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螞蟻觀察日記範文七篇
一天即將完結,這一天裡,有沒有哪件事或某個人觸動到我們呢?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日記了。日記怎麼寫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螞蟻觀察日記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螞蟻觀察日記 篇1
最近老師讓我們觀察螞蟻,於是我每天堅持觀察螞蟻。
我先觀察螞蟻們吃什麼,我行把一片蘋果和一片魚乾公別放在蟻巢前過了一會兒從蟻巢裡出來一隻螞蟻只見它緊盯著食物看了一會兒,然後慢慢地接近食物,它聞了聞食物還用觸角碰了一下食物我本以為螞蟻會把食物吃掉或者把食物搬走。可是它卻轉了一個身回去了,我想:也許是我的食物不好吃吧!
過了一個,我發現成群結隊的螞蟻從蟻巢裡出來,這樣浩浩蕩蕩隊伍,組成了一支“螞蟻兵團”,螞蟻們直奔蘋果面前,它們直接就吃了起來,螞蟻們吃得可真快呀,一下、二下、三下、四下……就這樣短短几分鐘螞蟻們就把我給他它們的蘋果吃個精光,吃完蘋果,它們再走向魚乾,背起魚乾向螞蟻巢走去。
我還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每到下雨前,螞蟻們都會很忙碌,有些螞蟻背上揹著蟻卵……螞蟻們齊心協力揹著自己的東西往高處攀爬,我覺得很奇怪想:螞蟻們在蟻巢裡住的舒舒服服的,偏要往高外爬幹什麼?於是我去查找了資料才知道,螞蟻們在搬家,困為它們怕雨水淹沒了蟻巢……瞧!多麼可愛的螞蟻呀,它們團結勤學,又會保護自己,我們真應該向它們學習。
螞蟻觀察日記 篇2
我到媽媽上班的地方去玩,看到很多很多螞蟻在那忙碌著,便激起了觀察螞蟻的興趣。便拿了一個放大鏡,仔細地看著。螞蟻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個部分。頭上有一對觸角,還有兩個圓圓的東西,那是螞蟻的眼睛吧!
螞蟻一共有六隻腳,第只肢都是由粗到細。前四隻肢長在它的胸兩邊,後兩隻長在胸和腹之間。
我很想看看螞蟻們是怎樣把食物搬回家的,所以,我扔了幾塊餅乾屑在它們家門口,等待著它們出現。
這是,一些螞蟻爬過來了,動著觸角,好像在說:“快來看!我們有東西吃了!”
它們有的把餅乾屑咬成圓形,給它滾回家;有的力氣大,一下子背了兩塊餅乾屑;還有的卻在一旁偷懶;得意地看著別人。
我又扔了一塊較大的餅乾,它們一個搬不動,兩個也搬不動。最後,反有的螞蟻一起出動,終於搬回了那塊餅乾。
我明白了,不管有什麼困難,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就能戰勝。
觀察螞蟻真有趣關於螞蟻的400字觀察日記二
今天早上,我看見螞蟻。我就把我的食物放了一點在地上,看見幾只螞蟻走了,我想:螞蟻怎麼不吃了?我就跟著螞蟻,走了一會兒,螞蟻回到洞穴裡,過了一會兒,我看見很多螞蟻成群結隊的出來,見前面有一隻螞蟻帶路,到了,見螞蟻們用它的鉗子夾食,一塊一塊的夾到洞穴裡。我知道了團結就是力量就大。
好久沒下大雨了,天氣晴朗,氣候暴燥。
