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北省高考作文題目及範文:對考試成績的看法
成績究竟代表著什麼?這個問題很少有人進一步追究。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對成績的看法範文,歡迎大家參考!
【題目】
閱讀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要求:結合材料的內容和寓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範文作文】
對考試成績的看法
成績究竟代表著什麼?這個問題很少有人進一步追究.對學生來說,有的教師和家長認為成績代表著學生在班級中的學習水平所處的狀態,因為按照分數的高低可以排列出每個學生的名次,而名次又可以反映該學生在班級中所處的位置,或優,或一般,或差.有的教師、家長則認為成績代表了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例如,在一次考試中,得80分的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一定比得60分的學生好一些.也有人認為這兩者是一致的,所以,成績既可以代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又可以代表學生的的學習水平.若果我們進一步思考,既然成績既可以代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又可以代表他們的學習水平,那麼在同一次考試中得分相同的學生在班級中的學習水平是否相同呢?他們所掌握的只是程度又是否相同呢?恐怕著就難以定論了:有可能相同,有可能不同.這就要看他們掌握的知識點是否相同了.對於教師來說,許多業內業外人士都認為成績代表著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業務能力,或是教師的工作態度.假如我們在進一步思考這個問題,既然成績可以代表教師的的工作能力,或是工作態度,那麼在同一次考試中,成績相同的教師的工作能力或是工作態度是否相同呢?——這仍然是一個難下結論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工作能力和工作態度是可以相互轉化相互彌補的,而且,還要看他們所帶班級的.起始水平等因素是否相同.
由上可見,僅用成績評價教學質量是不科學不合理也不具體的.這種不科學不合理不具體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用成績評價教學質量誤導著教師和學生片面的追求成績,而後忽略了德智體等方面的教育,特別是做人方面的教育.成績的評價作用是師生的全部教學結果被一個抽象的分數包容和替代了,由此就很自然的把師生的教、學目的引向了追求成績的誤區.這種思想便成了教學的直接動因,而真正的認知、掌握技能反而成了獲取成績的手段,退居成了間接因素.這種評價方式是教育教學蛻變成了只教書不育人,只追求成績,不管能力.
二、用成績評價教學質量,增加了學生學習的焦慮性,造成了師生關係的緊張.成績評價實際上是一種競爭機制,這種機制在自尊心、自強性較強的師生中適當運用,可以起到刺激作用,有利於調動師生的工作、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其進取精神.但是,若經常是師生出於競爭狀態中,並把競爭結果直接與獎懲掛鉤、與教師招聘、辭退掛鉤、與績效工資掛鉤,教師、學生的心理負擔怎能不重呢?教師在這種競爭機制下施加給學生的學習負擔人為增重,學生的活動時間因之大大減少,學習焦慮增加,甚至從怕學習,怕考試發展到憎恨學習與考試的製造者.加之在這種現象下,有的教師把成績作為制服學生的枷鎖,把增加學習任務作為管理學生的手段,師生關係又怎能不緊張呢?
三、成績評價造成的輿論壓力,是學校這片純淨的淨土裡產生的一些惡性事件的締造者.據“三秦日報”載,河南某師範附小曾發生兩起惡性事件.一起是因學生沒有按時完成家庭作業,科任教師便用火盆“燒烤懶油”,結果導致該生屁股、陰囊水腫、發炎,區域性皮膚壞死;另一起是因學生沒有完成作業,科任教師帶領全班學生打該生耳光,導致該生耳聾.另,在各校考試後因不幫忙作弊而發生打架的事件也屢見不鮮.由此看來,用成績評價教學質量無異於在摧殘師生的靈魂.
四、決定成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僅要看師生的個人情況,還要看其他參照師生的工作、學習情況.例如:在省市一級的同科目競賽中,參加學生本就是各校選拔的尖子學生,他們的輔導教師無疑也是各校出類拔萃的優秀教師.即使在競賽中有的學生沒有拿到好名次,好成績,我們也不能說他們就是差學生,也不能說他們的輔導教師工作能力及工作態度有問題.
五、用成績評價教學質量你知了教學的靈活性,這一點在小學的基礎教育上表現尤為顯著.為了成績,許多老師犧牲了休息時間甚至假期,犧牲了學生的活動時間,甚至體、音、美等“無關緊要的課程”,用大量的時間來向學生灌輸知識,督促,檢查讀死書的結果,把本來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僅僅濃縮為“灌輸”,為而不是去教會學生怎樣學習.小學一二年紀學生就背起了重重的輔導資料——可悲!
六、在小學基礎教育中,成績“發酵”出了越來越多的編外生.“編外生”顧名思義就是不在班額編制以內,不再正常的教學管理之內,不在考試評比之列.如此下去,如何談得上普六、普九、普高 ?
七、成績評價導致了部分教師所帶科目成績形成了波浪式發展.有的教師本身工作能力不強,工作態度也有待於認定,這類教師為了成績,把本不紮實的教功、學功用在考試的重點內容上,甚至不需要學生弄懂全部知識,只需要高畫質考試內容.當然,考前猜題、買題、琢磨命題人員的動向就更難以闢免了,同時也出現了向考試組織部門探測、買題的傾向.這些現象說明了成績有一定的不可靠性和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