛玉,眼淚的化身,一個多愁善感的女子,含淚樹前葬花,愁煞人也。寄人籬下,有靠又無依。作為寧國府這個大家庭的一員,被無數人羨慕著,但其中的辛酸只有她一個人知道。痴心黛玉與寶玉,有情趣無緣。他們那沾染著時代靈氣的愛情,隨風漸漸遠去,為後人所傳誦……“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水的源遠流長,象徵著人之真情的綿綿不斷,字裡行間展現出來的是女子的情思和不盡離恨。這些都是語文的魅力。

  語文,教我以人生之真理。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說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我們應該熱愛自己的祖國,凡事以祖國利益為重,使中國繁榮昌盛。“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們作為新一代少年,更應該抓緊一切時間努力、奮鬥,為自己也為祖國的將來而拼搏。梁啟超曰:“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趁我們具有青春之激情時,珍惜時間,把握機會,為“少年中國”而奮勇進取!

  語文,如久旱後的甘霖,告訴我道理,教我以真情,帶我走遍壯麗山河,引領我開採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漫遊語文世界作文2

  在4月最後一週的美術課外興趣活動中,吳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一道特別的作業。

  那天,吳老師說:下週就是母親節了,你們給媽媽準備了什麼禮物呢?一個電話,一個親吻,還是一束鮮花……沒創意,太俗!太俗!今天你們的作業是“製作一張送給媽媽的`節日賀卡”,要求是學學王摩詰,做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嗨!說到寫詩,這難不倒我,好歹我在班上還是一個語文“高手”, 寫詩不就是對媽媽說感激的話、說祝願的話、說希望的話嗎?不就是採用比喻、排比、對偶、對比的修辭手法嗎?你看我隨便胡謅幾句,就能讓語文老師在班上拿來當範例:

  媽媽,你的腰,彎成了一張弓。那是為了把我只箭,射得更遠!媽媽,謝謝您!

  媽媽,我就是鐘錶的中心,您和爸爸就是時針和分針,時刻不停地圍繞我旋轉!

  媽媽,我點滴的進步,卻有著您千心萬苦的付出。謝謝您,媽媽!

  媽媽,黑暗中,您為我點亮了一盞燈;風雨中,您為我撐起了一把傘,溝谷中您為我搭建了一座橋。您是世界上最無私的媽媽。

  ……

  哎!說到畫畫,我心中可沒一點底,以前都是在畫室按部就班的進行靜物素描練習,可從來沒有嘗試過自己創作啊!

  媽媽是一個典型的農村婦女,勤儉、善良。爸爸在外打工,家中一直由媽媽一人操勞。畫什麼呢?畫媽媽拿著鐮刀在地裡割麥子,畫媽媽在昏黃的燈下織毛衣,畫媽媽送我上學時費力的蹬著腳踏車……對,只有這些最能體現媽媽的辛勞了,我在稿紙上迅速打上草稿。

  吳老師在畫室內邊走邊看邊指點。走到我桌旁,歪著腦袋盯著我的畫稿,抿著的嘴沒有一絲笑意,微皺著眉,隨即輕擺了兩下頭。

  “你們聽說過《踏花歸來馬蹄香》嗎?”他接著說,“那幅畫上不直接畫觀花,而是透過飛奔的馬蹄邊有幾隻飛舞的蝴蝶來表現賞花這一主題,這是一種從側面著筆的手法。這樣就顯得非常含蓄典雅,中國畫是這樣,其它的好多藝術也是這樣。”

  呀!我這驢腦筋,怎麼就沒想到呢?以前我不是讀過的小小說《你丈夫真好》嗎?文中通篇沒有一句寫到主人公奇奇丈夫出場,而是藉助旁人多次的讚美和羨慕,來表現主人公的細心、體貼嗎?那不就是從側面著筆的手法嗎?虧當時我還為自己的閱讀欣賞得意不已呢!

  藝術是相通的,知識是相融的。今天在繪畫中我又加深了語文知識的學習。

  這時,我腦海裡浮現出好多美好的畫面:

  一頭老牛和一頭小牛犢,牛媽媽正在用自己的舌頭添著小牛身上的毛髮。

  家中的燕巢,一隻燕子正在把嘴裡的蟲子餵給巢裡的小燕子吃。

  一棵枯枝,上面有青藤在攀爬著,媽媽是枯枝,我們就是那藤!

  一隻被線牽著飛舞的風箏,線的另一端是媽媽手中織的毛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