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1500字> 過小年的作文1500字

過小年的作文1500字

過小年的作文1500字

  二十三日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新年的“彩排”。在舊社會里,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從一擦黑兒鞭炮就響起來,隨著炮聲把灶王的紙象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下面是關於過小年的的內容,歡迎閱讀!

  【作文一】過小年

  小年夜在南北方有不同的概念,北方是臘月二十三,南方是臘月二十四。人們稱為"小年",意味著一年的結束。但在有些地方(如上海),人們習慣上把除夕前一天稱為小年夜。

  概述上說,“北方是臘月二十三,南方是臘月二十四”,其實不然。湖南是二十四,但湖北、廣東、廣西都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夜。過去,過小年是"官三民四道士和尚五",就是說凡是家有秀才以上的功名的都在臘月二十三日過小年,黎民百姓是二十四日,道士和尚是二十五日。如今北方地區多在二十三日過小年。過小年的主要民俗活動是"辭灶"。就是"祭灶王"。灶王也叫"灶君",民間稱"灶王爺"。

  相傳灶王原來是一個叫張單的富家子弟,曾娶一賢慧女子郭丁香為妻,後又休棄續娶李海棠。李氏好吃懶做,不久就把張家財產揮霍一空,改嫁他人。張單家境敗落,又遭火災,雙目失明。淪為乞丐。一天,他乞討到一戶人家,主人給了他熱湯熱飯,後發現施飯者就是他休棄的妻子郭丁香,羞愧難當,碰死灶前,被姜太公封為灶王。

  柳腔戲《張郎休妻》、茂腔戲《火龍記》都是說的灶王爺這段故事。

  灶王最初只管火,後來受天帝委派為掌管一家的監護神,被封為一家之主。他權力很大,卻連個土地廟大小的廟宇也沒有,只有一張畫像(木板印製的年畫)貼在灶牆上。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或"東廚司命主,南方火帝君"的,橫批是"一家之主"。祭灶時要擺上棗和糖瓜等果品,糖瓜是用大麥發酵糖化而成的食品,據說是讓灶王吃了嘴甜,也有的說為了欺住他的嘴,叫他上天光說好話不說壞話。焚香祭拜後,將舊灶君像揭下焚化。換上新像,就算送灶王爺上天找玉皇大帝彙報去了。

  祭灶時還要供上碗麵湯(麵條),俗話說:"灶王爺本姓張,一年一頓雜麵場。"雜麵湯是用白麵、豆麵、地瓜面混合製成,可?鍆躋?諶嗣切哪恐械牡匚弧?

  灶王臘月二十三上天,初一五更回來,就算完成彙報任務,帶著吉祥保佑一家過平安日子了。

  如今,祭灶王的人越來越少了,但過小年吃糖瓜的習俗仍在民間盛行。

  臘月二十三日以後,人們開始打掃庭院、居室,清除積垢,置辦年貨,製作節日食品,一直要忙到除夕。補充:小年夜就是指臘月二十三日,小年夜那天傳說是灶王爺昇天回宮的日子,這天在北方地區傳統的做法是糊兩個褡褳似的紙袋,一個裡面裝的是毛驢的`草料和豆子,一個裡面裝的是灶王爺的盤纏和乾糧,在灶王像前燒掉,同時還用那種棍棍糖(一般用球狀的,只是原料和棍棍糖一樣)在火爐爐口糊一圈,聽大人講是為了糊住灶王爺的嘴,讓灶王爺在天上不要亂說,只說好聽的。一般灶王爺像前的對聯是這樣寫: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小年夜就是新年的前一天。

  【作文二】過小年

  過小年要吃麻糖

  明天小年就來了,小的時候這一天要盼著吃麻糖呢———據說,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報告一年來人間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我猜測,也是灶神的述職日?吃麻糖就是想讓這灶神的嘴巴被糖給粘住張不開,不能把人間的美味奢華的情景稟報給天,以免得愛吃喝的人們受到處罰———新年帶來饑荒,期盼有一個平安的豐年到來

