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開講啦》觀後感

《開講啦》觀後感

《開講啦》觀後感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開講啦》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開講啦》觀後感 篇1

  今天抱著學習的態度看了《開講啦》這個節目,感觸很深,不同的演講人士,帶給了我不同的人生經歷和感觸,讓我明白了很多,也知道了自己的路該怎麼走下去.

  其中印象比較深的有三個人馮侖、王潮歌和陳坤,他們三人經歷不一樣演講的風格也不一樣.

  首先說馮侖,馮侖看起來很文雅,但他的見識廣,所以談天說地非常有深度,結合他多年商海拼搏的心得總結出了《民營老闆易犯的十大錯誤》,每一點都非常的經典,應該都可以作為老闆的行動方針與決策方針,第一個最大的收穫是無論我們做人還是做事都要忠於自己的內心,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盲目的學別人,不要以超越別人為目標,而是要學會把握自己的節奏,不斷的擴大我們的知識面和參照系,學會獨立的判斷思考,而非和一般人的見識.最經典的一句話是:“其實我們從小就開始學走路,但實際上我們大多數人並不懂得如何走路.”不知各位你有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我想商業和人生都是一樣的,不要和別人比,和自己的內心去比就行了,堅持平凡才能創造非凡.我們都喜歡追求人生的“傳奇”,都想一飛沖天,但實際上真正的成功是需要一步步積累起來的,所謂:“傳奇太多了,人生反而成為了故事”.這句話最有意思了,因為戲劇化的人生的確不是太好,我也感覺出來了,如果一公司

  天天都有“新聞”,那表示這個公司還沒有開始走向穩定,一個人天天如果有“故事”,那這個人一定沒有走向成熟,所以說:“沒有故事,就是穩定或成熟的開始”.

  再說到王潮歌,在我看來,這是一個非常縝密的演講,非常的耐人尋味而又通俗易通,很幽默沒風趣,至少大家都能聽明白,而且還會有一番別樣的感受在心頭,這是不爭的事實.王總在這段講話中就運用了逆向思維的方法.在全國上下都在“賣成功的大力丸”的背景下,王總提出“你的人生可以不成功”的觀點,無疑是具有顛覆性的,給我們心靈帶來的震撼也是高強度的.觀點的鮮明和獨特,足以支撐起一個有分量的講話,至於語言是否足夠華美、足夠煽情反倒顯得無足輕重了.

  最後是陳坤,他的主題是:《人生路,莫慌張》.講了他原來是一個比較自卑的人,後來逐漸成為了一個優秀的演員.其中,他特別提到了他的慈善一種方式:行走的力量.有人問他沒有看到慈善,陳坤說:這是一種心靈的慈善.拋棄一切,毫無包袱行走可以激發人的正面能量,讓他找回自我.撒貝南做了一個總結,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用各種的方式,讓自己平靜下來,不會隨波逐流,而是做應該做的事.而行走就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透過這個節目,我獲益匪淺,我會將自己從中得到的感觸融入到自己今後的生活中去,給自己更加明確地人生路.

  《開講啦》觀後感 篇2

  今天抱著學習的態度看了《開講啦》這個節目,感觸很深,不同的演講人士,帶給了我不同的人生經歷和感觸,讓我明白了很多,也知道了自己的路該怎麼走下去。

  其中印象比較深的有三個人馮侖、王潮歌和陳坤,他們三人經歷不一樣演講的風格也不一樣。

  首先說馮侖,馮侖看起來很文雅,但他的見識廣,所以談天說地非常有深度,結合他多年商海拼搏的心得總結出了《民營老闆易犯的十大錯誤》,每一點都非常的經典,應該都可以作為老闆的行動方針與決策方針,第一個最大的收穫是無論我們做人還是做事都要忠於自己的內心,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盲目的學別人,不要以超越別人為目標,而是要學會把握自己的節奏,不斷的擴大我們的知識面和參照系,學會獨立的判斷思考,而非和一般人的見識。最經典的一句話是:“其實我們從小就開始學走路,但實際上我們大多數人並不懂得如何走路。”不知各位你有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我想商業和人生都是一樣的,不要和別人比,和自己的內心去比就行了,堅持平凡才能創造非凡。我們都喜歡追求人生的“傳奇”,都想一飛沖天,但實際上真正的成功是需要一步步積累起來的,所謂:“傳奇太多了,人生反而成為了故事”。這句話最有意思了,因為戲劇化的人生的確不是太好,我也感覺出來了,如果一公司

