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寫作基礎> 小學生怎樣寫議論文

小學生怎樣寫議論文

小學生怎樣寫議論文

  [思路分析]

  先了解什麼是議論文

  有什麼論證方法

  然後還要注意積累論據

  [解題過程]

  1.什麼是議論文

  議論文是對一個事物或道理,加以論證說服或者提出一種見解的文章。

  議論文的基本特點是議論的說服性。不管文中是對一個事物或一個道理進行論證說明,還是對別人的觀點進行批評反駁,都要達到說服讀者,令讀者信服的目的。如果從思維型別上說,議論的主要任務,是要回答“為什麼”的問題。議論文與我們前面講過的記敘文有著完全不同的表現方式。記敘文表現中心或者主題的時候,要用具體可感的、活生生的現實生活材料來表現,要在讀者的頭腦裡形成畫面、場景、形狀、聲音等等。議論文在表現作為文章中心的論點時,則基本上不用具體可感的材料,也無須在讀者頭腦裡形成畫面、場景、形狀、聲音等,而是需要用有力的事實、深刻的道理對論點加以證明,以使讀者能夠信服。從思維方法上來說,記敘文的寫作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議論文的寫作則主要是用邏輯思維的方法。有的同學對議論文不怎麼重視,認為議論文沒有記敘文重要,這是不正確的。議論文在生活中的應用是十分廣泛的,報紙電臺的社論、評論,工作中的講話、報告,司法領域中的起訴書、答辯狀,以及在個人書信中表達自己的見解等等,都需要議論文。另外,學習議論文對個人修養也是大有幫助的,它可以培養人的思維敏捷,分析透徹,說理有理有據,也可以培養人說話清晰深刻,富有條理。所以,對於議論文的學習,我們也是應該予以足夠重視的。

  2.議論文寫作的基本要求

  議論文是由論題、論點、論據和論證四個要素組成的。這四個要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共同完成議論的任務,達到說服讀者的目的。

  學寫議論文,主要應該掌握四方面的問題:第一,要選擇有意義的論題;第二,要有明確的論點;第三,要有充分的論據;第四,要進行強有力的論證。

  下面,我們分別來看這四個方面的問題:

  1.要選擇有意義的論題

  議論文寫作的第一步是選擇論題,也就是選擇所要議論或者評論的問題。

  選擇有意義的論題很重要,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文章的價值。那麼,什麼樣的論題才算有意義呢?一般來說,有針對性的和大家都很關心的問題。就是比較有價值的。所以,我們在選擇論題的時候,首先應該想一想,你的文章是寫給哪部分人的,你要議論的事對這部分人來說有沒有針對性,能不能引起他們的關注。如果回答都是肯定的,你寫出來的文章就是比較有價值的。

  2.要有明確的論點

  論點,是作者對所議論的問題提出的見解,主張或者是態度。它好比記敘文中的主題,它是統領全篇的中心。

  與記敘文的主題應當鮮明集中一樣,議論文應該有一個鮮明集中的主題--明確的論點。有了明確的論點,才能很好地組織材料,才能保證文章不枝不蔓,沿著正確的方向朝前發展。

  確立明確的論點,應該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對文中所要議論的事物做出準確的判斷;另一方面,也應像提煉記敘文的主題一樣,需要從論點到材料、從材料到論點反覆思考,使二者相互吻合,相互支援。

  要想對自己所要議論的事物做出準確的判斷,就要善於思考,善於分析問題。現實生活中的事物,往往是十分複雜的,這就需要我們認真思考,仔細分析,從中找出主流的東西、本質的東西。只有反映事物本質的論點,才是有價值的,才能具有較強的說服力。

  要想使材料與論點相互吻合,相互支援,就需要運用歸納、演繹的思維方法,反覆思考現有的材料哪些需要加強,哪些需要刪去;論點是不是與材料有相矛盾的地方,需不需要更換。只有經過這樣的反覆思考,才能確定出一個十分明確的論點,從而展開有力的議論。

