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合作> 【精選】合作作文合集6篇

合作作文

【精選】合作作文合集6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合作作文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合作作文 篇1

  在人生當中有很多的第一次,或苦或甜,那是我們邁出的第一步,有了第一步才有今後的無數步,才能讓我離成功越來越近,我的第一次野炊讓我懂得了合作。

  “看!那才是真正的廚師!”地理老師指著小彬說道。我正幹得熱火朝天,但還是忍不住瞥了一眼。這一瞥,我頓時驚呆了。小彬在炒菜,這很正常,我們班多數是男生在掌廚,可是他手中的鍋正燃著大火,他依舊熟練的翻炒著,並不在意,還時不時的把鍋子舉起來,翻騰起裡面的菜來,真像一位大廚。

  同學們瞪大了眼睛,驚呼道:“哇!這不就是新東方廚師啊!”想不到平時不怎麼惹人眼球的小彬還有這麼厲害的一手,真是深藏不露啊!我忍不住在心裡讚歎起來,在心裡默默羨慕著,何時我也可以如此瀟灑的翻炒呢?

  看著我們這組,火燒的可真旺啊!火舌時不時噴吐出來,鍋裡的菜稍有不慎,就會被烤焦了。“哎!這道菜被浪費掉了!”有人忍不住抱怨起來,這可都是“火工”小志的“功勞”啊!不過,他及時控制了火勢,才保住了這道菜,可是,味道就大打折扣了。我們組的同學都抱怨他,幸虧歷史老師來幫忙解圍,才讓我們停止了抱怨。

  “大功告成,同學們來吃飯吧!”歷史老師招呼道。一聽到招呼,我們像餓狼撲食似的一擁而上,手中的筷子及其準確的朝自己喜歡的菜發起了進攻。大家一邊抱怨,一邊嬉笑,好不熱鬧!

  我的第一次野炊,讓我在快樂中看到了合作。

合作作文 篇2

  論文摘要:教師文化是影響教師觀念以及教學行為的隱性因素,合作文化是教師專業發展的理想氛圍。保持人為合作與自然合作間的合適張力,營造和諧互助的合作氛圍;依託農遠工程資源開展網路教研,構建區域性合作組織,可以克服農村地區經濟與地理等客觀條件限制以及以保守性為基本特徵的農村傳統文化的影響,培育持續推動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的合作文化。

  論文關鍵詞:新課程,農村教師,合作文化,教師合作

  我國當前進行的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不僅是課程內容的變革,更是一場文化的變革。基於學校的教師合作作為一種促進基礎教育改革的新勢力進入到教育變革場景,成為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專業發展研究的重要向度。相比於城鎮地區,我國農村地區由於受經濟與地理等客觀環境的限制以及以保守性為基本特徵的農村傳統文化的影響,教師的發展大都在自我封閉和孤立的狀態下展開。這種缺少深層次合作文化支撐的教師個體的孤獨成長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基礎教育改革全面深入推進的可能空間。依託農村教育資訊化建設的階段性成果,營造區域性教師合作文化氛圍,創新教師合作的方式與手段,成為踐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20年)》“以農村教師為重點,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促進農村教師專業發展,推動農村教育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

  一、新課程背景下農村教師合作文化的內涵解讀

  教師個體的專業成長不是透過教師孤獨的個體的一種自我修為或者自然成熟而實現的,而是藉助團體合作的力量在教師群體中與其他教師充分的互動、協作和分享中逐漸實現的。由於受客觀條件的影響,農村教師在新課程改革中將遇到了更多的新問題、新困惑,要適應新課程中教師角色的變化,不僅需要學校組織、教研機構和高校研究機構的幫助,更需要以平等為基礎、以分享互動為主要特徵的合作群體的支援。群體文化是教師成長和創新的持久動力,合作發展的方式成為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然抉擇。