  天天都有“新聞”,那表示這個公司還沒有開始走向穩定,一個人天天如果有“故事”,那這個人一定沒有走向成熟,所以說:“沒有故事,就是穩定或成熟的開始”。

  再說到王潮歌,在我看來,這是一個非常縝密的演講,非常的耐人尋味而又通俗易通,很幽默沒風趣,至少大家都能聽明白,而且還會有一番別樣的感受在心頭,這是不爭的事實。王總在這段講話中就運用了逆向思維的方法。在全國上下都在“賣成功的大力丸”的背景下,王總提出“你的人生可以不成功”的觀點,無疑是具有顛覆性的,給我們心靈帶來的震撼也是高強度的。觀點的鮮明和獨特,足以支撐起一個有分量的講話,至於語言是否足夠華美、足夠煽情反倒顯得無足輕重了。

  最後是陳坤,他的主題是:《人生路,莫慌張》。講了他原來是一個比較自卑的人,後來逐漸成為了一個優秀的演員。其中,他特別提到了他的慈善一種方式:行走的力量。有人問他沒有看到慈善,陳坤說:這是一種心靈的慈善。拋棄一切,毫無包袱行走可以激發人的正面能量,讓他找回自我。撒貝南做了一個總結,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用各種的方式,讓自己平靜下來,不會隨波逐流,而是做應該做的事。而行走就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透過這個節目,我獲益匪淺,我會將自己從中得到的感觸融入到自己今後的生活中去,給自己更加明確地人生路。

  《開講啦》觀後感 篇3

  說道鄭強,大家自然不會陌生貴州大學現任校長,浙江大學在職教授等等光輝亮麗的名號。可是,在這些名號中,最讓人拍手稱快,津津樂道的一個叫做大眾演說家。而做客央視的強哥果真沒讓我們失望,帶來了別有一番滋味的一課

  對當代有思想,有見地的大學生而言大家可能會不約而同地想到一個問題漫漫十年寒窗載,終取功名,可意義究竟何在?在強哥對其回答的言論中,最令我難忘的一句是人生需要大學去悟。是啊,不論是花開花落,還是春去秋來。每一個事物都有其特定的發展軌跡,就拿大學而言,在現有教育模式的桎梏下,它就如同我們人生旅途的休息區。累了,乏了,停下來駐一駐足,然後回顧一下前行過的路!!!

  既然我們逃避不了,那麼當今大學生又該以怎樣的態度去對待呢?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愛是生命的火焰,沒有它,一切將變成黑夜。強哥說因為愛,所以付出,而太容易得到的不會愛太久,所以付出的結果是讓人必須更愛。誠然,愛作為人心底的情感,包含著人對於所選事物的一種無盡的慾望,而慾望又不斷地推動著人們向其靠近。直到終有一日,人們能夠將其摘下,品味它的芬芳。所以,只有真的用心愛過,才會努力付出。

  可是,僅僅有了態度,卻沒有合理的方法,也終將是紙上談兵,痴人說夢

  文可提筆安天下,武能力馬定乾坤。顯然,身處教師行列第一線的強哥太知道全面發展對於孩子們的重要性了。所以,他積極提倡大學生要喜愛藝術和體育,藝術可以讓人擁有領悟美的能力,是心靈教育,體育可以強健體魄,是精神培養。與此同時,強哥還堅信,作為當代大學生,夯實基礎,做一個簡單,純潔,單純的人也是很重要的!

  說了這麼多學生應該做的,那麼肩負著教書育人責任的學校又該採取什麼樣的行動呢?對於一個優秀的大學,歷史文化的積澱固然很重要。可是,事情的發生都有先後順序,那麼對於那些沒有歷史文化積澱的大學,它們又該怎麼辦呢?

