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作文指導:審題立意的技巧
所謂“新材料”,即提供一則材料或圖畫並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話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審題立意的技巧,歡迎大家參考!
【審題立意的技巧】
就其本質來說,題意作文介於材料作文與之間,其命題特點、寫作要求與話題作文有相同之處,可以看作是話題作文的另一種型別。比較而言,題意作文比話題作文更具開放性,更有利於考生髮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華。但有時隱性材料也曾加了同學們的審題難度。
◆審題立意之方法
1.抓關鍵句法--善於抓住關鍵詞語。關鍵詞語往往是“文眼”,它蘊含著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為把握材料審題立意的突破口。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時在文字上有所表現,抓住這些詞句往往能事半功倍。
例1、有人問巴西球王貝利:你最滿意的進球是哪一個貝利答道:下一個。
這“下一個”三字擲地有聲,既體現出永不滿足的進取精神,又蘊含著藝無止境,不斷創新的哲理,閃耀著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這個關鍵,審題到這樣的程度,立意與命題還能成為問題嗎?
例2、《鞋匠的好奇》燕子是一種候鳥,起初人們並不是這麼認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這是古希臘偉人亞里士多得得出的結論。天經天義,人們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紀,瑞士巴賽爾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築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寫了一張紙條?--“燕子,你在何處越冬?”,並將它綁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當這隻燕子翩然而歸時,鞋匠意外地發現了一張新的字條:“雅典,在安託萬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個被信奉了2400多的的謬誤終於得以澄清。
學生很容易找出這則材料體現主旨的詞語“好奇”?--材料三次用到這個詞語,“好奇心使他寫了一張紙條”,“鞋匠的好奇使一個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謬誤……”再加材料的標題《鞋匠的好奇》,而抓住了關鍵詞語的同學很容易明白本材料的主旨:好奇,往往是發明和創新的原動力。
例3、野兔是一種十分狡猾的動物,缺乏的獵手很難捕獲到它們。但是一到下雪天,野兔的末日就到了。因為野兔從來不敢走沒有自己腳印的路,當它從窩中出來覓食時,它總是小心翼翼的,一有風吹草動就會逃之夭夭。但走過一段路後,如果是安全的,它返回時也會按照原路。獵人就是根據野兔的這一特性,只要找到野兔在雪地上留下的腳印,然後設一個機關,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收穫獵物了。兔子的致命缺點就是太相信自己走過的路了。
關鍵句“兔子的致命缺點就是太相信自己走過的路"。立意:走熟悉的路也會摔倒,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去看待不斷變化的世界"別摔在熟悉的路上"(慣用塑膠袋現在汙染了換紙的. 汽車好.大家方便.多多益善,現在尾氣多了影響歡迎)野兔謹小慎微,不敢走新路,不敢創新 不要謹小慎微、敢於走新路、敢於創新
例4、最近,"金庸茶館"網站上出現的一則新聞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一位筆名為"步非煙"的北大女研究生,在一次武俠作品的頒獎活動中放言"要革金庸們的命",寫出新時代的武俠小說。儘管這位獲獎的女作家後來作了解釋,稱"革命"不是打倒,不是背叛,只是希望超越的意思,但這句話還是掀起了軒然大波。有人批評步非煙"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也有人認為她勇氣可嘉,狂妄得可愛。
從肯定步非煙的角度立意:要有敢於挑戰權威的勇氣;(要敢於超越前人等。超越,勇氣,跨越,突破,挑戰權威,開拓,腳踏實地等)
例5、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那麼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他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荊棘上,便在那荒蠻的枝條之間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著,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為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創來換取... ... 它的歌唱是以生命為代價的歌唱,是世間最悽美的絕唱。這不僅僅是一種生的態度,更是一種感天動地的愛的方式。
