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寫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合集6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寫端午節的作文600字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寫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1
我的家鄉在湖北,時至五月,家鄉的空氣裡瀰漫著粽子的香味。是啊,端午節到了!端午節在湖北俗稱端陽,“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喝黃酒,龍舟下水喜洋洋!”正如這首民謠所唱,在每年的端午節,湖北各地均有賽龍舟、吃粽子、喝黃酒、懸艾草的習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在宜昌市秭歸縣端午龍舟競渡,非常隆重,還有祭祀、招魂等紀念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活動。
檢視史書,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紀念直言敢諫的伍子胥之說、有同情孝女曹娥之說、有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之說……。而在家鄉,千百年來,尤以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佔據主流地位。
據史書記載,屈原為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天的湖北宜昌市秭歸)人,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被去職與流放,卻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的詩篇。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國家被侵略,含恨報石投江,楚國百姓聞訊奮起駕舟營救,此後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又怕江河裡的魚吃屈原的身體,就紛紛拿米團投入江中,後來便有了包粽子的習俗。每年的端午節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祭拜習俗,體現了百姓對愛國詩人的敬佩與思念。
從20xx年起,我國將端午節規定為法定節假日。20xx年,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這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中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專案。
“千山萬水粽是情,千秋猶憐屈子心,詩人仰天出門去,世間難覓離騷人!”端午節紀念屈原的文化源遠流長,其在文學方面的造詣,是中華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其高雅的文人氣質和不屈的愛國主義精神代代相傳。
又是一年端午節,隨著知識的增長,我對端午節的來歷和意義有了更深的瞭解,其風俗習慣及文化傳承,增強了我們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
寫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2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我們中國民間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相傳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楚國大夫、著名愛國詩人屈原。
我們老家過端午節的時候,家家都在門的兩旁掛上艾草和菖蒲,用來避邪,小孩子胸前還要掛上染紅的鹹鴨蛋,戴上用彩色絲線縫製成各種形狀的香囊,以求吉祥。
過端午節吃粽子,是我國南方各地共有習俗,只不過粽子的做法,各地都不相同,有的地方用芭蕉葉包粽子,有的地方用荷葉包粽子,江浙這邊有些地方用蘆葦葉包粽子,而大多數地方都是用一種專門可以用來包粽子的竹葉,這種竹葉除用來包粽子,以前還用來做斗笠和漁舟上的雨篷。粽子的形狀也有差異,有些地方做成長方形,像個小枕頭,大多數地方都是做成四稜形。我太婆說過,做成四稜形是喻指古代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方神靈,護佑屈原大夫平安。包粽子除了用上等圓糯米,裡面的餡也是不一樣的,有棗泥的、豆沙的、鹹蛋黃的、肉餡的……我們家包粽子是用肉餡加花生米做的,十分好吃。
每逢端午節,家家還要把屋子打掃乾淨,灑上雄黃水,防止毒蟲茲生。我聽爺爺說,過端午節還要喝雄黃酒。因為爺爺曾經看到過一條資料,說喝雄黃酒對人體有害,所以,我們家不再喝雄黃酒了。
過端午節那天,我國南方各地還要舉行賽龍舟活動。我們老家江西撫州的風俗是每年農曆五月初八,都要在撫河舉行一次臨近鄉村的龍舟大賽,冠、亞軍還要頒發獎狀和證書,同時還有一些物質獎勵呢。
賽龍舟可有意思了,每條船上除了20人左右的槳手和一個舵手外,我們老家龍舟的船頭上還要放一面大鼓,船尾放一面大鑼,用鑼鼓指揮槳手們行動一致,鼓聲,鑼聲“嘭”落槳。因此,划龍舟比賽時,河面上鑼鼓喧天,加上兩岸觀眾的吶喊聲,真可稱得上熱鬧非凡。我們撫州市臨川區的河西鄉女子龍舟隊,還在國際比賽中得過冠軍呢!
寫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3
又是一年的五月,又是一個端午,又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後來為了紀念屈原,就把米裝入竹筒中投入江中,再後來就用蘆葉把米包起來煮熟自已家人吃。我們把它稱作粽子。粽子是端午節必須要有的食品。賽龍舟是必須有的活動。其次就是洗艾草﹑喝雄黃酒﹑扣絨線﹑掛香囊等。
包粽子可是門技術。首先要把蘆葉放在鍋裡煮一下。這樣蘆葉就不容易破損。而且顏色會更綠更亮。把蘆葉撈起來放在冷水中等它冷卻。在蘆葉最寬一段的三分之一處,將其繞成圓錐狀,然後將泡好的糯米裝進圓錐裡,再放上一些棗﹑花生﹑臘肉之類的東西之後就可以封口了。將剩下的蘆葉按照粽子的輪廓再裹上幾圈最後用繩子紮起來,一個粽子就算包好了。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多了。只要把粽子放在鍋裡煮酒可以了。看著碧綠粽葉,雪白的糯米,中間又鑲嵌著一顆大紅棗。光是聽著就讓人垂涎三尺。吃的時候再撒上一把糖,別提有多享受了。吃完了粽子就該去看賽龍舟了。
龍舟跟普通的船是不一樣的。龍舟兩頭很窄,它的寬度正好夠一個人坐在裡面。每條龍舟大約可以坐20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船頭還放在一面鼓,是用來掌握節奏,控制速度的。大約有20多條這樣的龍舟都整裝待發。賽龍舟終於開始了,號令一下每條龍舟就像是離了弦的箭一樣在震天的鼓聲中有節奏地向前劃去。沒一個小夥兒都不敢有絲毫的懈怠。看到他們這樣的努力,我早感動不已了。這就是中華少年﹗這就是我們強大的祖國。
現在的許多年輕人都不願意過我們的傳統節日,他們更願意過外國的一些節日。這是很不好的。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時要靠我們自已來傳承下去。中國有特色的民族文化要靠我們來發揚光大。我希望大家都能夠愛我們的傳統節日,都能積極地參加和組織活動。這樣我們的國家才會經久不衰,更具特色。