  人之所以能夠被尊敬,在於他能夠反思自己。對於身居要位的強哥來說,能夠以身作則,義憤填膺地大批特批食堂雞腿,並提出指導性意見,這一小事就足以讓那些罵他的人閉嘴。沒有官話、套話,沒有虛假,客套。短短的幾句話反映出了強哥在處事上的果敢,也印證了他的那句話當一個校長多好,在我的權力範圍內,一紙命令,就可以立刻生效。他用實際行動贏得了全體師生的尊重,也影響著一群群的人。

  懷揣理想,便會感知大學的幸福;懷揣信念,便會堅定前行的方向。不論我們進入了怎樣的大學,不論我們的生活是多麼的迷茫,我們都要有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的志向,更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中的執著。正如古人說到: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開講啦》觀後感 篇4

  在前幾天的物聯網導論課上我們老師給我們看了兩個影片,是開講了裡面的,第一個是貴州大學的校長鄭強,他開講的主題是“為什麼讀大學?在這之前我從來沒有仔細的思考過這個問題,上大學對我來說好像就是人生的一個階段,讀完小學、初中、高中就很自然的來到了大學,至於我為什麼讀大學我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就好像讀大學就是人生的一個必然的過,已經程是設定好了的人生軌道,走到這一步的時候根本不會去想為什麼。可是,在聽完鄭強校長的演講後,我也對我為什麼讀大學產生了疑問,我為什麼讀大學?大學對我來說到底是什麼?這些疑問不斷地出現在我的腦海中,最先出現在我腦海中的關於我為什麼讀大學的答案就是想在四年後可以找到一個好的工作,這可能是最普通的一個理由,可是在聽過鄭強校長的演講後我的心裡漸漸的萌生出一個想法:我是不是應該像鄭強校長說的那樣去感受一下大學濃郁的歷史文化氛圍,在大學裡更好的豐富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識含量,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豐富自己的內涵,在大學中更好的鍛鍊和提升自己。我想,也許這樣才是我想要的大學生活,這才是我讀大學的原因。也許,這才是大學真正吸引人的地方,這才是大學真正的魅力所在。這才是大學生活吸引人的地方,現在的我已經知道了我上大學的原因,像鄭強校長說的那樣,在大學中感受大學悠久的文化歷史,豐富自己的內涵。這就是我想要的大學生活。這就是我讀大學的原因。

  另外一個影片是關於新東方總裁俞敏洪的,他開講的主題是有關於奮鬥的,俞敏洪是我們大家都熟悉的人物,新東方創始人,中國最有錢的教師。除了這些,他的故事我們也多多少少的都知道一些,在兩次高考落榜後,堅持不懈,終於憑藉自己的堅持最終夢圓北大,他用他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我們奮鬥的力量,他用自身的經歷告訴我們為什麼要奮鬥,奮鬥的意義是什麼?奮鬥這個詞我從小就聽過,從小老師就告訴我,無論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你都只能透過你自己去努力奮鬥來獲得。奮鬥,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中都會出現很多次,他總是時不時的就會出現,它是一個我們從小就深知的道理,他告訴我們想要得到你想要的生活你就必須付出相應的努力。可就是這樣一個大家都是從小都懂得道理,從俞敏洪的演講中我們又有新的理解、新的意義。這是最讓我佩服的地方。一個大家都知道的詞語,卻可以透過自己的經歷和出色的口才,讓我們對這個詞語產生了新的認識,讓我們對這個詞語產生新的想法、新的認識。

  透過觀看這兩個影片,讓我產生了很多新的想法,讓我對人生、大學、奮鬥這些話題產生了很多新的感觸。我想,這會讓我在今後的人生中獲益匪淺。

  《開講啦》觀後感 篇5

  下班後無意間開啟電視,觀看《開講啦》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一期的欄目開講嘉賓是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趙佃龍。節目拍攝地點在東非高原內羅畢,嘉賓在節目一開始說到很高興和大家分享中國海外工程人在非洲的故事,他介紹了非洲國家的氣候、交通、人文交流方式及多年的工作過程中所看到的非洲變化,對非洲完全不瞭解的人值得一聽。

