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教師報徵文1000字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說過:“要有良好的社會,必先有良好的個人;要有良好的個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小編收集了中國教師報徵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中國教師報
——讀《周芙蓉:走進孩子內心的快樂》有感
一個冷漠不願與人交談的孩子,成績差,性格古怪孤僻,戒備心強。一個剛參加工作一年的新手老師,關注學生,理解學生,對學生有耐心和責任心。這樣的學生,老師與其進行心靈溝通並且從而走進其內心世界,讓他重拾對學習的興趣,對生活的熱情,前後表現截然不同。學生能有如此大的轉變,不得不感嘆,教師的作用真的不容小覷。這個老師的成功給予了我莫大的鼓舞與支援。只要用心關注並且努力去做,一定會有收穫。
作為一個工作不到一年的新手老師,願意將教師作為理想去追求,帶著滿腔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剛開始時,因為年輕缺乏,對學生的管理沒有方法。常常會有學生在課堂上搗亂,大聲喧譁,甚至引吭高歌,更有甚者直接導致課堂的中斷。課後不交作業,抄襲作業的現象更是屢見不鮮。這一切的一切,無疑給我這樣滿懷衝勁的新老師潑冷水。對此,我感到非常無奈甚至是氣憤不已,但又束手無策。但是,漸漸地,經過仔細的瞭解學生髮現:他們內心裡都有認真學習,好好聽課的想法,但是卻因為自控力太差或者學不進才導致這樣的或那樣的不合理的行為表現。學生會有好玩的天性,常常會為了玩而忽略學習。他們有各種各樣的煩惱,為友誼中的小矛盾,親情中的小疙瘩,或者師生間摩擦而影響學習的情緒。他們好動,總是無法安靜地坐下來看書學
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用心去關注他們,發現並解決問題。
學生的許多煩惱,在我們老師作為成年人的角度看來也許根本不值一提。但是,我們是否還記得,我們曾經也是一名學生。為了一道無法演算出的數學題而自責不已,為了一篇反覆背誦卻記不住的文章而難過,為了老師一個不經意的眼神而思忖憂慮很久,為了與同桌化解矛盾而寫紙條道歉,為了生活的不愉快不順心而傷心很久。同時,也會為了超過哪位同學而暗自較勁,為了教師的一個小稱讚而歡喜不已,為了攻克一道難題而信心大增,為了獲得一個夢寐已久的成績而歡呼雀躍。這就是學生,擁有許多屬於他們自己的小煩惱。因為小煩惱而心緒不寧,從而影響學習。這就是他們這個時期的真實寫照。因此,一直在內心提醒自己,我曾經也是他們當中的一員,應該學會“異地而思之”換角度思考,那麼你所覺得的那些不可理喻的東西都會迎刃而解或者豁然開朗。作為教師,我們是否還記得作為學生時我們的這些特點呢?是否用心去關注孩子們的這些變化?其實,用心去關注他們,那你也許就可以找到答案了。
在講臺上,在教室這個場合,我們既是老師也是學生。從教師身份出發,“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給學生傳授知識和樹立好榜樣固然重要。可是,我認為育人應該更為關鍵。而如何育人,這個是困擾我們大多數老師許久,讓人頭痛不已的問題。我想,這個需要我們教師用心去關注孩子們,瞭解他們內心的訴求和需要。從教師也是學生的角度看,透過工作的鍛鍊,讓自身得到成長是
透過與學生的相處,用心去關注他們患得患失的緣由,感受他們的.純真簡單,他們對老師的尊敬而非害怕恐懼。用心去關注他們,我們會懂得,他們真的還只是孩子,擁有孩子的任性與吵鬧,他們需要我們教師花更多的時間去了解並關注內心的發展變化。用心去關注孩子們,你一定會為他們的快樂而快樂,為他們的憂傷而憂傷。
記得,用心去關注孩子們。他們是有情有意的人,會記得老師給過她們的小幫助小讚許。不因一次的違紀而武斷的否定他們。用心關注孩子們,無論再調皮搗蛋的學生,你都可以從他們身上發現閃光點和過人之處。用心去關注孩子們,對於那些在課堂上有違紀吵鬧的行為的人,或許可以理解並進行引導。用心用情去關注孩子們,我相信他們一定會感受到的。記得,用心關注孩子們的快樂與憂傷。
第二篇:中國教師報
