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600字> 餈粑作文600字八篇

餈粑作文600字

餈粑作文600字八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透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餈粑作文600字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餈粑作文600字 篇1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我的家鄉在貴州,有許多美食,如:血粑、米豆腐、酸辣粉其中,最好吃的莫過於於家鄉的餈粑了。

  記得去年的冬天,當年的氣息歡快地敲打著各家的窗門時,舅媽又開始忙裡忙外地做餈粑了。

  門前放著一個凹進去的大石頭搗臼,旁邊還有兩個大木錘。首先,把蒸好的糯米放入搗臼裡,再用兩個大錘子一上一下地錘打糯米。爸爸和舅舅掄起錘子就是一通打,把糯米都打出來了。“誒誒誒,你們怎麼這樣打啊,記住要一上一下,有節奏地打。”在一旁觀看的舅媽,實在看不下去了,就來指導指導。

  “知道了。”他倆人異口同聲地說道。這兩個老爺們配合得還挺默契,兩人嘴裡喊著“一二一二”的口號。你一下我一下,發出“咚咚”的聲音。舅媽則雙手沾滿水,隨著他們的節奏,順勢把已經成團的餈粑翻過來,再錘打,經過無數次的重複,一個毫無顆粒的餈粑誕生了。餈粑打好後,舅媽把它們分成若干個大小相同的小團。有的裡面包豆沙,有的裡面包糖,有的什麼也不包,壓成直徑10釐米的大餅,就成了甜甜的餈粑。如果覺得不好看,還可以在餈粑中間點上幾點紅色的點兒。接下去,該我大顯身手了。我把蘿蔔餡、豆沙餡、白糖放在一個個餈粑中,像包包子一樣擰緊,不一會兒,一個個可愛的餈粑誕生了。

  餈粑的吃法有好多。可以放在炭火上烤軟,那樣的餈粑外殼被烤得金黃,裡面卻是軟的,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也可以切成小塊,和甜酒一起煮熟,是個不錯的早餐;要是你不喜歡這些做法,索性來個油炸,吃起來又香又酥家鄉的餈粑,軟糯可口,香香的味兒在我的嘴裡揮散不去,成了我懷念的一道家鄉味。

餈粑作文600字 篇2

  每到臘月底,老家都有打餈粑的風俗。去年回老家過春節時,我終於知道了怎麼打餈粑。打餈粑的前一天晚上,爺爺就把糯米用井水浸好,爸爸和叔叔準備了打餈粑的工具,有木槌、石臼,還有印餈粑的模板。第二天天沒亮,奶奶就起床把糯米蒸熟,吃完早飯,我們就開始打餈粑了。

  叔叔用一個臉盆盛滿蒸熟的糯米放在了石臼的裡面,爸爸和姑父他們兩個人用木槌搗糯米,你一下我一下。大約十分鐘後,糯米被打成了糊狀,完全沒有米的樣子了。然後把搗爛的糯米挑到一個竹製的簸箕裡,簸箕下面鋪有一層石膏粉,這樣餈粑就不會粘在手上或其他東西上了。爺爺把那一大團餈粑捏成了一小塊一小塊的,媽媽和姑姑就把那小塊的餈粑捏成圓形。我和其他的小朋友就把餈粑放到模板的裡面,模板的底部刻有一些美麗的圖案,因為餈粑是熱的,非常容易變形,模板上的圖案就拓在了餈粑的上面。等餈粑冷卻後把它取出來擺在木板上,模板上的圖案就固定在餈粑的上面,有動物、繁體字、風景畫等,非常美麗。我們有的打,有的捏,有的印,一下子就過去了九個回合。

  中間有幾次我都想學爸爸的樣子去打餈粑,但都輪不到我。到了最後一個回合時我再也忍不住了,大聲說:“等一下,等一下!我也要打餈粑!”爸爸說:“行,讓你嘗試一下,只要你能打好,回家我讓你玩五個小時的電腦!”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笑著說:“說話要算數。”

  我好不容易舉起了木槌,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打了下去,但再也拿不起木槌了,因為上面粘了很多糯米,木槌一下變得重了很多。我抱著木槌往後拉,卻因為用力過猛摔了一跤,爸爸他們看了都哈哈大笑。我邊揉屁股邊說:“現在不能玩電腦了,回家還要治屁股!”

