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長城為話題的開學作文600字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它全長一萬二千多里,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築之一。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以長城為話題的開學,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和借鑑。
以長城為話題的開學作文(一)
長城是世界八大奇蹟之一,從秦皇島市山海關起步,蜿蜒走過千山萬水,在嘉峪關停下了腳步。
站在第一重關口——嘉峪關長城前,高大的城牆遮住了太陽,只露出幾縷燦爛的陽光讓人們在不知不覺中登上了長城。
十幾米高的長城上,土黃色的矮牆蒙著一層塵土,似乎正在向人們講述這一個戰爭歲月的故事。寬寬大道不知走過多少個大雪紛飛的冬,走過了多少個烈日當空的夏。城腳下那一塊小小的雁鳴石,好像在講述一個悽慘的故事,向人們傾訴著那個悲慘的年代。
頭一望,幾座高高的城樓立在眼前,在暗黃色的城樓上十分顯眼,我心想著:要是城樓再高點就好了,讓我登上樓頂,望盡這綿延萬里的長城,著祖國的驕傲,這民族的英雄。
我縱身向前跑去,幻想著幾百年前,烽火臺上燃起了傳信的烽火,戰士們以長城做屏障,又打敗了一群敵人,葬身於長城的一角。毛主席曾說過:不到長城非好漢。是啊!長城如此雄偉,為新的中華人民發展強大立下了汗馬功勞,可它又何時得到了回報?它是中華人民的象徵,每一個外國人來中國做客都會先看長城,果然應了毛主席的話。
當我從幻想中回過神來,才覺得渾身冒汗,我看看身邊的長城,它好像也看著我,告訴我,炎炎夏日,它也一直矗立在祖國的懷抱中,為祖國趕走侵略者。我便感覺到,長城也站在烈日下啊!它幾千年前就站在這兒了但它也不曾向任何人抱怨過自己的熱,它不後悔。我比起長城,在陽光下站著的時間可少多了。它無悔,我自然不應該老是抱怨自己很熱。
以長城為話題的開學作文(二)
長城是每個中國人夢寐以求的地方。之前只能書籍或圖片上看到,現在終於可以目睹傳說中的那雄偉的萬里長城。
那天,我起了個大早,初陽微露。“去爬長城嘍!”坐上旅行車,經過了漫長的車程,隨著導遊的一聲“到長城嘍。”我們這就到了八達嶺長城腳下。
遠望長城,就猶如一條的巨龍在崇山峻嶺中蜿蜒盤旋。而八達嶺在所有長城是最著名的長城之一。遊人如織,它因好漢坡而聞名。
好漢坡,海拔888米,毛主席曾說過一句話:不到長城非好漢。指得就是好漢坡。海拔這麼高,如果徒步行走,那還不累個半死。所以那兒有一種最受歡迎的交通工具:纜車。它可以將你送到第六個烽火臺,一共有八個烽火臺,剩下的路還得自己走。長城的臺階時而高,時而低,走起來可真費勁。爬長城的人可多得不得了,低頭鳥瞰下面的長城,都是數不清的人頭。儘管只要走兩個烽火臺的路程,但因為豔陽高照,想爬到頂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我站在好漢坡時,眼望著長城下的一片綠色時把爬長城時的疲勞全部拋於腦後。
當我腳踏著長城的方磚時,我彷彿回到了遙遠的古代,成千上萬的勞動人民揹著沉甸甸的方磚在高山上緩慢行走。當時沒有汽車、起重機、拖拉機,就靠著無數雙臂膀,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險峻的山嶺。萬里長城顧名思義,一共一萬三千多里。無數的鮮血和智慧才凝結成這七大世界奇蹟之一的萬里長城。
以長城為話題的開學作文(三)
長城,是不同時期的古代中國的為抵禦不同時期的塞北遊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東西綿延上萬華里,因此又稱作萬里長城。現存的長城遺蹟主要為始建於14世紀的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虎山長城,跨越北京、天津、青海、山東、內蒙等15個省市自治區,總計有處長城遺產。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最偉大的奇蹟,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與天安門、兵馬俑一起被世人視為中國的象徵。同時,長城於1987年12月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年7月7日,長城成為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
約公元前220年,一統天下的秦始皇,將修建於早些時候的一些斷續的防禦工事連線成一個完整的防禦系統,用以抵抗來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公元年),又繼續加以修築,使長城成為世界上最長的軍事設施。長城在文化藝術上的價值,足以與其在歷史和戰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長城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也是與我國的“國山”泰山、埃及金字塔齊名的建築,還是人類的奇蹟。長城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更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國家文物局和國家測繪局2009年4月18日聯合公佈,明長城東起遼寧虎山,西至甘肅嘉峪關,從東向西行經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內蒙古、陝西、寧夏、甘肅、青海十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56個縣域,總長度為千米。總長度為千米的明長城包含人工牆體千米,壕塹千米,天然險千米。現在北京市延慶縣的.八達嶺長城是保護的最好的部份,也是最陡峭的部份,還是客流量最多的。
以長城為話題的開學作文(四)
它是曠世的奇觀,是血與淚的青史,是妄自尊大的枷鎖,也是向一切開放的象徵。
它是它們的全部,乃至更多!
立於長城之上,吸一口從戰國吹來的殘風,拂一抹秦時留落的滄塵,人便縮成了一個質點,由時空的原點往負半軸平移了2000多個年的單位。
“塞門風稍急,長城水正寒。雪暗鳴珂重,山長噴玉難。不辭橫絕漠,流血幾時幹?”迷惘的江山,熱血的纓槍,帝王的新衣,戰士的胸膛!誰甘心扛著誰的慾望流連塞上?本來“只應澶漫歸田裡”,卻無奈“萬里低昂任生死”。
豐功偉績,吞併六國大一統;焚書坑儒,百萬勞力築長城;赫赫有名的秦始皇;聽天由命的老百姓。叩問歷史的天平,孰重孰輕?
城牆,關口,烽火臺,萬里千山牢牢接壤,“用險制塞”,“易守難攻”,圍著一個古老的國度,抵禦外患,牢不可破!拋不下的豐碑,衝不開矇昧。圈養著固步自封、唯我獨尊的輕狂,像井底之蛙一般漠視外部世界,在養尊處優處被時代狠狠甩下。
江山易代,歲月悠悠。作為民族生存的依託,城牆凜然矗立並逶迤蜿蜒成神州大地的主動脈,湧動著血色的遺風古韻,在銘記與忘記的邊緣搏動。它昭示著遠古文化的璀璨,熔鑄著戰時的腥風血雨,也呼喚著現代精神的崛起。
風霜雨雪中,老牆或許堅挺著身軀,或許坍塌下去,這就是歷史。在時間的隧道中,有形之牆與無形之牆,永遠都處在或阻隔或崩塌的矛盾位置。而長城,恰恰就是這麼一個多義的矛盾綜合體。
雨後的霓虹,落寞的長龍。歷史的尺度上,它的身軀到底有多長,值得用千年的時光去細讀它的刻度?
倘若把對長城的思考置於古往今來宏大的背景之中,也許,關於它的設問,永遠都說不完。
更多長城為推薦: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