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2500字> 誠毅二字心中藏嘉庚精神永傳揚徵文2500字

誠毅二字心中藏嘉庚精神永傳揚徵文

誠毅二字心中藏嘉庚精神永傳揚徵文2500字

  陳嘉庚先生,一個著名的愛國華僑領袖、企業家、教育家、慈善家,他把自己的一生投入復興中國和教育的事業中,不求名利,只為了造福人民。他經歷了人生的重重波折,潮起潮落,但他仍用屬於自己的方式向我們詮釋他的偉大精神。到底什麼是陳嘉庚精神?或許答案已經很明確了,那就是:誠,毅,忠。

  1、替父還債

  陳嘉庚的父親在新加坡創業,因經營乏善,臨死前,欠下沉重債務。當時新加坡法律規定“父債子免還”,不還債,有法律保護。陳嘉庚卻斷然宣佈:“立志不計久暫,力能做到者,決代還清,以免遺憾也。”儘管陳嘉庚極度困窘,一當經營出現轉機,稍有積累,便不顧親友反對,千方百計找到債主,連本帶利還清父親所欠一切債務。何以必須這樣做?陳嘉庚回答說:“我們中國人一向言必信,行必果。”“中國人取信於世界,決不能把臉丟在外國人面前!”陳嘉庚“一諾萬金”的行動,成為商界佳話,迅速傳遍東南亞。人們深信陳嘉庚的商業信譽,願意和他做生意。在家業衰敗10年後,終於成為百萬富翁,誠信無疑是陳嘉庚成功的根基。

  2、嘉庚選婿

  1903年秋天,年僅10歲的李光前隨父前往新加坡謀生。開船不久,氣溫劇降,寒冷難耐。見此情景,陳嘉庚吩咐身邊人說:“你通知全船的人,凡是姓陳的,每人發一條毛毯。”船上旅客不管張三李四紛紛說姓陳。但有一小孩凍得渾身發抖,卻未領毛毯,他說:“我不姓陳,不敢冒領。”這個小孩就是李光前,他的誠實舉動給陳嘉庚留下深刻印象。13年後,兩人重逢。那天傍晚,陳嘉庚冒雨到大排檔買食物,正愁沒有雨具,一位年輕人遞給他一把傘。這個年輕人就是李光前,他認出曾經贈自己毛毯的陳嘉庚。從交談中,陳嘉庚得知李光前熟悉中英文,便請他到自己的橡膠公司幫忙。李光前從此獲得嶄露頭角機會。因為辦事精明幹練,李光前甚得陳嘉庚器重。1920年陳嘉庚將他招為女婿。陳嘉庚和李光前,都是深受我國誠實守信傳統美德的薰陶。堅持誠信價值取向,作為行為準則,身體力行,沒有半點水分。

  3、會議發言

  1957年“反右派”時,陳嘉庚參加全國人大第四次大會,為主席團成員。會議發言者達百人次,內容全是“反擊右派”。陳嘉庚在7月2日大會上發言,他首先肯定“整風運動”和“大鳴大放”說:“百家爭鳴,人民可以儘量發言……”他接著講了十六條意見,洋洋五千言,半句不講“反右派”,而是尖銳批評黨員幹部的官僚主義、主觀主義、驕傲自滿、懈怠傲慢等弊

  端。陳嘉庚回福建後,仍在福建人代大會上發言,洋洋萬言刊於《福建日報》,所談的仍是他對黨員幹部的十六條意見,尖銳批判官僚主義、主觀主義。有人勸陳嘉庚不要再“大鳴大放”了,但陳嘉庚回答說:“我一生實事求是,不平則鳴。做人要誠實,政治更應誠實,絕不能指鹿為馬講假話。”話雖短,態度卻非常堅定。政治上的誠實,說明陳嘉庚是真正的愛國者。惟其愛國,所以才敢講真話;惟其誠實,更見出他是真正的愛國者。政治上的誠實與他內心真誠的愛國赤忱相輔相成;愛國給了他敢講真話的無私無畏的勇氣和力量。

  二、忠——堅不可摧的愛國心

  1、抗戰救國

  七七事變,全國震驚。僑居新加坡的陳嘉庚認為:日寇得寸進尺,步步進逼,這是祖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困難,中華民族已到了生死存亡最後關頭,國人必須奮起抗戰,華僑必須全力支援,否則祖國前途和命運堪憂!祖國抗戰,出錢出力是華僑應盡的責任,如果連這點也做不到,那何以對得起祖國同胞?為此,他在新加坡恬和軒俱樂部辦公處日夜坐鎮指揮,掌握情況,解決問題,有時也深入各處,現場指導。隨著抗戰逐步深入,南洋各地華僑認為籌販工作必須統一籌劃,統一領導,為此各地僑領又推舉陳嘉庚為南僑總會主席,辦事處仍設在新加坡恬和軒。從此,陳嘉庚領導全南洋華僑,竭盡全力,募捐籌款,支援抗戰。由於陳嘉庚的傑出領導和辛勤工作,各地僑領和華僑熱情支援配合,南僑總會成績顯赫。成效之一是南洋各地華僑,不分地域幫派,不分信仰和階層,也不分男女老少,都自覺地團結在支援祖國抗戰旗幟下,從而實現了南僑史上空前的愛國大團結。成效之二是以南洋為主的海外華僑捐款及匯款數額巨大。從1938年至1940年3年總計不下30億元。僅1939年即達11億元,約佔當年國內抗戰軍費總開支18億元的2/3。陳嘉庚認為,“戰爭之國最需要者有人力與金錢兩項”,因此如果沒有海外華僑這些金額巨大而又源源不斷的財力支援,祖國要堅持長期抗戰,勢必更加困難。

  此外,抗戰期間,陳嘉庚還以大無畏精神,公開揭露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叛國罪行,重慶投降派以沉重打擊。接著,他又千里迢迢,組團回國慰勞考察,力勸國共兩黨領導人,以大局為重,團結抗敵,不要摩擦,不要“鷸蚌相爭漁人得利”,一切分歧待抗戰勝利後再解決。

  2、回國參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