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變化> 關於變化作文合集5篇

變化作文

關於變化作文合集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變化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變化作文1

  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活著,就意味著變化,有變化,就意味著我們還活著。不同的只是,對於我們來說,面對變化,是讓這個變化變得更好呢?還是變得更壞?

  很多時候,我們害怕變化,害怕未知,然而,變化和未知本身,卻是我們活著的最好印證。任何一個人,如果他不再變化,沒有未知,沒有未來,那他還活著嗎?

  所以,我們要好好活著,就是要勇敢去迎接變化和改變,勇敢去面對未知,去改變,卻創造,去成長、去付出……這是我們活著的意義所在。

  那麼,檢視你的人生,你到底活在哪裡?是停留在過去的某個時間,不再前行,拒絕改變,拒絕面對現在的一切?還是正大步走在當下的生命歷程之中,改變著、成長著,或生機勃勃,或波瀾壯闊,或輕舞風揚,或平心靜氣地演奏著自己生命的樂章?

  事實上,無論你願意與否,你活著,你就處在變化之中,或者是被動變化,或者是主動改變,不同的只是,你或者選擇主動讓自己變得更好,或者被動讓自己變得更不好。一切只是你的選擇!生命的潮流總是向前,你所選擇的,面對變化的態度和方式,決定著你將去向何方,是向著更好的方向,還是更壞的方向。

  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世間,有些人確實會如那束風乾的花一樣,選擇了停留在過去某個時刻,拒絕面對現在,拒絕改變。他們沉浸在過去那一刻的虛幻之中,成為他人眼中的陳舊風景,卻唯獨失去了自己鮮活的生命。他們以為自己讓華彩永駐,事實上,他們失去了自己,失去了讓自己的生命真正綻放,實現更加美好的生命價值之機會。

  還有一部分人,實在可惜。上面的這類人至少還選擇了,停留在過去某個相對美好的時刻,而他們卻選擇了停留在過去,某個最糟糕的時刻!那些多年活在仇恨中的人,那些多年活在懊悔中的人,那些多年活在悲傷中的人……他們把過去某一時刻的糟糕情形永駐,永遠活著過去的陰影裡,拒絕改變,拒絕前行,拒絕陽光。他們把自己生命中遭遇到的一個黑點,放大為整個世界,他們忘記了每個人生命的意義,是讓自己變得更好,他們忘記了,過去那些糟糕的事情,不過是在當時那個時期提醒他們需要改變,需要前行,需要成長,讓自己變得更好,而不是為了定型他們的生命模式。

  事實上,任何一個人,無論他們過去遭遇多好,或者多壞,那都是為了提醒他們生命需要改變、成長的地方。遭遇不好的,提醒你在這個方面需要改變和成長,因為你在這個方面不夠好,所以才遭遇如此;遇到美好的,提醒你在這個方面已經不錯,不要驕傲,保持謙虛,再接再勵,同時注意提升和改變其它相對不夠好的方面。

  一切發生,都是為了指引你讓自己的生命變得更好。生命中每一個點,都是為了下一個生命階段變得更好而做鋪墊的。只要我們活著,改變和成長,讓自己變得更好,就是永恆之路。當然,這個成長和改變,不是要求你一定要多麼偉大,多麼輝煌,而是一種生命姿態。

  就如,我們走在路上,有的人快馬加鞭,有的人跑,有的人快走,有的人漫步,邊走邊看,沒有說哪種方式是最好的,只是看每個人的追求是什麼。你要什麼,就要以怎樣的姿態去投入其中。重要的是,即然你是在生命路上的人,行走就是常態,無論用什麼方式,如果你坐那兒不動,就是違背規律,對自己的選擇不負責任。 所以,不要抱怨變化,不要害怕變化,不要拒絕改變,不要害怕未知。

  生命,就是要向前,要不斷變化、改變、成長。所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作新民”,只有我們保持這種不斷成長的生命姿態,每一天對我們來說才是新的、美好的。我們活在當下,才是自己,我們方能走在自己生命的陽光大道上。

關於變化作文2

  今天為大家來介紹一些化學變化。

  (一)

