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作文素材> 寬容的作文寫作事例

寬容的作文寫作事例

寬容的作文寫作事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支部隊在森林中與敵軍相遇。激戰後,兩名戰士跟部隊失去了聯絡。

  兩人在森林中艱難跋涉,他們互相鼓勵、互相安慰。十多天過去了,仍未與部隊聯絡上。一天,他們打死了一隻鹿,依靠鹿肉艱難度日。這以後他們再也沒看到過任何動物。他們把僅剩下的一點鹿肉,背在身上。又一次激戰後,他們巧妙地避開了敵人。

  就在自以為已經安全時,只聽一聲槍響,走在前面的年輕戰士中了一槍———幸虧傷在肩膀上!後面計程車兵惶恐地跑了過來,他害怕得語無倫次,抱著戰友的身體淚流不止,並趕快把自己的襯衣撕下來包紮戰友的傷口。

  晚上,未受傷計程車兵一直唸叨著母親的名字,兩眼直勾勾的。他們都以為他們熬不過這一關了,儘管飢餓難忍,可他們誰也沒動身邊的鹿肉。第二天,他們得救了。

  30年後,那位受傷的戰士安德森說:“我知道誰開的那一槍,他就是我的戰友。當時在他抱住我時,我碰到他發熱的槍管。但是,我想我理解他。我知道他想獨吞我身上的鹿肉,他想為了他的母親而活下來。此後30年,我假裝根本不知道此事,也從未提及。他母親還是沒有等到他回來,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來,請求我原諒他,我沒讓他說下去。我們又做了幾十年的朋友。”

  讓一讓,六尺巷

  (寬容化解矛盾)

  清康熙年間,張英在京城做了大官,被人稱為“張丞相”。張英的老家在安徽桐城,那裡有一個姓葉的大戶與張家的府第為鄰。那年,張家重新擴建府第,院牆蓋到了葉家的地界。葉家明知道是張家仗勢欺人,但祖上傳下的宅第也不願相讓,於是和張家爭執,並表示 “寧可家破人忙,也寸土不讓”。雙方相持不下,衝突在所難免。張英的夫人在族人的催促下給丈夫寫信,希望張英干預此事。張英接到夫人的信後,對家人依仗他的權勢欺壓鄉里很是不滿,於是作詩一首帶給夫人,詩中寫道:“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張夫人見詩後,很不理解張英的做法,反覆吟誦,才理解丈夫的用意,於是讓家人主動後退3尺築牆。葉家得知後,被張英寬厚禮讓的行為感動,也將自己宅院主動後退了3尺。這樣張、葉兩家之間就形成一個6尺寬的巷子。後來,這件事被廣為傳頌,還有一句順口溜: 爭一爭,行不通;讓一讓,六尺巷。

  楊翁婚姻背後折射的社會寬容

  (寬容是社會文明的標誌)

  舉世聞名的大物理學家楊振寧先生與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翻譯系碩士班學生翁帆結婚了。這場婚戀令人關注的主要是兩人間的年齡差距———楊振寧整整大了翁帆54歲。在一個大多數人還墨守成規的國度,這個罕見的年齡差距難免會引起許多人的好奇、驚歎和猜測。楊振寧早就料到了這一點,他坦言自己對此已有心理準備。

  出乎楊振寧意料的是,面對這場“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蘇軾語)式的婚戀,無論是網路言論還是街談巷議,充滿的都是善意的眼神:在楊振寧任職的清華大學的BBS網站上,大部分學生的留言表達的都是祝福的心願;新浪網上的數千條“評論”,也大多呵護著這段感情;一位親近楊振寧的'物理學家還回信給楊振寧,舉例西班牙大提琴家卡薩爾斯81歲時和他21歲的學生結婚,作為對他們的祝福———這些人性的溫暖和善意,在以前的同類事件中並不多見。

