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重慶高考作文題目及範文:咀嚼生活的墨雅書香
2016年Ⅱ卷延續了去年的任務驅動模式,材料作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咀嚼生活的墨雅書香作文,歡迎大家閱讀!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語文學習關係到一個人的終身發展,社會整體的語文素養關係到國家的軟實力和文化自信,對於我們中學生來說,語文素養的提升主要與三條途徑:課堂有效教學、課外大量教學、社會生活實踐。
請根據材料,從自己語文學習的出發,比較上述三條途徑,闡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資訊。
【命題解碼】
2016年Ⅱ卷作文延續了去年的任務驅動模式,材料作文。去年作“風采人物”評選,要生“思考、權衡與選擇”。今年要求“比較”中學生提升語文素養的三條途徑,“闡述你的看法和理由”。同樣不限文體,繼續放開“”禁忌。但是穩中有變:
(1)高屋建瓴,立意高遠。“語文學習關係到一個人的終身發展,社會整體的語文素養關係到國家的軟實力和文化自信。”無論從個人角度還是社會角度看,語文素養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個人的文化修養、文化氣質和文明素質和語文素養緊密相關;國家層面,公民的語文素養直接影響到優秀文化的發展與傳承。同時,正如語文界的共識所說,“培養文化人是語文學科的使命”。
(2)緊扣生活,解放學生。“對於我們中學生來說”“請根據材料,從自己語文學習的體會出發,”明確指令,讓學生結合生活學習的實際,讓學生有話可說,體現了高考作文公平性與開放性。
(3)比較鑑別,注重思維。“比較”這三種途徑,談自己的看法和理由,在比較中,辨析三個途徑各自特點與不足,結合自身學習生活經歷的特殊性,闡述自己獨特的理解,既在普遍意義上考查了學生的比較思辨能力,又尊重了學生個性,利於學生創作出有個性有理趣的`好文章。
在比較中,盡顯事物特徵以及中學生看待事物的辯證思維能力:
課堂有效教學:課堂是“中學生”語文素養提升的重要陣地。關於語文素養的提升,學生寫作時既可以著眼語文學科體系的知識獲取、興趣的培養和方法的習得,又可以著眼教師人格濡染,還可以著眼學習過程中的合作、交流、表達能力的形成等等。但也要注意到:在時間與空間上,課堂教學有它自身的侷限。
課外大量閱讀:課外閱讀是語文素養這條河流的“源頭活水”,它在積累知識、啟用見識、激發創造靈感的過程中,起著“為生命輸氧”的重要作用。學生可以寫:國內外優秀文化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文化經典對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深層次全方位滲透。學生還可以寫自由體悟到的課外閱讀的自由性、選擇性、有效性及可延續性……但也要注意到:課外閱讀又具有鬆散和不可操控等不足。
社會實踐活動:“讀萬卷書”還要“行萬里路”。社會實踐活動,是中學生提升語文素養的生活源泉。實踐,檢驗真正的語文素養。實踐,也真正促成語文素養的形成。學生在寫作時,可以寫實踐活動(如社會宣傳社會服務)對語言能力的鍛鍊,生活實踐(參觀、訪問、旅遊等)中對人的認識,對生活的思考,對生命的更深刻的體悟, 甚至是對自身思想人格形成的砥礪……但是,社會實踐活動有複雜、多變的特點,如何讓它在語文素養提升過程中產生積極作用,也是不好把握。
【審題誤區】
審題偏頗,不嚴謹,表現在(一)斷章取義:只談語文素養,大談特談語文素養對國家軟實力的影響,完全不涉及“途徑”。一般為四類作文。(二)忽視“要求”所講“比較”二字,對三條途徑缺少比較,直接選擇其中一條途徑寫作。四類作文。(三)“從自己語文學習的體會出發”,是要求學生結合自身語文學習體驗,文中有“我”。但是有的學生作文有名人,有典例,就是沒有自己。如果作文中堆砌的盡是英雄好漢名士紅顏,就是沒有自己的生命體驗,這樣的文章無疑是沒有多大的意義的,多判為四類五類卷。
混淆概念,把“語文素養”等同於“素養”,寫作時與“語文”無關,只談素養,比如大談特談中國人素養比不上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國民素養等,偏題,為五類作文。
文體不清,雖然是要求作者自己“明確文體”,但是在“闡述你的看法和理由”這一要求下,詩歌、小說的文體的創作難度非常大,所以在備考之時對記敘類文體和議論類文體都應該熟練掌握,避免死守一種文體而在高考場上臨時試驗的情況。
咀嚼生活的墨雅書香
莊子言:“鷦鷯巢林,不過一枝;鼴鼠飲河,不過滿腹。”語文素養的提升又何嘗不是如此?知識,其實不是越多越好。生活實踐,尤為重要。沒有行千里的涉水跋山,何來處事之滿腹經綸?沒有細味生活的墨雅書香,又怎會有力透紙背的深思熟慮?
