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故鄉> 月是故鄉明作文三篇

月是故鄉明作文

月是故鄉明作文三篇

  月是故鄉明作文800(1)

  看著空中那輪皎潔的明月,沒有往日的缺憾,是那麼的圓,那麼的明亮。這才想起,原來今天是中秋。又是中秋了,不知道故鄉的月亮是否也這樣明朗。不記得有多久,沒去過老家了。

  還記得以前每次中秋,父母都會帶我去老家看外婆,吃吃飯,與一群小夥伴捉捉蚱蜢。日子過的好不滋潤,可是現在,我長大了,每次中秋,都有很多作業,也不願意出去了。每次看見外婆,她都叫我多去一下她那,父母也是如此,只是我懶,不願意出門,每回去看她的時間也總是隻有那一點點。後來,外婆走了,再去那裡,卻沒了往日過節的生氣,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原來,外婆過的是這樣的日子。

  故鄉土地上的房屋啊,從原來的雜草過膝變為一座座茅草屋,再從茅草屋變成四合院,從四合院變成高樓大廈……不管怎麼變,它都是我的家鄉,是我割捨不斷的親情,這裡有我早已長眠的親人,也有在這裡緊張忙碌的鄉鄰……地上的,是忙祿,是緊張,也是輕快的,地下的,卻是死氣沉沉,是嚴肅,是悲壯……

  今日,重回故土,才發現,原來自己對這片土地有著如此之深的感情。我愛這片土地,這片土地上,有我快樂的童年,有我心愛的親人,有我傷心的淚水,原來自己對這片土地還有眷戀,那是一種魂歸故土的眷戀,是一種落葉歸根的眷戀……就算兒時的記憶不在,卻唯獨對這片土地,感到一種親切,那是一種來自靈魂的親切,是血濃於水的親切,由不得你抗拒。

  風,靜靜地地走開,留下憂鬱的情懷;閃爍的星光中,總有一片令人心跳的活躍。街頭餘暉下的駐足,引來的只有幽幽的哭泣,相思的月亮啊,散發出鄉情的氣息,濃濃的暮色中,打不開的總是故鄉的門。漫步在異地的土地上,心卻飛翔在鄉間的空中。如果我能夠,我會化作一朵雲,一朵故鄉的雲,永遠飄蕩在故鄉的天空中。

  月是故鄉明作文800(2)

  鄉情多半是遊子的專利,正如失去了才知道珍惜。遠去了故鄉的山高水長,登上異地的高臺,空留“長歌當泣,遠望當歸”的惆悵。人,是離不了自己的根的。即使身在千里,靈魂中仍有一根剪不斷的紅繩,牽著熟悉的鄉土,扯著故鄉的清音。

  那些守候在故土的,或許會捧來他山之石稱讚一番,或許會無意間哼一曲異域小調,甚至崇洋媚外地大放厥詞,但,不可改變的是他們骨子裡的傳統精髓,受之於父母,潤之於故鄉的山水。人總是毫不自察地口是心非,誰會相信看慣了鄉景,聽慣了鄉音的鄉人竟會死心塌地移情別戀?

  月是故鄉明,酒惟舊時醇。

  如今,浩浩蕩蕩的中華傳統文化依然以它滄桑千年的霸氣佔據著炎黃子孫的思想與精神之境。那《詩經》中的'一灣碧水依然映著天空的色彩,那唐宋的明月依然撩動著國人的心扉。生於斯、長於斯的人們,怎可能不為之動情?只是“久居芝蘭之室而不聞其香”罷了,我們已融進了這種文化中,不辨物與我。

  然而,與文化的渾然一體固然美好,但切勿把這種融入之境轉化為審美的疲勞甚至思維的麻木。

  西方的巨浪拍來,玫瑰比蒹葭更豔;異域的長風吹過,火雞比鳳凰更香。沉浸在西方的節日裡,我們忘記了自己的名字,“炎黃子孫”、“華夏傳人”、抑或是一群“追逐時尚的人?”

  其實,過洋節只不過是人們藉此娛樂,商家藉此發財的一種手段。曲終人散時,人們畢竟還是要把靡爛的玫瑰和只剩骨頭的火雞扔在垃圾筒裡;說得唧哩瓜啦的英語法語德語日語,畢竟沒有睡夢裡迸出的家鄉話來得貼心。追逐“時尚”的人們,你們且歌且舞吧!踏出異域的舞池,你們依舊割不斷傳統文化的根!

