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高考作文預測> 2017年高考作文題目預測:留痕世間

高考作文題目預測:留痕世間

2017年高考作文題目預測:留痕世間

  佛家有言,生生死死猶如旋火輪不停息。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留痕世間,歡迎大家參考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中央電視臺打造的國內首部真人秀紀錄片《客從何處來》,透過易中天、馬未都、曾寶儀、陳沖、阿丘等五位名人的“尋根問祖”,“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備受關注。在片中陳沖有句:“你是誰?你愛的人是誰,你就是誰;你是什麼?你影響了別人什麼,你就是什麼。”

  其實,人來天地間說到底都是“過客”,哪怕你聞達八方,富可敵國,也不可能成為這個星球的永久居民。不過,你既然來了這一趟,就不能僅僅是“做客”。

  綜合上述材料,你有什麼所思所感?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名師題解】

  這則材料由事例和闡述組成,事例部分從中央電視臺的節目說起,落腳點在陳沖的話上,闡述部分明確表明看法,結合起來,材料指向一個話題:每個人在世間是“過客”而非“做客”,每個人都應該思考清楚:怎樣在短暫的人生中活出自己,在蒼茫的世間留下自己的痕跡。

  角度一:生命不能長久,精神(影響)可以不朽。

  選材小貼士:這裡需要闡述的是生命的短促、飄忽、脆弱和虛妄,更需要闡述的是人怎樣調動自己的潛能和竭盡自己的力量在有限的生命中開拓出無限的精神世界,由此人才能成為真正的人,也正是這種精神使靈魂超越現實、得以永恆。畢淑敏說:人生是沒有意義的,所以要給人生附加一個意義。叔孫豹說:只有“立德”“立功”“立言”,才能雖久不廢、流芳百世。魯迅說: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道家說:人生是不自由的,但可以追求心靈上的自在(靈魂的自由)。本角度適宜從歷史和偉人中選材。

  角度二:活著的使命在於,認識自我,修煉自我,完成自我。

  選材小貼士:這裡的“認識自我”有個前提:不為物所役,不為事所困,不為利所誘,不為名所惑,不為生死所懼,真正看清自己。這裡的“看清自己”有兩個內涵:認識自己作為人類一員的渺小、孤獨和不可缺少;認識自己作為個體的特徵和獨一無二,有著自己的優勢和缺陷,有著異於常人的個性、思維和觀念。這裡的“修煉自我”一方面指彌補自己的不足,增加自己的優勢,一方面指鍛鍊自己的個性,提升自己的境界。這裡的“完成自我”指完成“小我”的蛻變和成長,更指完成“大我”的責任和使命,使自己的微小生命融於人類的大迴圈中,在這樣浩瀚的座標系中,成就了理想的自己。麥家說:平庸的人有一條命,性命;優秀的人有兩條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有三條命,性命、生命和使命,它們分別代表了生存、生活和責任!本角度適宜從自身角度出發。

  角度三:人生的價值,不僅在於留下自身的價值,更在於讓自身的價值惠於眾人。

  選材小貼士:這裡的“價值”不論大小、輕重,只要它能證明生命真實的存在過,眾人真切的領受過,就可以了。這裡的“眾人”可以是親友、同事,可以是陌生人乃至敵人,可以是弱者或邊緣人,可以是後人、世世代代,可以是宇宙中任何存在的生靈。“價值”的意義在於傳遞智慧之真、大愛之善、詩意之美,最終成就了自己,成全了別人,在後人心中刻下永久的印記。泰戈爾說:我們的生命是天賦的,我們惟有獻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歌德說:你若要為你的意義而歡喜,就必須給這個世界以意義。本角度適宜從現實中選材。

  【高分素材】

  經典素材:林覺民,“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參加廣州起義,轉戰途中受傷被俘,後從容就義,年僅24歲。起義前夜,林覺民挑燈寫下兩封訣別書,他給父親林孝穎的《稟父書》寫道:“父親大人,兒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補於全國同胞也。大罪乞恕之。”另一封訣別書寫給妻子陳意映:“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於悲啼之餘,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

  素材點撥:林覺民的熱血壯舉源於他對自由、正義的執著和他對天下人的體念,因此才能割捨對妻子的深愛和對塵世的留戀。他年輕生命的怒放,他捨身就義的光輝精神,在歷史的生死關頭,激勵了整整一代青年,也使我們後人永遠緬懷,反思當下的存在和意義。

  個性素材:莫振高,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高階中學高階教師、校長,全國先進工作者。莫振高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農村的娃仔,好好讀書才能改變命運。他連續30多年用微薄的工資資助近300名貧困生,讓他們進入大學,被稱為“校長爸爸”;他先後籌集3000多萬元善款,資助1.8萬名貧困生圓了大學夢,被稱為“化緣校長”。2015年3月9日,莫振高因病逝世,享年58歲。去世當晚,全校4600名學生自動集體熄燈,為他們心中的好校長默哀。他的學生們,紛紛從全國各地趕來弔唁、守靈、送別。