  教師合作文化是指教師團隊聯合計劃,成員之間相互討教、共同進步、共同發展,體現團隊精神的文化,是教師專業發展上不斷追求卓越必然依賴的一種理想的合作氛圍。加拿大學者哈格里斯夫將教師合作文化分為兩類:自然的合作文化與人為的合作文化。他認為,人為合作文化沒有尊重教師作為專業人員應該享有的自主判斷和自我抉擇的權力,理想的教師合作是一個以教師的教學和發展需要為基礎的、以教師自主和自願為前提的、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自然過程,人為合作文化必須向自然合作文化過渡。

  哈格里斯夫關於合作文化的觀點無疑給了我們有益的啟示,但我們卻不能簡單地認為農村教師合作文化的理想狀態就是哈格里斯夫所言的自然合作文化。一方面,自然合作文化的最主要特徵即自發性,哈格里斯夫正是把自發性作為教師合作的出發點和歸宿。但是,完全建立在自發性基礎上的教師合作,既難以形成,更難以持久,尤其是農村學校教師之間的合作,由於其地緣與資源的劣勢決定了其合作的淺層次和低水平特色,教師間自主的合作關係是較難形成和不穩固的,這種文化必然脆弱和難以確定。另一方面,教師文化是一種屬於學校文化的亞文化,是社會文化與個體價值在教育領域的折射。農村教師文化作為鄉土文化積澱和農民本性人文哲學價值底蘊的綜合反映,受傳統文化、地域文化和外來文化的多重影響,這也導致農村教師在群體內部文化選擇時體現出更多的自閉性和保守性。這種傾向個人主義的文化選擇既是新形勢下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的現實寫照也是農村教師文化從分化走向合作的內在羈絆。

  同時,人為合作往往是行政引導、制度安排的結果,它確實存在著如哈格里斯夫所言的強調機械性、缺乏靈活性、無視教師自主權等弊端。農村教師合作文化的理想狀態也不應該是人為合作文化。但人為合作也並非一無是處,教師合作中並非不能有任何非自發的因素,特別是在合作文化孕育的初期,人為合作文化重視對教師合作的規範、引領、計劃與調控,在教師合作中發揮著相當重要的催化作用。

  由此可見,對農村教師合作文化的解讀既要正視地緣和資源劣勢對教師自發合作慾望的銷蝕,也要尊重鄉土保守文化薰陶下教師教學活動中的自我選擇。我們尋求的農村教師合作文化既不是完全意義上的自然合作文化,也非完全意義上的人為合作文化,而應該是合理地吸納了自然合作文化和人為合作文化基礎上的一種具有包容性的教師合作文化。它既體現出教師合作的自發、自願、自主、超越時空等特點,又不排除監督控制與計劃安排,是在充分尊重教師自我選擇的前提下,結合相應的制度規約,在農村教育教學實踐中形成和培育起來的一種集開放性、規範性、合作性與共享性於一體的行為方式與和諧關係。

  二、農村教師合作文化建構的實踐路徑

  教師合作文化是教師文化變革的主流方向,其形成需要一定的組織信託。根植於合作文化的合作教研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但是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廣大農村地區學校規模普遍較小,佈局分散,很難形成完整的學科教研合作組織;同時,在相對封閉的農村學校中教師個體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應對課堂教學事務與教育生命成長。所以,如果不對當前以學校或學科為單位組織的教研機構進行改造或重塑,跨越師資匱乏境遇下教師合作的時空溝壑,及時拓展教師合作交流的平臺,設計全面細緻的合作活動,就難以在源頭上改變教師孤立的境況,實現教師間深層次、高水平的合作,就難以孕育長久、穩定、投入的合作文化。

  (一)保持人為合作與自然合作間的合適張力,構建區域性合作教研組織

  自然合作是教師合作文化的理想狀態,人為合作一直以來因為其行政控制性、強迫性、實施取向性、特定時空限制性、可預測性而被批評。但越來越多的研究實踐揭示在很多情形下自然合作並非教師合作研究的初始形態。給予人為合作的教師文化適當的包容和合理的生存空間,讓人為合作與自然合作之間保持適當的張力,才能使合作文化成為群體教師專業發展的持久動力。