後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立意進行寫作:上面材料的主旨是讚美荊棘鳥以頑強的精神唱出最美的生命之歌。從鳥的傳說方面可這樣立意:①超脫出自身的痛苦,生命之花才美麗;②有頑強的意志.才敢挑戰生恬中的荊棘;③生命需要勇敢和頑強。從材料中的議論部分可這樣立意:①最美好的東西需要用最深痛的巨創來換取;②以生命作為代價,開出美麗的生命之花,也是對生命的一種愛。準確理解材料的含意,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生活經歷和思想認識確定作文立意,即可構思作文。
2、以果溯因法(因果分析法)--任何事物的產生、變化和發展,都有其內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閱讀分析材料的因果聯絡,從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1、試看這則材料《盲子過涸溪》:有盲子過涸溪,失墜,兩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必墜深淵。過者告曰:"無怖,第(只要)放下即實地也。"盲子不信,握木盾長號。久之,手憊,失手墜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實地,何久自苦耶"(譯文:有個瞎子經過一條幹涸的小溪,在橋上(突然)失手墜落。(他)兩手攀住橋欄,膽戰心驚地抓得緊緊的,自認為(一旦)失手,一定會墜入深淵。過路的人告訴他說:"別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實地了。"瞎子不相信,握緊橋欄大聲呼號。過了很久,力氣(漸漸)消失了,失手墜落在地上,於是(他)嘲笑自己說:"嘻!早知道(下面)就是實地,何必(讓)自己辛苦這麼久呢?"。)
本文的主角是盲子,作者對他的態度是諷刺,盲子"久自苦"的原因是不信忠告,兢兢握固,死不放手。在這樣理解的基礎就可以得出"第放下即實地"、"學會'放手'"等立意及命題了。如果從"過者"的角度,得出"幫人要幫到底"的立意,或者從"盲子"的角度,得出"不能一意孤行"、"要善於聽從勸告"等立意,就不大合適。前者雖然可以說通,但"過者"是次要人物,著眼於他就不得主旨,沒有做到"整體把握";後者從邏輯上講屬"推不出",是沒有"吃透材料"。
例2、古代有一個漁翁,一天,在井裡網撈了兩條大鯉魚;第二天,在井裡撈到了三條鯽魚;第三天,僅僅撈到了幾隻米蝦;第四天,第五天……什麼也沒撈到,這是為什麼呢?
以果溯因法。空間不寬,水域狹窄,藏魚不多。井裡撈魚(原因)兩條大鯉魚 三條鯽魚,幾隻米蝦,空白(結果)透過"這是為什麼"的分析,能較快速明白材料的主旨:到廣闊的空間去撒網,方有豐碩的收穫。
例3、烏鴉因羨慕老鷹能從山上俯衝下來抓走小羊的本領,於是模仿老鷹的俯衝姿勢拼命練習。一天,烏鴉覺得自己練得很棒了,便哇哇地從樹上猛衝下來,想抓住山羊往上飛,可是它的身子太輕,爪子又被羊毛纏住,無論怎樣拍打翅膀也飛不起來。結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當牧羊人的孩子問這是什麼鳥時,牧羊人說:"這是一隻忘記自己叫什麼的鳥。"孩子摸著烏鴉的羽毛說:"它也很可愛呀!"[2006年全國卷(乙卷)]
烏鴉為什麼抓山羊失敗?因為它不顧自身條件(身子太輕,爪子不如老鷹鋒利),盲目模仿老鷹,哪有不失敗之理?從原因入手,可立意為:盲目模仿別人,就如東施效顰,難免遭致失敗。當然,也可從小孩稱讚烏鴉"它也很可愛啊!"分析原因立意。因為它不甘心做一隻普通的烏鴉,它要超越,它敢於挑戰,勇氣可嘉!從此處立意,更容易寫出新意。
例4、梟逢鳩。鳩曰:"子將安之?"梟曰:"我將東徙。"鳩曰:"何故?"梟曰:"鄉人皆惡我鳴,以故東徙。"鳩曰:"子能更鳴可矣,不能更鳴,東徙猶惡子之聲。" (譯文:貓頭鷹遇見了斑鳩,斑鳩問它:"你要到哪兒去呀?" 貓頭鷹說:"我準備搬到東邊去。" 斑鳩問:"為什麼呢?" 貓頭鷹說:"村裡人都討厭我的叫聲,因此我想搬到東邊去。" 斑鳩說:"你改變叫聲,就可以了。要是不能改變叫聲,即使搬到東邊去,東邊村裡人照樣討厭你。" )
(結果)梟搬到東邊村裡人照樣討厭(原因)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立意)與其改變環境,不如改變自己 / 治標不如治本/ 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還要找到完善自我的恰當的方法/ 贏得社會認同,在於完善自己。
3、辨證關係法--任何事物是相互聯絡的,而且從不同角度會有不同的答案。事物間的關係主要有依存關係(如學與問)、主次關係(如奉獻與索取)、取捨關係(如自卑與自強)和條件關係(如繼承與創新)等。辨明這些關係和角度,有利於立意構思作文。
