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餃子作文800字(精選7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吃餃子作文800字(精選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吃餃子作文800字1
一上課,我們就急急地問:“朱老師,今天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呀?”朱老師神神秘秘的,就不告訴我們,但是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
在一千八百年前,漢朝的時候,在河南南陽,冬天非常冷,有些人得了凍傷,耳朵都凍爛了。有一位神醫叫張仲景,他和他的徒弟們把豬肉、羊肉和一些草藥剁碎,用麵包起來,做成耳朵的形狀,煮熟了給老百姓吃,張仲景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叫“驅寒嬌耳湯”,很多有凍傷的人吃了幾次就好了。後來,每到冬天人們就吃這種食物,慢慢的大家把中藥換成了美味的蔬菜,這就是我們現在吃的餃子的由來。
老師講完故事,從包裡拿出來一些器具,我們仔細一看,呀,原來老師今天要包餃子啊!老師拿出了一團和好的面,一個黃色的小面板,一根擀麵杖,還有一盒拌好的餡兒,裡面的料可真多呀!有胡蘿蔔、青椒、白菜、香菇和肉,我從大老遠就聞到香味了。
這時,老師在小面板上把面搓成了長條,揪成一個個面劑子,輕輕地摁了摁,用擀麵杖擀成一個個的餃子皮。只見老師用左手拿著面劑子,右手用擀麵杖擀,左手還不停地轉,擀好的餃子皮又薄又圓。
老師讓大家也來擀,我前面的女生弱弱的,但是擀得很圓。我上去擀的時候,擀麵杖怎麼就就不聽使喚了呢?在老師的幫助下,我終於擀了一個餃子皮。接著,開始包餃子了,老師拿起一個皮,在上面放了點餡兒,兩邊一對摺,角也對摺,然後捏好,餃子就包好了。我們也包了餃子,前面那個女生包得還挺好,我旁邊的兩個男生包得扁扁的,餡兒肯定很少,我包的有四個角,像個枕頭。
餃子包好了,老師用什麼來煮餃子呢?這時,只見老師從包裡拿出了一個小電磁爐和一個小鍋。我在想:老師的包是百寶箱吧!真是要啥有啥。老師把水燒開,把餃子放進鍋煮,只見餃子在鍋裡滾來滾去,像一條條開心的小魚游來游去。
朱老師包的餃子真好吃,我開始還有點不好意思搶,結果我只吃了3個,我旁邊的男生吃了8個。
我奶奶常說“好吃不如餃子”。老師說:“中國人過年吃餃子,不單單因為它是一種美食,還是對團圓幸福生活的一種嚮往。”我今天在課堂上學會了包餃子,以後家裡包餃子我也能露一小手了。
吃餃子作文800字2
隨著校園中的三角梅凋落,冬至降臨。這幾天總是陰沉沉的,幾乎很少見到陽光,四周顯得很冷落蕭條,萬木凋敝。受副高壓帶的控制,長江南岸夏季炎熱多雨,冬季乾燥寒冷,一年四季分明。
在潮實上了這麼多年來,這是第一次在家裡過冬至,以前的冬至就是在食堂裡喝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湯。
帶著快樂的心情走進家門,我感覺到了濃濃的冬至氣味。雖說南方人偏受湯圓,可我偏鍾情於餃子。小時候,入了冬,家裡總愛包一次餃子。沒有待定的時間和意義,不過是某一個降溫的早晨的一時興起,卻在日漸寒冷的天裡憑增一股暖意。
平時用來炸食物地面粉意外與冷水相遇,簡單揉搓之後就成了白白胖胖的麵糰,靜待一旁。白菜洗淨,在砧板上躺好,金屬與木頭有節秦地碰撞出一首序曲。剁好的餃子餡,撒些許鹽,靜置片刻,瀝乾水分,調味全憑手感。奶奶對此頗有經驗,自是不必擔心肉餡鹹淡。
接著,便是包餃子了,也是我最感興趣的一部分。一家五個人圍桌而坐,爺爺擀麵皮,餘下四人來包。麵糰搓成長條,再掰成一元硬幣大小的小團,用擀麵棒一壓,略擀一下將小困推開,左手轉動麵皮,右手擀麵,只需三四秒功天,一張厚薄適中的麵皮就壓成了型,放在撒好乾粉的桌面上。
爺爺把麵皮攤在左手掌心,用筷子挑肉餡,置於正中,一擾,一折,一捏,一枚標緻的餃子就完成了。雖然包起容易,但要包得好卻很不容易。既要快,又要不露餡,下鍋不破,還得好看。約摸一小時的時間,餃子們就排成方陣,時刻待命。
餃子,說吃也是真的好吃。奶白色的外皮半偷著亮,吹彈可破。瘦肉肥肉五比二,與清甜帶脆的白菜天生一對。若是包得好,還有濃郁的湯汁,一口下去,肉香四溢。我習慣蘸醋,有時還蘸上蒜泥與辣椒,和著熱氣騰騰的餃子,那叫一個痛快!
