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冬至作文集合10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冬至作文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冬至作文 篇1
寒風呼嘯,大雪翻飛,是一種模糊的印象,是一番番溫馨的話語,二十四個節氣紛紛迎來,天上下起了鵝毛般的大雪,唉,又錯過了,我無奈的起了床,洗漱過後,期待成了冬日裡的一縷溫暖,雨非是雨,雪非是雪,時而是個期盼的神情,時而是一場短暫的皚皚白雪……陽光照耀使朵朵鮮花綻放,片片飄雪成了冬至前的約定。
白白的在大地中嬌養,冰冰的在潤雨中轉變,二十四個節氣,二十四個期約,讓皚皚白雪呈現我的笑臉。
陣陣硝煙飄然而起,農家的冬至即將開始全新的旅程。 炒瓜子、炸豆子、品花生,大家已經忘卻祖先遺留的種種習俗,我們應該保留祖先留下的傳統習俗,老人們總是說“有的吃,吃一日,沒的吃凍一日。”那只是民族傳統習俗罷了,各地的傳統習俗不同,冬至那一天全家歡聚一堂,邊吃炒貨,邊聊家常,有說有笑的過冬至,我們不能遺忘祖先遺留的傳統風俗,我們大家在冬至迎接迎接冬日裡的第一場大雪…… 每一個節氣,每一個節日,我們都不能遺忘,冬至話下,總有一縷縷溫情,與親切的問候在冬日裡湧動又是那個場景又是那份企盼,迎來了新的一年。
冬至作文 篇2
今天是冬至,一個可有可無的節日,對於懶惰的日子裡懶洋洋的學生來說,更加顯得沒有任何意義。也許它的存在僅僅是為我們出去吃一頓餃子提供一個灰常好的理由。
一年前的餃子是在學校的“餃子園”吃的。倒不是非要這一天吃餃子,而是僅僅今天該吃一頓,不然有人說會凍掉耳朵,我想也只是適用於北方,尤其是東北這個冰天雪地的地方。所以重慶的冬至和普通的日子沒什麼兩樣,那兒的人們從來不會因為寒冷吃餃子,也不怕凍掉耳朵,因為他們有火鍋。
大前年的冬至,我和本科班裡的人一起過的,還記得是大家在一起包的餃子。陪青華姐去菜市場買豬肉和麵皮,回來大家就三下五除二地開始包起餃子來了,看得出來,他們很多人都是為了“好玩”,包出來的結果可想而知了。不過外表包成什麼樣子,終究“餃子”還是可以吃的,那天晚上大家吃的灰常開心和飽飽的。
我本身不會包餃子,儘管從小就在學,可是總是學不會。奶奶教我一種方式,媽媽那兒,瞬間變了,所以學過來學過去,終究還是不會包餃子。現在來看,包出來的餃子一下鍋就散架了。陽光定格在寒冬的日子裡,日子停留在過去,過去的事情總值得去拿來回憶和玩味。舊日子裡的人,舊日子裡的事,總會給一張張黑白無力的過去,填上五顏六色的色彩。今天的腦子裡,滿滿的全是餃子了,還有那滿滿蒸騰的熱氣。
冬至作文 篇3
寒冷的冬日,我望著窗外下的淅淅瀝瀝的小雨,思緒不禁飄回去年冬至……
那天可是一個晴天,我們一大群人圍坐在一起包時來運轉。包時來運轉的聊天聲,小孩的嬉戲聲,顯得與這格格不入的是我的外公,他那孤單而又單薄的身影看得我心像是被人揪住似得疼。
我的外公,他什麼都好,就聽力不好。外公熱愛大自然,可是他聽不見知了的蟬鳴,他聽不見潺潺的流水聲,他聽不見風搖曳樹葉的沙沙聲,他聽不見鳥兒站在枝頭吟唱,他聽不見……我想走上去與他交流,但是擔心外公因為自己聽不見而難過。這時,媽媽捧著一碗熱騰騰的時來運轉走到外公面前,挽著外公的胳膊,親切地說:“爸,我們去吃時來運轉吧。”沒想到,外公卻點了點頭,像聽懂似的。外公走到餐桌前,舅舅為他拉開椅子,說:“爸,快吃吧!”外公坐下後,咬下第一口時,小表弟嚥了咽口水說:“外公,可好吃了吧!媽媽都不讓我吃,說要讓外公先吃,你看,我都聽媽媽了話哦!”外公應是因為看見表弟咽口水的動作,夾了一個伸到表弟面前。表弟咬了一大口,驚呼好燙,但還是向外公豎起大拇指。外公額頭那飽經風霜的皺紋一下子舒展開來,臉上露出似菊花綻開般的笑容,嘴角露出一絲慈祥。
我看著外公的笑容,忽然發現自己多慮了。外公有孝敬他並愛著他的家人,就算外公聽不見,但他的心還是與家人相通的。外公發現我呆愣愣地站在原地,向我大喊:“佳佳,過來吃!”我衝他笑了笑,腳步輕快地走向餐桌。