  這是小時聽母親這樣和我說的麻糖的功德有這麼大?怪不得祖祖輩輩的人們都保留著臘月23吃麻糖的習俗,這習俗中蘊涵了多少生民善良的願望?是的,我雖然不愛吃麻糖,但我的心裡一樣地祈求著上天———把更多的喜悅賜予蒼生吧,前天我在商場的門前還見一位十幾歲的小姑娘低頭跪在行人(有人說是行騙的)的面前,在她的旁邊立著一張用硬殼紙寫的乞求信,大意是說因為她的父母吸毒,造成責任心丟失,家裡經濟危機,她只好休學了(旁邊還放著一封休學通知的影印件)我想,這樣地事情應該讓灶神稟報上天的,也許上天會有什麼良方喚醒世上麻木而冷漠的心?也未可知所以,吃麻糖也未必全是合理的做法,如果因此阻礙了人與上天的資訊溝通,未必都是好事這樣想來,我又覺得小年可以適量飲酒———壯壯灶神的膽,把上天沒有盡職盡責的地方也都報上去不好嗎?

  無論如何,春節的年味是豐富的,這要比西方的聖誕節要排場的多,要深刻的多,可以說,春節是世界上的第一大節!從小年開始年味漸濃至初夕夜走向第一高潮,到正月十五迎來第二個高潮,初夕夜迎神的那一刻,有多少禮花綻放?有多少爆竹燃放?有多少人圍著旺火仰天樂?

  過小年要吃關東糖

  關東糖又稱灶王糖、大塊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後才有出售。關東糖是用麥芽、小米熬製而成的糖製品,它是祭灶神用的。清人寫的《燕京歲時記》中記載:清代祭灶,供品中就有“關東糖”、“糖餅”。關東糖在東北的農村、城市裡,大街小巷、街市上,都有小販叫賣:“大塊糖,大塊糖,又酥又香的大塊糖。”乳白色的大塊糖,放在方盤上,一般有三寸長,一寸寬,扁平,呈絲條狀。新做的大塊糖,放在嘴裡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種特殊風味,是關東男女老少都十分喜愛的一種糖。它已從灶王爺的祭桌上走下來,廣為百姓享用。

  農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城裡和農村,家家吃餃子、喝酒,慶賀如同大年(春節)。在關東的農村,過小年這天,還有一項特別的祭禮活動,送灶王爺昇天。舊時,不論貧富,只要是頂門成家過日子,就要在鍋臺上邊的牆上,供奉灶王爺的尊像,在像的兩邊貼幅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按。”每家都把灶王爺奉為神明,由它來主宰一家興衰禍福,由於四季常住灶間,察看一家人的活動,自然成為“一家之主”。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開始祭灶活動,成為天子的五祭之一。漢代以前的文字記載稱其為灶神。唐以後又稱其為灶君。至於灶王、灶王爺的說法是唐朝以後民間的說法。使他的職稱與稱呼合為一體,成為另人敬畏、惹人喜愛,有讓人怕的神。傳說灶王爺叫張生,家裡很富。媳婦李氏很賢惠,但不能生育,被張生休了。她勤懇過日子,成了大財主。張生的再婚婦人,好吃懶做,坐吃山空,敗盡家業,續絃之妻餓死,張生靠乞討度日。當張生到李氏家討飯時,二人見面,張生羞愧難當,一頭扎進灶坑裡,被灶火燒死。張生昇天後向玉皇認錯,被封為灶王爺。而今關東農村供奉的灶神卻演化成為玉皇大帝之弟,玉皇大帝賜給他灶王的封號,讓他成為天地間的使者,作為玉皇大帝的耳目。他每年臘月二十三都要打道迴天宮,與玉皇大帝團聚,並彙報這一家人一年中的所作所為,玉帝根據奏報的情況,對這家人進行獎善懲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