  前幾周我們班進行了一次白糖加熱的實驗,現在我來幫同學們回憶一下白糖加熱這個實驗吧。

  做這個實驗得先準備好材料。白糖加熱少不了的就肯定是白糖啦,有了白糖,怎麼加熱呢?我們可以用身邊的蠟燭來擔當火源。哦,對了,還要準備好一隻長柄湯匙,為的是在加熱過程中盛白糖。不過,要是燙到手怎麼辦呢,那就再準備一副手套吧。

  材料都準備好了,該做實驗了。先把手套戴好,再拿著湯匙,要拿在湯匙較上面的部分上,因為這樣就不容易被蠟燭燃燒起的火燙著。然後再把白糖倒在湯匙上,至於白糖到多少,沒有規定,我建議倒半勺。我認為倒少了不容易觀察記錄,而到滿滿一勺的話,也許在加熱的過程中會溢位來。現在就把蠟燭放在桌子上,桌上最好鋪上報紙或抹布,因為同學們都知道蠟燭燃燒後蠟油會滴下來,所以先鋪上一些東西比較好。這是,再把蠟燭點燃,把湯匙放在蠟燭上方,進行加熱。然後我們就要做觀察記錄了。

  在加熱白糖的過程中,我們看到白糖先是由固體變成液體,這樣的現象是屬於物理變化的,然後繼續加熱白糖,糖的顏色逐漸變成紅褐色,並且如果湊近一點去聞白糖,還可以聞到一股淡淡的香味,這種變化是屬於化學變化的。那麼我們再來回顧一下還沒有加熱過的白糖是什麼樣,首先它肯定是固體,如果我們用放大鏡來看,還能看到它是有規則圖形的物質,所以它也是晶體,其次,白糖肯定是白色的。而加熱過後,白糖不僅變了色,氣味兒也有了改變。加熱過程中白糖還在冒泡,這充分的說明了白糖加熱的過程中,不僅產生了物理變化,還產生了化學變化。

  白糖變化奇妙有趣,生活中其實還有很多化學變化,比如下面為你介紹的小蘇打的化學變化。

  (二)

  其實需要的材料並不多,既然是小蘇打的化學變化那麼小蘇打是肯定少不了的;再來就是白醋一瓶啦,還需要一片玻璃,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在實驗過程中會產生許多的氣泡,需要一塊玻璃來遮擋,把這些氣體“困”在反應容器中;除此之外,自然少不了杯子。接下來為大家有請我們倆的好夥伴——杯子小姐來為大家介紹這個實驗吧!

  大家好,我是杯子小姐,接下我將帶領大家進行一次小蘇打化學之旅。首先放大約 2克 的小蘇打,可千萬別太多,不然待會的實驗可能會出現小意外哦!接下來是關鍵,一般來說白醋的瓶蓋都差不多大小,將白醋倒滿在瓶蓋裡,然後小心翼翼地把白醋倒入我的“肚子”裡,之後就馬上蓋上先前準備的那塊玻璃,你會發現小蘇打與白醋產生了劇烈地變化,你可以明顯觀察到我的“肚子”里正在發生變化,有不明氣泡在不停地往上湧,一層霧鋪在玻璃上。你將雙手放在我的身上,啊呀!不錯,是涼涼的,這種感覺很奇妙吧!將小蘇打與白醋混合產生的這種新物質到底是什麼呢?這種氣體形態的新物質到底有什麼特點呢?同學們緊接著進行了下一個實驗。我看盡大家點燃了一根火柴,他們將燃燒的火柴放進我的“肚子”裡了,可是不一會兒這種不明氣體就將燃燒著的火柴熄滅了,問題接二連三地來了,同學們的問題也隨之增加,一種求知的慾望覆蓋在同學們的心上,可是有力的證據顯然不足,終於我們的劉老師公佈了答案,這種氣體就是二氧化碳,從實驗中大家得知二氧化碳是一種不支援燃燒的氣體,能夠透過實驗來驗證真是太有意思了!

