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長城> 漫遊江南長城作文

漫遊江南長城作文

漫遊江南長城作文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只有雄偉壯闊的北國或偏遠險峻的邊陲才會有長城,一般很難想到我的家鄉臨海——如此多嬌的江南之地,竟也會有古長城。我們稱它“江南長城”。

  江南長城始建於晉,擴建於隋唐,已有1600年的歷史。它全長6000多米,東起覽勝門,沿著北固山向西,一直延伸到巾子山西麓。它依山就勢,矯若巨龍,逶迤曲折,雄偉壯觀。

  覽勝門是長城的起點,矗立在那裡的是一塊高大的石牌坊,上面鐫刻著“雄鎮東南”四個蒼勁的大字。站在牌坊下往上看,198級石階如同巨大的通天梯懸空而下,這便是有名的好漢坡了。拾級而上,時有清香撲面,原來是城牆兩邊的桂樹開花了,金黃壓枝,鮮亮灼灼!這為豪情壯志的長城增添了幾分淡淡的柔情。登上好漢坡,便是顧景樓,樓頂懸掛著啟功大師的題字——“湖山一覽”。極目遠眺,巾山群塔、東湖亭臺、括蒼雲海等盡收眼底,果然是“一覽湖山”呀!

  城牆由此西行,路面以青磚砌就,馬道寬闊,敵臺林立。走過一座烽火臺,便可見一門銅製的古炮。它長約3米,是鄭成功打退荷蘭人人侵時繳獲的。摸著古炮,上面的斑斑鏽跡彷彿在述說著的歲月滄桑和那永不消逝的傷痛。過馬道,穿敵臺,前面就是長城的最高點——白雲樓。此段城牆險峻陡峭。相傳東晉農民起義首領孫恩攻打臨海時,太守辛景率數萬軍隊在此與孫恩對壘,大戰三個月,最終大敗孫部。當時的人們就把這座山改名為大固山,臨海的長城也從此揚名天下。

  走上白雲樓,清晨的濃霧已經散去,幾縷溫和的陽光為這雄偉的`城樓鍍上了一層美麗的光。城牆在山光水色的掩映下顯出了它柔美的一面。

  離開白雲樓,地勢開始平緩。前行幾百米,在蒼松翠柏之間,一堵百米見方的紅崖上刻著四個大字“至真妙道”。(八年級 )它順著山勢雕刻,紅墨澆灌,筆風剛中有柔,柔中見剛,十分壯觀。這是雍正皇帝頒給臨海紫陽真人張伯端的碑文御書。

  離它不遠處的城隍廟內,有一株隋代古樟,距今已1400多年。此樟遭過雷擊,迭經風霜,滿目瘡痍,已不見樹形,卻仍舊新枝茂盛,煥發出青春與活力,顯示著生命的頑強。這不禁使遊人肅然起敬。

  長城從梅園開始就隨著山勢一直往下蜿蜒,地勢也在此險峻起來。這一段的長城是建在峭壁上的,城牆凌空高聳,氣勢恢弘,它為我們的古城構建了一道天然的屏障。站在此處,放眼望去,城外靈江如千丈白練,滾滾東去;城內古巷古陌,經緯交錯。這正應了平日裡人們的一句口頭語: “不上古城走,枉在江南遊。”

  從朝天門開始,一直到巾子山,長城是環城而建的。城外的靈江儼然成了我們的護城河。這段長城雖地勢平坦,卻更見其高大雄偉了。而且此段城牆還有著別具一格的“甕城”和“馬面”設計。甕城似城外城,形似大甕,見了讓人情不自禁地聯想到“甕中捉鱉”。 “馬面”是城臺別稱,凸出城外如馬面而名,高度與城牆相等。傳統的“馬面”是方角的,我們這裡的“馬面”一方角一圓角,主要用於於防洪,此設計在全國絕無僅有。據說元朝時期,蒙古統制者擔心出現地方割據,下令拆毀全國所有城郭,而臨海的城牆因其無法替代的抗洪功能,得到了特旨免拆。

  “北固山前望海潮,江城景色四時嬌。雄關早已無烽火,依舊巍峨枕怒濤。”江南長城守衛了臨海古城上千年,使得我們的祖先在此能夠安居樂業。身為一個臨海人,我為江南長城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