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作文600字8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古風作文600字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古風作文600字 篇1
我眼中的屈原
一想到屈原,身著素衣長袍,腰佩陸離長劍,他那深邃的目光洞穿歷史迷煙,感動著一代代的中國人,也讓一代代的中國人自愧弗如。那滾滾的汨羅江水,是他的淚。水流不盡,他的淚卻盡了;那火紅的楓樹林,是他赤誠的愛國之心,楓葉落,他那愛國之心卻永不老。
人生百年能有多少意義,不過為愛而生,為愛而死。他的愛永遠地定格在楚國黎民,那楚國江山是他深深的眷戀。能為愛而死,屈子應無悔。
屈原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在一生中與周圍的惡勢力進行了堅強不屈的鬥爭,並以詩歌為武器,傾吐自己的憂國憂民之情。他在文學上是一名巨人,但在政治上是一名弱者。他滿腹報國之志,一心一意輔佐楚王,力主改革舊制,舉閒授能,除殘去穢,勵精圖治,但終究無用武之地,含怨懷憤而死。他之所以有這樣的結局,一方面是由於頑固派當權,奸臣當道,另一方面也顯示了屈原的無能,他不能很好的完成變法革新的工作,處理好各方面的利益關係,不能透過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屈原不懂得汲取經驗教訓,他首次被放逐後,走受到楚王重用,召回京城,但他絲毫沒有汲取經驗教訓,改變自己進諫的方式,處事策略和與奸臣鬥爭的方法,而是不管不顧,我行我素,一意孤行,最終落得再度放逐,且這一去不回。屈原不重視當時的社會背景與等極制度。
再回首屈原的一生,與其生活在愁苦煩怨之中,倒不如一死了之,死是他最好的歸處,而且他還死在一個最佳的時機與地點。但是他的精神是值得我們來傳頌的,他留下的不僅是燦爛寶貴的文化遺產,更是寶貴的精神遺產!
每年農曆五月五日,我國許多地方都有吃粽子的風俗習慣。相傳這天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的詩人屈原。他為了人民和國家的利益最終投入汨羅江,後來人們用端午節來紀念他。
古風作文600字 篇2
時光流逝,歷史一頁頁翻過,就象蒼茫的大海中的一葉小舟,任由時間的大海吞噬、遺忘,但總有一些人可以讓那無情的大海捲起雄偉壯闊的萬丈波瀾,雖然自己仍舊會被吞噬,但永遠不會為人們所遺忘,這樣的人實可謂屈指可數,少之又少,但諸葛亮必是其中之一。
諸葛亮的智慧,化作一顆永遠閃爍的星星,在漫漫的歷史星空中發出獨特耀眼的光芒,時至今日,也沒有多少人能與其爭輝。
那時你高聲吟唱《梁父吟》,在田間辛勤地勞作,雖身處隆中茅廬,於天下之勢已知其三分,於是才有了劉備的那段傳誦千古的隆中對;那時你指揮將領,鎮定自若,於取勝之道已胸有成竹,於是才有了大敗曹軍的初出茅廬第一功;那時你聯合孫權,攜手周瑜,面對曹操百萬大軍,巧借東風,火燒赤壁,為後世傳下了經久不衰的佳話;那時你端坐城樓,雙手撫琴,雖城門大開,仍無懼意,於對手的思想已摸得一清二楚,於是才有了令後人永記不忘的空城計。戰場勝負,國家存亡,天下大勢,無一不在你的算計中,孔明之智,震爍古今,直似鬼神。
諸葛亮的忠誠,有如太陽一般,照耀著忠實者的前路:“看吧,他就是你們最好的榜樣!”炙烤著不忠者的良心:“這樣做對不起自己,對不起他人,對不起國家,更對不起天下百姓!”為報劉備“三顧茅廬”之殊遇,你無論何時,都輔佐,佑護著這位危主,正因如此,蜀國方成,漢室方興。劉禪即位後,你便更加勤奮,將“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幾個字發揮到了極致,此時的你無日無夜地操心於國事,終致體質日下。
諸葛亮的一生最大的遺憾,便是沒能平定三國,一統天下,正如杜甫所言“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六次北伐,雖有揮淚斬馬禝的公正,火燒上方谷的計謀,借屍還魂,嚇跑生仲達的謀略,但最終鬱鬱而終,實令人無限傷感。他的人雖然死了,可是他的智慧,忠誠卻不會為我們所忘記,他的事蹟會被我們一代代傳唱,他亦永生在歷史的長河中。
古風作文600字 篇3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關於屈原,連他是哪朝人自己都不大清楚,唯一能夠明白的,就是屈原不忍看自己的國家滅亡,投至泊羅江。上歷史課,說屈原大無畏,擁有大膽質疑的理性精神,屢次勸說楚王莫信秦。可提議不被認可,反遭迫害,流放人間,直至江中,以示清白。
相傳屈原投江前遇一漁夫,漁夫驚訝:“子非三閭大夫也?”可想當時屈原苦笑,淺淺搖頭。遇問之為何落得如此田地時,無奈道:“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夫反問:“何不與世推移?”屈原不從,大嘆:“安能以皓皓之白,而以蒙世俗之塵埃乎?”至此稍覺屈原似乎太過自負,而且暗想屈原也傻,為何不看大局之勢而行,非得自尋死路?留得青山不怕沒柴,日後再細想怎樣挽局不好嗎?