  同學們,這個實驗可真是有意思,不僅觀察到了小蘇打與白醋混合產生的變化,還了解到了二氧化碳的一種特性。時間不早了,杯子小姐要跟你說再見了!我們有機會再見。

  其實這些化學變化只是科學世界裡的一小部分,神秘的科學世界還有許多未解之謎等待我們去探索。

關於變化作文3

  地球上的生物都在變化中生長,大家都在不斷地成長,不斷地努力,不斷的進化著。然而,每個人的變化程度不一樣,有受到良好建議的人,他可以一下子改進;也有的人是自己發現問題、改進問題,自己在一點點的變化著。變化是指從前到現在人變的好了,可不是指由好轉壞啊,否則就是退化了。

  我們集體的變化最突出的還是管理和衛生的變化:

  在管理方面,大家既能管住自己,也能管住全班。在這個集體裡,幾乎沒有了班長和學生之分,在這裡,人人平等,人人也都可以是班長。極個別的事情需要班長出馬。在以前,我們這個班,像個雜貨市場,人喧馬嘶的,根本沒有人能管得住自己,更不要說是管理班級了。可是現在,班裡的'人個個有管理才能,即使是一個學習最差的學生,雖然他不是班長,他在管理大家的時候,也不會有人說他的不是,我們還是照樣聽從。原因很簡單,大家都能管理住自己,能克服困難,假如自己無意間有了錯誤,不論是誰的善意提示,同學們都會聽的,而且聽的甘心情願,我們都在努力向好的方面發展。這時候的提醒員心情也會非常好。

  衛生方面,我們以前班裡髒的要命,大家都推脫不好好值日。除了環境衛生,我們自己也髒,拿張廢紙,隨手就扔地上了,根本沒人說,也沒有人說我把它揀起來放在垃圾箱裡。我們都不知道自己要乾淨,人人都乾淨,集體才會乾淨。而現在,我們的教室地上沒有一片廢紙,同學們穿的整整齊齊,見誰都能大大方方了。

  我們課堂的變化也很大,以前每節課,同學們都死氣沉沉的聽,無精打采的上,上課苦著個臉,也不回答問題。總之,感覺非常煩躁。可是現在,我們的課堂氣氛活躍,同學們特別積極,這都是因為老師,老師在上課前幾分鐘,帶領大家做一些小遊戲,提起來了大家的學習興趣。就是這些小遊戲,讓大家喜歡上了上課。由於課堂氣氛活躍,大家都積極回答問題了,大家都變的學習好了。

  我說說我自己吧。我自己的變化也非常大。首先表現在作業的變化上。以前,我的作業寫的也亂糟糟的,老師批改沒有了“好”,也不鼓勵我,就數落我了。我就想:老師不鼓勵我還訓斥我,那我就破罐子破摔吧。結果可想而知,字寫得越來越糟糕了。現在,我的字雖然沒有書法家的那麼好,但跟我以前的字比起來,那可還是有天壤之別的。我的這個變化,還是因為老師而起,她既誇我,又能及時鼓勵我的小小進步,還讓我們換作業本寫作業,可別小瞧這“換作業本完成作業”,是它讓我的字變了模樣。再就是表現在個人形象上。我以前是個又髒又壞又不懂禮貌的人,穿衣服不整潔,愛耍小聰明欺負人,見了熟人也不打招呼。經過老師對我的調教,加上老師用同伴同學互相欣賞,互相鼓勵的方法,讓我現在變的文質彬彬,懂得了謙讓,知道了整潔。我還要謝謝同學對我的鼓勵呢。

  你們知道嗎?這些變化的根源都在老師的變化上。以前,在語文課上,每次都有老師把同學提起來,不是訓斥就是挖苦,都是因為學生不認真聽講惹的禍。老師和學生的距離越來越大。同學見了老師就如貓見到老鼠似的。可是現在,老師變了,她變的和藹可親了,她給我們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和我們小組裡的同學交談也多了,鼓勵我們的時候也多了,處處肯定著我們的進步。有了錯誤的同學,也敢於及時向老師承認了,老師也能引導他改正,而不是一味的訓斥了,犯了錯誤的學生還會受到老師的鼓勵。同學們也樂意和老師交談了。這就是老師的教學方法變化了。這變化,讓我們和老師的距離越來越近了。同時,同學們也變的膽子大了,做什麼事情都有了自信,有了什麼好的建議也敢於及時和老師提了,老師也會根據情況採納了,我們感覺老師走在了我們心中。

  由於老師的變化,牽動了班級的變化、課堂的變化、我自己的變化。

關於變化作文4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蘇軾困惑著,我也困惑著,唐代詩人張若虛也是一個困惑者。他曾在長江邊對著月亮發問:“江月何年初照人,江畔何人初見月?”

