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家風> 實用的我的家風作文六篇

我的家風作文

實用的我的家風作文六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的家風作文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的家風作文 篇1

  好家規造就好家風,好家風造就好家庭。每個家,都有家風家規,他可以引領家庭成員積極向上、健康成長。

  我們家有許多的規矩,什麼“食不言,寢不語”了,“東西不要亂扔亂放”了,“吃有吃相、坐有坐相”了……這些都使我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爸爸媽媽還從小就教育我對人要有禮貌,對長輩要尊敬,對父母要孝順,做人做事要講誠信。他們是這樣教育我的,自己也是這樣做的。下面我給大家講一個發生在我媽媽身上的真實事例吧!

  我的媽媽是個大孝女,每次回姥姥家,都會買一些姥姥愛吃的、細軟的、好消化的食品;還會幫姥姥整理家務,燒幾道菜,每年還會陪姥姥出去旅遊。記得去年姥姥腎病住院,媽媽既要上班又要照顧姥姥,還得操心我的學習,忙的不可開交,但她從沒有怨言。每天媽媽都要做好可口的飯菜送到醫院,晚上在醫院幫姥姥洗腳,細心照顧,一個月下來,媽媽累l了不少,可媽媽一點兒沒有怨言。這件事讓我從媽媽身上看到了孝順的美德,我也要像媽媽學習。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要讓它在人類文明程序中發揮重大作用。

  好的家風能促進社會風氣的好轉,讓我們繼承良訓,從點滴小事做起,讓家庭美德成為社會的主旋律。

我的家風作文 篇2

  國有國法,校有校規,我家也有家法。媽媽經常會講一些做人的道理,教我們一些日常的生活知識。而最常教育我們如何勤儉節約。

  小時候看到媽媽總是把洗完衣服的水倒在大桶裡,我總是不解媽媽為什麼這麼做。後來才知道媽媽把這些水用來拖地和沖洗廁所。媽媽說這叫節約用水。

  小時候我和妹妹吃飯的時候總是不小心把飯粒掉在地上和餐桌上面。有一次媽媽嚴厲地對我們說:“你們倆把桌上和地上的飯粒收拾乾淨”。在媽媽的吆喝下我倆乖乖把飯粒收拾乾淨。媽媽還說以後如果再這樣,就罰寫《憫農》十次,還要背誦其中的意思給她聽。經過了這一次我倆再也不敢把飯粒亂丟,還把碗裡的飯吃得一粒也不剩。媽媽說節約糧食是最基本的,我們必須做的。

  每次我放學回來,媽媽會讓我們先把作業完成。她說作為一名學生作業是你們必須完成的任務,完成後她會讓我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她總會教育我們只有辛勤勞動,才會有收穫。學習也一樣,只有努力學習才會有好成績。現在我們不用媽媽督促,回家都會自己完成作業。

  正是媽媽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了我們,讓我們學會了什麼是節約,什麼是責任,媽媽教育的這些好家風會是一盞明燈。照亮著我們前進的方向。

我的家風作文 篇3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子孫後代的鞭策與期望,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良民族之風!

  家風又稱為門風,家風其實就是在家庭裡形成一個統一的道德標準,所以說一個良好的家風可以幫助在家庭中的成員更好的學習一些人生的道理和做人的道理。“學以增智,學以立身,”把勤於學習作為培養良好家風的常態任務,學以至用,聖賢由學而成,才能由學而得,一個偉大的民族會因學習而富強,一個政黨會因學習而強大,同樣一個家族,一個家庭會因學習而不斷的進步和發展,高尚的人格,美好的操守,是一開始從家庭的薰陶,而後在學習和工作的實踐中長期培育而成。家裡的長輩教育我從小就要養成善學、愛學、勤學的習慣,才能不斷的陶冶道德情操,提升氣質風範,才能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無知而亂的困境,透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求知的學習興趣,立身立德、增強智慧,這樣才能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使這種學習的家風一代代的薪火相傳。