關於疑問,自看前人評價屈大夫,至王逸嘆:“膺忠貞之質,體清潔之性,直如石砥,顏如丹青;進不隱其謀,退不顧其命,此誠絕世之行,俊彥之英也!”方才明那一片冰心在玉壺的苦心。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五月初五,泊羅江畔一聲水響,既而化為寧靜。已明白屈原的志向,投江乃示忠心,明清白,便想明為何其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但一直不見屍體,於是後人為寄哀思,於此日盪舟之上,投擲米團,免遭魚蝦攻其身。
細想屈原投江時,又是怎樣一種情懷?是心中大釋?還是含悔而死?想到漁夫走時的莞爾笑歌環繞江前,便明屈原帶上清白而去,留下淡然而離。他笑嘆今朝,笑看釋懷。不與多言,只以《離騷》獻世: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可惜未將真理求出,自先奔赴湘江,留下離騷,讓世人明孰是孰非。
屈原的'故事,在歷史長河中不過紅塵一瞬,兩千多年的歲月也是轉眼即逝。儘管大江東去,暮往朝來,那眾人皆醉我獨醒,不允世俗塵埃染皓皓之白的屈原,終將留予世人心中,一代又一代地看其釋懷一切,淡然一切。
古風作文600字 篇4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哦,屈原,是你嗎?吟唱著這憂傷的歌,兩千年前在汨羅江畔你縱身一躍,用生命在楚國劃出一道美的弧線……
這道弧線,承載著你滿腔的愛國情懷;這道弧線,或許是你生命最完美的結局;這道弧線,又書寫出多少無奈與不甘,但終究不能淡褪你對楚懷王的忠貞不渝!
是的,上蒼把這條詩的河留給了你,也把楚國的民心留給了你。你說你沒有看見商於六百里富饒之地,而看見的是秦昭王邪惡奸詐的眼睛――“懷王啊,”你不禁吶喊,“你豈能如此輕信張儀?何苦對我避之惟恐不及?”你說你沒有看到楚國廉潔清明的“美政”,而看到的是靳尚貪婪嫉妒的面龐:政壇黑暗,官官相護,貪婪無比,結黨營私,排除異己――不,這不是你所想要的。昏庸的楚懷王啊,何時才懂你這顆赤誠之心?
但,你沒有消沉,你矢志不渝。
“眾人皆醉我獨醒,舉世混濁我獨清。”的確,除了以身殉國,你已沒有任何心意,懷王已死,頃襄王執政,子蘭迫害,你,能做的還有什麼?但你不曾後悔,縱然是身投汨羅江,也不肯與世同濁,用生命的弧度來證明你對楚國的熱愛,對懷王的忠心!
你說你沒有看見一個國泰民安,繁榮昌盛的楚國,而只看見楚國人民相爭的屍首和紅了眼正在撕裂著誰家春閨夢裡人的野狗。生存與死亡,逃避與直面,苟且與殉國,你,選擇了後者。你要以此勉勵國人,喚醒國君,努力著,你最後的抗爭!
