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軍工記憶全集觀後感
品味《軍工記憶》紀錄片,短短的幾十分鐘裡,自豪、感動、驚歎、欽佩、惋惜,各種複雜情緒不斷交織著,撞擊著我的心。這些軍工巨匠從抽象的簡筆畫,清晰為我們身邊嬉笑怒罵的普通人。他們工作中針鋒相對的爭論,生活中的彼此照顧,專業上的衝鋒,鏡頭前的赧然,讓我敬佩又動容。
中國的軍工行業,如初升的旭日,正煥發出奪目的光彩。建國初期,我們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研製出兩彈一星和核潛艇,令無數國外專家折服;如今,我們自主研製的武器裝備頻頻亮相,航母入列,殲—10勁舞,又屢屢被冠以“中國奇蹟”。
歌德說,歷史給我們的.最好的東西就是它激起的熱情。
時代在變,環境在變,人在變,但是觸動人內心的感情並沒有變。排除萬難的堅韌——“死對我來說,沒這個型號重要”;殫精竭慮的拼搏——“沒白沒夜幹了50天,結果最後尿血了”;淡泊名利的堅守——“我管錢,但我從來不動錢”,愧對家人的動容——“我耽誤了父親的病情,我非常愧疚啊”,在武器裝備研製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他們做好了隨時奉獻自己一切的準備。
鏡頭前,“核潛艇之父”黃旭華講述百歲老母臨終前對他的牽掛時,臉上仍帶著剋制溫和的笑,眼角卻止不住留淚;“獨臂英雄”祝榆生,年近古稀時擔綱三代坦克的總師,當記者問他為何忍著摔斷三根肋骨的劇痛也不肯誤了會議的時間時,他樸實而認真地回答,都在開會啊,都等著我啊!看到這兒,我不禁淚流滿面。
作為記者,我曾參加過幾次《軍工記憶》的攝製採訪,老專家們縝密的思路、嚴謹的作風、赤子的忠誠,依然可以從螢幕前閃亮的眼睛、整潔的衣角和謙和多禮的態度感受到。
052驅逐艦的總指揮王榮生,如今已入仗朝之年,看著我們的“長槍短炮”,他帶著孩子般的羞澀說道,“我們這些人,特別不習慣見人”。他們無一例外地一再強調,個人渺小不足道,是中央的正確領導、各部門的大力協同才鑄就豐碑。他們本著“有譽於前,不如無毀於後”的低調作風,在遠離聚光燈的地方,咀嚼著一生的付出與收穫,靜靜地用生命踐行“為黨奉獻一生”的承諾。
從放映室出來,在靈魂深處,一股激情勃勃升起。一代代軍工人的付出,已沉澱為行業的生命力;守護安寧的使命,早已滲透進每一位軍工人的血脈中。我們沒有割斷記憶,新時期的軍工人將源源不斷提供令後人回味的新的記憶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