例1、螢火蟲是肉食小甲蟲,它的食物是蝸牛。蝸牛一旦有什麼危險,就把頭縮排硬殼裡,很多天敵拿它無可奈何。小巧、柔弱和笨拙的螢火蟲如何對付它呢?螢火蟲的頭頂有一對顎,那東西細得像頭髮,很尖利。螢火蟲捉蝸牛時,先用顎在蝸牛身上輕輕敲打,而蝸牛根本不把螢火蟲放在眼裡,甚至覺得被敲打幾下如同按摩一樣很舒服。螢火蟲的敲打,是向它注射一種毒液。蝸牛在毫無警覺中被麻痺,直到失去知覺。當蝸牛被毒倒後,螢火蟲再注射另一種液體,使蝸牛的肉變成流質,然後用管狀的嘴喝掉。
從蝸牛角度:貪圖安逸享樂必釀成苦果;越是看似不堪一擊的對手,越是不可掉以輕心。從螢火蟲角度:某些短處,有時恰是成功的利器。
例2、有一名英國登山者因為極度缺氧倒在攀登珠穆朗瑪峰的路上,這是一條登山者長走的登頂之路,幾十個登山者從他身邊走過,都不願意耽誤自己的登程。幾個小時後,這個34歲的登山者就離開了人世。
這件事傳開後,有人感到震驚,說以前只有經驗最豐富的才能攀登到高的地方,不管認識不認識,除非會危及營救者的生命,瀕臨死亡的攀登者是不會不營救就被遺棄的。但也有人說:不管是公眾還是登山者都要明白,人總是要死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和壓力,要不,人們還以為這是花錢逛公園呢。
材料不同角度的評論就是問題所在。所提煉出來的問題是由事件引發出來的不同的見解,如"救不救"。
例3、《斷章》(卞之琳)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世界有了我們而更美麗/相互欣賞/營造共贏的風景/相映成趣的`美麗(共同的風景)/你也是一道風景(欣賞你)
例4、閱讀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1)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只要耕耘,一定有收穫;(2)沒有收益、方向錯誤的苦勞,只是徒勞無功。做事有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材料二:(1)懂得愈多,找工作愈容易;(2)好工作有許多人競相應徵,學而專精的人才會得到。
材料三:(1)美夢不要想,因為不可能成真;(2)美夢要去追尋,經過努力,一定會有收穫。
以上三組材料,每一組都有兩種不同的觀點。請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之內。
在生活中,許多人只會用單一的思考方法,要麼熱情高漲,轟轟烈烈,大有咄咄逼人的氣勢,遇事則盲目樂觀;要麼心灰意冷,消極頹廢,悲觀絕望,對生活失去信心。兩種極端的思考方法都將給人生帶來危害。任何事物我們都要從正反兩個方向去思考,全面辯證地去看問題,這樣才能獲得比較清醒的認識。寫作中,可以剖析單一思考方法的危害性,可以體現雙向思考方法的優越性,可以觀照生活,發表議論,可以記敘見聞、經歷,可以講述故事,暢談體驗、感受等。寫成議論文,論述思考方法對生活的重要性,有什麼樣的思考方法就有什麼樣的狀態。人們常常習慣於慣性思維,其實換個角度思維,世界就變了,生活就不一樣了,從而證明靈活的思維是大地的創造者。
例5、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動物園裡來了一位哲學教授,向動物們傳授哲學。哲學教授講了好多空洞的理論,接著說:"任何事物都必須從基礎做起,就如任何建築都必須從底層做起。" 有一隻青蛙聽得不耐煩了,就向教授發問:"請問教授,真的所有建築都必須從底層做起嗎?" 哲學教授瞄了青蛙一眼:"當然!井底之蛙!" 青蛙反擊說:"正因為是井底之蛙,我才問你--難道打井也從底層做起嗎?"哲學教授啞口無言。動物們紛紛說:"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何況不是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從整體材料看,反映的是一分為二、客觀全面的哲理,可提煉出話題"怎樣看待事物""要看到別人的長處";從教授的言行上看,反映了理論與實踐、客觀與主觀的哲理,可提煉出話題"言與行""理論要聯絡實際";從青蛙的言行看,反映了相對與絕對、共性與特殊的哲理,可以提煉出話題"勇於質疑""敢於挑戰";從其他動物的議論中可以提煉出話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等。
例6、美國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護區內,曾發生過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們為了保護鹿而把當地的狼消滅了,於是,鹿沒有了天敵,終日無憂無慮地飽食於林中。十幾年後,鹿群由四百隻發展到四萬只。然而鹿的體態愚笨,失去了昔日的靈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踐踏而凋零了。鹿由於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動所帶來的體質衰弱而大批死亡。於是人們再次把狼請進來,鹿有奮力奔跑了,保護區恢復了昔日的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