  3.要有充分的論據

  論據,就是證明論點的材料,它是文章產生說服力的基礎。

  要想使論點深刻、能說服人,必須要有充分的論據。論據不充分,讀者就不能被你所說服,甚至讀者還會說你在講空話、假話。

  怎樣才能做到論據充分呢?主要應該做到這樣兩點。一要有足夠的事實材料;二這些材料還必須有較強的典型性。

  足夠的事實材料,是證明論點的首要條件。要想具備足夠的事實材料,首先要儘可能多地佔有材料。有了較多的材料,才能比較鑑別,從中找出最有說服力的材料。當然,足夠的材料並不意味著材料越多越好,而是要看能不能很好地證明論點,只要很好地證明了論點,材料用得越少反而越好。

  事實材料要有典型性,是說所選用的材料應該是最有代表性、最能表現事物本質的。使用這樣的材料來說明問題,才能起到以一當十的作用,使文章產生較強的說服力。要想得到這樣的材料,首先要較多地佔有材料,認真地分析比較;其次是要注意結合論點一起來思考,選擇出最有表現力的材料。

  4.要進行有力的論證

  論證,就是運用論據證明論點,使論點清晰、突出,具有說服人的力量,就像記敘文寫作中,需要調動各種手段、運用各種方法,把主題表現得鮮明突出一樣。

  好的論證應當是嚴密有力的,即論據與論點緊密相聯,論據有力地證明了論點,論點很好地統領著論據,二者有力地、共同地完成了說服讀者的任務。

  作為小學生,要想使論證嚴密有力,產生強有力的說服作用,主要應該掌握兩方面的問題:一是要注意運用正確的思維方法;二是要精心地安排組織材料。

  議論文的論證,主要運用兩種思維方法,即我們前面講過的歸納的思維方法和演繹的思維方法。具體到寫作實踐當中,基於這兩種思維方法,人們又創造出多種與之相適應的議論方法,這也是我們應該掌握的。

  5.比較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舉例項。就是用最能表現論點的具體事實作論據來證明論點。我們通常所說的擺事實、講道理,實際上就是這種方法。這種方法的關鍵之處,是要選擇最有代表性的材料。例如:

  小強特別愛吃零食。他口袋裡總裝著糖、瓜子、巧克力豆之類的東西,上學的路上吃,課間玩的時候吃,有時上著課他都偷偷地往嘴裡塞。

  事引申。就是用人們熟知的一個事理作為論據,來表現另一個道理(即文章的論點)。運用這種方法,應該注意兩個事理要有一定的聯絡。否則,就不會產生相應的說服力。例如: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學習也是這樣的,你不努力,不進步,就會退步。因為不努力,學到的知識就少。即使是學過的知識,也會因為不努力而漸漸生疏。所以,我們在學習上,決不能有鬆懈的思想。

  反證。就是不從正面來證明論點,而是從反面來加以證明。這種方法,往往能產生正面證明所不能起到的`作用。運用這種方法,應注意要使反面的“結果”來觸動人心。例如:

  我們應當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不講衛生,渾身哪裡都是髒的,別人見了你就會捂著鼻子,躲得遠遠的。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不講衛生會傳染很多疾病,嚴重地危害我們的健康。

  對比。是將論據中截然相反的兩種事物進行比較,從而達到證明論點的目的。這種方法,往往能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質。運用這種方法,要注意事物的對比性,也就是說這種對比,必須能有力地證明論點。例如:

  李力同學是個非常勇敢的人。有一次,他上街買東西,碰上一個人大聲地喊“抓小偷”。好多人見小偷跑過來,都躲到了一邊,他卻一個箭步衝上去,抱住小偷,扭打起來……

  除去以上四種最常用的議論方法之外,還有類比法、因果互證法等等。

  我們知道,思維方法的正確與否,對一篇文章的成敗有很大影響。所以,我們在考慮論點的時候,首先應該弄清楚,構思這篇文章應該用歸納的思維方法還是演繹的思維方法,採取哪一種議論方法比較合適。只有把這兩個問題想清楚,才能保證文章該詳則詳,該略則略,按計劃的路線向前發展。

