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1500字> 母親的手作文1500字

母親的手作文1500字

母親的手作文1500字

  媽媽的手,粗糙、黝黑,每個手指甲都被歲月浸泡得變了形,看起來有點像灰指甲一樣。手掌好似洗衣服用的刷子,粗糙不堪,撫摸在臉上會扎得臉澀澀地痛。拉過來仔細一看,還會看到手上有很多的老繭和傷痕。看著這雙手,心不禁微微地疼痛起來,這雙手曾經也像我們的手一樣十指纖纖,溫潤細滑。現如今,卻早已尋不到當初的模樣。

  透過歲月的門楣,我彷彿又看到媽媽在昏暗的煤油燈下飛針走線,為大家納鞋底、做布鞋。媽媽做的布鞋不僅暖和,而且很好看,從抹鞋底布到剪鞋樣,甚至是自己用麻藤搓線、煮線,做出耐磨的納鞋底的線,媽媽都是駕輕就熟。媽媽不僅要給我們一家七口人做布鞋,還要給外婆、爺爺奶奶、甚至是舅舅和表兄妹他們做布鞋。等我們五姐妹都結婚後,家裡大大小小共22口人的鞋子都是媽媽做的,每年一人一雙都不知道要扎多少針、熬多少個夜晚,方能完成一家人的布鞋的製作。這種情形,直到我們外出打工才有所改變,現在我們只讓媽媽給家裡的小孩子做布鞋,一年也就只要做幾雙布鞋了。媽媽經常會笑著說:“現在我輕鬆了。”

  在我們小的時候,媽媽一年至少要給我們每個人做兩雙布鞋,做一雙單薄的花布鞋給春、秋季穿,做一雙厚厚的棉布鞋給寒冷的冬季穿。每次穿上媽媽做的花布鞋出去,總會引來小夥伴們的羨慕和驚歎,於是村裡好多人就跑來找媽媽幫忙修剪鞋樣。每次不論是誰來找媽媽,媽媽都會放下手裡的活,快手快腳地幫忙修剪鞋樣。雪花飄落的時候,只要穿上媽媽做的布鞋,就感覺腳暖和和的,心暖洋洋的,別提有多開心了。因為布鞋裡不僅藏有棉花,更是密密麻麻的灑著媽媽那滿滿框框的愛。

  媽媽不僅會做布鞋,還會自己裁剪、製作衣服。在我們小時候,市面上還沒有成品衣服賣,家家戶戶都是去供銷社買布拿到裁縫師傅那裡去製作衣服。製作一件衣服的工錢也很不便宜,所以媽媽就自己琢磨著學制作衣服。媽媽將裁縫師傅製作好的衣服平鋪在大木板上的新布料上,再用劃粉照著樣子畫下線條,然後適當地增加衣服的寬度和長度來勾畫,再用剪刀按線條裁剪下來,最後再用手針縫製,一件衣服要花費好幾個晚上的時間才能製作完成。為了讓針腳細密均勻,媽媽縫製得可認真了,就算是有一針稍微有一點歪斜,媽媽都會扯掉重新縫製。為了更方便縫製,在家裡條件稍好一點時,爸爸就給媽媽買了一臺縫紉機。有了縫紉機的幫忙,於媽媽來說簡直就是如虎添翼,媽媽縫製衣服的速度更快了。媽媽很會持家,經常會將爸爸和她的舊衣褲進行重新裁剪,翻製成一件半新的衣褲給我們穿。

  媽媽的巧手,還會製作帽子,在媽媽製作的帽子裡數兔子託帽最漂亮。兔子託帽都是用花燈芯絨布製作的,帽頂上有兩隻尖尖的兔耳朵,耳朵下面有兩團白色的兔毛,配上兩顆黑色的小紐扣做眼睛,眼睛前面還有一個鼻子,一個栩栩如生的兔子頭像就呈現在帽頂上,在帽子的下面還託有一大塊布,戴上帽子後,那塊布剛好把人的頸脖子給遮住,擋住冬天那寒冷的北風吹進人的後背去。兔子託帽最適合兩歲以下的孩子戴,孩子們戴上它不僅暖和,而且還很好看。只是它的製作程式比較複雜,每次媽媽製作前都會用報紙剪下一個帽樣來在孩子的頭上反覆比試,等確定好帽子的大小後,再按帽樣裁剪布料,裁剪好再精心縫製。縫製時還得看你女紅怎麼樣,女紅不過關的話縫製出來的帽子也不好看,所以說製作兔子託帽是一個考驗女紅合格與否的檢測儀。

