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三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1
人們都知道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端午節還有許多別名,比如:端陽、端午、端節等。
端午節的背後還有一個驚天動地的故事。相傳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他十分受人民的愛戴,在二十四歲時就被任為宰相。後來被奸人陷害,光明正大、公正無私的屈原十分憤怒,就寫下了一部偉大的著作。回國沒多久,又被長期流放到沅湘一帶。他雖然被放逐,但一顆心仍然眷戀故國。他經常在江邊徘徊。一天,他向老漁夫表示了自己不肯同流合汙的志向,他說:“正直的人誰又能讓自己高潔的品格蒙世俗的汙辱呢?我寧願投入長流的江水,把自己埋葬在魚肚裡。怎麼能讓清白的顏色受到世間的汙穢的沾染呢?”於是就在農曆五月初五這天,他抱著石頭投河自盡了。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把這天定為端午節,一直流傳到現在。
端午節有許多習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草、吃鴨蛋……最隆重的活動要數賽龍舟了。每年,全國許多大大小小的鄉鎮都要舉行划龍舟比賽。今年,我在奶奶家也榮幸地參加了划龍舟比賽。中午十二時比賽開始。我們穿上黃隊發的運動衣,便上船了,依次坐好位置。這條船的前面是一個龍頭。這隻龍雄赳赳、氣昂昂,兩眼注視前方,神氣十足。龍尾又翹得十分高,它給人一種積極向上、勇往直前的感覺!這時,鑼聲一響,兩隊就劃開了。我們一隊鼓手是爸爸。鼓聲由弱變強,由慢變快,催人前進。我們黃隊的叔叔阿姨們十分精明,採用了先慢後快的划船方式。這不,白隊比我們領先兩米遠,我們這一隊仍然在沉著穩定地划著。這時只聽鼓聲越來越急,我們隨著鼓聲同心協力,快到終點時,我們超過了白隊。大家還一邊喊著口號:“一二、一二、一二……”鼓聲越來越響,划船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很快,我們就超過了白隊,只見他們個個滿頭大汗,累得氣喘吁吁。站在河兩岸的鄉親們頓時由為白隊加油,立刻換為我們黃隊加油。經過半小時的比賽,我們比白隊先到達了終點。勝利的喜悅佔據在每個人心中。有的歡呼,有的擁抱 ,有的捧腹大笑,還有的甚至跳了起來……至於我,我比任何人都要激動。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划龍舟,這次的勝利有我的一份,並且隊裡派我作代表,上臺領獎盃以及做演講。這一次比賽,我十分難忘!
熱鬧的賽龍舟結束了,大家休息了一會兒,村裡的領導們又立刻舉辦了“為紀念屈原詩朗誦比賽”。鄉村們爭先恐後地上臺演講。我也報了名。我飽含深情地朗誦著張耒寫的《和端午》: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拒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以及《已酉端午》、《五月五日》、《午日觀競渡》這四首懷念屈原的詩。
到了傍晚,家家又包起了好看又好吃的大粽子。我們在路上摘了一些又大又綠的箬葉回家,又把紅豆,臘肉和米等材料準備好。接著,我們一家人就舉行了包粽子比賽。規則是,在一定的時間內包粽子。要求包得又快又好看。比賽開始了,只見奶奶不慌不忙地包著粽子。不一會兒,一隻小巧玲瓏的粽子就誕生了。而我和爸爸媽媽卻手忙腳亂,不知如何是好。一下子這裡包好了,那裡又漏米了,就這樣重複著。時間到了,我一個都沒包好,媽媽包了兩個,爸爸包了四個,但粽子的樣子卻十分難看,而奶奶卻包了二十幾個。並且每個都是那麼惹人喜愛,大小一致。包粽子比賽結果出來了,奶奶是冠軍。她高興地臉上笑開了花,接著,就由我為勝利者頒獎——100元獎金。粽子包完後,我們便把它們蒸好,就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這時,家家戶戶都坐在家裡品嚐著端午節的食品,有粽子、包子、麵條、雞蛋、鴨蛋……吃的食品非常豐盛。大家開心極了!