  素材點撥:莫振高校長多年如一日,對學生愛之深、向社會求之急,並以一己之聲望,在貧困生和社會資金之間搭起了一座堅實的橋樑。他的偉大之處在於,踏踏實實地盡其所能,為學生們撐起一片天,這是每個教育者應有的修養和自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盡己所能,做好自己的事情。

  熱點素材:“我是短暫的'花朵,也是最長久的琥珀。”姚貝娜生前在歌曲《心火》中這樣唱道。在《中國好聲音》舞臺上,四位導師全部為她轉身,記住她的率性,記住她的聲音。姚貝娜29歲時被檢查出乳腺癌,她選擇切除手術,術後選擇最高強度的化療,《後宮甄嬛傳》的主題曲和插曲正是她化療期間的作品。2015年1月16日,姚貝娜因乳腺癌復發病逝於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年僅33歲。這同時,姚貝娜眼角膜捐獻手術順利完成,她的眼角膜已移植給兩個人,家人希望她的生命可以得到另一種形式的延續。

  素材點撥:姚貝娜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後一張照片,是燦爛的微笑。她用33年的短暫生命做了一種詮釋:活過,愛過,笑過,做了她喜歡做的事,成為了她自己,併為此綻放過。這就是生命的意義。

  【素材演練】

  留痕世間

  任方芳

  佛家有言,生生死死猶如旋火輪不停息。人存於世,生命的確是個終極命題,它短暫,它脆弱,它飄忽,它虛妄。有人迷懼於身體髮膚的苦痛,只盼這一生平淡,流逝無妨,何曾想過生命的永不停歇恰恰在於創造價值呢。

  有那樣一些前行者,輾轉於艱難困苦間,恪守本心,玉汝於成。肉體的疼痛甚至覆滅,都無法掩去他們留於人世的熠熠光輝、燎原星火。

  革命的血與火帶來了中華民族的新生,也帶走了錚錚男兒林覺民的性命。林覺民起義被俘前夕,挑燈寫就震人心魄的訣別書,誠然他愛父愛母愛妻愛子,然而民族危亡,家國悲啼,他以天下人為念,以一家之痛而為天下人謀永福。他的一腔鮮血灑在祖國河山之上,流淌於一代代年輕人的血脈之中。

  生命的價值之花不只盛開在壯烈的殉國之軀上,同樣綻放於潛心各領域的大師的一生中。

  馮友蘭這位一代大哲,終生辛勤耕耘於哲學教育和創造領域,也曾飽受非議,世人誹謗他至積毀銷骨的境地,他曾痛心迷惘於“道術遷變”,卻始終不曾一蹶不振、自棄消沉,“極難苦寒地,不輸一段香”,著成《中國哲學簡史》,了卻人生大願。他的哲學結晶福澤後來者,留名青史,他無上的品格讓後世關注、敬仰。

  程硯秋是四大名旦之一,生於亂世,家境貧寒,教戲的師傅脾氣壞打斷了他的腿,多年後才好轉。七七事變,程硯秋同梅蘭芳一般獻出了男子氣派,他不與偽政權合作,不唱義務戲,不留“官座”。正值梅蘭芳退隱香港,餘叔巖沉痾難挽,京戲眼見衰落,他受著當局的迫害打鬥,仍獨撐著舞臺到了1942年。多年後他又致力於戲改辦教育,被人議論,只掩了內心的悲涼,堅強進取到人生盡頭。他走時,報業評論“細雨連芳草,都被他帶將春去了”。他雖已緩緩然退出塵世,卻早已成為一箇中華文化的符號,赫赫然寫入歷史。

  鐵骨男兒身報家國,風采大家滋養後世。他們無不是竭盡所能,發揮所長,胸襟廣博,心繫大眾,在自己有限的肉體生命中開拓出無限的精神世界,使被創造出的寶貴价值燃燒,點亮後世。

  人生匆匆如白駒過隙,哪怕聞達八方,哪怕富可敵國,最終也免不了草蓆一裹,黃土一抔。當歲月的大風颳過,當歷史的長河流過,我們應當讓自己的一生披沙瀝金後存有價值,無論是對自己還是他人。

  人生本無意義,所以要給人生附加一個意義,成於自己,存於他人,哺於後世,留痕世間。

  【教師評點】

  文章從歷史和名人中選材,寫出人物能夠燃燒自己照亮世間的立足點,也寫出其令後人神往並追尋的根本,並以畢淑敏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要給人生附加一個意義”既實在又滿含期待的話結束全文,開啟有為人生的行動篇章。文章事例翔實,頗有氣勢,作者對蒼茫人生的溫暖展望,對當下熱鬧而瘋狂、實際又虛無的生命狀態是一種警示和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