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陋室銘> 《陋室銘》課堂精彩實錄

《陋室銘》課堂精彩實錄

《陋室銘》課堂精彩實錄

  【教學目標】

  1、知識:

  繼續掌握文言詞彙,瞭解“銘”的特點。

  2、技能:

  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3、情感:

  理解作者堅持高尚節操的願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情趣。學習古人的優秀品質,不時增強個人的魅力。

  4、態度:

  用不同時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觀的評價古人。

  【設計理念】

  張揚師生個性,強調朗讀品味、滲透學法指導,重視合作討論、滲透時代觀念──與時俱進。

  【課時佈置】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師:提一個問題讓大家選擇一下:設有一個王公大廈,要得到它,須說若干句違背自身良心的話,做若干件傷天害理的事;設有一簡陋室,那裡綠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擁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個?

  生:我選擇後者,因為……

  師:恭喜你,你的選擇居然與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詩人不約而同,他便是劉禹錫。你有望成為新時代的劉禹錫!

  還是讓我們來看一看劉禹錫的《陋室銘》吧!

  2、簡介作者、解題,揭示目標。

  本文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772~842),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曾中進士,官至監察御史。他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政治革新失敗後,被貶官降職多次。他與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劉賓客集》。這篇《陋室銘》是被他貶為和州刺史時在任上寫的。

  介紹:表示文體的字有說、記、序、銘……。

  押韻──追問:立即讓學生瀏覽課文,找出韻腳和所押之韻。

  二、初讀課文,要求大聲朗讀,讀正確、讀流利,注意停頓

  過渡語:我國古代的詩文有很多都是用韻的,這些文章往往讀起來琅琅上口,極具音樂美。因此,古文往往需要大聲朗讀。請同學自由朗讀本文,注意──大聲朗讀。

  1、學生自由讀。

  2、指名讀(注意正音、句讀)。

  3、錄音範讀。

  4、齊讀。

  三、理解課文內容,能粗譯課文

  1、自由讀課文或默看註釋,理解句意,讀懂課文。遇到疑難,互相討論。時間:5分鐘。(教師巡視,解決疑難。)

  2、學生質疑,教師引導學生解決。

  3、指名粗譯課文(告訴學生:中國語言具有含蓄美,許多意思和意境都是隻可意會而不可言傳,所以大家在翻譯時,不求十分精確,只求大致理解。)

  4、齊讀課文,形成完整印象。

  四、出示考慮題,理解中心、寫法

  1、陋室,陋室,陋在何處?(看圖畫、看課文:不放過任何一個詞──咬文嚼字)

  (空間小、景緻少、人來少、陳設少:從圖畫上看,房子確實很小,一個人坐著彈琴,室內就覺得擁擠,可見其小;文章內所提到的景緻,只有“苔痕”、“草色”,可見其少;自古讀書的窮人就少,能成為鴻儒者,更少,另外“苔痕”都“上階綠”了,更見來客少;室內擺設歷歷在目,其“少”一目瞭然。)

  2、陋室,陋室,真的陋嗎?(換角度想 :同樣一篇文章,剛才讀,讀出陋室簡陋,現在卻要讀出不簡陋。這不是自相矛盾,這需要換角度想。思維角度:主人、環境、客人、生活。)

  (討論板書:人品高尚(德馨)、景色清幽、來人不俗、生活高雅)

  片段一:

  師:“斯是陋室,唯吾德馨”,這是本文最富哲理,最能體現作者寫作主旨的一句,這句話是怎樣引出的?

  生:這句話先說由“山”、“水”,然後引出“德馨”的。

  師:(課外拓展)老師這裡有一句話,看看這句話的語意重點在什麼地方?

  (投影)透過窗戶看天空,透過天空看歷史,透過歷史看人生……

  生:這句話的語意重點在“人生”,它是透過“窗戶”、“天空”、“歷史”而引出的。……

  師:這種由此和彼的表示手法叫做──興。

  投影:賦、比、興,古詩文常用表示手法。興,一般用於一首詩的開頭,“以引起所詠之詞”,常含有聯想、象徵、寄寓、烘托、渲染等意味。

  片段二:

  師:那麼,本文還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述陋室不陋的?試結合文章的語言加以分析。

  生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這裡是寫陋室的優美的自然環境……

  生2:“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這裡是寫陋室主人的情趣……

  生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這裡是寫陋室往來客人的不俗……

  生4:“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這裡作者援引西漢揚雄,大教育家孔子的事例和名言,有力地證明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片段三:

  請同學們充沛發揮自身的想像,在頭腦中再現一下那陋室的自然環境。(創設情境)那青苔是怎樣應了作者的心意,一點一點地慢慢地爬上那斑駁的石階的?那“草色”又是如何受了青苔的感染,他們聚集在一起,映入竹簾,飄入室內的?

  生1:它們從石縫中鑽出來,探出她們可愛的小腦袋……

  生2:她們聚集在一起,在主人的窗下起舞……

  生3:我認為這兩句的描寫繪色繪聲。你看“青”、“草色”狀其色,“談笑”狀其聲。

  片段四:

  師:同學的發言很精彩。請大家想像一下,倘若室內有王叔文、柳完元等人,他們在談些什麼,這些人在一起,又會碰撞出哪些思想的火花?(讓學生分別把自身想像成劉禹錫、王叔文、柳宗元等。)

  生1:他們個個學識淵博,心憂天下。

  生2:柳宗元在吟詩作畫。

  生3:王叔文在煮酒紛論當今時代英雄。

  生4:韓愈在扼腕長嘆。

  生5:劉禹錫持一杯香茗,側耳傾聽窗外雨打芭蕉的聲音……

  生6:柳宗元沉吟:“‘沉舟側帆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轉身對劉禹錫說:“夢得,今日有幸拜讀,真讓我折服,讓我感動奮發!”……

  師:這是一幅多麼美妙的畫面啊!哪裡還有什麼為那狗皇帝當差去收刮老百姓的民脂民膏的“勞形”與痛苦!

  片段五:

  師:再看室內的擺設,文章重點突出了哪些物件?由此你發生怎樣的聯想?這對我們有什麼啟發?

  生1:“素琴”、“金經”……

  生2:由此我想到了主人讀書情趣的高雅。

  生3:我們要有選擇地讀書,讀名人名著。比方:我最近在讀《子夜》……

  生4:還有《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