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好時光初二作文
河南,湟湟千年華夏文明,正是從這塊黃土地上發源流淌,繼爾漫延全中國的。河南在中華文明史上的意義,套用一位河南作家的妙語:“河南人就是咱中國人的媽”來解釋最為恰當。如今,這位母親乳汁斷盡,人老色衰,滿臉風霜,踡縮黃土一角,莫名成了兒女嘲笑的物件,這實在是一種文化的悲哀。而時下關於河南的笑話漫天飛,河南在一種“流言運動”中被肆無忌憚地蹂踐,又實在是我們民族整體的悲哀。
河南人被群體歧視,是一個尷尬而又沉重的文化現象。昔日的輝煌,厚重的人文,竟那樣輕而易舉被幾句流言,幾個笑話掩蓋,這本身就是一個天大笑話。這一方面緣於我們可怕的無知和愚蠢的偏見,另一方面也有河南人自身的原因。
現代化程序中,隨著承載農耕經濟的黃土文明不可避免的衰落,河南也隨之迷失了自我,迷失在歷史的黑洞裡,迷失在麻木的消怠上,迷失在自我消解的中庸中。河南的問題,最終還需要河南人自己來解決。而地域文明的振興,首先在於精神的勃起。勃起需要的刺激,已經太多太多,時下,我們應該更關注河南精神重建的態勢與內涵。自然,這是一個深刻而博大的命題。但我們不妨先從尋找迷失的自我開始。河南人之所以為河南人,是緣於地域,是緣於歷史,是緣於血脈。那麼,就讓我們順著地域文化的長河,從個體文明的源頭開始,沿著祖先的足跡,尋找那個我們曾經失落的世界,並捎帶從歷史的長河中採擷些文明的珠寶,熬煎一副精神的良藥,然後,清洗文化的傷口,挖去精神的惡瘡,外貼內服,再塑河南的精神鋼骨,還原一個健康的'中原文明。讓鬱悶已久的河南人氣吐眉揚,再次挺撥地站直腰板,用驕傲的豫中話大聲宣佈:俺是河南人。
為什麼不呢?
拂去歷史的塵埃,沿著時間的長河,從春秋走來,從秦漢走來,從唐宋走來,從近代走來的那些河南人,一個個都是人格茁壯,性格鮮明,或察天觀道,或倚劍長笑,或遊刃權謀,或詩筆作刀,無不熱血滾燙,豪氣沖天,一肩擔天下道義,一肩負百姓福利。他們從來都是那樣古道熱腸,或是激盪著感天動地的仁道大義,或是充盈著悲天憫人的救世情懷。這體現在俠士武將身上,是忠肝義膽,是精忠報國;體現在文人官員身上,是憂國憂民,是鞠躬盡瘁。這種濃濃的入世情懷,生生不息,傳遞千年,一直激勵溫暖著每個中國人的心田。
除了那腔滾燙的熱血,除了這般豪爽的情懷,河南人也有其秀致明豔的一面。地域文化中,河南文人歷來就以想象瑰麗奇特,文筆精緻豔麗著稱。
這一點的代表性人物自然是商丘人莊子了。這個夢蝶忘我,鼓盆葬妻的河南人,現實中活得非常寒磣,甚至有些萎縮。人瘦得“槁項黃馘”,住在“窮閭陋巷”,靠釣魚、打草鞋維持生活。但他的精神世界,卻豐富得一蹋糊塗,瀟灑得有天沒地。那洋洋灑灑的一本《莊子》,文筆優美詼諧,想象恣意汪洋,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學士必讀之書。它不但涉及哲學、人倫、政治,而且談論美學、藝術、語言、生物、養生等方面。聞一多和郭沫若都認為中國的藝術導源於莊子,一部中國文學史幾乎都是在它的影響下產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