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記憶> 有關模糊的記憶作文四篇

模糊的記憶作文

有關模糊的記憶作文四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模糊的記憶作文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模糊的記憶作文 篇1

  文人嗎總愛發牢騷,但就像我們所說的那樣是不完全對的。鳥兒因為看到了天空的廣闊才有了飛向藍天夢想與勇氣,才有了振翅一飛沖天的動力;魚兒因為知道海洋的寬廣才有了埋頭向前衝的氣力,才能衝破大風大浪奮勇前行。

  文人的思路靈感來源於對生活觀察的最細微處,來源於那顆求真務實的心,源自對生活的熱愛對蒼天的感恩。

  記得我曾經寫過批判文人的悲秋情節,說他們不懂得秋。因為我是在秋分時令出生的因此我自認為我與秋有著某仲特殊的感情,

  其實我是很喜歡秋的,喜歡在花敗落葉之時漫步與林中花間,看殘葉枯枝衰花敗草。我覺得這是一種享受,雙腳踩在金黃的落葉上,聽秋在寒冬來臨之前爆發出自己最後的力量,死也要光榮。看成束的陽光從枝椏間斜斜的照下來,照在滿地的金黃上,彷彿照在時間的空格處,一切都停止了轉動,靜悄悄的。喜歡此時抓一把落葉,枯黃的金黃,輕輕的合上雙手,聽秋的聲音,那分明是母親在我未降世之前給我聽的。聞著落地的殘花在秋雨過後拌者黃土的氣息而獨特的香氣,給我的是一種生命的震撼。

  可漸漸的我發現我錯了,文人的悲秋情節是在生活的最細微處發現生命的最無奈之處。大自然的春夏秋冬四季,不也是人生的生死輪迴嗎?人的生老病死,轆轆一生,在人生的漫漫路途中不斷的拼搏著努力著,可終究落葉歸根,迴歸於那一掊黃土。

  但人生的最終意義不也是這樣嗎,人只要努力著,奮鬥著,在最後的終點總會表現出自己應有的價值。像落葉像殘花。文人的牢騷和那不可言狀的悲秋情節,不也說明人生的與世的最終意義嗎?

模糊的記憶作文 篇2

  記憶是思念中的一幕回首,美好便是有過,記憶是塵世中的一絲牽掛,留戀便是永遠。關於記憶有太多的名詞來詮釋,但我相信所有的記憶都是你內心深處最真實,最難忘的曾經。

  關於冬至,小時候更多的是陌生,可能是因為不太懂事,也可能是因為那時還沒有冬至的概念,所以對我來說真正懂得冬至是在上了大學。

  冬至,又稱為“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在每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到二十三日之間,今年是在二十二日,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起源於春秋時期;中國古代使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時間在每年公曆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間。冬至日時,太陽直射地面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南緯23°26');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比南半球少50%;北半球白晝達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晝越短。

  不知道為什麼,隨著自己的年齡增長,感覺這些傳統的節日對自己來說越來越重要的,當然說它重要不單單是因為自己一個人,還因為自己身邊的每一個人。因為有了他們的存在,他們的掛牽,讓心中的那份親情格外溫暖,讓記憶中那個寒冷的節日倍感親切。

  時間就像自己的腳步,不管你行走還是休息,它都與你不離不棄。轉眼,今年的冬至又到了,說實話對於這個節日,特別親切。不說別的,至少可以放下手頭的工作,一家人一道靜靜地享受放鬆和愜意。記憶中,每年的這一天母親都會為我們準備好節日的晚飯,說不上豐盛,但卻美味可口。即使後來離家去讀書,每次還是會在第一時間接到母親的電話,囑咐我們一定要去吃一碗家鄉的節食。

  我不清楚其他地方在冬至這一天會吃什麼節食,也許和我們一樣。我的家在北方,每年這個節日,家人都會煮一鍋餃子給我們吃。據說,很早以前有人打趣說冬至這一天一定要吃餃子,如果不吃餃子會凍壞耳朵,小時候,每次聽到這樣的話語,總是會把這碗盡情的吃餃子,邊吃還邊說,吃多了,耳朵就不會凍壞了。每年的餃子,都是母親親手捏的,記得我們幾個第一捏餃子時,還是母親手把手地教我們,母親說捏餃子,一定要捏出兩個角角,這樣它才會像耳朵。已經好幾年沒有回家過冬至了,以往的時候回不去總要給母親打個電話,今年終於可以不用打電話了,走在路上就已經在想念母親的餃子了。

