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有關美麗的阿里山作文
阿里山位於阿里山在臺灣省嘉義縣東北,屬於玉山山脈的支脈,小編收集了美麗的阿里山,歡迎閱讀。
第一篇:美麗的阿里山
星期天的早晨,陽光明媚,我們去爬阿里山。
花了幾個小時,我們終於爬上了阿里山。我們來到一座橋上,放眼望去,綠樹成陰,山清水秀,迎面撲來的空氣讓我們覺得神清氣爽。我看見遠處一棵大樹誤以為是很多很多棵樹聚在一塊兒,哥哥姐姐馬上糾正我的錯誤,說那是一棵大樹呢!
我們漸漸靠近這棵大樹,我終於看清它的真面目了。哇,真的是一棵大樹呀,枝幹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伸進泥土裡。後來,我們才知道這棵樹寬有34米,高300米,生長在這兒有幾千年了,所以大家都叫它神木。
神木正在茂盛時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現給我們看。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也不留一點兒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的照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東方樹。
我們看到了被日本人砍掉的樹,據我們所知日本人雖然砍掉了樹,但沒有拔掉樹根,於是這裡又生長出來很多樹木。
走完狹長的木道,我們來到神木火車站。我們坐上覆古的小火車,在雲霧中和美麗的阿里山告別了。
第二篇:美麗的阿里山
我的家鄉在臺灣,那裡有一座美麗的阿里山。
阿里山位於阿里山在臺灣省嘉義縣東北,屬於玉山山脈的支脈,由地跨南投、嘉義二縣,是大武戀山、尖山、祝山、塔山等十八座山的總稱,主峰塔山海拔二千六百多公尺,東面靠近臺灣最高峰玉山。
阿里山空間距離僅十五公里,但由山下一層一層盤旋繞上山頂的鐵路,竟長達七十二公里,連通各森林區的支線,總長度有一千多公里。沿途有八十二條隧道,最長的達一千三百公尺。火車穿過熱、亞熱、溫、寒四帶迥異的森林區。通阿里山的鐵路可與“阿里四景”(日出、雲海、晚霞、森林)合稱“五奇”。鐵路全長72公里,卻由海拔30米上升到2450米,坡度之大舉世罕見。火車從山腳登峰,似沿“螺旋梯”盤旋而上,繞山跨谷鑽隧洞,鳥雀在火車輪下飛翔。登山途中,從高大挺拔的桉樹、椰子樹、檳榔樹等熱帶古木,到四季常綠的樟、楠、櫧、櫸等亞熱帶闊葉樹,再到茂密的紅檜、扁柏、亞極和姬松等溫帶針葉樹,到了3000米以上,則是以冷極為主的寒帶林了。最有特色的樹是阿里山的阿里山神木,不過在民國86年7月1日上午10時5分,1/3已伏於在鐵路上,另2/3被撐著。民國87年6月29日已將2/3放倒安息,迴歸自然。
阿里山列為臺灣風景區之一,美景紛陳早為人所稱道,因此有“不到阿里山,不知阿里山之美,不知阿里山之富,更不知阿里山之偉大”的說法。由於山區氣候溫和,盛夏時依然清爽宜人,加上林木蔥翠,是全臺灣最理想的避暑勝地。
春季的阿里山,花團錦簇,遊人如織,美不勝收。炎炎夏季中,倘徉在森林裡清爽宜人,聽鳥語,聞花香,陰離子,芬多精處處瀰漫,令人享受森林浴的樂趣。秋季,除了觀賞日出的朝陽與夕陽餘暉璀璨絢麗的晚景外,更是欣賞雲海翻騰波濤起伏的壯麗美景的最佳季節。冬季,是觀賞楓紅層層落葉繽紛的季節,滿山的青楓,豔麗脫俗耀眼極了!
“阿里山”這個名字來源於一個故事:相傳250多年前,達邦有一位酋長叫阿巴里,英勇善獵,隻身翻山越嶺來此打獵,滿載而歸,後來常常帶族人來此打獵,收穫頗豐,人們敬仰他,便以其名命名此山。
我愛我的家鄉,更愛阿里山!