寫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4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山東農村老家過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實際上頭天晚上就做好了。家鄉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鄉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數用葦子葉做,雲南等少數民族地區還用竹筒做,我們家鄉除用葦子葉外,還用類似薄羅葉那樣的粽子葉做,且兩個粽子對著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見。家鄉農村人過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沒說紀念什麼,只是學校的老師說是紀念屈原投汨羅江,更沒人去考證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勸諫,還是和楚懷王的後宮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將那棉襖扔”,那時人窮,沒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單衣和棉襖兩者之間選擇。就是說,過了端午節,就可完全脫掉棉襖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趕到遠處的山野,去採苗高葉壯的艾蒿,回來後就插在門框上,據說可避邪。實際上是,家中有人得個瘡癤什麼的疾病,就將那幹過後的艾葉採下來,揉成一個個圓錐型的小團,用香點著,讓艾煙來燻患部,在中醫學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曬乾,擰成“煙繩”,夏天用來燻蚊子,因為那時多數人家沒有蚊帳。沒有象四川人在端午節扎艾狗掛在門上,是為了讓張獻忠識別是窮人家,起義軍不殺。
三是扎五絲。就是將五彩或七彩的絲線擰成一股細繩,捆在手脖、腳脖上,據說可以辟邪保平安。剛紮上的時候,色彩很鮮豔。時間一長,被水溼了,掉了顏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鮮了。五絲不能隨意剪掉,必須等到下雨,剪掉後扔到水裡,據說可以變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鋤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裡面裝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裡刨回來曬乾的。那時一種長在沙地裡的草,根部象個黑色的棗核,用手掰開,裡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這時的小夥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著荷包互相扯來搶去嬉鬧調情。家鄉的習慣是,戴著香囊,不能去瓜地,說一去就將瓜給轟了,光開花不結瓜。
寫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5
梅子熟透以後,端午的腳步款步而來。“她從花明柳暗細雨如絲的江南走來,從綠陰如蓋柳樹含煙的夢中走來,從我深深地凝眸中走來了。”這是當代詞作家豐樺對端午節的讚美。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這是端午節必定的習俗,各式各樣的粽子都有形狀多多,在農村,我們還會包個書包形狀的送給弟弟妹妹們挎在腰邊帶回學校邊走邊吃。味道多多,有甜的、鹹的、香的、辣的,甚至連苦的都有。不過好像因為地方不一樣,包出來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個地方的人基本上只習慣於自家包的,對於其他地方包出來的味道些許人都不太習慣的。比如說我就不習慣,因為餡料不一樣,我還是喜歡吃自家包的粽子。
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划龍舟。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划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眾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群眾頂著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為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外國來的友人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生怕以後再也見不到如此的偉觀。
家鄉也要泡端午酒。再下過春天的第一場雨後,家家戶戶就已經將端午酒放入地下深埋發酵。裡面放6樣東西,那就是:北棗,荔枝,枸杞,橄欖,桂圓和杏仁。端午酒入嘴清香,可謂“泉香而酒洌。”端午酒還可以讓人長生不老呢!
看,這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
寫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6
在我的記憶中,除了春節以外就數端午節最為熱鬧了.聞著粽香,也便嗅到了童年的時光,感覺那麼近,彷彿那些事就發生在昨天。
端午吃粽子是我們家鄉的主要習俗。端午前一天,媽媽就把粽子包好,放在大水盆裡備著。我偶爾也會搗亂,試著學她的樣子,左手拿著粽葉彎過來,做成圓錐形,然後右手向漏斗裡放米,把米壓緊抹平後把棕葉反饋過來蓋好,握住後再用絲線捆緊繫好,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記住纏繞的絲線千萬不能鬆散,否則煮粽子的時候就容易散開了。
包粽子的時候還可以放一些花生、紅豆、大棗、雞肉等摻在糯米里做餡,製作不同口味的粽子。媽媽喜歡在米里摻紅棗以圖吉利,據說,小孩子吃棗粽多,將來讀書就會早中狀元,我還真的年年吃了不少。後來狀元倒沒有中上,學是有的上了,在我身上還算靈驗吧!而我最喜歡吃米里加肉的,吃起來香而不膩,現在回想起來還特別嘴饞呢!
家裡人在煮粽子的鍋裡一定要煮雞蛋,有條件的還要再煮些鴨蛋、鵝蛋,吃過蘸糖的甜粽之後,要再吃蘸鹽的雞蛋“壓頂”。據說吃五月粽鍋裡的煮雞蛋夏天不生瘡;把粽子鍋裡煮的鴨蛋、鵝蛋放在正午時陽光下曬一會再吃,整個夏天不頭痛。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當然也少不了賽龍舟喲!我最喜歡看得就是賽龍舟的情形,幾十個水手都手拿著槳,用盡全身的用手奮力地划著,擂鼓的水手勢氣高昂,用力地敲著有規律的鼓點兒。“加油,加油!”,場邊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地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使水手們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多麼壯觀、激烈,可以說是獨一無二,是端午節傳統的象徵。
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此刻我在想,倘若屈原能夠穿越兩千年的時空,來到處處繁榮安定的神州大地,他定然不會懷才不遇,定然不會屢遭排擠屢遭陷害,他也斷不會以如此壯烈的方式飲恨楚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