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學年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範文(通用6篇)
歲月流逝,流出一縷清泉,流出一陣芳香,回顧一段時間以來的教學經歷,我們收穫到了很多經驗,讓教學總結為這一年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吧。在寫之前,要先考慮好內容和形式喔,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20學年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範文(通用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1
本學期,我承擔了四年級品德與社會的教育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按照制定的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促進了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礎。現將一學期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透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二 、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學習新知,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三、採取互動的動態式討論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開放的動態式討論、小組合作形式,使學生的主體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於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力,特別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在有了更為真切的情感體驗,有利於道德認識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同時也培養了合作意識,增強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四、與各項活動相結合
1、與社會實踐活動緊密結合。
我們的作業設計要衝破封閉的圈子,向課外延伸,跟生活接軌,結合相關的教學內容,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變得生動、活潑、有趣。
2、與少先隊活動緊密結合。
學生的天性是樂於自己探索,好遊戲、活動,課堂上的說教再生動也缺乏形象性、參與性,而少先隊活動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藝術性、知識性、參與性於一爐。因此,作為教師,要不失時機地把思品教學與班隊活動結合起來,從班隊活動中深化思品教育。
縱觀得失,覺得社會學科面對不同的學生,面對不同的內容,要靈活地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教學,並著眼於更開放的、更廣闊的學習空間,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力圖在短短的40分鐘內開拓學生的視野,讓他們對自己所處的這個世界更感興趣,更想探究,更能靈活地運用所學的知識,做自己的小主人,做社會的小主人。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2
《品德與社會》教學是學校的一門重要學科,回顧本學期的教學,已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也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為了使今後的教學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總結經驗,克服缺點。現將本學期教學總結如下:
首先根據教材內容,教師按照教學計劃對課文內容作了具體的安排,重點講述的課文針對班內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引導學生。如在講述一、二課時教育學生學習課文中的小朋友對學習耐心、認真,不懂就問,同時從小認真學習長大才能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祖國服務,才能把自己所學的知識用在實踐上。如謝飛、李秋賢等學生他們也學會了不懂就問的道理,後來學習有了較大的進步。
其次在講述我們的幸福生活是怎麼來的一章時,使學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讓學生明白我們的吃、穿、住、行都離不開勞動人們的辛苦和勤勞,是我們的偉大領袖的正確領導,以及革命先輩不怕犧牲換來的今天美好的生活,現在我們要學好本領,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強大。特別是我們的祖國有強大的科學,有宇宙飛船的上太空,說明了我們祖國的科學先進。我們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是未來的主人,所以我們更加要努力學好文化,同時也要有正確的人生觀,有好的思想品德,才能做一個有用的人。
再次,課文用較大的篇幅來教育學生要團結同學,幫助同學,培養學生的愛心和善心,培養學生有一種積極的上進心和集體主義感。
當然,在教學中也有不足之處,有待於今後的教學中努力改進,為教育教學工作作出應有的貢獻。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3
光陰飛逝,一學期的工作又臨近尾聲,驀然回首,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本學期,我校一至三年級全體品社老師齊心協力,同甘共苦,奮戰在教學第一線,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譜寫教育教學生動的樂章。
一、加強學習,提升理論水平
本學期我們鼓勵老師們採取“多聽課、多反思”的方法,結合網路師資培訓,組織教師觀摩優秀課例,及時評課,瞭解課改動態,擴大自身的視野,透過多渠道多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以便更好服務於課改實踐。教研組採用了集體備課制,每次教研組活動,大家踴躍發言,各抒己見,大家認真學習教材,根據各課教材的教育要點,透過教材分析、結合教學建議,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定好教學目標要點、教學重點、難點,備好課,授好課。我們時時處處發揮著集體的力量,體現著團隊的精神。儘管執教品社的老師來自於不同的年級,但我們經常會聚一起探討研究,教研組洋溢著團結互助,群策群力的氣氛。
二、緊抓教學,促進專業化發展
