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材料> 【推薦】材料作文500字4篇

材料作文500字

【推薦】材料作文500字4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材料作文500字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材料作文500字 篇1

  【題目設計】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有位老農把一頭大水牛拴在一個小小的木樁上。我走上前,對老農說:“大伯,它會跑掉的。”老農呵呵一笑,語氣十分肯定地說:“它不會跑掉的,從來就是這樣。”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襲。

  【寫作導引】

  這是一則寓意深刻的新材料作文,做好新材料作文的關鍵還是對審題立意的把握,新材料作文在命題要求上往往有此一點:“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其實這是一種開放中的束縛,其關鍵點還是考察考生“全面理解材料”的能力。在訓練中,應注意對“全面理解材料”與“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的片面把握,避免因顧及“全面理解”而面面俱到;同時,也要避免因“選擇一個側目”“一個角度”而不能準確地“全面理解材料”。

  材料的主體是圍繞“大水牛與小木樁”的兩人對話。“它不會跑掉的,從來就是這樣。”“從來”二字,就向我們道出了一個習慣的問題。原來,約束這頭牛的並不是那小小的木樁,而是它自己用慣性設定的精神枷鎖!由此我們可以把話題延伸到我們生活中,我們可以談“思維定勢”,可以談“創新”,可以談“實踐與認知”等。在文章的結構上,我要注意給文章一個簡潔有力的結尾,回眸一笑百媚生。

材料作文500字 篇2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書法兼採隸書、行楷之神韻,看似歪斜但總體錯落有致,自成一體,開創了“不可無一,不可有二”的“板橋體”。

  隸書的張揚恣肆、行楷的拘謹格致,看似迥然相異的書法,卻在鄭板橋筆下加以交融相合,世人所言“不可無一,不可有二”,自是相當恰如其分的評價,繼承與開創的連線智慧,在鄭板橋身上得以充分詮釋。所謂的獨一無二的創作,是在繼承先人的基礎上的再次昇華,獨創出前人所未有的成就與藝術。

  1、我們需要敢於開拓,推陳出新的精神,去做前人所未做的事,嘗試今人所不敢嘗試的理念,成功,需要敢於築造的堅定與自信,而非一味重複。

  例子:喬布斯

  2、然而創新與開拓,並不意味著急於丟棄舊物另闢新路,不加判斷地顛覆傳統,創新不能忽視“揚棄”的大智慧,因為任何忽視傳統繼承的創新,再天馬行空、哉絢麗奪目,都將是沒有基礎與內涵的空中樓閣,空乏而又不堪一擊。

  例子:倫敦的街道:石頭老房子與上海南京路對比

  3、融合隸書與行楷,張揚卻不顯凌亂無章,雅緻卻不顯拘束不過。鄭板橋的書法融合與自成一體,對於我們如何開創適合自己的藝術,甚至決定人生之路,都不乏深刻的啟迪。包蘊與繼承,同時又不太拘泥其中,開闢新路,這樣的創新才顯獨一無二。

材料作文500字 篇3

  讓自己的馬車滿載

  秋天的田野,一望無垠,微風吹拂著金色的稻田,一浪一浪湧向天際。置身稻田之中,不難發現,越是飽滿的稻穗,頭垂得越低;而那些粒少乾癟的稻子,卻總是高傲地昂著頭。

  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那些博學多才的人總是謙虛而又低調,而那些見識短淺的人卻驕傲而又自負。

  季羨林,從他溫和的笑容中,我們看到了他的謙遜。他學貫中西,視野開闊,在許多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然而,他卻是那麼普通,普通得簡直無法把他與周圍的人區分開來,以至被學生當做鍋爐工。他曾辭去學術泰斗的桂冠,拒絕國寶的美譽。他是如此的謙遜,如此的低調,如此的穩重。

  愛因斯坦說過:用一個大圓圈代表我所學過的`知識,那麼圓圈以外的空白對我來說就意味著無知。而且圓圈越大,它的圓周就越長,它與外界接觸面就越大。是啊,馬車越空,噪音越大,而那些充滿知識的馬車總是默默無聞地跑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一定要讓自己的馬車負重滿載,而不要口若懸河,旁若無人地誇誇其談,那隻會暴露自己的無知。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年輕人自恃會說幾句英語,逢人便會冒出幾個英語單詞。一天,一位平凡的老太太與他用英語交談時,他卻只會說YES和NO。原來,淺薄是表面的滔滔不絕所不能掩蓋的。

  錢鍾書先生在寫完《圍城》後,引來很多記者的採訪,錢先生一句很精彩的話給記者的熱情潑了一盆冷水:如果你覺得雞蛋好吃,何必一定要認識那隻下蛋的雞呢?這是何等的謙遜,何等的境界!我們何曾看到季羨林老人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我們又何曾看到錢學森熱衷於與別人進行無謂的口水戰?

  活到老,學到老吾生也有涯

材料作文500字 篇4

  《百喻經》裡記載一個《愚人食鹽》的故事:從前有個愚蠢的人到了別人家裡,主人便請他吃飯菜。這人覺得主人的菜淡而無味,主人聽說後,便加了些鹽。加鹽之後菜的味道非常鮮美,這個愚蠢的人便想:菜的味道非常鮮美,是由於加了鹽,加少許一點就這樣好吃,多放些不是更好吃嗎?於是他到街上買了一大包的鹽,回到家裡急急開啟,不要菜,只吃鹽。結果如何,可想而知。

  寫作指導

  本題涉及到人們的理性處世與處事的問題。“過猶不及”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智慧,在今天依然具有意義和價值。其實許多事情本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複雜,正確和錯誤就在“度”的兩邊。在“度”的這一邊,事就做對了,一過了度,事就做得不對了。我們要學會把握“度”。現在社會發展中的許多問題就出在“度”的把握失衡上。什麼事情都適度了,那麼你的生活質量就一定是最佳的了。

  我們還可做以下拓展:從自然事理的角度寫,“弓太滿則折,月太滿則缺”、“太強必折,太張必缺”;從修身養性方面寫,“良好性格是怎麼形成的”,要遵循“度”;從做事上寫,事情做得一過分,就會走向反面,要“上下有度”,寫合理運用“度”做事;從當今社會的問題寫,比如寫物價上漲,環境汙染,商品生產等等,要控制好“度”;從規則方面來寫,比如遵守紀律方面,恪守制度方面,遵守交通法則等等,要有個“度”,要控制自己。也可從創新角度來寫,寫些關於歷史上的重大發明,都是發明家們不遵循那個“度”的結果,就是打破陳舊觀念,破開那些框框(這是從反面來寫“度”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