今天我又來觀察螞蟻。今天螞蟻很怪,它們把食物運送到另外的洞穴裡。我上網查了資料。哦!原來是螞蟻在搬家,螞蟻搬家就要下雨。
螞蟻成群結隊的從洞穴裡出來,見一隻只螞蟻嘴裡叼著一顆顆白色的小東西,爬到另外的洞穴去,過了一會兒螞蟻又出來。它們進進出出、忙忙碌碌,運送食物,螞蟻們團結一致的運送東西。一隻大螞蟻嘴裡叼著一顆較大的食物,爬到另外的一個洞穴裡去,過了好久都沒出來,螞蟻越來越少,見最後一隻較大的螞蟻嘴裡叼著一顆較大的土粒把洞口封住關於螞蟻的400字觀察日記三
一天放學後,我迅速的寫完作業。我拿了半塊餅乾,跑下樓去在一棵大樹下觀察螞蟻搬食物。
我在樹下看見來了一隻螞蟻。我仔細觀察,螞蟻的身子就像三個小球連在一起。它的頭比較大,頂著兩隻觸角,嘴好像兩把彎鉗;胸部有點小,六條又長又細的腿就長在這裡;它的肚子圓鼓鼓的,拖在後邊。螞蟻真是太渺小了。
我把餅乾放到螞蟻前面。螞蟻繞著餅乾轉了幾圈,又跑回去了。我把餅乾又拿到了別的地方。又出來了一群螞蟻看見了餅乾。又去把餅乾搬到了洞口。它們搬不動,就咬成小塊搬進了洞裡。
我發現螞蟻非常團結,做事有不放棄的精神。
螞蟻觀察日記 篇3
暑假裡,我去奶奶家玩,我特別興奮,因為我可以看到很多新鮮的事物。
奶奶家的大樹旁邊有一群貪吃的螞蟻,只要有食物掉在地上,螞蟻們就會從四面八方跑來,把食物一起抬回家。
有一天,我正在吃餅乾,忽然一塊餅乾不小心從我的手裡掉了下來,過了一會,我發現一群螞蟻排著長長的隊伍,朝著那塊掉在地上的餅乾爬去,螞蟻們抬著那塊餅乾轉來轉去,我從螞蟻身上拿起那塊餅乾,有一隻螞蟻就順勢爬到我的手上,嚇得我“哇哇”大叫,使勁往外甩,螞蟻掉到了一片枯樹葉上。我繼續看螞蟻,發現螞蟻已經大部分回到洞裡了,我又丟了幾塊餅乾屑放在洞口,等著螞蟻們來抬食物,不一會兒,螞蟻們從四面八方跑來了,每一個螞蟻站在不同的方向,齊心協力,又把餅乾抬回了家。
這一次觀察,讓我知道了:只要齊心協力,就能做好一件事!
螞蟻觀察日記 篇4
20xx.08.05 星期五 氣溫:28~31℃ 雨
入住新家
今天,我從網上購買的螞蟻工坊郵寄到了。我迫不及待而又小心翼翼地開啟包裹。首先看到的是一個透明的有機玻璃容器,裡面裝著綠色的凝膠,模擬出螞蟻的生態環境,創造了一個螞蟻生態園。由於事先看過說明介紹,我先用吸管在軟軟的凝膠上戳了四個深約1釐米的小洞(以方便螞蟻日後開工打洞),然後熟練地拿出旁邊兩個透明的塑膠導管,裝在容器埠,它們就像兩架“天橋”,給這個生態園中的螞蟻出行活動帶來了便利。之後,拿出配送的小塞子堵住通風口,只留下一個孔等待螞蟻進入。
螞蟻是裝在一個兩端塞著海綿並被釘緊的小吸管裡,共30只。吸管上還扎有幾個小孔,以便螞蟻呼吸外界空氣。透過吸管可以看到,螞蟻們都很活躍。由於擔心把它們放入容器時會跑出來,細心的媽媽剪掉吸管一端,慢慢地拔出事先塞入的海綿,與此同時將此埠對準工坊的進口。螞蟻陸續歡快地進入了“新家”,但還有幾隻似乎留戀舊窩,遲遲不願進去。我們只好敲擊吸管,將它們“逼入新家”。
進入工坊,螞蟻們都又活躍起來。起先在休息室裡不停地爬來爬去,相互之間碰碰觸角,打著招呼,很是友好。很快地,有兩隻最活躍的螞蟻離開休息室,透過“天橋”,爬到了工作室裡。我以為它們要工作去打洞。誰知,它們只是來來回回爬了兩三圈後,又回到了休息室。
媽媽說;“它們剛入新家,還不適應,可能過一段時間才會去工作。”我想想也有道理,那就再等等吧。
20xx.08.06 星期六 氣溫:28~31℃ 雨
