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資格考試> 主管護師《護理健康教育》資格考試:健康教育診斷

主管護師《護理健康教育》資格考試:健康教育診斷

主管護師《護理健康教育》資格考試:健康教育診斷

  歡迎大家一起來瀏覽由瑞文網小編提供的主管護師《護理健康教育》資格考試:健康教育診斷,僅供瀏覽。

  一、健康教育診斷的概念

  健康教育診斷是指在面對人群健康問題時,透過系統地調查、測量來收集各種有關事實資料,並對醫 學教育網原創這些資料進行分析、歸納、推理、判斷,確定或推測與此健康問題有關的行為和行為影響因素,以及獲取健康教育資源的過程,從而為確定健康教育干預目標、策略和措施提供基本依據。

  二、健康教育診斷的基本步驟

  根據格林模式,健康教育診斷主要從社會、流行病學、行為、環境、教育和管理與政策六個方面進行診斷。

  (一)社會診斷

  社會診斷是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具體體現。社會診斷的主要目的是從分析廣泛的社會問題入手,瞭解社會問題與健康問題的相關性,其重點內容包括社會環境和生活質量。

  1、社會環境:包括經濟、文化、衛生服務、社會政策、社群資源等多方面情況及其歷年化情況。

  (1)經濟指標——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人均年收入水平、人均住房面積、人均綠化面積等。

  (2)文化指標——入學率、文盲率、風俗習慣等。

  (3)衛生服務指標——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分佈、人員的組成等。

  (4)社會政策——衛生法規、政策的建立、執行情況。

  (5)社群資源——主要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可利用的資源,如健康教育機構的專業人員組成、裝置條件等。

  2、生活質量:測量生活質量的指標包括主觀指標和客觀指標兩個方面。

  (1)主觀指標包括目標人群對生活滿意程度的感受;

  (2)客觀指標包括目標人群生活環境的物理、經濟、文化和疾病等狀況。

  (二)流行病學診斷

  流行病學診斷的主要任務是要客觀地確定目標人群的主要健康問題以及引起健康問題的行為因素和環境因素。流行病學診斷要描述人群的軀體健康問題、心理健康問題、社會健康問題以及相對應的各種危險因素的發生率、頻率、強度等,以確定健康問題的相對重要性,並揭示健康問題隨年齡、性別、種族、生活方式、住房條件和其他環境因素變化而變化的規律。特別是透過對與健康相關的行為危險因素髮生、分佈、強度、頻率等研究所獲取的資訊,往往就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專案的干預重點。總之,流行病學醫學教 育網原創診斷最終應回答以下五個問題:

  1、威脅目標人群生命與健康的疾病或健康問題是什麼?

  2、影響該疾病或健康問題的危險因素是什麼?其中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是什麼?

  3、這些疾病或健康問題的受害者在性別、年齡、種族、職業上有何特徵?

  4、這些疾病或健康問題在地區、季節、持續時間上有何規律?

  5、對那些(哪個)問題進行干預可能最敏感?預期效果和效益可能最好?

  (三)行為診斷

  行為診斷的主要目的是確定導致目標人群疾病或健康問題發生的行為危險因素,其主要任務包括三個方面:

  1、區別引起疾病或健康問題的行為與非行為因素

  分析導致已知疾病或健康問題因素是否為行為因素;

  2、區別重要行為與相對不重要行為

  以下列兩條原則區別重要與相對不重要原則:

  (1)行為與疾病或健康問題密切相關。

  (2)經常發生的行為。

  3、區別高可變性行為與低可變性行為

  所謂高可變性行為與低可變性行為是指透過健康教育干預,某行為發生定向改變的難易程度。其具體標準為:高可變性行為是:

  (1)正處在發展時期或剛剛形成的行為;

  (2)與文化傳統或傳統的生活方式關係不大的行為;

  (3)在其它計劃中已有成功改變例項的行為;

  (4)社會不贊成的.行為。

  低可變性行為是:

  (1)形成時間已久的行為;

  (2)深深植根於文化傳統或傳統的生活方式之中的行為;

  (3)既往無成功改變例項的行為。

  (四)環境診斷

  環境診斷是為確定干預的環境目標奠定基礎。其主要步驟為:

  1、從眾多的社會環境因素中,找出與行為相互影響的環境因素。

  2、根據環境因素與健康和生活質量關係的強度,以及該環境因素所導致的發病率、患病率、罹患率狀況,確定其重要性。

  3、根據環境因素是否可透過政策、法規等干預而發生變化,從而確定其可變性。

  4、將重要性與可變性結合分析。確定干預的環境目標。

  (五)教育診斷

  行為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和學習因素。在格林模式中,將這些因素劃分為傾向因素、強化因素和促成因素三類。任何一種健康行為均會受到這三類因素的影響,教育診斷主要分析這三類因素。

  1、傾向因素——是指產生某種行為的動機、願望,或誘發某行為的因素。傾向因素包括知識、信念、態度和價值觀。

  2、促成因素——是指使行為動機和意願得以實現的因素,即實現或形成某行為所必須的技能、資源和社會條件。包括保健設施、醫務人員、診所、醫療費用、交通工具、個人保健技術及相應的政策法規等。

  3、強化因素——是指激勵行為維持、發展或減弱的因素。主要來自社會的支援、同伴的影響和領導、親屬以及保健人員的勸告等。

  (六)管理與政策診斷

  管理與政策診斷的核心內容是組織評估和資源評估。組織評估包括組織內分析和組織間分析兩個方面;資源評估則是對實施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資源進行分析。

  組織內分析係指對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內部的分析,如有無實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的機構、該機構是否為專業機構、對專案重視醫 學教育網原創程度如何、有無實踐經驗和組織能力、以及資源的配置等問題。

  組織間分析係指主辦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的組織外部環境,分析外環境對計劃執行可能產生的影響。包括此健康教育專案與本地區衛生規劃的關係、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對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和資源投入狀況,本地區其他組織機構參與健康教育的意願和現況、社群群眾接受和參與健康教育的意願和現狀、社群是否存在志願者隊伍等。