但真正讓我愛上餃子的,還是包在其中的那一份溫情。也只有吃餃子這一天,對於午飯的準備,一家五口都能參與,忙碌著,說著,笑著。
年復一年,同爺爺奶奶一起吃飯的機會越來越少,即使有,也只是匆匆忙忙,話也沒能多說幾句。能夠包餃子的閒暇週末,也逐浙沉澱在童年的記憶之中。感謝冬至讓那生封的記憶再現,那最純真的快樂就這樣一遍遍打磨,變得閃閃發亮。冬至快樂!
吃餃子作文800字3
童年的趣事就像沙灘上的`沙礫,怎麼也數不清,而有些沙礫與眾不同,它就像我們做過的一些事情一樣,尤其難忘,不過這些都是我們年少的珍貴回憶,應該用來收藏。
記得八歲那年過年的時候,家裡的人都在忙裡忙外,有的打掃衛生,有的採購過年用的東西,有的在廚房忙活著,我呢,就悠閒自在,在廚房看著奶奶包餃子,眼睛眨也不眨地盯著。
奶奶說今天她要在兩個餃子中放兩個硬幣,誰要是吃到了一個,就能獎勵一百塊錢壓歲錢,兩個就有兩百元。我聽了十分激動,心想怎麼才能得到這兩百塊錢。於是,我想了一個自認為天衣無縫的計劃。
我趁著奶奶不注意,在兩個有硬幣的餃子上用小刀劃了一個小口子,有了我做的記號,這下我就能輕而易舉拿到兩百塊錢了,我這個小算盤打得真不錯,我為自己的聰明樂開了花。
餃子包好之後,就下鍋煮了,到了吃午飯的時候,一盤熱氣騰騰的餃子就被端到了飯桌上。餃子一上桌,大家都一擁而上,紛紛夾了幾個餃子在碗裡,看看能不能吃到硬幣。我呢,直接把兩個做了記號的餃子夾到了碗裡,然後為了不讓他們起疑心,我就先吃了兩個沒有硬幣的餃子,接著,就夾起放了硬幣的餃子,放在嘴裡嚼了起來,裝作什麼都不知道的樣子叫了起來:“呀!我吃到了硬幣。”
全家人都很羨慕我,奶奶也笑了笑說:“還是我的乖孫運氣好,這麼快就吃到了有硬幣的餃子,不知道剩下的那個會花落誰家?”我的意忘形,直接脫口而出:“那肯定還是我唄。”說完,我便意識到自己自己露餡了,全家人都很是好奇,向我投來驚訝的目光。
我不好意思地低下頭,知道自己藏不住了,於是便道出了事情的真相。本以為他們都會說我,沒想到奶奶還是偏袒我,摸了摸我的頭說:“這也說明我的乖孫聰明,我們都沒有想到這樣的辦法,所以這兩百塊錢還是得獎勵給你。”我高興的手舞足蹈,直接歡呼起來:“謝謝奶奶!”一家人又其樂融融地吃起了團圓飯。
不知不覺,時間飛逝,我已經長大了,很多事都像斷線的風箏,已經不知去向,但是這件事將一直珍藏在我的心底的某個角落,永遠不會消失。
吃餃子作文800字4
早晨,我剛起床,看見姥姥買回了許多的菜:香菇、白菜、蔥、羊肉……我好奇地問:“姥姥,買這麼多的菜乾什麼呢?”“後天就是冬至了,我們先包餃子啦。”姥姥說。我一聽高興得一蹦三尺高。以前,雖然常常吃餃子,可從來沒有親手包過餃子,今天正好讓我小試牛刀一把!
吃過早飯,全家人就開始忙了起來,姥姥調好餃子餡就開始和麵、擀皮。等一切準備就緒,爸爸媽媽開始包起餃子,只見他們先拿起皮,放在手掌上攤平,然後夾了一些餡放在上面,把兩邊對齊輕輕一捏,一個餃子就做好了。
我迫不及待的學著媽媽的樣包了起來,結果剛上“戰場”就敗下陣來。我把我包好的和媽媽包的一比,真是“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媽媽包的餃子飽滿、結實、整齊,像一隻只栩栩如生的大雁,而我包的餃子卻像一個個“傷兵”,有的“歪脖子”、有的“肚皮受傷”、有的……實在是有天壤之別。我只好向媽媽虛心求教,媽媽看了看我包的餃子,告訴我:“你之所以包得不好,是因為餡放得過多或過少,包的時候又用力不均。不用急,熟能生巧。”
聽了媽媽的話,我又重新開工了,根據媽媽指出的原因,終於親手包成了一個“神氣十足”的大餃子。
在包餃子的過程中,爸爸給我講了冬至吃餃子的來歷。相傳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當他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時,正值冬季。他看到鄉親們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
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餃子”。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聽了爸爸的講述我才恍然大悟為什麼人們說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了。
第一次包餃子,不僅使我學會了包餃子,而且讓我明白了冬至吃餃子的由來,真是一舉兩得呀!
