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勸學》的中心思想
《勸學》是《荀子》一書的首篇,較系統地論述了學習的目的、意義、態度和方法。中學語文課本中節選了文中的四段,著重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意義和學習應持的態度。勸,是勸勉、鼓勵的意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荀子《勸學》的中心思想,歡迎閱讀。
荀子《勸學》的中心思想
《勸學》的這三段,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指出了學習應該採取的態度和方法。雖然荀子論學的基礎是唯心主義的“性惡論”,但是對批判孟子的“先天道德論”起了積極作用。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荀子不可能懂得人的階級性,他把禮義當成人人應該具備的道德,並且把符合封建倫理規範的行為叫做“善”,把不符合的叫做“惡”。
他勸學的目的,實際上是要培養合乎封建統治階級道德規範的人才,這與我們今天的學習目的有本質的區別。但是,在那新興地主階級登上政治舞臺、全國走向統一的歷史時期,是有進步意義的。至於文中闡述的要重視學習以及學習必須“善假於物”、逐漸積累、持之以恆等見解,就是在今天,對我們來說,也還有一定的啟發作用和借鑑意義。
作者簡介:
荀子( 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時人尊而號為“卿”,西漢時為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漢族,戰國末期趙國猗氏(今山西安澤縣)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先秦儒家的最後代表人物。
曾兩次到當時齊國的文化中心稷下(今山東臨淄)遊學,擔任過列大夫的祭酒(學宮領袖)。還到過秦國,拜見了秦昭王。後來到楚國,任蘭陵(今山東蘭陵)令。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提倡“性惡論”,其學說常被後人拿來跟孟子的“性善說”比較。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顯著的貢獻。與其弟子撰成《荀子》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