  嘉賓和內羅畢的當地年輕人討論,當今中國的發展給外國友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高鐵,說到高鐵,趙總說中國高鐵已經成為世界最快的陸地交通工具,並且這也是中國的驕傲。

  鐵路和非洲的經濟息息相關,身為鐵路工作者家族成員的他,從小對鐵路的印象很深,二十年前大學畢業後參加工作的他第一天一邊辦理入職手續一邊辦理出國手續,便隨後派往非洲的'坦尚尼亞修鐵路,這也成為了他人生第一站。講到去非洲雖是單位領導派遣,但後來想想,應該追溯到趙總小時候看過的一本《小狒狒歷險記》了,正因為這本書裡的故事情節對非洲留下美好的印象,所以使他能夠坦然接受到非洲工作,沒有覺得它很辛苦。隨後他說了一句“鐵路、詹天佑、小狒狒、非洲,我來了”。初次坐飛機到非洲、又坐了十個小時車,從小對非洲留著美好印象的他,在這十個小時裡給他帶來了顛覆性的變化,路況很差,柏油路上全是坑,經過搓板路時他們總結出來這樣一句話“三抖”,就是“車在路上抖、人在車裡抖、心肝在身體裡抖”。當時跟司機師傅說“這路太差了吧”司機師傅說道“差才讓你們來修的,好就不用我們來了”。

  經過多少年的努力,中非不停的加強合作,使非洲國家的交通得到突破性的改變,更使非洲國家的經濟迅速發展。正在舉辦的“中非合作論壇會議”-北京峰會更能說明這一點,最後有一位聽眾問到趙總喜歡非洲森林裡的哪種動物時趙總回答是斑馬,談到這一點也是《小狒狒歷險記》裡面有個故事有關,其中有一則故事裡寫到:當斑馬遇到危險時,所有的斑馬頭朝裡並排站成圓形,小斑馬站在圈內,過來入侵者獅子等動物時所有斑馬都會往外踢,入侵者無法侵略。

  斑馬用巧妙的辦法保護了斑馬群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團隊精神是一個企業蓬勃發展的最重要因素。國與國、民與民、人與人之間和平共處,共同發展是關鍵。根據統計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在海外修路最多的洲是非洲。累計完成新建和修復改造的鐵路總里程是11000公里,同時完成實施4800多公里的公路。公路和鐵路是未來構築非洲交通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未來非洲工業化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命脈和依據。我透過觀看《開講啦》欄目瞭解了非洲的發展歷程,同時也希望我們的祖國更繁榮富強!

  《開講啦》觀後感 篇6

  《開講啦》的節目和名字一樣有趣生動,傳統的演講要麼莊重如政治報告,要麼搞笑如相聲小品,《開講啦》取其中間點,兩者兼備,且緊扣熱點,有料,不沉悶,又有趣,當然贏得大眾歡迎。

  今期的主講人是年近50的陳曉卿。他畢業於廣院,這是老一輩傳媒精英的搖籃;後來以紀錄片為職,在中央電視臺任職多年。看過他早年拍攝的多套紀錄片,有市井小傳《遠在北京的家》,有祖國風光《森林之歌》,也有政治任務,紅色主旋律的《朱德》。紀錄片並非作者型電影,難以突出個人風格,因此直到《舌尖上的中國》令其大熱,我查閱陳曉卿的作品表,才驚覺自己已經看過他經手的不少紀錄片。相信也正是因為《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正熱播,才令陳曉卿站在《開講啦》的講臺上,對聽眾分享他的人生。

  陳曉卿將自己的這場演講命名為《舌尖上的好奇心》,以製作《舌尖上的中國》為出發點,講述他這幾十年來的工作經歷和生活感悟。礙於數十分鐘的長度,這些可能需要幾十萬字才能說清楚當然沒法詳細講述,陳曉卿因此選擇了一個切入點去探討,即好奇心。我一直認為,好奇心是人類進步的最大動力,不是有好奇心,砸牛頓的蘋果只會被他吃掉,而想不出以他名字命名的定律;不是有好奇心,也不會有人去思考為什麼太陽總在東邊升起,西邊落下。正是因為好奇心,才讓陳曉卿去研究美食,最終拍攝了這套好評如潮的紀錄片。