吃餃子作文800字5
12月21日就是冬至了,冬至,是中國農曆 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但其實,冬至吃餃子也有一段古老的歷史!
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是中國北方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
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餃子多用麵皮包餡水煮而成。
相傳河南人張仲景任長沙太守時,常為百姓除疾醫病。有一年當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門口壘起大鍋,舍藥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後,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走到家鄉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
原來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心裡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張仲景回到家,求醫的人特別多,他忙的不可開交,但他心裡總掛記著那些凍爛耳朵的窮百姓。他仿照在長沙的辦法,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藥治傷。
張仲景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是總結漢代300多年臨床實踐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裡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藥的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
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耳”、“餃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藥和治癒病人的日子。
吃餃子作文800字6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佳期餚。
據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為“餛飩”的食品,和現在的餃子形狀基本類似。到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
大約到唐代,餃子已經變得和現在的餃子一模一樣。宋代稱餃子為“角兒”,它是後世“餃子”一詞的詞源。這種寫法,在其後的元、明、清及民國間仍可見到。
元朝稱餃子為“扁食”。明朝萬曆年間沈榜的《宛署雜記》記載:“元旦拜年……作匾食”。劉若愚的《酌中志》載:“初一日正旦節……吃水果點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語。
清朝時,出現諸如“餃兒”、“水點心”、“煮餑餑”等有關餃子的新的稱謂。餃子名稱的增多,說明其流傳的地域在不斷擴大。
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過年吃餃子有很多傳說,一說是為紀念盤古氏開天闢地,結束混狀態,二是取其與“渾囤”的諧音,意為“糧食滿囤”。另外,民間還流傳吃餃子的民俗語與女媧造人有關。
餃子成為春節不可缺少的節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二是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裡,以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望。
餃子因所包的餡和製作方法不同而種類繁多。即使同是一種水餃,亦有不同的吃法:內蒙古和黑龍江的達斡爾人要把餃子放在粉絲肉湯中煮。然後連湯帶餃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區將餃子和麵條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線穿元寶”。
餃子這一節目佳餚在給人們帶來年節歡樂的同時,已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吃餃子作文800字7
冬至,北方所有的人都要吃餃子。不知什麼時候,我們南方人也興了這個規矩。
今天整好冬至,我和哥哥給大家包了一次有趣的餃子。我們先放了一些肉餡,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總覺得一塵不變的包法太沒有創意了。
我想:媽媽最喜歡囉嗦,就給她加點花椒餡,讓她麻一麻,讓她感受下說不了話的痛苦。爸爸下班了就喜歡睡覺,給他放點辣椒餡,把他辣清醒。接著又放了一些臘肉餡、糖餡、鹽餡、花生餡,還放了幾個硬幣,分別做了很多的記號。當然,每種餡料都有它獨特的意義。
當我們把餃子放進鍋裡煮熟了的時候,發現我們做的記號不見了。我們又仔細觀察,發現了一些“新記號”,比如辣椒餡煮熟了就變紅了,花椒餡變黃了。為了不讓大家看出我們的“陰謀”,我們在餃子的皮上灑了一層薄薄的麵粉。
我把包有辣椒餡的那碗餃子端給了爸爸,說:“爸爸,這是您的餃子,您吃吧!”雖然說的尊重,但我心裡有一股不懷好意的期待。
爸爸似乎沒看出我的心思,頻頻點頭。就在我以為爸爸會接受我的誠意,大吃起來時,爸爸卻起身把餃子端到爺爺面前,把我說的話重複了一遍,爺爺說:“不行啊,這碗餃子太多了,我吃不完,還是你先吃吧!”爸爸再三勸說,表達自己的孝心。
爺爺終於被說服了,就在爺爺準備吃的時候,我和哥哥緊張地大喊:“不能吃啊!不能吃!”爸爸很吃驚地望著我們,我趕緊把頭低到碗裡繼續吃餃子。哥哥機敏的又迅速端來一碗餡料正常的餃子,遞給爺爺,說:“爺爺,吃這碗,那碗剛才都涼了。這碗剛出鍋,趁熱吃!”
最終,每個人都把碗裡的餃子吃了幾個,媽媽一邊喘氣一邊說:“你這個臭小子!”再看爸爸,一直在說:“快,快,快拿水來!”所有人再也不吃餃子了。
只有小姨吃的餃子裡面不是糖就是硬幣。她一下子就猜到了,說:“是不是我每年冬至才回來,你們心疼我呀!”我和哥哥說:“就是那個意思!”最後只有小姨說:“這真是一碗有趣的餃子啊!”
儘管,我們包的餃子,讓全家人五味雜陳,但是,房間裡卻迴盪著久違的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