端午節是我國十分隆重的傳統節日,它有許多習俗。它表達人們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又表達了人類與大自然美好相處。我們要讓這個具有一定意義的端午節一直延續著,永遠不消失!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2
姥姥的粽香——端午節了!又想起姥姥包的粽子
端午節了!又想起姥姥包的粽子。姥姥包粽子認真細心。包好的粽子,養眼養胃又養心。
往年,端午節前幾天,姥姥就張羅買葦葉、糯米。葦葉買回,要“打”葦葉,所謂“打”就是把葦葉一片片碼齊,浸在水裡泡一天使葦葉更平整而有韌性。米得稍泡會兒,邊淘邊泡。等葦葉泡得了,米也淘好泡好了,才能開始包。包粽子也很有講究,姥姥包的粽子四個角六個面很標緻特立體。葦葉包成,麻繩捆綁,結結實實美觀大方。
粽子包好同雞蛋一起上鍋煮,通常煮兩三個小時,悶一宿。吃姥姥包的粽子得有耐心,忍得住饞,頭天煮的粽子,第二天早晨才能吃。可一旦開鍋就是色香味俱佳!
開鍋,清香四溢,綠色蒸騰。那種綠不像翠那麼耀眼,它平實柔和。粽身的深色麻繩是暗綠,蘆葦葉是深綠,雞蛋被葦葉的青綠塗染深褐色略有斑駁的綠。綠,水墨畫般渲染,瞬時使你的眸子清靈如水。葦葉的清香,濃郁的甜絲絲的米香、淡淡的蛋香撲鼻而來。忍得住,你就等到把粽子剝開放碗裡,撒上紅糖,用筷子夾開一小塊,仔細品嚐。饞得受不了,就用葦葉當碗,剝出一角咬一口,一口一口,葦葉全剝開了,粽子也吃完了,吃得嘴粘手粘。
粽子很大,吃完一個即飽。可那濃香讓人肚飽眼不飽,眼飽心不飽。此時,姥姥就把剩下的粽子分分,一些讓我們拿回家慢慢吃,另一些分給周圍鄰居們嚐嚐。
媽最愛吃粽子,姥姥每次分給我們家最多。她還特意給媽買了個大竹籃,年年包了粽子,都讓媽拿著籃子回家盛。我們給籃子取了名,叫“粽子籃”,而我們家的“竹籃粽”也出了名。媽常常遵著姥姥的叮囑,把粽子分分,讓身邊的人都嚐嚐。端午節時,我家的鄰居小孩看見我們的“粽子籃”,都感到無比興奮。
每年端午節,姥姥的.鄰居、朋友們,她的兒女們,她兒女的鄰居、朋友們都多多少少能吃到她包的粽子。多少年,我們周圍的親友都唇齒留香。
姥姥的粽子香香糯糯“走四方”,姥姥的粽香散佈最廣最遠最深,在我們的記憶中常留不忘!
有一天當我們踏過那條熟悉的小路,發現曾經的拐角已是岔路
成群走在街上的人,哪個不是深懷著自己的一份孤獨,或許一個人並不孤單,一個沒有回憶的人才是真正的孤單。
有時候我不是不想張口,我怕一張口,那些深隱的念便碎成了淚,那些令人心酸的感覺又浮上了心頭。
多年後的一天,刻骨的東西忽然變得模糊不清,你記不起曾經與某個人在一起的細節,只是感覺一切恍然如夢。
愛有時候只是某個階段,我們卻將其假想成了一生,我們的心啊,為何如此的彷徨,原來我們一直都在離別中。
我們可以做到對一個人放棄,卻做不到對一個人忘記,有一天當我們踏過那條熟悉的小路,發現曾經的拐角已是岔路。
時光的角落裡,零落了幾多無力詮釋的清愁,卻不能夠再與一個人重新認識,重新開始一次。
人生是一場永不落幕的演出,今天的親近或許就是明天的遙遠,如夢如幻的往事,只在心間留下一抹惆悵的真。
生命的故事裡曾經走失了誰,人生的河流裡淹沒了多少勇敢的執念,愛總在最深時落下交織的帷幕,我們已不敢向那個故事裡的人索要太多。
或許冷漠與薄涼,才是分開的兩個人最適應,最恰好的溫度,我們已經無法再醞釀出那些突然的溫暖,我們的心已經無力再承受那樣猛烈的撞擊。
錯過,卻不再期待新的遇見,多年後依舊在反覆問詢自己的心,我究竟愛過的是那段時光,還是那段時光裡用心陪我走過的人。