大人們都商量過,都說勢必要讓外公恢復聽力,讓老人安享晚年。舅舅為外公找過不少醫生,外公也戴過助聽器,但並沒有效果。最近,醫生說,可以戴人工耳蝸。明年,外公便又可以聽見大自然美妙的聲音,我為外公而高興。
我的思緒再次飄回來,窗外的雨已經停了,我看見了若隱若現的彩虹。我相信,風雨過後總會有彩虹,外公也會越來越好。
冬至作文 篇4
雖然我們家鄉的冬天嚴寒無比,但雪韻無聲的冬天依然讓人很期待。
昨天是冬至。傍晚,先是太陽漸漸暗淡了起來,失去了昔日的光輝。接著狂風呼嘯,下起了紛紛揚揚的雪花。一整天,狂風都呼啦啦的吹,使人感到心驚膽戰。
今天清晨起來,一個銀裝世界便映入眼簾。落光了葉子的樹上掛落了銀條兒。田間的小麥、林中的樹木、校園裡的屋頂都被蓋上了一層薄薄的棉被。小河、池塘的水面上也結了一層冰。
儘管氣溫很低,也一定抑制不住孩子們迫不及待玩雪的興致。冰天雪地的世界可能早已經是他們的天下了吧。放眼望去,家家戶戶的門口一定都擺放著可愛的小雪人。隨處一定都可看見孩子們在打雪仗、滾雪球。父母們一定心疼極了,會時不時送上一雙手套,遞給一條圍巾什麼的,生怕自己的孩子被凍著了,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農民伯伯也許正高興地坐在自家的火爐旁邊,打著自己的如意算盤呢。口中一定會說:“真是個好兆頭啊!”不是嗎?“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這句農諺不正好形象的說明了“瑞雪兆豐年”的道理嗎?明年的莊稼一定是豐收在望了。
……
突然,隨著雪花一起飄飛的思緒讓上課鈴聲打斷了,我依依不捨地走進了教室。
中午,我坐在教室裡,查詢到了一些關於雪的資料:……在1918年,人們第一次在格陵蘭目睹了彩色的雪——綠雪;接著,人們在奧地利看到了黃雪;在西伯利亞也看到了綠雪和青雪;1959年,人們在南極看到了鮮紅的大雪;在蘇格蘭,人們還多次看到過黑色的雪;在我國天山東段與沙漠相連的地方,時常飄落桔黃色的雪;人們還見到過紫色的、褐色的雪……我由此知道了,雪也不僅僅是白色的,真可謂赤橙黃綠青藍紫色色俱全呀。雪花的世界原來也是如此奇妙啊!窗外,雪還在下著。雪花已變成了雪片,越飄越多,像一隻只展翅紛飛的玉蝴蝶,像一個個來自上蒼的寵兒,像一位位冬天的明星使者,把高潔灑向人間,昭示嚴冬的來臨。
冬至作文 篇5
星期四晚上,媽媽給我做了我最愛吃的大頭菜烤年糕。我問媽媽:“今天為什麼給我做大頭菜烤年糕?”媽媽說:“因為明天是冬至,我們寧波人都有冬至前一夜吃大頭菜烤年糕的習俗。”
聽媽媽說冬至是一年中晚上最長,白天最短的一天。冬至在我們中國也是一個挺重要的節日,北方的很多地方在這一天都要吃餃子,、南方的很多地方都吃湯圓,而我們寧波就吃大頭菜烤年糕,寓意著步步高昇。
星期五就是冬至了,早上媽媽很早起床忙了很久,給我煮了番薯湯果,雖然我不是很喜歡吃,但媽媽強求要我吃下去,她說:“吃了這個可以把之前的黴運都“翻”過去。”晚上本來我想出去散會兒步的,後來媽媽說冬至夜就不要走出去了,我們寧波人有句老話說:“困困冬至夜”,今天晚上,我們就早一點睡,我沒辦法,只好早早地睡覺了。
雖然冬至這個節日過得不是很有趣,但我知道了許多的風俗習慣,也知道了過了冬至夜以後,白天會漸漸變長,晚上會漸漸變短。最讓我開心的是,過了冬至夜以後,我喜歡的春天也漸漸地離我近了。
冬至作文 篇6
冬至,陰冷的風雨中,我又一次看見了你。
還是和以往一樣,你蹲坐在車棚裡的一輛電動車上,可因為淋了雨,也顯得更加瘦弱。此時,你正用舌頭舔著自己被淋溼的毛,在發現我後,便用那雙圓溜溜的大眼睛盯著我。不到五秒的對視後,我們的目光交錯又轉移,我放下手中的食物,你試探著跳下車,小心翼翼地走過來。媽媽示意我走開,讓你可以放心地享用晚餐。
上樓的時候,我又一次開始自己的念想:
假如我可以愛你,我會立即把你抱回家,給你洗個熱水澡,再用媽媽的吹風機讓你淋溼的毛重新蓬鬆起來。然後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粉色的墊子,作為你的床鋪。哦!我曾無數次地想,你躺在上面是多麼愜意,現在終於實現了。等你休息好後,我還會端出你最愛的小魚乾,讓你飽餐一頓。最後,我抱著你,你靠著我,我倆一起窩在沙發上發發呆,看看窗外的雨。
之後的每一天,我們都可以這樣相依相伴。白天我上學,你在家裡等著我。當然,也可能會發生些小意外,比如衛生間的巻紙莫名其妙地滿地都是,爸爸心愛的書上多了幾個梅花印,媽媽精心種的多肉居然自己跳下了架子。晚上,等我回家,我們一起受罰,你沒了小魚乾,我默默收拾殘局。但我還是會緊緊抱著你,一邊說你是個壞傢伙,一邊告訴你,我依然愛你。
可是,現在我不能。過敏性的體質讓我不能接觸,像你這樣的小動物,連朋友們都喜歡的毛絨玩具,我也要敬而遠之。每次看見需要愛的你,我都想擁入懷中,用臉頰貼著你柔軟的身體,讓你感受那份渴望以久的愛。
沒關係,醫生也說,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會更加強健。到那一天,這就不會是假如,那時我可以好好地愛你。
冬至作文 篇7
早上七點了,暗藍的蒼穹只隱隱露出一線魚肚白。新月如眉,遙掛在疏桐上。
天亮得格外晚,這也難怪,今天是個特別的節氣——冬至。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透過土圭(最古老的計時儀器)來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公曆12月21日或22日。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黑夜會慢慢變短。
冬至為“進九”之始,但還不是最冷的時候,一年中最寒冷的時間是翌年1月8日—1月18日交節。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在古代人們認為冬至: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是吉日,值得慶賀。
從周代起就有相關的祭祀活動。《周禮·春官》記載:“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於祈求與消除國中的疫疾,減少荒年與人民的飢餓與死亡。《後漢書·禮儀》:“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還要挑選“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黃鐘之律”,以示慶賀。唐宋時,以冬至和歲首並重。
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明、清兩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宮內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還相互投刺祝賀。
入九以後,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謂消寒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在民間廣泛流傳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據清人筆記《燕京歲時記》雲:“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渾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實際上“混沌”與“餛飩”諧音,故民間將吃餛飩引申為,開闢天地,打破混沌。相隔百年,老北京冬至的飲食習俗已不同清代,倒有這樣的俗語“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每逢冬至,家人聚在一起包餃子,團團圓圓,其樂融融。