  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今時今日,餃子餡裡怕是很難再找到藥食了,但是各種花樣和餃子餡的增多也是對節日最好的銘記。就像除了餃子,家裡還做一種冬至特有的食物,便是我們常說的扁食,也叫它“至子”。

  至子,是在寒冬臘月的時候用手捏的,要做它非得在這個季節,換了其他的季節,都會因為天氣太過溫暖而失敗,所以至子屬於寒食節特有的食物。要做至子,首先要和好面,然後將麵攤開,直到像餃子皮那麼薄即可,再用菜刀將攤開的麵皮裁剪成只有指甲皮那般大小的面積,緊接著再由自己手,扯住面片的兩個角,然後合力將兩個斜角拉在一起,再用力一擠,至子便是捏好了,當然最重要的是把至子要盛在竹籃裡放到屋子外面,讓它接受寒冬季節的凝固,再放到冬日的陽光下等待風乾。做至子雖然比較麻煩,但是吃至子卻很美味,母親每年都會先炒好肉臊子,添上菜將其煮成湯,等到湯汁煮到沸點,再將至子放進鍋裡,便靜候著美味。

  已經有好幾年沒有在冬至這一天降雪了,今年的雪或許來的有點早,走在路上,提著為家人準備的物品,踩在路上的積雪,咯吱咯吱的響個不停,天色雖然有點晚了,但是接著昏暗的燈光,回家的路還是那麼清晰,不遠處,已經可以看清家了,雖說小時候陪母親在家門口等父親的記憶有點遠了,但是走在這條路上,在冬至的這一天卻是格外如新。

  異鄉的你,還是忙碌的你,亦或是走在回家路上的你,不管平日裡的工作有多忙碌,不管外面的世界有多美好,不論你是否過得如意,虛無,傷心,請相信在冬至這個節日,或是普通的每一天,總有那麼一份牽掛在等著你的迴音,期盼著你的歸途,還有那麼一鍋滾燙的餃子,或是冒著熱氣的飯菜,那是思念,也是最好的回報方式,常回家陪陪親人,道一聲平安,送一句祝福,哪怕是一起聊聊天,吃吃飯。

  我們常說慾望永無止境,但是在經歷過歲月的沉浮之後,你會靜候內心,也會看淡世俗,想要的也是愈發簡答。

模糊的記憶作文 篇3

  那份記憶真的模糊了,甚至於我都記不清是誰先降臨到這世上了,只聽得媽媽說我們是同一天出生的,而她卻是在我一歲時來到我身邊的——作為家人送給我的生日禮物。一歲那年,我才剛學會走路不久,而她卻能上躥下跳,行步如飛…有時我是羨慕她的,甚至想和她互換身份。在媽媽得知我的想法後,只是搖了搖頭說:“它們怎麼能和人比呢?只不過是一群冷血的下等生物罷了。”“可是…”一時之間我竟沒有什麼反駁的話語,畢竟在那個時候我懂得不多…六歲生日時,我才略微懂得些人情世故。而她,卻早已生兒育女…那天,我拿了她最討厭的食物——生薑,去找她。

  見到她時,她正溫順的舔著她那光順柔軟的毛髮。我便懷著惡作劇的心情將生薑遞於她的她的鼻下,當她聞到這刺鼻的味道,第一反應就是扭過頭去…過了幾秒,她又微微地將頭轉過來,望向我的眼睛,我便示意她快吃下去,而她的眼變得愈加深邃,彷彿下定決心似的,竟將我手心的生薑一股腦兒的全吃了下去,然後又用舌頭舔了舔我的手…也許記憶真的模糊了,亦或者我找不到詞來形容我當時的心情了,只有緊緊地抱住她,用臉往她頭上蹭了蹭。冷血麼?不,她甚至比我們人類更重感情。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們的感情變得更加濃厚。我吃飯時總分一半給她,甚至有時我們會用同一個碗一起吃飯;睡覺時,她溫順的躺在我的身旁;上學時,她也總是守在教室外,即使老師用教鞭趕她也不會走。久而久之,老師同學們便也習慣了她的存在,有時還主動去和她玩,可她每次都會傲慢的揚起尾巴,抬起下顎向我走過來,而到了我面前,她又恢復了以往的平易近人,一個勁的往我身上蹭,弄得一個個同學又好笑又羨慕…記憶真的模糊了吧,日復一日,我已長大,她卻逐漸老去,毛髮變得乾枯,牙齒開始殘缺不全,甚至走路都變得有些遲緩——直到有一天,她失蹤了。我開始感到惶恐不安,全家人都出去尋她,而我也破天荒的請了一天假,隨著姐姐去她平時最喜歡去的地方找她…