  區域教研組織不是重新建立一所獨立的專門機構,而是藉助一定的行政力量,充分尊重教師個體的自我選擇,在現行中小學建制內,由高校與區域教育管理、教師培訓、教研機構以區域中心校為依託合作進行的一種功能融合的結構性重組,透過這一組織機構促進教師在實踐中形成合作關係與合作意識,培養合作態度和習慣,形成合作的行為規範,既為教師的自然合作建立環境,又依託一定的行政外力規範了人為合作。區域教研的領導組織負責人由鄉鎮教育主管領導擔任,組員由區域內各校校長擔任;教研組按照構成教師所屬的地理區域分為學校層面和區域層面;各教師依學科、年級、學校或參與的課題等特徵有選擇地加入學校層面教研組;區域教研組設在中心校,由各校骨幹教師與教務主任組成,普通教師可以根據區域教研組的階段性研究主題與任務分批加入;網路教研組在區域教研組的支援下藉助網路平臺構建,各校教師自願加入;教研員由特聘教研員和兼職教研員組成,兼職教研員由優秀教師擔任,特聘教研員由縣市教研中心選派;引領專家由區域中心協調外聘。

  (二)依託農遠工程資源與環境開展網絡合作教研,營造和諧的自然合作氛圍

  教師合作既是教師個體與群體內在的心理發展過程,也是資源與環境外在的技術支撐過程,需要學校與各層教育行政部門為此提供生成與發展的平臺。20xx年,隨著農遠工程建設任務的全面完成,農村學校教育教學的資訊化環境基本具備,為農村地區教研形式由單一的以校為本向區域教研、網路教研相結合的多層次教研體系轉變提供了資源與環境支援。跨地區、跨學科、多層次的教研網路可以有效共享資源,生成平等、開放、民主的教研合作氛圍,放大學科專家、教研員和骨幹教師的引領作用,使大範圍、經常性的互動交流具有現實可能性,並逐步凝聚和提升教師合作的向心力,進而推動合作的教師文化形成。

  同時,教師合作文化的形成是觀念領域對教師孤立文化的揚棄和對教師合作文化的'喚醒,其實現是一個長期、持續、動態、複雜的過程,必須藉助高質實效、切實可行的教師合作實踐形式為載體。教師合作文化離開實踐的載體,便是奢談、空談,僅侷限於觀念引導、理性宣傳,只會有表層效應、短期效應甚至是負面效應。只有透過實效的協作活動,合作觀念才能真正浸潤教師的靈魂,並最終體現在教師的日常教學與研究行動中。農遠工程背景下網絡合作教研的實踐形式主要有教育主題網站、教育部落格社群和網路教育論壇三種,教師藉助這些形式實現教師集體的同儕互助、實踐個體的自我反思、學科研究人員的專業引領,以促進教師個體與群體的專業發展。透過平等與民主的合作互動,教師既可與教育教學專家進行溝通,實現專家引領式教研,又能方便地與同行探討,實現同伴互助式教研。另一方面,多元交流中得到的認同與激勵既是激發學習與交流持續發展的動力,也是孕育群體合作文化的催化劑,共享與交流反過來又促進了教師更深層次的研究與反思。

  三、結束語

  事實上,上述分析框架不僅僅是一種理論推演,而更多的是基於我們與專案學校合作研究的實踐。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基於合作文化的教研組織的重塑及合作發展實踐路徑的重構對農村教師群體專業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但要引導農村教師走出農村文化封閉性的拘囿,在教學實踐中正確調適與新文化的衝突,放大合作教研的推動力,還需要更加深入、細緻地研究。完善區域合作研究的組織策略,拓展區域教研網路的功能,豐富教師合作文化的內涵是我們開展進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

  參考文獻

  1 崔允,鄭東輝. 論指向專業發展的教師合作[J]. 教育研究,20xx,6.

  2 姜新生. 從個人主義到自然合作:教師文化的理性建構[J]. 教師教育研究,20xx,3.

  3 肖正德. 文化視野中的農村教師專業發展[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xx,11

  4 吳小貽. 高校教師合作文化論略[J]. 中國高教研究,20xx,8.