  以前那種純手工製作,是一種磨練人的耐心和細心的好方法,於媽媽他們那輩女人來說,不會女紅的女人不是一個稱職的女人,也正因為這樣,那時的媽媽們都會製作布鞋。而現在,各式各樣的鞋子、帽子應有盡有,你想買的話,可以自由挑選。至於服裝更是款式眾多、新穎別緻,以前想穿新衣服還得苦等裁縫師傅做,現在想穿新衣服只要去服裝店買就可以了,若是不想出門還可以在網上購買。所以說現在的女人比那時的女人可是要幸福得多了,時代在變遷,而人們的生活無論是在物質方面,還是在精神方面都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只是那份暖暖的母愛似乎在那時更能彰顯出來。

  對於製作布鞋,我也有嘗試著去學過,剛畢業參加工作時,也曾跟著媽媽學習納鞋底,先不說那一針一線地堅持納完一雙鞋底得有多大的毅力,光那一不小心被手針扎到手的疼痛滋味就會令人望而卻步了,俗話說得好,“十指連心”,手指被針扎那真的會痛徹心扉。所以我很佩服媽媽們製作布鞋的毅力和決心,沒有足夠的毅力那是萬萬堅持不下來的。

  製作布鞋,只是媽媽在晚上、雨天和冬季做的.事情。而媽媽每年最大的任務是侍弄家裡的五畝水稻和三畝自留地。爸爸在學校教書,我們姐妹上學,只有在農忙時才會去幫忙做農活,田裡、地裡的活都是靠媽媽那雙手去一樁樁、一件件地完成,播種、除草、施肥、殺蟲……爸爸能幫上忙的時候都很少,頂多也就是幫忙犁田,有時媽媽做累了也會向爸爸抱怨,“除了犁田我沒有做,家裡的農活哪樣不是我一個人去做的?”爸爸無言以對,我們更是無話可說。那份艱辛都不是我們能夠切身得了的,除了佩服之外,更多的是心疼。

  春播秋收,媽媽每天起早貪黑地在田地裡耕耘,為一家人的一日三餐而辛勤勞作,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就這麼迴圈往復地重複著一樣的事情,辛辛苦苦地勞作了一輩子。媽媽的那雙手呀,不知被扎過多少的刺,被茅草割破過多少道傷。那是我無法想象的一種生活,也是我自認自己無法承受得了的一種生活。春夏秋季還好,水不冰冷,若是在冬天,雪花飄飛的時候,我們外出一下還得戴上一雙手套,而媽媽卻要頂著刺骨的北風,在冰冷的水中為我們一大家子洗衣服,常常難以忘記,於下雪天將手放到冷水裡,立馬將手抽出來,然後就再也不想將手放入冷水中去的經歷。我們只是把手放入水中一會兒就受不了了,而媽媽卻要在冰冷刺骨的水中清洗衣服大半個小時,我無法知道媽媽是怎麼樣來承受那種刺骨的疼痛的,而且還是幾十年如一日的做。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勞作的日子,枯燥無味自然不在話下,而其中的辛苦與勞累更是我所無法承受得了的。更何況,媽媽一天勞作完回家後,還得洗衣做飯、餵養牲口。在我的印象中,每天起得最早的是媽媽,每天睡得最晚的也是媽媽;每餐最後端碗吃飯的是媽媽,每餐吃得最差的也是媽媽。無論是大年初一,還是年三十,媽媽都沒有停歇下來,媽媽的手,好像是無所不能的;媽媽的手,好像是永遠不知道疲累的。

  仔細凝望媽媽的手,不禁感慨萬千,那黝黑的表層像是凝聚了無數太陽的光亮一樣溫厚,那溝壑縱橫的手掌像是歷經千載萬年風吹雨打的山川一樣厚重。我知道,每一位母親都有一雙這樣的手,她們用自己的雙手為兒女創造一片溫馨的天空,她們用自己的雙手為兒女鋪就一條平坦的人生路,她們用自己的雙手為兒女鑄就一生的溫暖。不問回報,傾心付出,是平凡的母親那偉大的愛的蘊涵!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親的雙手,賜予了兒女一生的暖,一世的愛。面對母親的傾心付出,我們做兒女的又能回報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