課堂教學是主渠道、主陣地,是教學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紮實而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不僅為教師們才能的施展提供了一個自我挑戰的舞臺,更是培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學習實踐基地。為此我們教研組老師認真學習“品德與社會”新課程標準、理念,利用課餘時間閱讀相關教育刊物上的教學例項,認真參加區教研活動,聽課評課,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在上海市“兩綱”教育頒發之後,我們組織教研組的老師們進行專題學習,把“兩綱”教育貫穿落實於品社課的教學中。本學期在區教研員王嬿老師的指導下,楊旋華老師執教了《身邊的公共設施》一課。
由於我們的學生在生活中都曾看到過、使用過公共設施,但對這些設施的作用以及和我們生活的密切關係的認識是膚淺的,殘缺的,因此在引入課題時,楊老師採用了謎語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明“公共設施”這一概念後,透過播放學校周邊的公共設施入手,以日常生活中學生熟悉的場景和實際生活為基礎,從生活中挖掘素材,力求教學內容從生活中來,應用到生活中去,也使教材內容更具有說服力,生動的錄影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感受這些設施就在我們身邊,分佈廣泛,使學生感到親切、真實,使《品德與社會》學科迴歸生活。
對於專用的公共設施和不易看見的公共設施這一難點,楊老師透過大量富有真實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圖,加上旁白的介紹,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說教,有助於學生親近社會,發展和完善自我。同時也滿足教師自主開發教材的需要,又滿足學生實現多樣化學習的需要。整堂課的教學,楊老師都貫穿教學生活化的理念,在師生共同探究中完成教學任務,受到了聽課老師的好評。
三、加強常規,提高課堂效率。
1、本學期,我們每位教研組成員都能備好符合班級特色的教案,在教研組內上好實踐課。教師在校、區級教研活動中認真聽課,且能作好詳細的聽課記錄和評課反饋,學期結束交教導處檢查。
2、組內教師能根據教材特點自行製作教學課件,對現行教材進行補充何拓展,在教學使用中效果良好。這學期,我們製作的多媒體課件《身邊的公共設施》,在區課件評比中獲得優秀獎。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我們在教學工作中苦樂相伴。但我們也清楚地認識到教研是科研的基礎,科研又是教研的發展,下學期,我們的教師要以“帶著問題去思考,帶著思考去研究,帶著研究去工作”為指導思想,積極開展科研活動,鼓勵教師撰寫教學案例。我們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在學校領導多方面的關心支援下,不懈地努力,去構建一道品社學科教學的亮麗風景線。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4
品德與社會教學要以兒童生活為基礎,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開放性的品德與社會教學就是從多方位多角度改變傳統的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某些弊端,使品德與社會教學充滿思辯色彩,充滿生機活力。它以開放的氛圍為前提,以開放的課堂為核心,以開放的實踐為基本渠道,以主體參與貫穿始終,以提高品德與社會教學實效為根本,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為終極目標。下面就自己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落實課程計劃,完成教學任務
開學初,在學校德育工作思想的指導下,細心學習《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領會其教育思想,認真撰寫教學計劃,做到有目的,有步驟地實施。把握教材特點,聯絡學生實際,適時拓展資源,注重人文關懷,做到有的放矢,出色地完成了教育教學任務,收效明顯,成績突出,得到領導的認可,博得同行的口碑。
二、凸顯以人為本,營造和諧課堂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給予學生一個自主的空間,師生平等、民主、安全、愉悅,才能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心靈得到釋放,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得以調動,課堂得以真正“活”起來。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是一個有生命的個體,要讓其活力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就要讓課堂完全成為他們自我發展和自我展示的舞臺。對他們而言,課堂不能是一個簡單的.探求知識的過程,而是他們快樂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他們不能是“配角”,不能只是在老師的指揮下沿固定軌道前進去捕獲某個答案,而是實際的參與者,教育教學中的主角。課堂是他們的,自由而且快樂,他們是在快樂中學習。這樣,每個學生作為有生命的個體,作為活生生的人,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才能讓他們的生命的活力得以充分的發揮。
三、實施多元評價,促進學生髮展
眾所周知,學生是發展的主體,也是評價的主體,要想真正準確、深入地評價學生,單靠教師是不行的,評價者應由單純教師發展到由教師、學生、家長組成的評價群體。因此,在教學中,為了真正發揮評價的作用,我不再採用以往傳統的自上而下的評價,而是一種多方參與的評價,透過評價既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又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
於此同時,在評價上我還做到不僅要考慮學生的過去,重視學生的現在,而且更著眼於學生的未來。這樣,更好地體現對學生的關注和關懷。透過評價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達到了基礎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
四、開展拓展訓練,指導學生行為
課堂上在認真學習教科書的知識之外,精心設計課外閱讀資料:如國家大事,身邊模範等,用品德與社會的眼光給予學生拓展訓練,開啟他們的思路,使課本知識得以有效的補充。讓它們進一步瞭解我們這個社會,瞭解我們民族的歷史與輝煌,感受社會,感受歷史,讓它們對社會中的是與非,善與惡有一個更加感性的認識。這樣潛移默化地指導著學生的思想與行為,收到事半功倍的課堂教學效果。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5
一、同學情況分析
四年級同學正處於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求知慾強,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時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區域性同學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他們但缺少社會經歷。
二、教材內容: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第一單元《誠信是金》第二單元《伸出我們的手》第三單元《我的綠色日記》第四單元《交通連著千萬家》第五單元《祖國真大》
三、教學目標:
1、透過第一單元《誠信是金》這一單元的學習讓同學知道:懂得做人要自尊、自愛,有羞恥感,顧惜自身的名譽。學習反省自身的生活和行為,理解和體驗做人要老實守信,學會尊重人。
2、透過第二單元《伸出我們的手》的學習引導同學走進社會,觀察生活,去認識各種社會福利機構和設施,並瞭解和參與一些社會公益活動,知道社會大家庭如何關愛和協助弱勢人。讓同學得到生動形象的愛的教育,收到美的薰陶。
3、透過第三單元《我的綠色日記》的學習讓同學瞭解家鄉生態環境的一些問題。啟發同學考慮、探究;或為環境問題的寫調查報告,鼓勵同學堅持寫綠色日記,耐久地關注家鄉的環境問題,關注家鄉環保事業的意思。
4、透過第四單元《交通連著千萬家》的學習讓同學知道有關的交通知識,自覺遵守交通法規,注意平安;瞭解交通發展的現狀,感受交通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關注交通發展帶來的問題。本單元透過同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透過有趣的、今昔對比如式,瞭解當地交通的發展狀況,感受現代交通隊人們生活的巨大影響。同時,以交通的發展作為認識社會的一個視窗,可以拓寬同學的視野,引導同學直觀地感受祖國現代化建設的成績,激發同學對日益美好的生活充溢喜悅之情、自豪之感。
5、透過第五單元《祖國真偉大》的學習讓同學知道我國的地理位置、領土面積、海陸疆域、行政區劃,祖國領土神聖不可侵犯和了解我國的自然概況,知道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有著許多名山大川和名勝古蹟的國家,體驗熱愛國土的感情,以和萌發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等方面的內容。學看地圖和地球儀,從地圖中認識自身祖國的地理概況,瞭解祖國的名山大川和名勝古蹟,增進對祖國的認識與瞭解,這不只是同學社會生活的需要,也是一個普通公民必備的基本素質。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引導同學理解、體驗誠信的可貴,協助他們構建健康人格,為將來更好的融入社會打下基礎。
2、鼓勵同學走進廣闊的社會,瞭解當前的一些社會實際,知道有哪些弱勢群體需要關懷,引導同學伸出自身的雙手,主動參與各種力所能和的愛心行動,真正感受助人為樂,從而提升自身的內心體驗。
3、鼓勵、引導同學主動參與力所能和的環保行動,耐久地關注家鄉的環境問題,激發同學對美好綠色家園的熱愛和嚮往之情。
4、引導同學辯證的看問題,觀察、感受交通帶給人們生活的種種不利影響,用自身的方式來關注這些問題,提出自身的想法和建議看,從而培養同學對生活的敏感性和社會責任感。
5、知道我國的地理位置、領土面積、海陸疆域、行政區劃,祖國領土神聖不可侵犯和了解我國的自然概況,知道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有著許多名山大川和名勝古蹟的國家,體驗熱愛國土的感情,以和萌發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五、教學措施:
1、引導同學學會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並在此基礎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
2、從同學在生活中面對的問題和其感受入手,提供一些話題和範例,激發同學的學習和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已有經驗,豐富其認知、情感和體驗。
3、豐富同學的內心體驗,協助他們深入地感受生活、感受他人,提高其對生活的道德敏感性。
4、注意引導同學透過探究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來認識社會和了解社會。
5、從同學熟悉的生活動身,引導同學對間接生活的認識和了解。
6、將引導同學獲取資訊與指導同學探究問題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養同學對社會的認識能力和社會研究能力。
7、透過活動的設計和教材中的留白來引導同學動腦、動手和參與實踐。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6
本學期我擔任四年級品社課的教學任務。中年級的教學注重學生參與能力的培養。教學側重點是為“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本著這種理念,此學期在教學上總結如下。
一、撰寫計劃,完善教學
開學初,在學校德育工作思想的指導下,我細心地學習了《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領會其教育思想,認真撰寫教學計劃,做到有目的,有步驟地實施。把握教材特點,聯絡學生實際,適時拓展資源,注重人文關懷,做到有的放矢。
二、以人為本,營造課堂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給予學生一個自主的空間,師生平等、民主、安全、愉悅,才能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心靈得到釋放,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得以調動,課堂得以真正“活”起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是一個有生命的個體,要讓其活力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就要讓課堂完全成為他們自我發展和自我展示的舞臺。
對他們而言,課堂不能是一個簡單的探求知識的過程,而是他們快樂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他們不能是“配角”,不能只是在老師的指揮下沿固定軌道前進去捕獲某個答案,而是實際的參與者,教育教學中的主角。課堂是他們的,自由而且快樂,他們是在快樂中學習。這樣,每個學生作為有生命的個體,作為活生生的人,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才能讓他們的生命的活力得以充分的發揮。
三、創設生活情境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透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我透過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身邊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
四、拓展訓練,指導行為
課堂上在認真學習教科書的知識之外,精心設計課外閱讀資料:如國家大事,身邊模範等,用品德與社會的眼光給予學生拓展訓練,開啟他們的思路,使課本知識得以有效的補充。讓他們進一步瞭解我們這個社會,瞭解我們民族的歷史與輝煌,感受社會,感受歷史,讓他們對社會中的是與非,善與惡有一個更加感性的認識。這樣潛移默化地指導著學生的思想與行為,收到事半功倍的課堂教學效果。
本學期由於改革了教學方法,採用多媒體教學,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聽其聲”、“觀其形”、“動其情”、“悟其理”,從而強化了感知理解,豐富了想象思維和情感,深化了道德觀念,但是在教學中還存在著不足的地方,如:教學內容的設計不夠豐富,教學媒體的設計還有待提高,個別學生的耐心輔導還欠缺等等。在以後的工作中還要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學習,做好課後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