——讀“徐翠梅:留守少年的守護人”有感 “對孩子的關心永遠不變,為教育獻身的初衷至死不改”這是一位普通的鄉村教師的錚錚誓言。為此,她十年如一日地關心著、愛護著學校裡的留守兒童。她就是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紫莊中學留守少年的“代理家長”——徐翠梅老師。
2014年9月24日,《中國教師報》刊載了徐老師的事蹟,也是從那一天起,我認識了這位愛心無垠的老師。11年裡她擔任過學校的語文老師,負責過留守兒童的主要工作,兼任了學校心理諮詢師的工作,又充當過很多留守少年的“代理家長”,2014年被評為江蘇“最美鄉村教師”。
她用老師的情、“媽媽”的愛滋養著在家庭教育中“營養不良”的留守兒童,陪伴他們度過了孤獨、叛逆的青春期,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深厚內涵,她是真正的“留守少年守護人”。在她的關愛和教育下,原本桀驁不馴、染上各種不良習氣的小亞考上了技校,成為一個擁有一技之長的陽光男孩;在她的引領下,很多留守兒童看到了農民工炎炎烈日下揮汗如雨的勞動場景,深切體驗到了爸爸媽媽的辛苦;在她的組織下,留守兒童們參加過“集體生日慶祝會”、“‘保護環境,愛
我母校’的義賣”等等多種多樣的活動,豐富了他們的課餘生活,美化了他們的心靈。
因為她的默默付出,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曾深度報道了這位優秀的“代理家長”。為此,她曾在大街上遭到很多家長的“圍堵”,希望能得到她的幫助。這些讓徐老師油然而生一種快樂感、自豪感,讓這位“代理家長”更加堅定了做留守兒童的守護人,為他們撐起一片晴空的決心,這是怎樣的一種獻身教育的精神啊!
徐老師還不斷探索關愛留守兒童的方法和途經——她設立了心理諮詢室,舉辦了家長學校,每學期還至少給學生做3場心理講座,並定期召開家長會......在她的帶領下,紫莊中學的很多老師都義務做起了留守少年的“代理家長”。
徐老師“獻身教育,終生不悔”的精神不僅深深地影響了紫莊中學的老師們,也深深地印在我的心田上,讓我清醒地認識到:作為一名二十一世紀的教師,首先要有獻身教育,終生不悔的崇高境界。真正熱愛教育事業的人,必然以教育為快樂。一個人只有從自身所從事的事業中感受到快樂,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才能更加熱愛自己的工作,產生進步的原動力。教師要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自我,不斷成長,就得有一種“千錘萬擊還堅韌,任爾東南西北風”的堅定的立場和崇高精神。
其次,要有熱愛學生,誨人不倦的崇高思想。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
尤其是當我們面對的是一大群遠離父母、孤獨叛逆的留守兒童時,我們的愛心更顯出其巨大的能量。徐翠梅老師也曾經說過“如果家庭親情缺失,再得不到學校教育的彌補,那會耽誤多少孩子的前途啊!” 做為留守兒童的教育者,我們不僅要關心孩子們的學習,更要關注他們的生活。因為只有充分關心孩子,才能讓留守兒童融入到社會的大家庭中,學會生活,學會感恩,學會擔當,真正成人成才。
另外,教育需要堅守。常言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徐老師在平凡的崗位上十年如一日,用一顆真誠的心去實現為人師表、為社會做貢獻的人生目標。面對留守兒童,我們需要更多的堅守,堅守“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光榮稱號,堅守“春蠶到死絲方盡”的無私品格,堅守“獻身教育,至死不悔”的錚錚誓言!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說過:“要有良好的社會,必先有良好的個人;要有良好的個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推而廣之,我們可以說要有良好的教育,必先有優秀的教師。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良好的教育,良好的教育離不開像徐翠梅這樣甘於奉獻、孜孜不倦的優秀老師們。讓我們也向這位平凡且偉大的徐翠梅老師學習吧,做一個“獻身教育,終生不悔”的優秀教師,為偉大的“中國夢,教育夢”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