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成語故事>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成語故事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成語故事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成語故事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用他模糊的理解去讓別人明白;也指自己糊里糊塗;卻要指揮明白、清楚的人。小編收集了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成語故事,希望各位讀者喜歡。

  [拼音]:yǐ qí hūn hūn;shǐ rén zhāo zhāo

  [釋義] 其:他的;昏昏:暗、模糊、糊塗;昭昭:明白。用他模糊的理解去讓別人明白;也指自己糊里糊塗;卻要指揮明白、清楚的人。

  [語出] 《孟子·盡心下》:“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正音] 昭;不能讀作“zhào”。

  [辨形] 昭;不能寫作“召”。

  [用法] 含貶義。一般作謂句、賓語。

  [結構] 複句式。

  [例句] 其實大家心裡早已清清楚楚;可他還是不停地解釋;真是~。

  [成語故事]:

  原文:孟子曰:“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翻譯:孟子說:“賢人先使自己明白。”解析:我們今天說:“教育者先受教育。”或者說:“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都是“以其昭昭使人昭昭”的'意思。相反,身歪卻要求影子正,源濁卻要求流水清,自己都沒搞清楚,卻想去使別人明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這不是緣木求魚嗎?而且,孟子說得好:“緣木求魚雖然得不到魚,但卻沒有什麼後患。以你的所作所為追求你想得到的,越是努力,越是後患無窮。”(《梁惠王上》)這段批評粱惠王的話,移在這裡來批評“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人,真是準確極了。是啊,如果是一位教師,“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必然謬種流專,誤人子弟;如果是一位官員,“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必然誣枉不正,貽害他人。

  [造句]:

  (1) 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大可能的。

  (3) “正人必先正己”,美英兩國企圖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顯然是無稽之談。

  (4) 定位上的被動,直接帶來宣傳思想工作有時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對於許多理論問題與現實問題模稜兩可,說不明白,甚至只能是“矮子看戲,跟著叫好”。

  (5) 學習要沉下心來,豈能醉醺醺昏沉沉輕飄飄過日子,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學習要高度自覺,成為一種追求、一種愛好、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6) 就在我們身邊,教條主義和主義,總在那裡“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7) 這樣,才能在做意識形態工作時不會“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8) 這樣“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是要貽誤工作、貽誤大事的!不注意學習,忙於事務,思想就容易僵化、庸俗化。

  (9) 若學風不濃、玩風太盛,“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就會貽誤工作、貽誤大事;另一方面若不注意學習,忙於事務,思想就容易僵化。

  (10) 國學傳播現在要防止的,一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問題,二是以振興國學為誘餌,騙人錢財,誤人子弟的現象。

  (11) 有些領導幹部自己還沒有想明白,就急著開會部署,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2)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有的幹部學風不濃、玩風太盛。

  (13) 蔡大人目下,可謂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百川當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