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作文指導:承上啟下的六種技巧
寫議論文時,有的文章卻脈絡不明,似斷似連,甚至出現裂痕,缺乏過渡這個段與段、層與層之間的橋樑紐帶。小編收集了2017年高考指導:承上啟下的六種技巧,歡迎閱讀。
材料與觀點的過渡,常用的表述方式
(1)這則材料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得到了這樣的啟示……)
(2)這雖是一則寓言,但卻形象地說明了……(這則材料的寓意是……)
(3)由此觀之……
(4)為什麼會這樣呢?
(5)由此,我明白了一個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論點與論述之間的過渡
,學生從話題包含的內容,生髮開去,闡述見解。一部分學生寫議論文,提出中心論點,然後結合生活和社會現象對論點進行論證,但缺乏必要的語言過渡,使觀點與材料分離。寫作中,由提出論點到聯絡現實進行分析論證,學生常常使用“現實生活也有同類者”“我不禁想到現實生活中的同類現象”等句子進行過渡,形成觀點與論述之間的自然轉換,文氣貫通。
1、由此,我聯想到我們人類社會……
2、物性如此,我們人類何嘗不是這樣……
3、……這給我們一個深刻的啟示……
4、物猶如此,人亦然。
理論論證與事實論證之間的過渡。
論辯時理論論證為使論述變得深刻,事實論證為使論證顯得具體,分析說理時聯絡生活實際,避免泛泛而談,內容空洞,兩者結合使用就應注意由此及彼的恰當過渡。
(一)事實到理論
1、“就拿……來說吧”或“例如……”來過渡;
2、縱觀古今,凡是……無不是……
3、古往今來,無數成功者的業績都……
4、縱觀古今中外名人學者的成功歷程,不難發現,他們的成功的秘訣在於……
5、放眼寰球,縱觀古今,大凡有……無不是……
(二)理論到事實
若先事實論證再理論論證,過渡文字一般則是對事實包含道理的分析、總括。
1、有位哲人曾這樣說過:“……”
“這正如……所說……”等詞語或句子進行過渡。
2、在生活中廣為傳頌著這樣一句:“……”它告訴我們這樣一個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3、“……”,不正是……精神的真實寫照嗎?可見……
4、“……”這婦孺皆知的俗語告訴我們一個平凡而又深刻的道理:……
5、“……”這句話曾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然而今天……
正面論證與反面論證之間的過渡。
1、正面分析與反面分析之間的過渡,一般藉助“反之”“相反”“否則”“如果不這樣”等關聯性詞語完成;
2、正面舉例與反面舉例之間的`過渡則一般採用“也有與此相反的情況”“相反的事例如……”等句式過渡。
而現實生活中我們又是如何呢?
而現實生活中總有那麼一小部分人……
層與層的過渡
為了使論述充分、深入,寫議論文必須講究說理的層次性。說理時各層次之間的關係,以並列關係和遞進關係為主,具有並列關係的層次之間的過渡一般藉助“同時”“還要”等關聯詞語過渡銜接;具有遞進關係的層次之間的過渡則往往藉助“不僅如此……而且”“更進一步說”以及“當然”等詞句進行過渡銜接。
1、無獨有偶
2、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3、個人如此,國家民族又何嘗不是這樣?
4、那麼我們該怎樣做呢?
辯證過渡
(一)欲進先退
在對某問題闡述自己觀點見解時,先要承認與此相反的觀點見解存在的合理性,然後指出其道理存在的不足之處,接著語意一轉,話題轉入對此觀點見解的主要論述。“退”是透過承認反面的觀點見解以防論證疏漏,“進”是論證文章論點的主體。
(二)主論先行,後堵偏漏。
當然 ;……不是……而是 ;然而,凡事都有度,過猶不及
1、當然,在歷史上儘管也有“近墨而不黑”、昭著史冊的人物,如出汙泥而不染的屈原、陶淵明;執法懲惡,廉潔自律的包拯、海瑞;屢觸權貴潔身自好的鄭板橋、劉鏞;但畢竟鳳毛麟角,為數不多。這些事物特殊現象怎能掩蓋外因能促進事物量變向質變轉化的一般規律呢。怎能忽視“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哲理名言呢?
2、當然,不要輕易說“不”,並不是不能說“不”。如果你面對一潭死水的生活,波瀾不起,生命的衝勁早已缺席,人生的鬥志也了無蹤影,你應該對這樣的生存現狀勇敢地說“不”。 1999年,高燃以一箇中專畢業生的身份隻身來到廣州打工,又毅然拋棄月薪5000多元穩定工作,多方聯絡進入一家高考補習班,次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後來創辦市值上億元的MYSEE公司。央視記者李小萌採訪他,他說,我不想過那種一眼就可以望到頭的人生。高燃勇敢地跟平庸的生存狀態說“不”,高燃超越了自己,他成功了。
3、我們不要輕易說“不”,並不是去做一個逆來順受毫無原則的人,面對沉淪的陷阱和惰性的挑釁,我們要勇敢地說“不”;面對厄運的打擊、失敗的考驗和種種執著人生的堅守,我們不要輕易說“不”。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堅守早就認定了的。人生的過程是一個超越自己的過程,人生的過程也是一個堅守的過程。
議論文中的過渡銜接沒有固定的格式或詞句,可有常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