誠然,課堂的有效教學與課外的大量閱讀,對於一個人的語文素養的提升不可忽視,前者有助於我們掌握基礎知識,為日後的學習生活打下基礎,而後者則是使我們暢遊文學世界,體味另一番別緻風情,對個人的思想提高尤為重要。然而,較於上述兩種方式,生活的作用更是不可估量。
有人說,人生有三大恨事,一恨海棠無花,二恨鮒魚多刺,第三恨不記得了,我想大概是因為我下意識想到了第三恨當是語文沒有了生活的墨雅書香吧!
味生活的墨雅書香,可以靜賞風花雪夜,是以明境清心。朱熹道:“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想,這源頭活水便是生活這本大書吧!語文素養在我們味秋葉瑟瑟飛舞賞春蜂嗡嗡鳴叫之時不自覺得以感染並被提升。
味生活墨雅書香,可以味人情冷暖,品世間愛與蒼涼。是誰在沙洲之中“揀盡寒枝不肯棲”?是誰在赤壁之岸高歌大江東去?蘇軾味出了人情冷暖,於黃州種地釀酒,縱酒東坡醒復醉,若是沒有這世態的陰晴冷暖的浸染,東坡怎能以其一詞一句震撼一個個心靈?
味生活墨雅書香,成一曲千古絕唱,氳一縷萬古情長!他過著“朝叩富兒門,暮隨肥馬立”的生活卻仍然道出“堂前撲棗任西鄰, 無食無兒一婦人”。他對生活的體味,對民生的恤憫終成其“詩聖”美稱。若是沒有對“入門依舊四壁空,老妻睹我顏色同”的深刻咀嚼,何來“吾廬獨破”的萬古豪情?何來千古間那一瞬溫暖的星光照亮歷史的暗夜?
課堂教學和課外閱讀,儘管益處頗多,卻不免如鷦鷯巢林所佔一枝鼴鼠飲河所為一腹的短淺,而生活的體味、實踐才能真正提升一個人真正的語文素養,使人明人生之境,味人情冷暖,品世間愛與蒼涼,終成一幅沖天大氣象。
林清玄有言,以歡樂心過生活,以平常心味情愫,以弱軟心除掛礙。希望在生活的暢遊中,我們能夠獲得如雄鷹鬥蒼穹的遼遠,而不是鷦鷯佔一枝的短淺,因為生活的墨雅書香,就在那裡。
[點評]
舊材料也可以寫出好文章!這篇文章就是典型。前些年東坡、杜甫的名字因為經常出現在高考作文中,和另外幾個人名被戲稱為高考作文的幾大“超男”。然而,這些千古風流人物的人格光芒是不會因為高考場上幾個學生的“假文化作文”而失色的,他們依然在那裡,只要寫作者能夠深入領會、深刻表達,(本文用了假設分析)就如這篇作文一樣,文章因此而生色。另外,該作文用莊子“鷦鷯”寓言結構首尾,運用自然,有文化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