沒有打洞
我購買的這些螞蟻都是工蟻和兵蟻,據說善於挖掘打洞,一般在12個小時之後就會開始工作。它們靠吃膠體維持生命。我用放大鏡觀察,它們渾身漆黑,比普通螞蟻的個頭大一些,跑得也快一些,體長最大的有1釐米多,最小的也有7~8毫米,長有粗壯的上顎,頭大,近三角形,前、中胸背板較平,有胸腹節,身體有一定光澤。透過網上查詢對比,我判斷它們是日本弓背蟻,這種螞蟻在我國東北地區、浙江、上海、福建等地都有生存。
可是今天我觀察了好多次,它們就是不開工,大多數螞蟻集聚在休息室裡爬來爬去,相互問候打招呼,只有少數比較勤快的幾個沿著通道跑來跑去,偶爾在凝膠上嗅一嗅,停一停,似乎是在吸食營養,也許是在研究打洞事宜吧?
20xx.08.10 星期三 氣溫:29~32℃ 雨
還是沒有打洞,但是死亡兩隻
“這些螞蟻真是太懶了!”每天觀察螞蟻好幾次後,我都失望地感嘆。它們總是簇擁在休息室裡,有時一動也不動,有時爬來爬去,就是沒有發現去工作。“它們怎麼不打洞啊?”我總是問媽媽。媽媽想了想說:“工坊說明書上說螞蟻最適宜的生存溫度是20~30℃,也許天氣太熱了,再耐心等等吧。”
嗯!有道理,最近氣溫偏高,一直都是30℃多,我們人類都熱得受不了,何況這些小昆蟲呢。這不,今天就在休息室裡發現了兩隻螞蟻的屍體。可是,轉眼又想:中午太熱時,我不是也開著空調呢,這樣溫度應該也有25~27℃吧。唉!也許是溼度達不到螞蟻們活動條件吧!
仔細想想,我認為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購買的只是一些工蟻和兵蟻,沒有蟻王和蟻后的領導,它們打洞的工作積極性也會大大降低。
20xx.08.15 星期一 氣溫:29~33℃ 多雲
陸續死亡,同伴清理屍體
天氣還是很炎熱,每天爸媽去上班,我就開著空調呆在房間裡看書寫作業、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如呆在螞蟻工坊旁邊,觀察螞蟻活動。但是螞蟻們仍然沒有一點要“動土”的樣子。這十天來,真是讓我很失望。你瞧!它們有的趴在綠色的凝膠上面,有的簇擁在一起,有的勉強爬動幾步,大多數時間都是呆在休息室……就是沒有要打洞的樣子。真是折磨人啊!我簡直要失去關注它們的興趣了。
突然,我發現工作區內有一小堆螞蟻的屍體,數了數,死螞蟻大概有十多隻的樣子,都是斷開的,一節一節的。再看看休息室,前幾天陸續出現的幾隻螞蟻屍體不見了。看來,是活的螞蟻將同伴的屍體集中清理,堆積在一起了。
20xx.08.20 星期六 氣溫:28~35℃ 晴
螞蟻屍體
螞蟻還是沒有打洞,倒是每天都有一些螞蟻陸續死去。有時是死在休息室,有時是死在工作間。但每次在第二天早上,我都會發現屍體集中堆積在工作室的凝膠上面,慢慢地由一小堆變成了較大的一堆,屍體堆裡還夾有一些凝膠。活著螞蟻照樣爬來爬去,或一動不動或積聚在一起,就是不去工作。
經過多次觀察,我發現,螞蟻不管死在哪兒,其它的螞蟻就會把屍體運到離休息室較遠的地方,集中堆積掩埋起來。它們很有環保意識,怕腐爛的屍體汙染自己的家園。你想知道它們是怎麼運送屍體的嗎?那我就告訴你吧:它們先用大鄂把同伴的屍體咬成一節一節的,再把碎屍一點一點的清理運送到離家較遠的地方(工作室),堆積在一起,並銜一些凝膠進行掩埋。看到這些,我不由得對這群螞蟻產生了敬意:它們真是既講衛生又懂感情啊!