  5 馬玉賓,熊梅. 教師文化的變革與教師合作文化的重建[J].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xx,4.

  6 韓江萍. 校本教研製度:現狀與趨勢[J]. 教育研究,20xx,7.

  7 鄧濤. 西方教師專業合作研究述評[J]. 外國教育研究,20xx,7.

合作作文 篇3

  星期六的早晨,我邀請爸爸和我一起做貼畫。

  分工完成後,我的任務是動手做貼畫,而爸爸則在旁邊指導。經過我和爸爸的討論,決定做梅花。於是,準備底紙以後,我並把一片樹葉剪成一個小圓片作梅花的花蕊,還剪了五個小半圓片作梅花的花瓣,並把它們分別貼上在適當的位置上。接著用另一片樹葉剪成一堆小草貼上在梅花旁邊作陪襯。我以為大功告成了,可在一旁的爸爸從牙縫裡擠出兩個字:“空洞!”我疑惑不解地望著爸爸。爸爸蹲下身子耐心地對我說:“你能把畫面的天空部分貼點東西就好了!”一句話又把我的熱情激發出來了。於是我又用一片樹葉剪了一個大圓片作太陽,在剪九個小長方形作太陽的光線,還剪了兩個多邊形作天上的白雲,接著再配上兩隻掉隊的大雁。做完這一切我舒了一口氣,回頭望了望爸爸,見爸爸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貼畫終於做完了。就在這時,我不禁想起王安石寫過的一首古詩《梅花》,我連忙把它認真地在貼畫上寫了下來。接著在貼畫的右邊為這件作品取了個好聽的名字《鄉村一景》。

  我捧著這幅和爸爸合作完成的貼畫作品,心裡就跟吃了蜜似的,甭提多高興啦!

合作作文 篇4

  為了配合高效課堂的活動,我們班分了好幾個小組,透過這麼多次的團隊行動,我明白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我們小組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飛鷹組”。

  我們的組有組長張紹中,還有我,王雪蘅,白竟翔,李藝楠等等,一共八個人,在這六十多天裡發生了很多難忘的事,其中就有這樣一件事。

  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班裡正在上語文課,老師講著導學案,給我們出了到難題,讓我們現場做,並可以小組一起討論,班裡可熱鬧了,嘰嘰喳喳所有的小組都開始討論了,我們的也一樣:“我覺得應該是這句話。”“不對,這句話裡沒有主要內容!”“就是!”“不是!”“吵夠了吧!趕緊做題了!”在組長的勸說下,瞪著眼的兩人,不在吵了,“這種是咱們第一次見到的題,應該有方法的!”“問下面兩個句子有哪些不同,我想應該這樣做,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優詞優句,還用了比喻,讓句子更生動,更有趣了!所以第二句沒有問題。”我一口氣把我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我們組長立即開口了:“我同意她的說法,咱們組就這樣回答吧!”“好,我也同意”“對!我也是!”

  過了會。老師開始問答案了,我們全組都把手舉了起來,老師看我們組這麼積極,就挑選我們做展示。

  開始展示了,我的心裡別提有多緊張了,我們走上展示臺,大聲的講到:“我們是飛鷹隊,現在我們為大家展示第四大題的做法”“第四題是這樣的”霎時教室裡安靜下來,沒有人說話,沒人舉手,這時我們的組長說到:“我們小組展示完了,謝謝大家!”老師翹起大拇指,有的人還鼓掌來著,我們看到了同學們的反應,情不自禁的笑了。

  透過這樣難忘的一次團隊合作,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團隊合作力量大,這樣的上課方式真的很讓人難忘,我喜歡高效課堂!