  確定了議論方法之後,還要精心安排組織材料,也就是考慮文章的結構問題。議論文的結構方法很多,最常用的主要有這樣三種:一個是先總後分,一個是先分後總,另一個是推進式。先總後分,是先提出全篇論點,然後從不同方面來加以論證,這是一種演繹的方法。先分後總,是先從幾個不同的方面比較分析,然後進行歸納,得出結論,這是一種歸納的思維方法。推進式,就是一步一步地議論分析,由淺入深地論證,最後得出結論,這可以說是另一種形式的歸納,或者說是多層次的歸納。

  無論採取哪一種結構方法,從文章總的發展趨勢來說,都應該呈現出一種由淺到深,一步比一步更有力的氣勢,不能越到後面越乏味無力,那樣是無法吸引讀者的。

  6.結合範文看議論文寫作

  前面我們已經懂得了寫議論文的基本要求,為了加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下面我們結合柳宗元的《桐葉封弟辯》(譯文),看一看他是怎樣進行議論的。

  古人傳說:成王拿著梧桐葉子,和他的小弟弟開玩笑,說道:“拿這葉子封你。”周公進來祝賀。成王說:“這是在開玩笑。”周公說:“天子不能開玩笑。”於是成王便把唐地封給了他的小弟弟。

  我覺得這話是不對的。王弟如果應該封,周公應該及時地跟成王說,不能因為開玩笑而弄假成真。王弟如果不應該封,而周公因為開玩笑的話,弄假成真,將唐地封給一個孩子,讓他做那裡的君主,這樣做能算是聖人麼?況且,周公不認為天子不應該亂講話,說了的話就要做到。假使成王拿梧桐葉與宮人、太監們開玩笑,周公也要求他做到麼?

  大凡君王的道德好壞,要看他做的事怎麼樣。如果做得不對,即使改變十次也不要緊,一定要做得對了才算,何況他明明是在開玩笑呢?如果開玩笑的話也一定要實行,那就是周公教成王做錯事了。

  我想周公輔佐成王,應該在平時以道德來感化成王,不應當趁此機會說這樣的話。更不應該一操,一縱,使他像牛馬一樣。這樣做,一定會失敗的。就是家人父子之間,也不能這樣做,何況是君臣之間呢?……

  這是柳宗元對《史記•晉世家》裡記載的一件事所發的議論。這裡是節選。

  文章的層次非常清楚,一開頭就簡明扼要地提出了文章的論題,即古人傳說的那件事。

  這個論題,在當時有著很強的針對性。那時,朝廷存在著革新派與保守派的激烈鬥爭,兩派都想透過影響皇上施行自己的主張。所以,選擇這樣的論題,在當時的特定歷史條件下,是十分有意義的。

  文章的論點,就是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話,十分簡要明確。這是對論題的判斷,也是全篇文章的中心。有了這樣一箇中心,就可以有條有理地組織材料了。

  再看它的論據。文中的論據主要有五個:第一個是當封應該怎樣;第二個是不當封應該怎樣;第三個是如果不對,改變十次也沒有關係;第四個是如果開玩笑的話也一定要實行,那就是教成王做錯事了;第五個是輔佐君王應當怎樣,不應當怎樣。這樣五個論據不但十分充分,而且都是切中問題實質的。

  文章的論證也是十分有力的。它運用演繹的方法,首先從當封應該怎樣,不當封應該怎樣,進行二意夾擊,接著深入一步,從如果君王不對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這兩個方面,進一步批駁,最後,又從輔佐君王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進行更有力的駁斥。

  整篇文章呈現出一種步步深入,一步比一步更有力的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