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良好的氛圍中成長班主任工作總結
班主任工作總結_在良好的氛圍中成長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躍發展,社會經濟和文化的迅速變革,成長中的兒童面臨著日益增長的社會心理壓力,在學習、生活和社會適應方面遇到種種困難和挫折,許多孩子追求物質上的享樂,對學習提不起精神,好高騖遠,缺乏毅力,精神寂寞,甚至個別出現逃學、吸毒、自殺等現象。如何幫助這些孩子走出困境呢?孩子們的這些心理問題是如何產生的呢? 追根溯源,影響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社會因素。從社會角度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迅速發展,各個領域各個方面發生了深刻的改革。社會的發展與變革,對兒童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也帶來了不利影響。一般說,社會對個體的影響主要是透過家庭、學校、環境等渠道來實現的。
一、家庭方面。
這些孩子大多數家庭結構不正常,父母離異多,單親家庭使兒童經常性產生失落感。有的家庭氣氛不和協,父母經常吵架,讓孩子時時感到焦慮不安。不少的父母,尤其是從事經商或人體企業等行業,終日忙於外頭的工作,經常外出,孩子或獨自在家,或交給別人看管,缺少親情,時常感到孤獨寂寞,同時,由於競爭激烈,風險係數增大,父母在外面經受了更大的壓力,困擾與挫折,家庭往往成為其宣洩壓抑的場所,對孩子的教育簡單、粗暴,引起孩子嚴重的內心衝突和緊張。一方面由於家庭經濟條件好,家長在物質上是儘可能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另一方面,家長又望子成龍,對子女的期望很高,壓力很大。前者造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心理承受能力低下,難以應付挫折;後者又使他們面臨重重挫折,經受種種壓力,讓孩子在無休止地陷於較嚴重的心理不平衡之中而難以自拔。
二、學校因素。
孩子雖然年紀小,但同樣有自己的人格,有自尊心,教師對學生隨意發表否定性評價,如笨蠢豬等,使學生形成低下的自我概念,產生自卑感,並引發退縮,破罐子破摔等一系列心理問題。又如,教師對學生過高的期望和要求,也會對學生造成過重的心理壓力。
三、社會環境。
從社會環境方面來看,透過每天報紙、廣播、電視等媒介,社會上的`不良風氣都對兒童心理造成負作用。由於社會的不良觀念與他們所接受的學校教育不協調一致,兒童心理和諧也受到不利影響。 心理教育者在培養學生完善、健康的人格。它力圖使當事人發展成為一個健康、成熟而能自我實現之人(馬斯洛)它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協調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使心理教育更加有效和持久地開展。正如馬卡連柯所說:一個人不是由部分因素的拼湊培養起來的,而是由他所受過的一切影響的總和綜合地造就成功的。所以,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給他創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非常重要。 一、建立和諧的家庭氛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教育對於孩子的成長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親子之情不可代替,父母重視子女的教育,善於運用教育方法,善於處理家庭問題,對孩子既溫和,又嚴格要求,讓孩子在一個充滿關心、愛意、和諧的家庭氛圍中成長。 二、形成良好的班風班紀。 良好的班風班紀有助於學生形成強烈的成就動機,激發求知慾,形成合理競爭與會作的態度和方式。建立一個團結、活潑、文明、進取的班集體,同學間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讓孩子在集體中去尋求歸屬和依託。兒童的友誼、集體的活動促進著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
三、營造融洽的師生關係。
俗話說:情不通則理不達。心理教育需要愛的情感,需要對孩子的滿腔熱情。教師要從平等尊重的立場出發,尊重學生的人格,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努力和他們建立朋友式的友好信賴關係,用愛的情感去開啟孩子的心扉,讓他們吐露心中的積怨與秘密,解除其心理負擔。
四、幫助獲取有利資訊。
兒童每時每刻都受著社會傳媒和社會文化的影響,影響最大的傳播媒介便是圖書和電視。為了開闊兒童的視野,增長知識,瞭解生活,家長和教師應幫助兒童選擇健康向上的讀物及電視節目。 心理學界已研究表明個體心理素質對其成功、成才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其影響作用甚至比智力大得多。讓我們一齊努力為孩子們營造一個良好、和諧的成長氛圍,讓他們擁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增強承受各種心理壓力的能力,以迎接明天社會的嚴峻挑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