  被傳統文化浸大的我,也曾厭倦了那“之乎者也”的長篇大論,更曾在古琴曲中昏昏欲睡,但當我踏出國門,強烈的民族歸屬感又會使我深沉地眷戀著我們的傳統文化。當我在異國的街頭尋到了堂堂正正的方塊字,當我在康河上聽到了岸邊中文的問候,當我用倫敦時間歡渡著幾個小時前國人已歡度過的中華傳統節日時,我竟是那麼的自豪與感動。於是忍不住自豪自己是中國人,忍不住哼起傳統中國民謠,忍不住在英國的教室裡與中國同學同寫下諸如“歡慶中秋節”的中文。

  是的,我們一直熱愛著我們的文化,當作消遣的區區洋話洋節,難道可以永久佔據我們的心靈?

  月是故鄉明作文800(3)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個月亮,未免顯得有點孤單。因此,在中國古代詩文中,月亮總有什麼東西當陪襯,最多的是山和水,什麼“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勝數。

  我的故鄉是在山東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時候,從來沒有見過山,也不知山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個圓而粗的柱子吧,頂天立地,好不威風。以後到了濟南,才見到山,恍然大悟:山原來是這個樣子呀!因此,我在故鄉望月,從來不同山聯絡。像蘇東坡說的“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完全是我無法想象的。

  至於水,我的故鄉小村卻大大地有。幾個大葦坑佔了小村面積一多半。在我這個小孩子眼中,雖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樣有氣派,但也頗有一點菸波浩渺之勢。到了夏天,黃昏以後,我在坑邊的場院裡躺在地上,數天上的星星。有時候在古柳下面點起篝火,然後上樹一搖,成群的知了飛落下來,比白天用嚼爛的麥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樂此不疲,天天盼望黃昏早早來臨。

  到了更晚的時候,我走到坑邊,抬頭看到晴空一輪明月,清光四溢,與水裡的那個月亮相映成趣。我當時雖然還不懂什麼叫詩興,但也頗而樂之,心中油然有什麼東西在萌動。有時候在坑邊玩很久,才回家睡覺。在夢中見到兩個月亮疊在一起,清光更加晶瑩澄澈。第二天一早起來,到坑邊葦子叢裡去撿鴨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閃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個蛋。此時更是樂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鄉呆了六年,以後就離鄉背井,漂泊天涯。在濟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過四年,又回到濟南呆了一年,然後在歐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現在已經四十多年了。在這期間,我曾到過世界上將近三十個國家,我看過許許多多的月亮。在風光旖旎(1)的瑞士萊茫湖上,在平沙無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萬頃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過月亮,這些月亮應該說都是美妙絕倫的,我都異常喜歡。但是,看到它們,我立刻就想到我故鄉那葦坑上面和水中的那個小月亮。對比之下,無論如何我也感到,這些廣闊世界的大月亮,萬萬比不上我那心愛的小月亮。不管我離開我的故鄉多少萬里,我的心立刻就飛來了。我的小月亮,我永遠忘不掉你!

  我現在已經年近耄耋(2),住的朗潤園是燕園勝地。誇大一點說,此地有茂林修竹,綠水環流,還有幾座土山,點綴其間。風光無疑是絕妙的。前幾年,我從廬山休養回來,

  一個同在廬山休養的老朋友來看我。他看到這樣的風光,慨然說:“你住在這樣的好地方,還到廬山幹嘛呢!”可見朗潤園給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樹,有竹,有花,有鳥,每逢望夜,一輪當空,月光閃耀於碧波之上,上下空,一碧數頃,而且荷香遠溢,宿鳥幽鳴,真不能不說是賞月勝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

  不管是誰來到這裡,難道還能不顧而樂之嗎?

  然而,每值這樣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卻仍然是故鄉葦坑裡的那個平凡的小月亮。見月思鄉,已經成為我經常的經歷。思鄉之病,說不上是苦是樂,其中有追憶,有惆悵,有留戀,有惋惜。流光如逝,時不再來。在微苦中實有甜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