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的讀書筆記900字

《平凡的世界》的讀書筆記

《平凡的世界》的讀書筆記900字

  《平凡的世界》中,個人的命運是悲慘的,是現實造就的各種不幸,但從全域性來看,社會在進步,生活在提高,這是不幸中的萬幸,社會是美好的,日子總會好起來的。下面是關於《平凡的世界》的讀書筆記900字的內容,歡迎閱讀!

  《平凡的世界》的讀書筆記1

  少平雖然是個只有高中學歷的農家子弟,但相對於他的同伴們,他更像是個“文人”:敏感、喜歡閱讀與思考、做過村裡的民辦教師。所以當他來到一個大城市去試圖出賣勞力的時候,精神與肉體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

  來到黃原的第一晚,為了省錢,他找到了曾有一面之緣的詩人賈冰的家裡借宿。賈詩人實際上並不記得這位年輕人了,而少平又不願投其所好偽裝成喜歡詩歌的樣子,所以賈詩人只是出於禮貌收留了少平,這一晚無疑是尷尬的。而當少平第二天找到活兒幹,為賈詩人的孩子買了一盒餅乾的時候,賈冰夫婦則驚訝中有些過意不去了,他們知道少平並不是個死乞白賴的人,是個很懂禮儀和道義的年輕後生。

  為了生存,少平不得不去找一個遠方表舅幫忙。但由於是鄉下來的窮親戚,表舅兩口子並不介意將“不歡迎”毫無保留地、坦率地呈現在表情上和語氣中。而少平卻不管不顧,一進門就用眼睛開始尋找水桶的位置,並以強行為別人服務的“氣勢”使得“驕傲的”親戚不再好意思發作,並且答應去到正在箍窯的書記家試著幫他找個背石頭的活計。臨去前,少平特意叮囑表舅,不要跟人家說我教過書……

  更精彩的一幕在書記家出現了,書記開始不耐煩地說了句“小工早滿了”,估計是看到少平體格還不錯,就問了一句“工錢怎麼說?”

  表舅剛替少平說了句“行價都是兩塊一天”,少平馬上跟了一句“一塊五”!

  “那你今天就上工吧!”書記吐了一口氣。

  生存啊,能活著就比什麼都強!少平抓住了這個本不是機會的機會!

  對少平而言,機會抓住了,挑戰卻是無法想象的。光著膀子揹著一百多斤的大石頭爬坡,每一步都讓少平處在半麻痺的狀態中,臉上的汗水如小溪一般,流在眼裡蟄的生疼;而背上的石頭如刀片一般割在光背上。此時的少平只有一個信念,挺住!只有一個目標:揹著石頭走到箍窯的地方!堅決不能倒下,東關市場還有那麼多的小工在眼巴巴地等著機會……

  三天下來,少平的脊背被壓爛了,睡覺的時候火一般地灼熱,不敢平躺,只能掀起背心把潰爛的脊背向上……是為了那每天一塊五嗎?也是,也不是!

  半個月下來,少平終於挺過來了,背部的潰爛的皮肉結了痂,從刀割變成了深度的疼痛,而我們的少平也終於完成了從一個“文人”到“攬工漢子”的蛻變,他終於又可以在收工以後,窩在自己的爛棉絮中,拿起從賈冰詩人那裡借來的書,竟忍不住讀出聲來:

  “亞瑟坐在比薩神學院的圖書館裡,正在翻查一大堆講道的文稿……”

  《平凡的世界》的讀書筆記2

  路遙,一位偉大的作家,他用自己不長的壽命澆灌出了一部永恆的經典——《平凡的世界》,它帶領著我們瞭解了平凡人在大時代歷史程序中所走過的艱辛人生路。

  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貧困簡陋的窯洞生活,在溫飽線中掙扎度日的人們……就像書名所展現的一樣,這是個平凡的世界,但這同時是一部永不畏懼困難的奮鬥史!孫少平、孫少安、秀蓮、田曉霞、潤葉、田福堂、金俊武……鮮活的形象牽動著我的心絃,他們的悲與歡,窮與富,生於死,都使我感慨萬千。過去的'人太難了,在現在的青少年,也就是我們來看,這似乎讓人有點難以理解。長輩們常說我們沒有過過苦日子,不明白當初有多艱苦,然後又是一陣唏噓感慨,嘆中國短短几十年來的變化之深。

  這三天的時間,我與書為伴,付出了時間卻得到了直達心靈的洗禮,這是我第一次看農村題材的書,還是長篇小說,也是第一次廢寢忘食的讀——每天晚上看不到12點誓不罷休,最讓我感慨的依舊是那幾個奮鬥的人物:

  孫少安,他是孫家的長子,為了減輕父親孫玉厚的負擔,他十三歲輟學做農活,十三歲!那是一個大部分孩子還在父母懷裡撒嬌的年齡。他敢於和命運鬥爭,具有男子漢的氣概,為了深愛的青梅竹馬潤葉以後的生活,他依然斬斷情絲,與不要彩禮錢的秀蓮結婚;搬磚掙小筆財富後,又雄心勃勃地辦起磚窯廠;他孝敬父母,疼愛弟弟妹妹,熱愛家鄉與鄉親,實在是這平凡的世界中奮鬥的典範人物。

  孫少平,書中的第一章便寫了他高中時的困窘生活,他對生活懷有讀書人的情感與希望,卻在生活的壓迫下放下讀書人的擔子,毫無怨言的去做小工,折磨年輕的身體,在萬分疲憊中依舊以書為友,從不放棄對知識的渴求。他的愛情遭遇了郝紅梅拋棄、曉霞去世的打擊,幸運的是他又遇到了曹書記一家與王師傅一家的溫暖,與他的哥哥一樣,他們都是善良樸實的人。

  孫家的小女兒,蘭香是我最想學習與欽佩的人物,她從小乖巧懂事,為父母分擔家務,由貧窮僻遠的農村走向了大都市名牌大學,去探究天體物理那浩渺的宇宙之謎,她還消除了男友吳中平父母對農村人的偏見,可以說,他是農村的新生代,帶著農村人身上的善與誠走向未來。

  “人生時刻處於零公里處,那麼要旨還在於我們不斷的奮鬥,並且將這種精神提升到生活所要求的那種高度”,帶著這樸實的道理,我們將重新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