  明月何時就已存在,為什麼要存在?這些都不是重要的。張、蘇的追問,絕不是科學意義上的探究,而是人文意義上的情感抒發,是對人生終極意義的探究。

  我不知道外國人是如何看待月亮的,但我敢肯定的說:外國人心中的月亮,一定不如中國的“圓”!他們只知道第一個訪問月球的是前蘇聯人,卻不知道月亮的主人是中國的姑娘嫦娥。

  在講究“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傳統裡,月亮不是一個星球,不是一個物質的實體,而是一個理想的大氣球,是情感的載體,是思念的寄託,是美好的象徵,是落魄文人的慰藉,是少男少女戀愛的證人……。在懵懂未知的孩童時期,我們聽的第一首兒歌是“月亮嬤嬤,照你照我……”;聽的第一個神話故事(我以為這是中國最美的神話故事)是“嫦娥奔月”;聽的第一個童話故事是“猴子撈月亮”。上學後學的第一首詩歌是“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戀愛了,在“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甜蜜裡,月下老人用一根紅線繩把一對幸福的男女捆綁的結結實實。如果戀人產生誤會了,則會指月發誓:“月亮代表我的心!”;如果親人分離了,則對月吟哦“但願人長久,千里更嬋娟”。……如果沒有天上的這輪明月,我們的情感如何寄託呢?如果沒有天上的這輪明月,我們的心靈該是多麼的落寞啊!據說僅唐詩中詠月的詩作就有700餘首。神話傳說《嫦娥奔月》,李白的詩《靜夜思》,張若虛的詩《春江花月夜》,蘇軾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朱自請的散文《荷塘月色》;著名民族樂曲《春江花月夜》、《月光曲》、《二泉映月》……,這些文學、音樂藝術裡的瑰寶,這些寶貴的精神食糧,不都是這輪明澄皎潔的月亮所饋贈的嗎?

  月亮,她和太陽一樣重要,一樣偉大,她是人們精神世界裡的“太陽”。太陽的光輝和對植物的作用,給人們帶來了光明和食物,解決了人們生存的物質需要;而月亮不僅用她那柔和的清輝給我們營造了一個精神的家園,解決了人們心靈上的需求,還以“月有陰晴圓缺”的變換,使人們懂得了“人有悲歡離合”、世事難全的科學認知和辨證思考。“日”和“月”共同組成了一個“明”字,日是人們頭頂上的一盞“明燈”;月是人們心靈上的一盞“明燈”!……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夜生活的豐富,人們對月亮的依賴越來越少了,對月亮的情感越來越淡薄了。現在仰頭賞月的少了,更難找到對月亮敞開心扉,傷感唏噓,傾訴滿腹惆悵的蘇軾之流了。“一機在手,溝通全球”的現代化通訊裝置,讓人們對千里外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不用透過“舉頭望明月”、“千里共嬋娟”來表達和傳遞了。如今小孩子們聽的看的故事,也不再是《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猴子撈月亮》……,而是《白雪公主》、《聖鬥士星矢》、《哈里波特》……。月亮也如同年老色衰的明星一樣,漸漸淡出人們的文化視野,和她的主人嫦娥一樣,開始寂寞了!

  曾經照過汨羅江邊徘徊彷徨的三閭大夫的月亮,曾經照過大漠雄關的月亮,曾經照過六朝繁華的秦淮河的月亮,曾經溫暖過歷代無數遊子心頭的月亮,曾經讓張若虛因一首《春江花月夜》、讓阿炳因一曲《二泉映月》而萬古流芳的月亮,真的發生變化了嗎?

  月亮,是永久不變的;月亮,還是我們祖先喜歡的那個月亮!變化了的,是我們這些芸芸眾生!

  對月亮的冷漠,其實是對傳統文化的冷漠,是人們審美情趣缺失的反映,是人們內心浮躁不安所致,這也是當今人文精神流失的現象之一。我希望中國人有一天也能站在月球上,但我不希望這種科技的進步是以放逐嫦娥作為代價的!

  我們過去的文化和精神情感中吸納了太多的月輝,我們將來的文化和精神情感仍需要月輝的浸潤。在明月當空的夜晚,請到月光下走走吧,請和月亮說說心裡話吧,哪怕你僅僅和月亮對視一眼也好!_這不是可憐月亮,而是昇華我們自己!