關於螞蟻的死亡,根據自己的觀察和上網查詢,我覺得可能是這樣的:只要有一隻螞蟻死亡,就會散發出一種氣味,其它的螞蟻聞到氣味後,會把這隻螞蟻“安葬”掉。工坊內透氣性不好,這種氣味不能很快去除,其它的螞蟻身上只要沾染了這種氣味,就讓別的螞蟻錯以為它們已經死了,也會當作屍體來處理,但這些螞蟻是活的,當然不會任人“活埋”。於是也會發生螞蟻之間的互相撕咬和殘殺,然後就有更多的螞蟻死去。死去的又被活著的`清理堆積,如此迴圈而已。
20xx.08.26 星期五 氣溫:27~35℃ 晴
終於打洞了
早上剛剛起床,我來到螞蟻工坊旁,只見屍體堆又慢慢增大了一些,看來螞蟻又死亡了幾隻,數了數,活著的螞蟻只有9只了,它們在最邊上那條事先戳的綠色凝膠洞周圍進進出出,似乎在忙碌什麼。當它們相遇時,還不忘用觸鬚交頭接耳。再看看凝膠洞,啊!比以前變長了。我測量了一下,已經有2釐米多了。“螞蟻打洞了!”我高興地叫起來。
我想:這幾天來,我把一直把螞蟻工坊放在空調房裡,一定是在晚上氣溫較低或恆定時,螞蟻們陸陸續續工作了一些,只是因為進度不明顯,所以我才沒有及時發現。
20xx.08.27 星期六 氣溫:25~31℃ 多雲
螞蟻只剩一隻
我好傷心啊!螞蟻現在只剩下1只了,看來這隻螞蟻的生命力還是最頑強的。它體型較大,應該是隻工蟻,而且是這群螞蟻中的領導。只見它孤零零漫無目的地爬來爬去,一會來到休息室,一會來到工作室。
螞蟻屍體堆上不再是完全黑色的,而是周圍長出一層白白的、黃黃的東西,我用小棍撥了撥,似乎有些粘性,可能是長蟎蟲了吧。有機玻璃容器周圍也蒙有一些淡淡的水汽。看來,隨著螞蟻們的死亡,這個生態園已經被汙染了。
20xx.08.28 星期日 氣溫:24~31℃ 多雲
清理工坊,總結經驗
今天下午,最後一隻螞蟻也死去了,它的屍體就躺在屍體堆旁,沒有同伴替它清理。看來,我對螞蟻工坊的觀察生活也即將結束了。我拿著工坊來到小區草地上,用小棍慢慢清理出螞蟻們的屍體,然後用土掩蓋好。
透過這些天來對螞蟻工坊的觀察,我總結出螞蟻們打洞不太積極和陸續死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1、凝膠質量較差,缺乏營養或者是營養單一。
2、天氣炎熱,氣溫偏高,使螞蟻的生活習性受到影響。
3、工坊內通風不好,死去的螞蟻不便及時清理出去,汙染了生存環境,加速了其他螞蟻的死亡。
4、螞蟻群中沒有蟻王和蟻后的領導,集體活動組織性不強。
螞蟻觀察日記 篇5
今天下午,我在草地上觀察螞蟻。
我發現一塊大石頭下面有個洞,我想這裡面一定有螞蟻,於是我用小樹枝在洞裡亂擺,終於有很多螞蟻爬出來啦,我看到一隻小螞蟻在和一隻大螞蟻打仗呢,我看著看著就自言自語地說:“大得不能欺負小得”,於是我把大得用小樹枝挑到一邊,小螞蟻得救啦。