你,行走在沅湘江畔,面色枯槁,長髮披肩,漠然無情。是的,那是因為你看不見未來和希望,你絕望了,期望以死來作最後的證明!但,怎奈楚國江山風雨飄搖?你,已無力挽回。
自張儀到楚拆散齊楚聯盟,寵妃鄭袖受賄後花言騙得楚王放走張儀,你,絕望了;自懷王一意孤行獨赴楚國會盟而客死秦國,你,就徹底絕望了。
投身汨羅江,是你唯一的選擇。這生命的弧度,縱然無奈,卻是另一種光華萬丈、永垂不朽的美麗!
古風作文600字 篇5
我們中國有五十六朵“鮮花”,每個鮮花都有自己獨特的風采,俗話說得好:“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嗎!今天,我給大家介紹其中的一朵“鮮花”——蒙古族,相信大家一定會喜歡的!
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於傳奇色彩的民族,現在已經有48萬人口了,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當然,蒙古和我們漢族人生活習俗是不一樣的,比如:飲食呀、文化呀、民居呀……
我們先來說蒙古族的飲食習慣:蒙古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牲為生汁。馬奶酒、手抓肉、烤羊肉是他們日常生活中最喜歡的飲料和代客佳餚。每年7、8月份是肥牛馬壯的日子,是釀製馬奶酒的季節。勤勞的蒙古婦女們將馬奶酒收貯於皮囊中,加以攪拌,數日後便成了蒙古人常喝的馬奶酒了,如果你長途跋涉,來到蒙古的話,蒙古主人一定會熱情款待你,給你上等的馬奶酒、手抓羊肉來招待你的!
有人經常說:“蒙古人身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中,那他們住在哪裡呢?”今天,你算是找對人了,我可知道蒙古人的居住特點!
蒙古包是滿足對蒙古牧民住房的稱呼。“包”,滿語是“家”、“屋”的意思。古時候稱蒙古包為“穹廬”、“氈帳”等稱呼。蒙古包呈圓形,有大有小,大著,可納20多人休息;小者,也能容10幾人。蒙古包的架設很簡草一般是在水草適宜的地方,根據包的大小,先畫一個圓圈,然後沿著畫好的圓圈,將“哈納”(25米長的柳條交叉編結而成)架好,最後,再加上房頂就形成了一個蒙古包,居住起來冬暖夏涼,即舒適,又溫馨。
可愛的小讀者們,我希望你們也能夠到內蒙古去旅行一圈,感受大草原、可口的食物、優美的環境帶來的樂趣和魅力,讓你們真正理解“流連忘返”這個成語的真正意義。
古風作文600字 篇6
擁有龍圖騰文明的老中國血脈,千年流淌著的泱泱文化,卻在當中國走向繁榮時,被時光的記憶帶走了大半。而我尋尋覓覓,終於找到了。
回家鄉後,爺爺常一人在一個楓葉林中拉一曲二胡。爺爺告訴我,當年有一個人彈一聲龍琴,吸引了眾多街坊,他身邊一群人不論多忙都來聽聽琴絃中的文化,幾年前那名琴師突發腦溢血去世了,從此那裡痛失文化的故韻。
是啊,從前在縣城,時時都聽得見粗糙的吆喝聲,一陣一陣如麥浪翻滾。新年街頭賣藝的寫春聯的到處都是。幾年後來到縣城,春節再沒有村夫挑著擔的呼喚聲,有的是來往的車的鳴笛,昂貴的店鋪,世態變得如此之快。
但總有那麼幾戶人家還傳承著祖上的文化精華,我從草門中推開,準備出去散散心,腳邊的天狼忽然驚叫起來,我側耳傾聽一陣古琴的韻意飄來,步行追索見一儒雅的老者,捧著一股琴聲,輕如鴻雁。雙手在琴面上擦拭,順流而下勾起一根弦,悠然而去,飽滿的旋律,孕育了伯牙鼓琴的悠思,輕輕浮動。
一根根弦,似乎是一條條中華文化的血動脈,難道這不令人自豪。我洗耳恭聽,白衣飄飄的老者絲毫沒有覺察到我,任琴聲如流水打溼我的心。我找到了,確確實實,卻不容丟失的文化,龍的文化。
中華的傳統文化,似一紙鴻雁,隨著時光而遊走。猶如四季,即使度了一個輪迴,又能有下一次。一春一秋,國人的血脈綿延橫亙,不可丟失,尋骨風,覓文化,雖贏不回往日5000年的黃曆,但能傳承5000年源源不斷的文明,讓甲骨文勾勒的文明長存。
