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世博會博物館的觀後感1000字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參觀世博會博物館的觀後感10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為了彌補我因當時年齡小而未能前往世博會參展的遺憾,也為了滿足我對世博會的興趣與莫大的好奇心,我在8月11日那天前往位於浦江西岸的世博會博物館。
我用了大約一個半小時看遍了所有展區,總體令我感受到極大的震撼,也學到了很多。現在我就總結一下我的收穫與觀點。
世博會最重要的一點是反映科技與時代的進步,同時也可以結合普遍的社會問題,呼籲世界共同關注問題、解決問題。首屆世博會於1851年在倫敦舉辦。英國志在展示工業革命後本國的發達工業品,其卓越成果普惠了教育、農業及多種傳統行業。此後的幾屆世博會,“機械”成為關鍵詞,各國將本國的優秀工業產品帶往世博會,滿足了人們對於現代工業的好奇心,促進了各國之間的工業來往。“它們發出的震耳欲聾的隆隆聲正是進步和發展之聲”,在那個民用工業與軍用工業迅速發展的年代,誕生了許多新的科技產品:用於代替馬車的電車、能夠提高生產效率的眾多農業機器。
但世界並非一成不變,世博會的主題經常會發生變化。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以美蘇兩國為首的冷戰開始。1962年西雅圖世博會的口號是“太空時代的人類”,那屆世博會顧名思義,美國意在展現自己在太空探索方面做出的`卓越貢獻與巨大突破,同時對蘇聯進行反擊,這反映美蘇之間的“太空競賽”之激烈。而那一屆世博會,蘇聯並未參加……
世博會這個大型盛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與世界格局的改變,時常在更新著它所包含的理念與表現方式,如何從過去汲取經驗,又如何展望未來,這是世博會帶給人類與世界的瑰寶,也是它最核心的價值。
拋開世界,讓我們以一個普通民眾的視角來看待世博會,我們會發現,世博會是一個充滿友好氛圍的大型展覽,人們有機會體驗最新科技,還有很多娛樂設施可供人們玩耍。但更多的,世博會真正給當地人帶來的,可能是未來的藍圖與城市的改變,這些城市伴隨著世博會的籌備進行了最佳化與新建。譬如1970年大阪世博會,大阪為了解決人口稠密的問題,在世博園區與大阪市區間規劃並建起了一塊人造居民區——吹田市。其設計理念集綠地、緊湊住宅區與往返城市的交通設施於一體,機場也得到了擴建。同時,連線東京的特快鐵路也修葺完畢。上海世博會也有類似的例子:世博專線在世博會閉幕後成為了軌交13號線的區間。
我用世博會博物館中的兩句話,來作為本文感悟部分的結束語:“世博會孕育的文化精神將是不朽的”;“世博會的故事會經久流傳”。
其實還有很多是我在博物館中學到但未能跟大家一一介紹的。如果想要更深入地瞭解世博會,一定要去博物館實地考察。無論是各界世博會的核心價值,還是館內的眾多藏品或是模型,都會讓你感到震撼。甚至各場館的bgm,都是那麼地自然、恰到好處。當我看完關於上海世博會的一些影像資料,眼裡泛起了淚花,我也不知道彼時的我是什麼情感。
總之,眼見為實。歡迎去到,世博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