第三篇:美麗的阿里山
關於姑娘的歌曲,大陸有兩首流傳很廣。一首是王洛賓作詞的《大阪城的姑娘》,歌頌的是新疆維吾爾族女孩;另一首是鄧禹平作詞的《阿里山的姑娘》,讚美的是臺灣高山族的姑娘。這兩首長盛不衰的歌曲,不知撩動過多少青年的心絃,引發出幾多美好的嚮往。
今天的行程是遊覽嘉義市的阿里山。我們一行人都是中年男人了,可一聽說要上阿里山去,大家依然神情興奮,都想去看一眼“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
秋雨連綿,溪流湍急,阿里山籠罩在雲霧之中。遠遠望去,猶若披著紗巾的姑娘,若隱若顯,朦朦朧朧。我們坐旅遊車盤旋上山,在半山腰的一座賓館處下車行路。幾十個人踏著長滿綠苔的小徑在茂密的林子中迂迴穿梭,漸漸地步入原始森林。早已過了櫻花開放的季節,滿目都是參天古木,濃綠葉草。山風吹起,我打了個寒顫,有些陰冷。真是“十里不同天”。估計山上的氣溫要比山下的的氣溫低個五、六度。
一路漸行,峰迴路轉,眼前驟然一亮,高山低窪處出現兩泓水潭,猶如山間兩面明鏡,清澈透亮,鑲嵌在青山綠樹之中。它們叫“姊妹潭”,傳說曾有姊妹倆愛上了同一個小夥子,結果不知如何選擇?親情不願傷害,愛情難割難捨。最後,姊妹倆一起在此投水殉情而亡,造化出兩面翡翠一樣明淨的碧湖,兩位女子的靈魂也變成了一對守護阿里山的'愛情仙子。許多的遊客止步,靜靜地凝視碧綠的潭水,為故事中的姊妹舉動感動與惋惜。
阿里山的深處,古木參天,濃廕庇天,樹藤如長蛇倒懸,樹根像巨龍臥地,似乎來到了童話中的森林王國。導遊小王給我們講述了許多關於阿里山古樹的傳說,例如“永結同心”、“豬八戒背媳婦”等等,估摸都是山裡人根據樹的象形編造而出的愛情故事,寄託自己美好的情感罷了。可大家聽得認真,覺得十分地有趣和新奇。
煙雨朦朧,山麓溼漉,沒有鳥歡,沒有蟲鳴,阿里山靜謐得沒有一絲聲息,彷彿與山外的紛擾世界完全隔絕。山裡空氣異常新鮮,沒有一絲汙染。我張開肺腑,猛吸幾口,感覺甜潤,沁人心脾。爬了一個多小時的山,大家依然精神,林海的神氣淡化了登山的疲憊。
在樹林中迂迴穿行,過一個吊橋,上坡右轉,到達阿里山主峰。在主峰的東側,我們終於看到了導遊一路宣傳的阿里山“神木”。它是臺灣著名的紅檜,大約生於周公攝政時代,故被稱為“周公檜”。神木樹高58米左右,樹圍約23米,如柱參天,氣宇軒昂,雄踞山間,無可匹敵,堪稱林木巨人,亞洲樹王,阿里人信奉其為成精之木,稱之為森林之“神”。神木不遠處,有一樹形鐵塔,大家不知何物?走近細看銘文,才知是日本伐木軍人建造的“樹靈塔”。原來,日本人統治臺灣期間,覺得檜木堅硬,可做鐵路的枕木。便組織兵士,亂砍濫伐,許多古木被毀。不知何因,忽有不少士兵感染了瘟疫,紛紛死去,十分恐懼。小鬼子惶恐不安,都認為古樹有靈,得罪了樹仙,因而建此鐵樹塔謝罪。這也是神木得以儲存之原因。
瞻仰完神木,開始下山。大家顯然有些失望,偌大的阿里山沒有姑娘也罷,就連高山族人也不見蹤影。導遊說,生存的需要,高山族人早已搬出了原始森林,過上現代生活。不過,可以帶你們去高山族人開設的“文化村”看看錶演,在那裡你們可以一睹阿里山姑娘的芳容了。大雨還在下,大家簇擁著導遊,半信半疑地來到了高山族文化村的簡易帳篷裡,這裡已有很多坐得整齊的遊客在等待觀看高山族同胞表演。
表演開始了。頭一個節目是阿里山的少年表演的風格古樸原始的捕獵舞。四位半裸的男青年手握長矛蹦跳著出來,肌肉發達的肢體比劃出形象的捕獵動作,遊客似乎身臨其鏡,跟著一驚一乍的捕獵舞激動起來。接著,一群女子表演的“杵舞”。幾位身著美麗的民族服裝的女孩,每人持一杵,相互配合,敲擊出美妙的旋律,邊敲奏邊歌舞,她們時而整齊地集體舂擊;時而交錯舂擊;忽而後退,忽而聚攏;或以足踏地,或左右搖動。風光秀麗,歌聲委婉,舞姿健美,杵音清越,令人心曠神怡。最後一個節目,是男女遊客與阿里山的姑娘、少年一起互動,跳歡快的拉手舞,把演出的氣氛推向高潮。
看完表演,導遊把我們帶到阿里山的一個茶葉專賣店,據說這個茶葉店是阿里山一個部落首領的大公主開設,在店裡可以免費品嚐阿里山姑娘泡好的鮮茶。公主與那些表演節目的阿里山姑娘長相和穿著相似,氣質端莊樸實。泡茶動作嫻熟、說茶頭頭是道。介紹阿里山風情落落大方,談吐自然。很多遊客紛紛要求與她合影,公主面露笑容,一一滿足,沒有絲毫得矯柔造作,留給大陸游客一個很友好的印象。
終於見識了阿里山的姑娘。她們與歌詞說的“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迥異,多是體格強壯,皮膚黝黑,臉盤方正的女孩。不過,粗壯的身腰顯得靈活,舞姿十分優美。五官也長得精緻,眼睛又大又黑,鼻子又高又挺,嘴唇稜角分明,有些古希臘人的風格。高山族有九個分支,也許《阿里山姑娘》的詞作者見到的是另一支高山族姑娘了。
臺灣導遊說:“不看阿里山,等於沒有到臺灣”。是的,美麗的阿里山的確值得大陸的遊客去看看。如果說臺灣島是大陸母親永遠惦記著的遊子,阿里山則是大陸人心中嚮往的地方,阿里山姑娘是大陸青年夢中最為漂亮的姑娘了。
離開阿里山時,我記住了山裡的那些古木,記住了關於古木的那些故事,記住了臺灣民族的受難歷史,記住了那些樸實活潑的阿里山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