合作作文 篇5

  自從上次鷸和蚌爭吵,被漁翁捉走了,鷸蚌的後代都在家反思,如果再發生這樣的事怎麼辦?沒想到,它們還真碰上了。

  小鷸、小蚌這次很不幸,它們被漁翁捉住了,小鷸、小蚌被漁夫用網網住,小鷸被放入木籠子關起來,小蚌則被漁翁扔進了一個放滿水的大盆子裡,那個大盆子就在籠子的正前方。

  漁翁高興的告訴自己的老婆:“老婆呀,今天運氣真好,毫不費力的捉住了一隻小鷸、小蚌,我想,這些傢伙一定會非常的鮮嫩、好吃吧!”漁翁的老婆不高興了,生氣的說:“那你還不去把它們捉過來,讓我宰了它們,免得它們逃走了!”漁翁也生氣了:“罵什麼罵,明天是星期天,兒子讀書回來,我要留給他吃,它們都被我放好了,插翅也難逃!”小鷸、小蚌聽到了他們的對話,知道明天就要成為他們的盤中餐了,嚇得渾身發抖,小鷸嚇得尿也流出來了,怎麼辦呀?

  還好蚌比較冷靜,它看看小鷸,又看看自己,終於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小蚌讓小鷸用長嘴把自己從盆子中叼出來,小鷸馬上照著做了,小蚌出來了,趕緊用自己的鋒利的殼不停的去磨木籠子的木杆,它使勁的磨,終於磨開了,把小鷸救了出來,這時,小鷸讓小蚌夾住自己的腳掌,他扇了扇翅膀,帶著小蚌向天空飛去。

  第二天清晨,漁翁想要來殺小鷸、小蚌,一看,他們已經逃走了。小鷸、小蚌相互合作,順利逃脫,如果當年他們的父輩也能像他們一樣,就不會讓漁翁白白得利!

合作作文 篇6

  “啪——”“哎呀,嚇死了!”“哈哈哈哈……”教室裡傳來一陣笑聲,在這個小小的教室裡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原來,今天一上課,老師就說要吹氣球。聽到是這麼簡單的活動,大家都躍躍試試。“但是,今天是合力吹氣球!”老師又笑眯眯地補充道。同學們一聽,彷彿被施了定身術,一個個目瞪口呆,完全不能理解這個遊戲規則。老師喊了六個人上去,說有六個角色供大家抽籤選擇,分別是雙手、雙腳和嘴巴,還有一個打雜人員。規則是左右手負責抓著氣球,讓嘴吹氣,吹好了紮起來,然後左右腳踩爆。大家一聽,有的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好像要大顯身手;有的穩如泰山,信心滿滿,好像已經勝券在握;有的神情凝重,坐立不安,好像對氣球充滿了恐懼。遊戲中的角色都是抽籤兒抽出來的,我幸運地抽到了左手。

  遊戲開始了,我和右手同時拿起氣球往嘴裡放,放好以後,嘴開始吹。但是氣球總吹不起來,原來是因為左右手是來自於兩個不同的人,力度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嘴在一旁乾著急,想幫忙也幫不上,因為嘴只能動嘴,其他都不能動,所以嘴巴同學只好先做一套“廣播嘴操”。氣球像淘氣的小孩兒,一點兒也不聽話,明明三方挾持,卻總會找空子不停地動來動去。後來好不容易吹起來,嘴巴同學已經變得臉紅脖子粗,臉漲成了紫紅色,汗水順著臉頰奔流而下,可氣球也只有拳頭那麼大。禍不單行,在就要紮起來的時候,手一個沒拿穩,氣球就“嗖”一下飛了好遠。乾癟的氣球意味著所有的努力一下子化為烏有,嘴氣得欲哭無淚,只好重新吹。

  接下來的重新一次,吸取了前面的教訓,大家喊著口號,兩隻手團結一心,專心到鼻尖上都冒出了一層汗,終於把氣球小心翼翼地送到了嘴那裡。雙手更小心地把持住球,同學們看著球慢慢變大,暗自高興起來,終於大到可以紮起來了。現在要紮了,我作為左手扶著氣球,右手同學繞啊繞,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用了“繞指神功”才把氣球紮好。最後要踩了,左右腳重建團結關係,左腳固定好氣球,右腳一個猛用力,啪的一聲,氣球爆了!“太好了,我們成功了!”教室裡響起了歡呼聲。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還真是沒錯,何況我們都如此聰明,如此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