  以前我雖然每年都吃餈粑,但從不知道打餈粑原來這麼難。以後我一定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勞動果實。

餈粑作文600字 篇3

  伴隨著爆竹聲和五彩繽紛的煙花,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春節。

  家人已經忙著準備年夜飯了,爺爺、父親和大伯在屋子裡準備飯菜,母親和奶奶正在擺放餐具,我和哥哥負責剪窗花,貼對聯。

  夜幕降臨,每家每戶燈火通明,張燈結綵,洋溢著歡樂的氣氛,我家也不例外,開飯了,我們全家人都圍坐在一起,爺爺端上來許多美味佳餚,其中有我最愛吃的餈粑,也是俗話說的“打粑粑”。

  爺爺知道我最愛吃,年前特意多做了些,那糯米的特有味道,叫我垂涎三尺,爺爺總是催我多吃幾塊,望著可口的餈粑,熟悉的年味兒也就在唇齒間盪漾開來!

  爺爺告訴我,每逢過年的時候,鄉親們都會多買些糯米,把糯米用溫水泡上一天一夜,然後用竹篩把水瀝乾,瀝乾的過程中,還會沾上竹篩的清香味,然後放在木桶裡蒸上1-2小時,接著把蒸熟的糯米飯倒進石器深盆裡,叫上幾個青壯年男士,用特製的木棒“嘿哈,嘿哈”地打起了餈粑來,趁熱時越用力打,打的頻率越快,味道越好,打好後,用竹簸箕倒出來,這時已經是大大的糯米糰了,稍微涼會,然後盛一碗涼開水,手沾上涼開水後,開始把大大的糯米糰分成一個個碗口粗的糯米糰,表面用水抹光滑,中間用“一點紅”點上---象徵著紅紅火火,做好後完全冷卻後,就變成“打粑粑”了。過年或者來客人了,就拿出來吃,用水煮軟加點紅糖,那特有的味道美極了,還有用油炸過後,也是美味可口,回味無窮。

  餈粑也是父親和大伯小時候最愛吃的”點心”了,父親小時候,家裡還比較窮,有這個餈粑可謂是天下美食了,鬆脆酥軟的麵皮配上甜蜜的糖汁,一口咬下去,滿嘴流油,每次說起,父親的嘴角總會浮現出孩童一般的笑容。

  餈粑,是一份記憶,也是故鄉的特產,更是過春節濃濃的年味。

餈粑作文600字 篇4

  外婆走了十多年,我的嘴裡像是缺了什麼東西。最近,吃什麼也吃不香,總缺了一個味,甚至有時嘴裡有些苦澀,但還是想不起來究竟是什麼,雖然有的時候很清楚。

  多年來,每天早晨總是吃的一樣東西,是外婆親手做的。那麼香,那麼脆,裡面還有香香的、甜甜的黑芝麻,但我依舊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有一天,我和爸爸來到農村玩,無意間來到外婆以前住的房子。進了房屋,裡面的蜘蛛網和灰塵到處都是。我便和爸爸一起打掃房間。我到了臥室打掃,突然發現一張陳舊的老照片,我用雙手擦乾淨了,且目不轉睛地盯著那張照片。上面是一個小男孩和一個小女孩,我仔細一看,呀,這不是我和表妹在一起玩耍的照片嗎?再細看,那碗裡不是我以前最愛的餈粑嗎?“我要吃餈粑。”我對媽媽和爸爸說,他們覺得我餓了,就在鄰居家買了兩個給我。

  我咬了一口,香香的,脆脆的。黑芝麻也是濃濃的,但愛,已不在了。不,不是這個這個味道。我終於明白了,並不是,每個餈粑都是那麼好吃的。只有自己親人親手做的才是美味。虧我以前還說她做的不好吃。我哭了,我瘋了,達到了忘我的境界。我直奔家去,一邊平跑嘴裡還一邊喊:“外婆,給我做餈粑!給我做餈粑!”我又一次來到了熟悉的院子。剛進屋,我彷彿看見了外婆在做餈粑。“孫子,回來了。”我急忙向前看去,沒想到外婆真的在給我做餈粑。我衝過去,想擁抱一下外婆,卻一下子撲了個空。原來這些都是幻想呀。不,那不是幻想,一定是外婆在天有靈,讓我忘記過去,從現在起,做一個聽話懂事的好學生。我懷著感激的心情走出了小屋,見爸爸早已在門口等候多時了,我向爸爸說了我看到的一切,並承諾了我一定要做一個聽話懂事的好學生。

  外婆的在天顯靈也時刻的激勵著我,讓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那份愛真的很濃、很深。