我又發現一隻更小得螞蟻在找東西,可是沒有找到,我就幫小螞蟻找,突然我看到一隻小蟲子,我用小樹枝把小蟲子挑到小螞蟻身邊,可小螞蟻好像沒發現一樣,反而回洞啦,我真著急,不一會大群螞蟻紛紛走出來,噢!我明白啦,原來小螞蟻去報信啦,我高興極啦。幾隻螞蟻上去就咬,蟲疼得亂動,似乎在叫喊:“救命”,一隻大螞蟻咬住它得脖子,蟲死啦,一隻只螞蟻齊心協力把蟲搬回啦洞。
那隻小螞蟻爬出來抬頭望著我,好像在說:“謝謝你。”
螞蟻觀察日記 篇6
螞蟻是我最喜歡觀察的小動物,因為它們團結友愛,勤勞聰明。螞蟻全身黑色,六隻足細細的,頭上長著一對細長的觸角,這對觸角的用處可大了,螞蟻可以用它“說話”哦。
螞蟻身體小,但力氣可不小,是動物界的大力士,它們能舉起比自己重一百倍的東西,相當於一個男孩子舉起一頭大象。
有一次,我看見一隻螞蟻在一個蒼蠅殘骸旁邊轉來轉去。它抬了抬蒼蠅,因為實在太重,所以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抬不起來。那隻螞蟻迅速地爬到一個角落裡,不一會兒,一條“黑線”向蒼蠅移動過來,仔細一看,原來是幾十只螞蟻排著整齊的隊伍走來了。它們好像餓極了,津津有味地啃著蒼蠅肉,一隻調皮的小螞蟻還鑽進蒼蠅的嘴裡吃了起來。過了一會,螞蟻們吃飽了,準備把剩下的留給螞蟻寶寶吃,於上螞蟻們齊心協力,有的拉,有的推,有的抬……晃晃悠悠地把蒼蠅抬到蟻窩洞口,可洞口太小,很難放進去。它們就不斷調整蒼蠅的方位,使出渾身解數,終於把蒼蠅塞進了洞口。
螞蟻真團結呀!
螞蟻觀察日記 篇7
螞蟻,是我們人生中必會看到的昆蟲。
早晨,天氣晴朗,陽光明媚。我早早就起床了,媽媽煮了熱騰騰的早餐。於是,我吃起早餐來。一不小心,我把一小快麵包掉到了桌子上,我剛想拿去扔掉。這時,有一群螞蟻向這快麵包走來,我用放大鏡看到了螞蟻頭上的觸角,我上網查了資料。原來,螞蟻頭上的觸角是螞蟻們的交流工具,在危險的時候,前面的一隻螞蟻走向另一隻螞蟻,告訴它事情的經過。然後這隻螞蟻又告訴其它的螞蟻,就這樣,一個接著一個,這個訊息很快就傳開了。我也變成了其中一員,在搬運麵包的時候,我們團結一致,前面三隻螞蟻,後面三隻螞蟻,中間兩隻,而我站在最前面,指揮它們。我們非常辛苦才搬起這塊在我們心中是非常龐大的食物。不一會兒,我們停下了腳步,來到了我們居住的地方。我們居住的地方非常的華麗,就在這張桌子的其中一個腳上。我們居住的地方,裡面住著幾十戶人家。我們分享著這塊美味而又快樂的麵包。因為這塊麵包是經過我們團結和勤勞的成果。
我們一定要向螞蟻學習,學習螞蟻的團結,學習螞蟻的堅持,還要學習螞蟻的勇敢的行為。雖然螞蟻是非常小的動物,但它們也有自己的優點,也有自己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