關於變化作文5

  在 孩子們養花的時候,每當那些花盆裡長出鮮嫩芽兒的時候,在這些孩子的眼中,這都是多麼可喜的變化!母親們欣喜孩子成長中的點點變化;老人們則感嘆著歲月的變更,生活的變化。詩人由四季的變化燃燒出創作的火花,哲學家也開始則說:“世界不是一成不變的。”

  確實,那無窮無盡的變化盈滿我們的視野:人在變,萬物在變,生活在變,四季交替,週而復始,每一樣都在變化。人的體內細胞中每秒要發生幾百萬次化學變化,以維繫人的正常生理活動。而地球內部岩漿及地殼的變化則要慢得多了——經歷了幾十億年才形成今天的地表……人類社會的變化,比起這些,則要複雜得多。

  記得錢鍾書在《讀〈伊索寓言〉》中曾寫過這樣一個觀點:古代的人雖是今人的祖先,其意識形態卻僅僅只能算是人類的幼年時期。由此看來,社會的確是在變化的,且這種變化就彷彿孩子的成長,從一個蹣跚學步的嬰孩成長為一個成熟穩健的成人。然而人們不禁會產生困惑:每天早晨起床,開啟窗子,你發現你的周圍在發生變化嗎?大抵是沒有的。日子還是那樣過,上學上班各行其是。這樣看來,社會的變化應與地質變化相類似,是積少成多,積土成山的。每過一段時間,或是翻看老相簿時,你或許又會感嘆這無形中的“變”是如此之巨大,如此之快,似乎不是生活中細微的變化所能累積的。這彷彿又與細胞的激烈變化相一致。於是另一種困惑應運而生了,是什麼力量讓這個世界在悄然無聲之中發生著這樣不可思議的變化呢?

  無論什麼事總是有原因的。細胞的變化得益於細胞內活性物質酶的作用,而地殼變化的能量,則來自地球內部放射性元素的衰變。關於社會的變化,政治家們可能會不無自豪地提起那個歷史教科書中常見的詞——“變法”或是“革命”。商鞅變法使中國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十月革命使俄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這些聽起來似乎不無道理,可我對此卻不無困惑。

  人類從原始狀態進入文明社會,繼而走入工業文明和現代科技文明,難道就如此的簡單嗎?當然不會。在我看來,這不過像外科醫生給病人動的幾次大手術。如果說社會細胞的變化來自於手術,那豈不是太荒謬了嗎?如果談原因,頂多也只算得上“外因”。那內因究竟是什麼?到底是什麼起著這“化學變化”催化劑的作用?

  在上世紀末評出的“影響人類發展變化的百位人物、百件大事”中,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名列榜首。而印刷機、蒸汽機、電、電腦的發明以及基因的發現也榜上有名。我想所謂的變化之內因應該不言自明瞭。阿基米德的豪言壯語已經不再響亮——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地球。時至今日,一個微小的基因或許就能改變整個地球,讓人們的生活變得面目全非。

  文藝復興的浪潮,工業革命的波瀾——正是這些“催化劑”改變著人類的生存環境!正是工業時代的來臨,讓西方趕上並超過了東方,成為世界的霸主。正是這些成為人類奮然前行的推動力,成為社會深刻變化的根源。歷史上是這樣,現今更是如此。一枚小小的晶片的發明,讓生產進入了智慧化階段,電腦和網路的風靡則改變了世界各地人們的生活。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啟動更預示著人類社會未來將發生的更振奮人心的前所未有的變化……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科技的進步引起社會的變革,繼而改變世界的面貌,也許這才是那一串串困惑的最好答案吧!

  每當這個時候,我不禁就想起來了一句老話——以不變應萬變。對此,我不禁又要困惑了。在現今,這樣的觀點還行得通嗎?晚清政府不就是因為閉關自守,不汲取別人所長,頑固守舊而亡國的嗎?科技不發展,當然要落後,這是毋庸置疑的。

  實際上“變”本身就是一個新陳代謝的過程。如果什麼都不變,那便意味著陳腐守舊。在面對當今世界勝過細胞變化的速度,惟有“代謝”才能生存。變,不應該讓我們開始困惑,我們應該像那句老話"以不變應萬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