餈粑作文600字 篇5

  老家過冬至,有吃餈粑的習俗。

  碰到祭祖或重大節日,有時候是紅白喜事,家裡都要做餈粑。

  因此,在老家把餈粑叫“大餈”,如今常見的湯圓就有些不屑的被稱做“小餈”。

  冬至的一大早,主婦便把糯米淘洗乾淨,放進木桶中浸泡。下午二三點,米浸透了,就把浸透的糯米放入飯甑中蒸熟。

  臨近傍晚,糯米蒸熟了,杵餈粑的人也該回來了。

  隨著“嘿!”的一聲,飯甑離鍋,杵餈粑的人噔噔幾個箭步來到石臼邊,把飯甑翻過來,輕輕一磕,一甑糯米飯就全都倒進石臼了。然後拿起杵棍,有節奏的杵起來。一下、一下、一下……

  侯在旁邊的主婦早就備好了一盆清水,放在臼邊的凳子上。一杵下去,提起,將沾滿冷水的雙手在杵頭上抹一下(這樣每一杵都會清清爽爽,不至太黏)。

  杵棍是木頭做的,有三尺來長,碗口那麼粗。杵柄有五六尺長,卯在杵棍上。

  杵餈粑的人隨著杵棍的上下,頻頻踮動,像極了樸拙的民間舞蹈。隨著杵棍提起、落下,再提起、再落下,臼中的糯米便不斷髮出“叭叭”的響聲,糯米的黏度讓響聲聽起來有些依依惜別的味道。

  一時間,屋子裡溢滿了糯米的醇香和田間稻禾的清香。

  杵餈是件考驗臂力的活,一般都要中場換人,難得有人可以一臼杵到底。

  糯米杵成泥後,餈就算做成了。

  這時,便有人用蘸了冷水的手從石臼裡扯出杵好的餈粑,放在灑好“餈粉”的案板上抹打光溜,然後雙手輪作,扯成均勻的小團,置於“餈沙”中團團一滾,一個餈粑就做好了。

  餈粉一般用碎花生、芝麻、紅糖、紅豆沙等和成,花生仁不能太碎。

  餈粑馬上就能吃了。溫乎乎,香噴噴,甜津津,嚼勁十足。節味兒也立即隨著咀嚼聲音瀰漫起來。

  今天又是冬至,已經好幾年沒有吃到家鄉的大餈了……

餈粑作文600字 篇6

  說起揭陽的民風民俗,令我最難忘,最喜歡的便是:在冬至那一天,吃餈粑。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楚國臣子伍子胥投奔了吳國,從吳國借兵討伐楚國。楚國被破後,伍子胥自知自己結怨甚多,難以容身。怕自己死後,國家有難,百姓受飢,便在相門城牆下藏了熟糯米。伍子胥去世不久,國家和百姓遭到危難。人們想起他的囑咐,暗中拆城挖牆,發現了許多糯米。大家將糯米磚石拙起,敲破,重新蒸煮,分而食之。後來,經過發展,便有了如今的餈粑。

  餈粑的種類可以分為兩種:一為常見的餈粑,(用糯米粉加水,不斷的和,再蒸熟後鍋煎,用糖,花生,芝麻作料拌著吃)。一為粳做的'尖米餈粑,(用粳米粉加水,揉成長條,用剪刀斜剪下,兩頭尖尖如白米)。

  而餈粑的傳統制作過程也是相當複雜:先要將上好的糯米洗淨;用淨水浸泡二十四小時;然後濾幹上籠屜大火蒸;後放入木桶內,用木棍反覆杵打、攪拌成泥狀。餈粑一團一團的,身子雪白雪白的,就似嬰兒胖乎乎的臉蛋;最後下鍋煎。餈粑煎好以後,就是黏糊糊的,看起來色澤相亮,肥潤香糯,白得像雪;聞起來一陣陣濃香,就連空氣味道都不一樣。再蘸上花生、芝麻、白糖等配料,便更有一股糯米香;吃起來香甜可口,柔軟細膩,味道清幽淡雅,別具一番風味!真算得上是齒頰留香!

  至今,餈粑仍是南方各地人民在每年春節前必做的美食。有的地方將餈粑製成圓形,大小不一,各形各色,各種各樣,色味齊全。象徵著豐收,喜慶和團圓,有這麼一句俗語:“食過冬節,就長一歲。”也有的地方稱之為年糕,這一名稱也寓意著吉祥如意,人們常說:“年糕,年糕,年豐壽高!”餈粑在民間十分受人們喜愛。

  這便是揭陽的餈粑。在冬至時吃餈粑的習俗令我印象最深刻,餈粑更是令人久吃不厭。這正是揭陽民俗的重要體現!

