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收穫> 收穫作文合集四篇

收穫作文

收穫作文合集四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收穫作文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收穫作文 篇1

  立秋剛過,午時的陽光依然能感受到仲夏的餘熱,但早晚燥熱的氣流逐漸淡然,絲絲縷縷隱約間已有了沁涼的味道。夏季的狂躁與悸動匍匐在寬大的樹葉上,象子夜的蟬鳴,漸漸微弱,在遲遲的夜幕裡朦朧,成為夏季漸去的記憶。

  秋天就這麼不加修飾與張揚的來了,一場夜雨過後,天空澄碧如洗,遠山蒼翠欲滴,大地孕育著溼潤。

  清晨的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將斑斑駁駁的金光撒在一張張從容的臉上。微風輕揚,江畔翠綠的柳梢便在輕輕掠過的風中顫動,幾隻小鳥穿梭其間,不時撒一溜歡快清脆的鳴唱。

  這樣的時節,天,藍藍的,澄清如碧;風,柔柔的,和煦多情;雲,悠悠的,縹緲舒捲。無聲的流水,葳蕤的草木,雀躍的小鳥,烘托著豐收的希望,無一不讓人覺得閒適而恬淡。

  一年四季,我獨愛秋天。對我來說春暖花香有些纏綿,夏日炎炎過於狂躁,冬寒抱冰似乎冷酷,唯有秋高氣爽最是怡人。

  春天裡播撒的種子,破土而出,歷盡艱辛,掙脫出許多束縛的樊籬,在秋天等待著最後的收穫。人間處處都充溢著金色的希望。正如我們的人生,有希望有收穫的人生才是最靚麗最精彩的人生。

  誠然,歲月的風塵夾雜著寒霜,也會將希望凋零。就象深秋即將來臨,寒風橫掃落葉,繁華瞬間落寞。但落葉化作春泥還護花,蕭瑟的深秋又何嘗不同樣蘊涵著生機無限?用辯證的眼光看,秋便也是新一輪生命的起點。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對待消極的人生,和煦的風,綿延的雨在你眼中便是萬般風情,我們的人生一年四季也會因此絢爛而美麗!

  秋天,收穫的季節;收穫喜悅;收穫希望;收穫人生旅程的每個時節的經歷!採集一片楓葉輕輕夾在書中,讓時光永遠留在記憶的深處!

  我愛美麗收穫的秋天!

收穫作文 篇2

  的使者已來到青城,感受著寒意猶存略帶溫馨的風。清早,在廣闊的麥田上,農民彎腰播種,晶瑩的汗珠從面頰滑落。我不禁感慨:一年之季在於春,一天之際在於晨。辛勤的農民正是我們的榜樣,我們更應抓住這金子般寶貴的春光,投身到緊張充實的學習和工作當中,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是真理。

  來到滴水巖公園,看到歡快流淌的溪水,在奔跑、歌唱,最使我振奮的是溪水在大石塊中衝通了一個石洞,快速的從石中湧過成為公園的一大奇觀。在感嘆自然鬼斧神工的造物本領之時,未嘗也不被溪水堅忍不拔的永往直前的'精神所折服。水滴石穿,繩鋸木斷並不誇大,只要我們抓住目標,不懈奮鬥,不畏懼一切艱難險阻,加之等待與時日必將收穫成功,正如小溪在石洞中歡快的奔流而過。

  當秋天來臨,百花收斂了笑容,雁陣行無數的落葉,無數的枯枝,使人感到一絲淒涼和寒意。其實,細細品味就不難發現其中充滿了光和熱及偉大的奉獻。枯枝被人們當作木柴可取暖燒飯,把自己內部的太陽能和生物能恩賜給人類,不惜自己變為灰燼;落葉歸根,經過自然的神奇之手又轉化為樹木來年生長的最佳肥料,即使藐小也要獻出自己最後的力量啊!偉大的奉獻精神,自然界中最崇高偉大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認真去學習?