錯過的人,即使還在心底千百次的憶起,卻只能說與文字裡的天涯海角聽了,我已經不敢在一個人的心裡,拾取一份仿若當年的在乎……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3
有句話說得好;“當一個人總愛回想往事的時候,就證明這個人已經進入了老年。”不知怎的,這幾年我老愛回想往事,尤其是童年發生的事情記憶尤深。這兩天隨手翻著日曆,一看到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來,心裡不由浸洇出一些溫馨的情愫來,昨天晚上幾乎一整夜都沉在回憶裡,想的都是家鄉和兒時的那些事情。(這可能也是逐漸進入老年的緣故吧。)
由於我從小被父母親從城市送往鄉里交祖母撫養,我跟祖母的感情自然非同一般,這幾年每逢端午節想得最多的,自然是我那慈祥可親的老祖母。遙想當年端午節即將到來的前幾天,祖母趕夜給我做各種各樣的香布袋,有鎖子型的,雞心型的,蓮花型的,還有娃娃扳腳,小老鼠偷油等等,然後是用五顏六色的蠶絲線,我們那裡叫扎線,纏五色金錢。扎線一般是用來扎花用的,可經過奶奶的巧手把扎線纏在一枚大銅錢上,一會就變成了一枚煞是好看的五色金錢。這金錢用五色線穿做項鍊被奶奶掛上我的脖頸,成了第二天我向小夥伴們炫耀的珍貴物件。看著小夥伴們豔羨的目光,我自然很是驕傲。把他們領家來,自然會得到祖母饋贈給她們每人一個造型不同的香布袋。
接著便是包粽子。早幾天,祖母就吩咐家人到北大河的葦塘裡採下一大把寬寬的葦葉,然後從地裡剪回一些細而韌的長草葉子,紅棗江米,泡在和麵用的大瓷盆裡,包粽時,便將一張張葦葉抹平,包上糯米和蜜棗或花生仁,菱形的粽子包好之後,再抽出水裡泡的草葉,一頭用牙咬住,用另一頭去纏那米粽。祖母的手巧的很,利利索索一會兒包一大堆粽子,我想跟著學包,可無論如何總是學不會。怕誤了祖母的事,只有老實的坐在一旁,不眨眼的看著,遺憾的是我始終沒有學會像祖母那樣包粽子。那時祖母年輕,手腳靈活,總是一個人麻利把事情做完,而且老是慣著我,從不勉強我幹什麼,學什麼。
端午的頭天晚上,開始煮粽子,只一會兒時間,滿屋裡都是米的清香,以及葦葉草葉的特有的甜絲絲香氣。從粽子一下鍋,我就像一隻小饞貓,總是圍著鍋臺轉,怎麼也攆不走。祖母說,睡覺去吧,粽子得煮上一夜 ,明早才能吃哩!我犟著頭說,我不瞌睡。
咕咕嘟嘟,粽子在鍋裡煮著,香味散發的越發的濃。在這濃郁的香氣燻蒸下,我終於耐不住瞌睡,兩眼皮開始打架。不知什麼時候被祖母抱到床上。一睜眼,天卻亮了。枕頭邊是祖母放在白瓷碗裡的幾隻小巧的粽子,香噴噴的味道直往鼻孔裡鑽,也不管沒有洗手洗臉,抓起來就撕開吃,那整個叫香啊!我想我這一生再也沒有吃過那麼香的粽子、祖母親手包的粽子。儘管這以後我曾吃過胖等來生活廣場賣的各種各樣的粽子,但總吃不出來當年那粽子的味道。
吃過粽子,奶奶手裡拿著一把鐮刀,踮著一雙纏過的小腳,要到後門外野地裡去割艾草。我便急猴兒般三下五除二,穿衣穿鞋,小尾巴似地跟在祖母身後到貓狸溝去摘青杏。
端午時節,已經是仲夏季節,貓狸溝草木茂盛,溝兩岸長滿了毛桃和野杏樹。鳥兒藏在樹葉深處,高一聲低一聲歡快的鳴叫,甚至互相嬉戲,有時甚至猛不防隨著祖母的鐮頭翻動還驚出一支肥肥的野兔來,嗖的一下子就竄沒影蹤了。不過小鳥們並不在乎懼怕我這個小小人伸手摘青杏或夠毛桃,它們兀自在枝頭鬧騰嬉戲。貓狸溝北岸是大片的麥地,我們叫四十八畝,四十八畝的麥子或遠處的麥子已經連成一片金黃。祖母說麥子料生割,穀子要長過。馬上就要開鐮收割麥子了,收了麥子就有好面饃吃。祖母在前邊割艾草,我在貪饞的偷吃著青杏,酸的我直流哈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