  一聲聲的呼喊,一道道的淚痕,她卻始終沒有出現。到了傍晚時分,家人勸我回家,可我固執的扭過頭,輕輕地扯了扯姐姐的衣角,姐姐便會意的說:“天黑了,它在外面不安全。你們先回去吧,我和妹妹再找找!”我感激的看了姐姐一眼,家人也不好再說什麼,只得給我們拿來了手電筒…

  我突然想起了一個地方——那是她平時最愛去的.池塘,她總是喜歡像個孩子一樣的在裡面游泳。

  我和姐姐小心翼翼的走在池塘邊,打著手電筒尋找她的身影,遠處忽然飄來不明漂浮物,我和姐姐幾乎同時將手電筒照過去——天哪!怎麼會這樣?她為什麼會躺在水中?她不是最擅長游泳了嗎?我和姐姐慢慢地將她撈了起來,可她全身冰涼——毛髮全被水給黏在了一起。我什麼也沒說,只是習慣性的將她抱於身前,一向堅強的姐姐竟也落下了兩行清淚。回到家後,家人張了張嘴,卻沒發出一點聲音,只是示意我按習俗將她掛於樹上——那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我木訥地將她掛在了一顆桑樹上,那上面結著她最愛吃的桑葚…到了後來的後來,我偶然間聽得家鄉老人談起,說貓是一種很有靈性的動物,在它們快要老死的時候,便會找一處隱秘卻又值得紀念的地方了結餘生,原因就是怕主人看見了傷心…

  記憶模糊了麼?是視線模糊了……

模糊的記憶作文 篇4

  偶然之中,和同學們談起了小時候的回憶,突然陷入了回憶之中。

  兒時的記憶中,最美好的莫過於“叮叮糖”了。其實所謂的“叮叮糖”並非它的原名,只是由於它的吆喝聲是一連串的“叮叮”聲。於是,則被我媽們稱為“叮叮糖”至於它的真名,小時候並未聽大人提起過,而長大後也漸漸淡忘,沒有認真的瞭解,至今仍未知道。

  那時,家鄉還只是一個小小的鄉村,我還和外婆一起生活。每當聽到那清脆的“叮叮”聲,我和村裡的孩子都會迫不及待地抱著幾雙破鞋,往村子口趕去,換些叮叮糖。每換回一些糖後,我們都會各自跑到牆角,生怕別人搶了去,於是便津津有味地舔了起來。放在小手裡的糖久了,便會慢慢融化。我們又急忙把它們“消滅”。然而,卻偶爾還會將糖不小心掉在地上。於是,響亮的哭鬧聲隨之傳開……

  我與外婆生活的最後兩年時光,隨著我急衝衝的腳步聲,存入了記憶的回憶錄。

  五歲時,我隨著父母親來到鄉里的社群生活,夥伴們都不在了,當初綠油油的“遊樂園”也不見了。不變的,只有那動聽的“叮叮”聲。我依舊對叮叮糖日思夜想,只是這時的叮叮糖已無需用破鞋換,可直接用錢購買。兩塊錢便可以得一小包,但也足以我滿足幾個小時。然而卻覺得那糖,沒有在外婆家時所吃的甜了。或許是賣糖的小販偷工減料,又或許只因物是人非……

  再過了一兩年後,便沒了小販的身影,而零食的種類也越來越多。我逐漸將其拋到腦後,享受著各種新穎、可口的食品。

  再後來,又幾年後,我在城裡再次見到了那滿載回憶的叮叮糖。我突然心血來潮,讓母親也給我買些吃。這時候,叮叮糖便宜多了。或許,也正是因此,我對叮叮糖不再像以前般珍惜,吃了幾口後,便膩了,隨即扔進了路邊的果皮箱,又去買其他零食了。

  從那以後了六七年裡,偶爾會想起兒時那甜甜的叮叮糖。然而,卻從未再見過了,更別說是再次品嚐了。或許現在它早已變成了什麼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被珍貴地保護中;又或許它淡出了人們的視線,走向了失傳……我都無從得知。

  我只知道,它依然存在多少個像我一樣的少年的腦海中——揮之不去,卻又並非魂牽夢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