  《舌尖上的中國》對當下社會,其最大的價值就是第一次把中國人引以為傲的美食,以國際一流的精良製作去展現。但是單純展現食物的美妙,那並非陳曉卿的目標。如果只是要告訴大家某地有什麼美食,請一個攝影師到當地去一個個拍攝,就可以做到;陳曉卿將單純的美食昇華到文化、歷史的層面,以“情懷”二字來打動人。這亦是源於他的好奇心,究竟一道菜是怎麼做出來的;究竟人們為了一道菜的原材料,可以做到什麼地步;究竟一道菜,會對人產生多大的情意結?於是在《開講啦》,陳曉卿提到了在第一集出現的養蜂人,六分鐘的故事,他們拍攝了四十小時,歷經兩千公里。

  正是這份好奇心,推動著陳曉卿去完成一步又一步紀錄當下中國的紀錄片;也正是這種好奇心,令《舌尖上的中國》載譽滿滿。好奇心可以轉化為一種向前的力量,令自己的人生過得充實,有意義。

  《開講啦》觀後感 篇7

  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過這一生就太長了——莎士比亞

  俞敏洪,新東方的創始人,然而為什麼會建立新東方,則是因為他需要機會,一個可以改變自己的機會。

  在八十年代末的時候,俞敏洪收到了多封來自國外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但卻沒有一所大學願意為他提供獎學金,以他在北京工作所得,零零總總加起來也就30美元,可國外的大學每年最少也需要三萬美元。正巧當時國內外語開始盛行起來,俞敏洪就打起了英語的主意。他成功了,他有了財富。可當他站到了今天這個位置上,就想著為中國教育業做點貢獻了。為什麼?因為他有了力量,有了一定的基礎,就可以去追求更精神層面,可以用自己的力量為自己的國家出一份力。我們不可能說永遠等著天上掉下餡餅砸到你頭上,不可能永遠等著偶然的運氣而不去尋找必然的運氣。而這必然的運氣就是透過努力,踏踏實實的做好每一件事,最終到達一定的高度,找到你的價值。

  回想這12年寒窗,不知道自己做了多少,不知道自己有沒有為了大人口中的錦繡前程而奮鬥,不知道……有太多的不知道。我想我口中所謂的奮鬥,趕不上俞敏洪奮鬥的萬分之一。他有過三次高考經歷,而我,一次高考的失利足以令我的信心消散在煙雨中。再者說,他可以堅持每天早起,晚睡,只為了自己的那點信念,而我,每天晚上不趴在作業本上睡覺,不玩電子產品就謝天謝地了,別說認認真真的學習了。可見老師的老話是對的:“學習來不得半點虛假。”這不,高考成績就說明了一切,高三一年的努力讓我不至於沒有學上,但是,沒有太好的學上。可不,生命,就是要有奮鬥的力量。

  上了大學之後,我總是在想我為什麼要上大學,得出的答案不外乎三點:家長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大學是我們步入社會的門檻,我們玩從中學習如何在小型社會中生存;為自己以後找工作,提供一個學歷,一個平臺。可鄭強老教授卻說,我希望你們這四年不要過得那麼累,希望你們過的純潔一些。你們要因為愛,去學。就像吸鐵石,一個n極,一個s極,相互吸引。你可以埋頭在實驗室中幾天幾夜也不覺得累,相應的,它也會報你以碩果,讓你幸福感爆棚。不要考慮以後的自己要有一份怎樣的工作,學好了自然會有。現在經常會有新聞就是大學生不好找工作,然而,這大學生找不到工作,不是找不到一份工作,而是找不到一份讓你享受的工作。是啊,讓自己喜歡又享受的工作哪有這麼好找。所以這大學期間不要思考那麼多,快樂地度過則是上上選。

  將兩位老師的話合起來就是:在大學,努力的奮鬥,盡你所能的去做,愛上你的專業,潛心鑽研,並在空餘時間開展些文體活動,幸福的過完大學生活,你就成功了。

  人的一生不在乎,生命的長短,在乎它是否絢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