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成語故事> 關於《成語故事》的教學設計

《成語故事》的教學設計

關於《成語故事》的教學設計

  《成語故事》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學習生字詞語。

  3、解課文內容,知道成語《自相矛盾》的意思。

  教學重點:

  1、加強朗讀和複述訓練。

  2、講清成語故事中精闢的語句,揭示其比喻義。教學難點:使學生明白成語故事中包含著的深刻道理,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教育。教學準備:投影片、教學掛圖

  一、激趣匯入:

  1、師:成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簡單的幾個字卻濃縮了深刻的道理,有些成語還包含著有趣的故事,你能說說幾個這樣的成語嗎?

  2、學生交流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4、師:我們今天來學習幾個新的成語故事,第一個是什麼?

  5、板書:自相矛盾

  6、提問:什麼是矛?什麼是盾?

  7、指名說,看圖理解

  8、提問:“矛盾”放在一起組詞是什麼意思?

  9、師:我們中國的漢字很有趣,每個字都有單獨的含義,可是把兩個字放在一起組詞,意義又發生了變化,如:東西,斟酌

  10、過渡:矛盾這個詞的意思就來源於一個有趣的小故事,下面就讓我們趕快走進課本,去看看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畫出生字詞和不理解的詞語

  2、生自讀,師巡視。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生字詞,指名讀,解釋

  (2)重點指導:“戳”

  (3)指名解釋,做動作

  三、精讀《自相矛盾》:

  1、指名讀,思考:這個成語講了一個什麼故事?用簡潔的話概括。

  2、指名說3、理清故事線索:師:一個完整的故事由起因、經過、結果構成,請大家找出來

  4、故事起因:一個楚國人賣矛和盾

  (1)過渡:賣東西要吆喝,他是如何吆喝的呢?請同學表演,評價

  (2)注意關鍵詞:誇口,什麼叫“誇口”?

  (3)哪些詞表現他在誇口?

  (4)再來讀讀,感覺他的誇口

  5、故事經過:有個圍觀的人問他

  (1)過渡:這個人正在自賣自誇時,圍觀的人聽了後,會有什麼表現呢?

  (2)指名讀

  6、故事結果:那個楚國人張口結舌,回答不出來了

  (1)過渡:這個楚國人有何反應?

  (2)學生齊答

  (3)“張口結舌”是什麼意思?

  (4)他為什麼會“張口結舌”?

  (5)此時,這個楚國人會想些什麼呢?

  (6)如果你是當時圍觀的人,想對他說點什麼呢?能給他一些善意的忠告嗎?

  四、拓展:

  1、你從這個成語中學到了什麼?

  2、生活中,你有過自相矛盾的時候嗎?

  五、作業佈置:把這個故事說給父母和朋友聽

  六、板書設計:

  8、成語故事自 相 矛 盾⊕ ⊕起因→→經過→→結果誇口問張口結舌教學反思:成語是我國的文化精粹,為了使學生喜歡學成語,在匯入部分我透過舉例“東西”、“斟酌”等詞語分開解釋的意思和組詞後的意思有所不同,引起學生對漢語的`興趣,從而引出“矛盾”這個詞,告訴同學們今天我們將學習“矛盾”的故事來源,引起學生對本堂課的興趣。

  正式上課時,由於《自相矛盾》這個成語故事篇幅短小,內容簡單,所以我的授課方式主要是學生自學,

  一是讓學生理清故事的主要線索,

  二是抓住關鍵詞“誇口”、“張口結舌”。結合學生表演,使學生在輕鬆活潑的環境中快樂的學習,最後總結故事帶給我們的啟示,昇華主題。這節課我也有不足之處,在檢查生字詞時,我讓學生表演“戳”這個字的動作,很多同學表演時過於用力,不理解輕輕的也可以戳,最後我透過講解戳的字義,示範動作,使學生明白了這個字的準確含義,不過花費時間過多,造成後面的授課時間較為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