在冬至節令吃食方面,南北方也有所不同。江南是魚米之鄉,盛產稻米,而蘇州人則用糖、肉、菜、果、豇豆、蘿蔔絲等作餡,用糯米粉包成團,稱作“冬至團”,饋贈親友。也有在早餐全家聚食的,取其團圓之意。蘇州還有在冬至吃餛飩以紀念西子的民俗。蘇北人在冬至是要吃湯圓的。
從中醫養生方面看,在冬至前後做冬至灸(又稱三九灸),可調理身體治未病,對呼吸系統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以及“陽虛型”疾病,如膝關性關節炎、老寒腿、虛寒型胃痛、慢性腹瀉、腰痛等都有預防和治療作用。冬至灸是灸療和“時間療法”相結合的一種中醫特色保健方法,冬至前後是最佳時間。
冬至這一天北半球黑夜最長,之後白天慢慢變長,此時“陰極—陽生”,從這天開始,陰消陽長,陽氣生髮。冬至灸可順應自然界陽升之氣,天人合一,激盪體內陽氣,驅寒邪外出。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祛病延年的目的。這也是中醫“治未病”預防保健思想的體現。冬至灸可適用於任何年齡段人群,其中又特別適合“陽虛”體質者。
冬至作文 篇8
秋涼已過,冬寒將至。枝頭那零散的`,搖搖欲墜的枯葉,似乎仍在尋找它的歸宿。而我正離開學校,拖著一週疲憊的身軀去往家的途中。
是這般不寧靜的夜,寒風肆意,掀起陣陣聲響。我的心情也隨著這雜亂無章的亂奏,越來越亂。
走到校道門口,昏暗的燈光下,一位母親,在寒風中,身子打著哆嗦,哈著氣給自己的手取暖,看著似乎早已等候多時,在她漫長焦急的等待中,終於她一把摟住了迎面跑來的孩子,她連忙擋住風口,摸了摸孩子那被風吹得通紅的臉,隨後摘下系在自己脖子上的圍巾給孩子繫上。而我,沮喪著埋著頭,儘量少讓些風鑽進來。多希望此刻也有個可以為我擋風取暖的人啊。直到分岔路的路口,霓虹燈下,看著他們漸行漸遠的身影。
途中路過的每一家店,都開著暖氣。陣陣暖意,也隨之撲面而來。
走到街頭轉角,漫無目的踢著腳邊的石子。順著石子的方向望去,是兩位打著傘依偎在一起的銀髮老夫妻。老頭杵著柺杖,身旁的老伴一手打著傘,一手攙扶老頭。他們走得很慢,顫顫巍巍的,我眼中那背影越來越龐大,越來越模糊不清。一股暖意只戳心頭,似乎每一根神經都能感受到。緊繃的神經在這一刻,舒展開來。
落葉找到了它的歸宿,安然的停在了樹下,蜷縮在一起。
回到家中,香味四溢的雞湯味兒充滿了整個屋子。卸下一身的精疲力盡,躺在椅子上。母親從廚房盛了一碗熱氣騰騰的湯端來。霧氣模糊了鏡片,捧著一碗熱乎乎的湯,濃郁的鮮香停滿了整個味蕾了。從指尖傳來的溫度,暖和了我的身子。窗戶外寒風的凜冽,我早已感受不到了。
這一週的壞心情都被寒吹得煙消雲散了。這一路的暖流,溫暖了整個冬至。這個冬至,似乎不太冷。
冬至作文 篇9
今天是冬至,我和爺爺、奶奶一起搓湯圓,先燒開水,再把燒完的開水倒進裝水的碗裡,然後等到開水微涼,再把水倒進裝糯米粉碗裡,最後搓成圓形就可以開煮了,一碗碗香噴噴的湯圓看了就流口水。
剛一出鍋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到餐桌旁大口大口地吃起湯圓來,一碗又一碗把我的小肚皮都吃得圓滾滾的,我撐著大大的肚皮坐在沙發上感嘆到:“湯圓真好吃呀!吃了湯圓我又長了一歲了。”
冬至作文 篇10
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隨著冬至來臨,意味著一年中最冷時刻的到來-----
對於華人而言,每個節氣的背後都有一段深厚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傳承,冬至也不例外----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每年冬至,北方大多數地區人家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這種習俗是因百姓感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當然了,說大多地區的原因是例如山東個別地區冬至當天只喝羊湯,不吃餃子。南方吃的是餛飩---其實也是餃子的一個品種,具有皮薄個小餡少的特點。