  這足以表明,我們的社會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一方面,民眾開始知道生活中有太多美好的事物值得我們珍惜和祝福;另一方面,民眾面對和自己的觀念大相徑庭的人與事,已經開始學會理解和寬容———而寬容恰恰是社會進步的醒目標誌。

  林肯的大度

  (寬容是一種人生境界)

  林肯一向以寬容為懷。在他當上總統後,南北戰爭爆發了,一開始北方處於劣勢,讓他終日不得安寧。隨之而來的就是別人對他的能力的鄙視,人們認為選舉他當總統是犯下了大錯,林肯則對所有鄙視他的人都報以寬容,在他人看來,那幾乎是一種自暴自棄的寬容,很沒有尊嚴的寬容。後來終於引起一議員的不滿,議員說:“你不應該試圖和那些人交朋友,而應該消滅他們。”林肯微笑著回答:“當他們變成我的朋友,難道我不正是在消滅我的敵人嗎?”一語中的,多一些寬容,公開的對手或許就是我們潛在的朋友。

  三峽工程誰貢獻最大

  (應該寬容地對待不同意見)

  三峽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誰對三峽工程的貢獻最大?著名的水利工程學家潘家錚這樣回答外國記者的提問:“那些反對三峽工程的人對三峽工程的貢獻最大。”反對者的存在,可讓人保持清醒理智的頭腦,做事更周全;可激發你接受挑戰的勇氣,迸發出生命的潛能。風涼話,正可以給你發熱的頭腦“冷敷”;給你穿的小鞋,或許能讓你在舞臺上跳出曼妙的“芭蕾舞”;給你的打擊,彷彿運動員手上的槓鈴,只會增加你的爆發力。這不是簡單的寬容,這寬容如,磨礪著你的意志,磨亮了你生命的鋒芒。

  中國歷史上的寬容故事

  (寬容是做人的美德)

  戰國時趙國的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一忍再忍廉頗的尋釁羞辱,他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的大境界,終使廉頗幡然醒悟,從而給世人留下“將相和”的千古美談。

  三國時,諸葛亮初出茅廬,劉備稱之為“如魚得水”,而關、張兄弟卻未然。在曹兵突然來犯時,兄弟倆便“魚”呀“水”呀地對諸葛亮冷嘲熱諷,諸葛亮胸懷全域性,毫不在意,仍然重用他們。結果新野一戰大獲全勝,使關、張兄弟佩服得五體投地。如果諸葛亮當初跟他們一般見識,爭論糾纏,勢必造成將帥不和,人心分離,哪能有新野一戰和以後更多的勝利呢?

  劉秀大敗王郎,攻入邯鄲,檢點前朝公文時,發現大量奉承王郎、侮罵劉秀甚至謀劃誅殺劉秀的信件。可劉秀對此視而不見,不顧眾臣反對,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計前嫌,化敵為友,壯大自己的力量,終成帝業。這把火,燒燬了嫌隙,也鑄煉了堅固的事業之基。

  唐朝諫議大夫魏徵,常常犯顏苦諫,屢逆龍鱗,可唐太宗站得高,以寬容為懷,把魏徵看作是照見自己得失的“鏡子”,終於開創了史稱“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

  武則天時代的宰相婁師德以仁厚寬恕、恭勤不怠聞名於世。司馬光評價他“寬厚清慎,犯而不校”。鳳閣侍郎李昭德罵他是鄉巴佬,他笑著說:“我不當鄉巴佬,誰當鄉巴佬呢?”當時名相狄仁傑也瞧不起婁師德,想把他排擠出朝廷,他也不計較。後來武則天告訴狄仁傑:“我之所以瞭解你,正是婁師德向我推薦的。”狄仁傑聽了慚愧不已。

  呂蒙正初入朝堂時,有一朝士指著他說:“這小子也參政?”呂蒙正裝著沒聽見。而與呂蒙正同列的人卻幾次讓呂蒙正追問那個人是誰,呂蒙正不允,說:“若知其姓名,怕以後不能忘記,所以還是不問的好。”呂蒙正後來終於成為北宋的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