  家中的長輩,及學校的老師們教給了我們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是出自《弟子規》中的生活規範,初學時,我只會背,並不懂字裡行間的深刻含意,是父親告訴我說《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儒家思想的基礎,同時也是人性的基礎,爺爺奶奶經常教育我:“人”字很好寫,但是要學會做“人”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的日常生活中說話做事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家相處時要一視同仁,平等博愛,要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尊師重道,勤儉節約。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就應該好好學習其它有益的學問,並把自己所學的知識,學以致用,付諸實踐,在實踐和生活中發現自己的缺點及不足之處,虛心接受批評,爸爸說爺爺奶奶說的這些就是《弟子規》這篇文章中的含意,教導我要用行動來體現。雖然我現在只是一個一年級將踏入二年級的小學生,對於《弟子規》中的生活規範還懵懵懂懂,但是我明白了一點,在我們家也有家風,它就是教育我如何做人!

  家風、家教就是一家的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每一個家庭必不可分的成分,我家的家風家教“如何做人”它讓我從中養成了許多良好的品質。希望家家戶戶都能夠形成一個良好的家風,幫助我們學會做人的道理,構建文明和諧的社會風氣,那我們的中國夢就會美夢成真!

我的家風作文 篇4

  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茁壯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家風、家訓。且中華民族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向來重視家教,家風、家訓更重要。

  在每個家庭中,家風就像是一個傳統,它需要家庭中的每個成員去關注它並且重視它,然後以它為標準,更加充分地要求自己做得更好,以此,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讓下一代更好地弘揚。對於我來說,我家的家風就是“學會做人”。這裡講的“學會做人”指的是在道德品行做好,不是說要做到最好,但在一般情況下,我都以此來告誡我自己。在為人處事方面,對別人要做到寬容、和善、認真地對待;在生活上,我會做到細心,對每件事都堅持認真地去處理;在道德方面,我時常提醒自己絕不做任何破壞、違反社會規則的事情,我會盡力地做好道德上的小事情,從身邊的小事情做起,不要做得最好,但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對待它們。

  做人,肯定要做到善良。有一句話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而父母也從小這樣教育我,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我故意向一條小道扔小石頭。雖然小道又窄又偏僻,爸爸看見了,急忙上前制止了我,並教育我道:“怎麼能這樣子呢?”“怎麼了……”我感到爸爸在生氣,但又委屈地說。“你這樣可能會讓騎車的人摔倒,這等於是在陷害別人!”爸爸激動地說著,我在一旁默默地聽著,慢慢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看到我好像意識到了錯誤,爸爸的口氣緩和下來了,繼續說:“兒子,你應該還記得去年摔倒的'痛吧?騎車摔倒比那樣還痛!”我下意識地捂了捂左手,那道傷,令我難忘。這時,爸爸變得和往日那般慈祥,道:“快把那些小石子撿起來吧。”“好!”

  一個教訓,讓我知道,我應該小心地做每一個細節,我生怕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傷害到他人。

  當人,做人還要守時,雖然媽媽沒有給我講這個道理,但卻總是用行動告訴我這個道理。每次,和別人約定出行時間時,媽媽總是要提早幾分鐘到達。她說,這樣,才不會讓別人等我們。有一次,我還戲謔道“寧教我等天下人,休教天下人等我”。但是,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學著媽媽,養成了守時的好習慣!

  家風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道德標準。

我的家風作文 篇5

  家風是一個家庭成員的行事風格及處世之道。

  無論你是是否關注家風,家風都存在。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民族,家風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俗話說家有家規,國有國法,家規是一個家庭對家庭成員的文字約束,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有很多所謂的“大戶人家”都有家規,家規對穩定大戶人家的家庭關係起到了重要作用。家風是家規的外在表現形式。

  大戶人家主要存在於封建社會,新中國成立之後,大家庭走向沒落,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後,小家庭取代了多代同堂的現象,家規似乎隨之也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是,家風仍然如影隨形伴隨著每一個家庭。