古風作文600字 篇7
雲壓得低低的,有著一種風雨欲來的架勢,在這片雲海之中,彷彿波浪漸起。風颳得呼呼作響,吹得較高的冰草、狗尾巴草左搖右晃,搖擺不定。
大夥一個個頂著大風,向著擠牛奶的地方走去。那激動的樣子,彷彿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來到靠近奶牛的地方,圈子裡的小羊,那可愛的摸樣,幾乎一下子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終於在導遊與老師的召喚下,大夥有興致勃勃地走近了奶牛。
在公路邊自認為也看了不少大牛的我,在看到這頭牛的時候,不禁覺得,真是太小巫見大巫了。
這牛生之巨大,甚至於令我有些歎為觀止。
光是牛身就大約有一個半我那麼大了,站在那裡靜立不動,也幾乎與我齊平。
擠牛奶的老大爺耐心地為我們講解了一遍,如何擠牛奶:
先以單手握拳的方式,大拇指和食指,微微收緊一點,卻也不能收得太緊,否則會掐疼,甚至掐破奶牛的奶頭。剩下的三指需要較為有規律地輕輕按壓,將牛奶擠出。並且要側著身子擠牛奶,以防奶牛生氣,可以立馬逃走。
隨著牛奶一滴一滴地落下,我的心彷彿也一點一點回到了肚子裡。原本十分生怕不小心便惹奶牛生氣而小心翼翼的動作也不再那麼地拘謹了。漸漸地,動作放開了,手也慢慢放鬆了,連一開始有些繃緊的表情也稍稍緩和了些許。直到最後,動作暢然自如,如同平常喝水一般。
擠完牛奶,我們又進入了蒙古包,喝幾杯奶,吃一些奶糖、餅乾等,然後又親身去體驗了一把當蒙古族人的感覺——親自換上蒙古的服飾,繫上腰帶,帶上帽子,與親朋好友一同合影、留念。
“馬蹄踏得夕陽碎,臥唱敖包待月明”。人生自古不得完美,也許無法騎著馬遠望夕陽,也許不能在敖包中坐看滿天星斗,但不妨,親身體驗一回在城市中無法體驗的激揚蒙古風情。
古風作文600字 篇8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抬頭望望那深藍色的夜空,一輪皎潔的明月正掛在星空中,月真圓哪——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來了。
我們家照常是要去賞月的。帶上幾隻金燦燦的月餅,我們來到了荷花池畔,這是賞月最好的地方了。
一家人圍坐在橋邊,吃著甜蜜蜜的月餅,望著空中明月,多麼得幸福哇。今年的中秋節,月亮似乎格外得圓,再配上那一池波光粼粼的池水和池邊沁人心脾的金桂,可真是花好月圓!我不禁輕輕哼起了一首美妙的歌——《荷塘月色》。
和家人坐在一起,望著明月,哼著小曲,這恐怕是人生中最舒服愜意的事了吧?可是這時的我卻突然想起了下午看到的幾張關於貧困地區孩子生活的圖片,想起了小山村裡那些可憐的留守兒童,我不禁心想:在這個月圓之夜,那些孩子也能像我們一樣過個幸福的中秋節嗎?
不!他們一定無法像我們這樣!沒有家人的陪伴,沒有甜甜的問候和祝福,甚至連一次和父母通話的機會都是那麼得寶貴,他們每天都在盼望著——多見一眼爸爸媽媽。我們每天都能和親人相伴的生活,卻成了留守兒童的奢望。他們年年過著孤獨的中秋節,日復一日,見到的卻只是爺爺奶奶那張逐漸衰老的面孔,他們多麼想叫一聲:“爸爸,媽媽,你們回來了!”可是卻做不到。
和那些可憐的留守兒童相比,我們就像空中閃閃的繁星發著明亮的光,而他們只像映在水中模模糊糊的小星星,失去了閃爍的光芒。他們的父母甚至無法多看他們一眼,我們又有什麼權力埋怨、要求父母呢?
想到這些,我忽然覺得今晚的月亮不再那麼皎潔,不再那麼明亮,不再那麼圓潤了。夜,多麼淒涼;月,多麼傷感。
月亮啊!請您喚出月的天神,讓那些可憐的留守兒童見到自己的親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