餈粑作文600字 篇7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中秋節。可是天公不作美,一到中秋節就下起了雨。又不能賞月了!

  我悶悶不樂地坐在沙發上,突然電話響起——

  “哎,乖孫女,外婆做了餈粑,快來呀!”是外婆打來的!

  我興奮地來到了外婆家。

  我用筷子夾了一塊桌上的餈粑,蘸黃豆麵,嚐嚐——有點甜,甜中還帶著黃豆的清香。味道真不錯!

  外婆笑著,眼睛眯成了兩彎月牙,“好吃嗎?”

  我沉默了。純正的餈粑味道是城裡孩子很少品味到的,因為有了月餅。外婆卻不用現成的月餅代替餈粑,而耐心地給我做出了這樣的美味佳餚。外婆對我真好!

  吃著餈粑,我又想起了那件事。

  外婆是一位出生於解放前舊社會的農民,沒文化,卻讓四個孩子都讀了不同程度的書。外婆現在沒有工資收入,全靠已經成家立業的孩子們給生活費。這些錢剛好能讓外婆過得不錯。

  我也上初中了,父母為了我接受更好的教育,但對於我們這個工薪家庭來說,送我到重慶讀書,開支也算不便宜。外婆知道後,趕緊來到我們家—

  “哎,這。”外婆從手上的布袋裡拿出一個厚厚的信封,交給了媽媽,“我沒事兒了,拜拜。”

  媽媽開啟信封一看——整整兩千元錢!我驚呆了。

  “媽!您等一下!”媽媽追上外婆,“誰叫您拿錢來的?”

  “哎,么兒讀書需要!”外婆急著要走。

  “不用您操心!您不用攢錢!”媽媽把錢塞回外婆的布袋。

  “哎……”外婆若有所失地離開了。

  我細細地品著這餈粑的味道,第一次仔細地打量外婆:短髮已花白,眼睛細眯著,臉上佈滿了皺紋……

  這些真的是皺紋嗎?不,這是歲月的留痕,是為後代們用心血寫下的一本書呀……

  中秋,吃著外婆做的餈粑,我倍感溫暖。

餈粑作文600字 篇8

  家鄉是我記憶深處美好又模糊的影象。寒假裡我回到了家鄉,那裡的房子都修築在水塘邊,只要站在家門口眺望,目光所及之處哪裡不是綠色?只要抬頭仰望,天空便會在你的瞳仁中滴上鮮亮的藍墨,或是俯身凝望水面,那真是好靜好美的一幅畫喲,是誰畫的呢?

  畫中有山水,也有人物,我們的存在給這畫作添了不少生氣。我們親手製作了又香又糯的餈粑。打餈粑是個體力活,也是個細緻活,李伯伯用三輪車拉來了石頭缸,缸一著地,糯米就蒸好了,香噴噴冒著熱氣。木錘也洗淨了,就開始搗米,搗了一會兒,重頭戲來了,開始打餈粑。氣氛一瞬間活躍起來,一下一下地錘,一聲一聲地喊,糯米變得勁道起來,也更加有粘性,拉拽的時候就更費力了。“哎呀,不好!”不知誰喊了一聲,孩子們愣在原地,看見錘子上粘著一個白淨淨的東西,那不是餈粑嗎?李伯伯接住了差點“毀容”的餈粑,人群裡沒有責怪聲,反而傳來一陣陣清朗的笑聲。李伯伯笑著說:“打餈粑的確是一門手藝,你們幾個年輕人沒經驗,讓我來吧。”李伯伯一上場,餈粑像見了老朋友,乖乖聽話,任憑李伯伯給它按摩,捶背,李伯伯果真是好手藝啊!在幾個人的配合下,餈粑變得又軟又糯,捶了那麼久,依舊熱氣騰騰,香飄十里。幾個嘴饞的小孩兒沒等裹上面粉就掐下一小團,品嚐著香香甜甜的味道在嘴裡化開,大家笑得滿足極了。之後我們把蒸好的餈粑送進裡屋,郭奶奶給他裹上面粉,餈粑像穿上了新衣,姐姐還捏了一個餈粑小人,白白胖胖,樣子可愛極了。我吃著香噴噴的餈粑,心裡美滋滋的。

  餈粑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鹹的,好比我們的人生,反覆捶打,反覆磨練。這門打餈粑的老手藝值得傳承,下次我也要去學一學這門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