  在春節長假中。中央電視臺走基層欄目,隨機調查國人的家風或家訓,有的回答家風是孝道,有的回答是誠實守信,有的回答是善良,有的回答是禮義廉恥。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只有家庭的和諧,才會有社會的穩定,一個家庭要幸福美滿,離不開健康的家風。

  家風不需要天天講,而是要靠家庭主要成員帶頭去實踐,一個家庭主要成員的行事風格、處世之道,會潛移默化的轉移給下一代,也影響著每一個人家庭成員,這就是家教,良好的家教。能夠為孩子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一個家庭在重要的場合或節日,也可以宣佈一下家風是什麼,有利於家庭成員共同去執行。

  曾氏家訓讓曾國藩的後代昌盛了幾百年。

我的家風作文 篇6

  家風,能體現一個家庭的精神面貌,也可以體現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更是一種約束我們行為的準則。我家的家風幾乎都是無形的,只有“謙讓”二字醒目地貼在書房的牆壁上。

  “寶貝,小表弟等下要來我們家做客,你準備一下。”媽媽放下電話,轉過頭來對我說。“太好了,太好了!”我的臉綻放成了一朵燦爛的桃花,“我這就去!”

  “叮咚、叮咚……”門鈴響起,我滿心歡喜地去開門。小表弟不等我牽他手,就直接闖了進來。他叉著腰,咬著嘴唇,盯著我大叫:“怎麼啦?讓開啊!”我覺得有些不悅,心裡的興奮勁頓時煙消雲散,但我沒有說什麼。小表弟徑直走進我的房間,他像“抄家”似的,沒經過我的同意就在那兒翻箱倒櫃,把書桌弄得亂七八糟的。我強壓住內心的怒火,直視著他的一舉一動。突然,他眼前一亮,順手抓起一袋包裝精美、花花綠綠的東西,我定睛一看,是我前幾天剛買的牛奶餅乾!我氣急敗壞地跑上前去,將他手裡攥著的餅乾奪過來,揪著他的衣領,大聲地質問他:“你想幹什麼!“小表弟呆住了,他突然躺在地上直打滾,哭著鬧著,發出了“驚天地、泣鬼神”的聲音,頓時成了個“淚人兒”。媽媽趕過來了,見到這場面,她將表弟扶起來,輕輕地安慰他:“乖,不哭……”還溫柔地拍了拍他的背,把他摟在懷裡。“怎麼回事?”她問我。“明明是他亂翻我的東西!”我撇了撇嘴,指著小表弟說。“來,這件事很嚴重。我們到書房去。”媽媽安撫好小表弟,指著牆壁對著我說:“讀一下這兩個字。”“謙讓――”我不情願地讀出了嵌在木框裡的那兩個洋洋灑灑的大字。“既然知道謙讓,那為什麼我沒有看到你的行動呢?你好好想想吧。”

  看著這兩個大字,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是啊,所謂“謙讓”,不就是為人謙和會禮讓嗎?自打我記事起,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他們一直都是謙和待人,從來不會因為什麼事情而跟他人發生爭執。在我們的家庭生活中,更是因為彼此的謙讓,而充滿著濃濃的溫情:媽媽會把魚骨頭給自己,把魚身子夾給我們;奶奶總是搶著幹很多家務,讓我們好好休息;爸爸會給我們買很多新衣服,自己卻總穿著那幾件舊衣服……爺爺不止一次地說過,謙讓會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融洽,大到國家與國家之間,如果有了謙讓,更是可以避免戰爭的發生。現在看看我的表現,小表弟年紀小還不懂事,而我作為姐姐,難道不應該謙讓嗎?

  經過一番自省,我把牛奶餅乾讓給了小表弟,媽媽朝我微笑點點頭。小表弟竟然破天荒地對我說了聲:“謝謝姐姐!”就在那一瞬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謙讓”二字的含義。翻開字典,簡單清晰的十七個筆畫,沒有晦澀難懂的釋義,卻有著無窮的力量。

  “謙讓”成為我家最樸實的家風,它將永遠紮根在我的心中,伴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