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夏天有關的成語故事
夏天如同一個不識文的村婦,從裡到外都是一種純正樸拙地美!小編收集了與夏天有關的成語故事,希望各位讀者喜歡。
夏蟲不可以語冰
[拼音]:xià chóng bù kě yǐ yǔ bīng
[釋義] 不能和生長在夏天的蟲談論冰。比喻時間侷限人的見識。也比喻人的見識短淺。
[成語故事]:
孔子的學生子貢,有一天早晨正打掃院子,遠處走來一個身著綠衣的'人。那人問子貢:“你是孔子的學生嗎?”在得到肯定的答覆後,那人繼續問:“那你一定懂得很多東西嘍,我請教你一個問題,你知道一年中有幾個季節嗎?”子貢笑著回答:“自然是四個季節。”綠衣人搖搖頭:“不對,是三個季節。”於是兩人爭執不下,過了中午也沒停止。孔子聞聲從門裡出來,子貢便把與綠衣人的爭執稟告了老師。孔子上下打量了一下綠衣人,對子貢說:“你錯了,一年確實只有三個季節。”綠衣人高興地離開了,心有不甘的子貢則是一臉困惑。孔子笑著說:“你沒看到那人通身的綠衣嗎?他分明是蚱蜢所變。蚱蜢春生秋死,一生只經三季,從未見過冬天。在他的眼裡,一年就是三季,你的道理怎麼可能跟他說得通呢?你又何苦枉費口舌呢?”子貢聞聽此言,恍然若悟。
不得不承認,日常生活中也存在這樣的場景。避免麻煩發生的最好方法應當是,儘量不要讓溝通上升到爭執,發生不必要的矛盾。對牛彈琴,不是牛的錯。莊子也有一句話說:“夏蟲不可以語冰。”活不到冬天的夏蟲永遠無法理解“冰”是個什麼東西。當一隻四季蟲在侃侃而談的時候,夏蟲很難理解到夏之外的景色,跟夏天的蟲講冰,那不是白費口舌嗎,弄半天也不會有結果,到最後,蠢的一定講冰的人。
“不要試圖跟豬摔跤,這樣你會弄得滿身是泥,而它卻享受在泥裡打滾,樂此不疲。”這就好比哥白尼或者伽利略在發現新的科學發現後,四周卻很難有理解他們的人,於是盲者嘲之。如果夏蟲能夠多活一季,也許就能多走一步,看出圈外的善惡,世界的多彩,世間的繁雜,懂得更多一些。
囊螢映雪
[拼音]:náng yíng yìng xuě
[釋義] 原是車胤用口袋裝螢火蟲來照書本,孫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奮苦學的故事。後形容刻苦攻讀。
[成語故事]:
《晉書·車胤傳》:“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釋譯:晉代時期,車胤從小就好學不倦,因家貧沒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在夏夜他見室外飛舞著螢火蟲,就用白紗布袋把捉來的螢火蟲吊在書本上方,藉著微弱的光線進行讀書。同朝的孫康因為家貧,雪夜裡藉著窗外映來的雪光進行讀書。
清張英《淵鑑類涵》卷二0二:“孫康家貧,無油,嘗映雪讀書”。《尚友錄》卷四:“孫康,晉京兆人,性敏好學,家貧無油,於冬月嘗映雪讀書。”是說:晉朝人孫康家裡窮,無油點燈,曾經在下雪天的夜晚用雪光照著讀書。
後用以比喻刻苦勤學。《初學記》卷二引《宋齊語》也載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