  竹年斷,其節不毀,不屈的氣節。

  芝麻開花節節高,永攀高處。

  自然,偉大的造物者,時刻都在給予我們無限的啟迪,帶給我們深刻的道理,只要你去觀察去感悟就一定會有收穫。

  風華正茂的少年,正如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是祖國的未來,是新世紀的接班人,我們應擁有春一樣的生機盎然的氣息,無限的省略,有著火一樣的熱情,不計較個人得失的奉獻精神,學會積累,明白時間的價值,自身的重要性,把自己融入自然,時常品味大自然這本耐人尋味的無字書,提高修養,陶冶情操!

收穫作文 篇3

  跟趙老師學作文已有一個月了,回顧這近一個月的學習,我的收穫還真不小呢!

  這一個月裡,我總共上了四次課。期間,我學習了作文的完美形式,知道了作文的開頭、中間和結尾的寫法,還學寫了如何確定觀點。

  在作文的完美形式中,趙老師告訴我作文由開頭、中間、結尾三部分組成。幽默的趙老師還做了三個比喻呢!開頭要小巧精美像鳳頭;中間要內容充實像豬肚;結尾要簡潔有力像豹尾。關於作文開頭的寫法,老師用扣題、定位、引下文這七個字概括了作文的開頭寫法。扣題就是在第一段中使用題目中的字詞;定位就是確定寫作的範圍,也就是完成情感方面的定位;引下文就是用一句含而不露的話語自然地引出下文。為了幫助我更好地學習和掌握開頭的寫作技巧,趙老師還讓我在課堂進行寫作小練筆,進一步加強了我對作文開頭寫法的認識。此外,老師也分別用了七個字來概括了中間和結尾的寫法技巧。

  這就是我在這一個月裡的收穫,怎麼樣?不小吧!我希望還能跟著趙老師學習更多的寫作方法。

收穫作文 篇4

  有一個佛陀過河,時逢暴風驟雨風大雨急。舟子一時失手,小船便如海中浮木搖擺,不定沉入河中。佛陀如同一片秋風中的落葉在河上飄蕩,好不容易才勉強上了岸。可上岸的佛陀既沒有抱怨舟子的疏忽大意,也沒有怒罵老天的興風作浪。反而跪地遙拜:“謝謝師父!”眾人奇怪,便問他:“你的船翻了,你不但不祈拜菩薩的保佑,反而跪地遙拜自己的師父,這是為何?”

  佛陀說:“我本身不會游泳,是師父逼著我學會游泳。今日能逃過一劫,完全是師父對我的教誨啊!”

  是的,人生中沒有一次經歷是沒有別樣的收穫的。今天的成功人士會感謝過去的自己所收穫的優良成長經歷。相反,虛度光陰的懶漢也會悔恨自己過去可有可無的放蕩經歷。對於人生這條漫漫長路,大大小小的經歷正是組成大路的鵝卵石。經歷與成長很重要,無論是好壞大小,都將會影響人生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的人生設定。

  古有詩仙李白,經歷鐵杵磨針使自己受益匪淺。可他還有另外兩個“酒仙”,“劍仙”的稱號。你知道是如何得來的嗎?李白好酒眾人皆知,別人卻越喝越糊塗,他卻越喝越精神。而“劍仙”又是何來呢?原因是他行走四方手無縛雞之力,常被打劫。爾後李白苦學劍術十年才得來“劍仙”之名。正是多次遭劫,飲酒作詩的大小經歷,才使李白的三個名號得以流傳至今。

  收穫可以不是學習,可以不是生來具有的智力。但對於萬千普通人而言,越豐富的人生經歷的確能帶來更多見識與才學。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可就是在這一上一下中,卻勝古代智慧對苦行經歷的完美詮釋。遠方的路總是未知的,可一步步走來的過路卻是已知的。吃一塹長一智,若沒有以前“塹”的經歷,哪來“智”的收穫呢?

  朋友們,人生一路只有六字寶典。行走江湖“不要怕”,衣錦還鄉或空手歸來“切勿悔”。沒人知道下一步是什麼,但也許你曾經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