東漢末年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他老人家辭官回鄉路上正好趕上冬至,沿途看見老百姓飢寒交迫,耳朵紛紛被凍傷。加之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張仲景總結多年的臨床經驗,就地搭了一個醫棚,支起一面大鐵鍋,熬煮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熱的藥材,用麵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之後連 湯帶食贈送給當地鄉親。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從此鄉親與後人模仿製作,稱之為餃子,也有些地方例如我們老家稱之為扁食。
由此,這立冬吃餃子的習俗就流傳下來了,主要是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名醫,再來,老話說吃啥補啥。立冬意味著冬天的到來,冬天到了天冷了,耳朵暴露在外邊很容易就被凍傷了,故吃點長得像耳朵的餃子,補補耳朵---這可是家裡人對親人最貼心的關懷了。
講法雖然有多種,但都很有古代氣息很有特色。因此,每到立冬這個節氣,菜市場里人群湧動,大爺大媽們一個個臉上樂呵呵的買著餃子餡;年輕的情侶們,也愛趕潮流,爭著購買現成的餃子皮和餃子餡,預備回家包餃子。當如今,人們對於老祖宗傳下來的老理兒老物件那是越來越重視。著布衣,穿布鞋,購羅漢床,讀古籍,品歷史,聽古樂----傳統裡面體現了民族的文化基因。傳統的就是民族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只要是北方人都知道有句老話“站著不如躺著,好吃不如餃子”。再好吃的東西,也趕不上自家人親手包完再下出來的一碗熱熱乎乎的餃子。其實,隨著當今人們光景一天天的過好,大魚大肉人們什麼也不稀罕,餃子的口味也不是很特別。但是一說到餃子人們還是會流口水。歸根到底,還是因為記憶中年少時每次吃餃子---親情啊
進門的餃子出門的面--一家人無論平時多忙大的節日都會聚到一起,媽媽阿姨姑姑嬸嬸齊上陣,和麵,拌餡,擀皮,忙的不亦樂乎。蘿蔔餡、韭菜餡、白菜餡、每一種都能充分勾起孩子們肚子裡邊的饞蟲。待到下鍋水開滾三滾以後,一盤盤晶瑩剔透圓滾滾的大餃子就出鍋啦!香噴噴、熱乎乎,沾上媽媽親自調好的蘸料,一口一個塞滿整個嘴巴,讓餃子的香味溢位滿滿的,最後再來一碗溫軟的餃子湯----美咋聊!
和諧、平和、和氣、和美的畫面感極強---很遺憾,舌尖上的中國欄目沒有把美食餃子做成一個專輯,以饗觀眾。可以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餃子,有餃子的地方必有華人。小小的餃子已經成為華人的一張名片和文化符號。感覺日子就應該這樣美美的。小小的餃子就能讓人很滿足,難怪外出的遊子最想念的就是媽媽包的餃子了。
老先人們千百年來給我們留下了眾多的精神遺產---常懷感恩之心就是其中之一,無論救死扶傷、妙手回春的張醫聖,亦或割股奉君、功不言祿的介子推,還是憂國憂民、心念黎民之苦的屈大夫,都猶如臧克家先生所言: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四時輪迴,凡人和事應順勢而為。
滿懷希望----既然嚴冬已經來臨,春天還會遠嗎—有人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